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胶束制备银纳米粒子的催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军波 邓瑞雪 +3 位作者 梁莉娟 马建华 冯书晓 高喜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04,共4页
通过两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PS-b-PAA)。PS-b-PAA在水中自组装成以PS为核、以PAA为壳的聚合物胶束为载体,将Ag+固定在胶束的PAA链段上,用硼氢化钠(NaBH4)原位还原,获得直径为7~10nm的球形银纳米粒... 通过两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PS-b-PAA)。PS-b-PAA在水中自组装成以PS为核、以PAA为壳的聚合物胶束为载体,将Ag+固定在胶束的PAA链段上,用硼氢化钠(NaBH4)原位还原,获得直径为7~10nm的球形银纳米粒子,并分散良好。实验表明,以该法获得银纳米粒子的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银含量高催化活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b-丙烯 银纳米粒子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氨基丙二醇酯二元胶束的杂化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望清 史林启 +5 位作者 安英丽 高立超 刘珍 沈旭东 张邦华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52-956,共5页
用光散射技术和透射电镜研究了聚苯乙烯 -b-聚甲基丙烯酸氨基丙二醇酯胶束和聚苯乙烯 -b-聚丙烯酸胶束在水中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壳层带有氨基和羟基的聚苯乙烯 -b-聚甲基丙烯酸氨基丙二醇酯胶束和壳层带有羧基的聚苯乙烯 -b-聚丙烯... 用光散射技术和透射电镜研究了聚苯乙烯 -b-聚甲基丙烯酸氨基丙二醇酯胶束和聚苯乙烯 -b-聚丙烯酸胶束在水中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壳层带有氨基和羟基的聚苯乙烯 -b-聚甲基丙烯酸氨基丙二醇酯胶束和壳层带有羧基的聚苯乙烯 -b-聚丙烯酸胶束在水中可以通过胶束之间的链交换形成壳层结构致密的杂化胶束 ,温度的升高有助于胶束之间链交换的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b-丙烯 聚苯乙烯-b-甲基丙烯酸氨基丙二醇酯 二元嵌段共 杂化胶束 自组装 链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苯乙烯改性玻璃表面对细胞黏附/脱附的调控
3
作者 于谦 张燕霞 +2 位作者 周峰 李鑫 陈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6,共4页
通过表面引发连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玻璃表面接枝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苯乙烯(PNIPAAm-b-PS)双嵌段聚合物刷。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表面具有一定的浸润性温度响应性以及良好的生物学性能。与未改性的玻璃表面相比,改性后的... 通过表面引发连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玻璃表面接枝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苯乙烯(PNIPAAm-b-PS)双嵌段聚合物刷。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表面具有一定的浸润性温度响应性以及良好的生物学性能。与未改性的玻璃表面相比,改性后的表面具有良好的排斥血浆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能力。此外,PS链段的引入在不影响表面温敏性调控细胞黏附/脱附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提高PNIPAAm改性表面在温度高于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时对细胞的黏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聚苯乙烯 嵌段共 蛋白质吸附 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亚甲基-b-聚苯乙烯(PM-b-PS)有序多孔膜的制备及表征
4
作者 赵巧玲 李剑 +1 位作者 陈健壮 马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3-16,共4页
通过呼吸图法(BF)用含有聚烯烃段的嵌段共聚物聚亚甲基-b-聚苯乙烯(PM-b-PS)制备有序多孔膜。本文考察了嵌段聚合物不同嵌段分子量的大小以及相对湿度对多孔膜形貌的影响。随着PS嵌段的分子量增大,有序多孔膜的平均孔径从1.4μm逐渐增加... 通过呼吸图法(BF)用含有聚烯烃段的嵌段共聚物聚亚甲基-b-聚苯乙烯(PM-b-PS)制备有序多孔膜。本文考察了嵌段聚合物不同嵌段分子量的大小以及相对湿度对多孔膜形貌的影响。随着PS嵌段的分子量增大,有序多孔膜的平均孔径从1.4μm逐渐增加到2.5μm。在相对湿度为70%和80%下制备出的多孔膜平均孔径分别为1.6μm和2.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图 亚甲基-b-聚苯乙烯 有序多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MA刷微图案诱导聚苯乙烯纳米颗粒阵列化
5
作者 高浩 魏中华 +2 位作者 邓佳 陈涛 赵海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70-276,共7页
基于光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在疏水性引发剂表面制备亲水性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以PEGMA聚合物刷图案化表面为模板,借助亲疏水区域间表面能的差异使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在亲水区域精准组装制备纳... 基于光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在疏水性引发剂表面制备亲水性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以PEGMA聚合物刷图案化表面为模板,借助亲疏水区域间表面能的差异使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在亲水区域精准组装制备纳米颗粒微阵列。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与拉曼光谱仪(Raman)对各阶段基体表面化学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多巴胺/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2-溴-2-甲基丙酸酯(PDA/SiBr)复合涂层、PEGMA聚合物刷以及PS纳米颗粒微阵列被成功制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对PEGMA聚合物刷图案化表面及PS纳米颗粒阵列化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PS纳米颗粒在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区域选择性组装。研究了PS纳米颗粒微阵列表面BSA蛋白吸附行为,荧光图像结果表明PS纳米颗粒在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表面组装后可以有效促进BSA蛋白在该区域的黏附。相关研究工作拓展了图案化聚合物刷在纳米颗粒微阵列制备中的应用,为纳米颗粒在高质量生物微阵列、生物探针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刷微图案 亲疏水反差特性 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 微阵列 蛋白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石粉对聚苯乙烯-b-聚(乙烯/乙烯/丙烯)-b-聚苯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智 钱善华 +2 位作者 王亮 丁宗如 倪自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100,共5页
为发现应用于肌肉的仿生软材料,开展滑石粉(Talc)的添加量对聚苯乙烯-b-聚(乙烯/乙烯/丙烯)-b-聚苯乙烯(SEEPS)热塑性弹性体(TPE)的力学性能及表面性能的影响研究。首先,采用开炼机与数控热压机制备了含不同添加量Talc的SEEPS-TPE,分别... 为发现应用于肌肉的仿生软材料,开展滑石粉(Talc)的添加量对聚苯乙烯-b-聚(乙烯/乙烯/丙烯)-b-聚苯乙烯(SEEPS)热塑性弹性体(TPE)的力学性能及表面性能的影响研究。首先,采用开炼机与数控热压机制备了含不同添加量Talc的SEEPS-TPE,分别考察了Talc添加量对其硬度、拉伸性能和表面性能的影响,并观察了Talc颗粒在SEEPS-TPE的分散特性。结果表明,SEEPS-TPE的硬度与Talc的添加量呈正相关,含较高Talc添加量的SEEPS-TPE具有较大的硬度;无论SEEPS-TPE的拉伸强度还是断裂伸长率、永久伸长率,其数值均随Talc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当添加量达到25 phr时,SEEPS-TPE的拉伸性能达到最优;SEEPS-TPE总体上呈现为疏水性,其接触角与Talc的添加量呈负相关。此外,发现Talc在SEEPS-TPE中达到了较好的分散效果,适量Talc的添加量有助于改善SEEPS-TPE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将为仿生软材料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粉 聚苯乙烯-b-(乙烯/乙烯/丙烯)-b-聚苯乙烯 拉伸性能 接触角 仿生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模板剂成核段长度对聚苯胺尺寸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艳慧 王琳 +1 位作者 阿孜古丽·木尔赛力木 兰海蝶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4-771,共8页
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为模板是构筑导电聚合物纳米结构并对其形貌尺寸进行调控的有效方法之一。嵌段共聚物成核段长度的变化对其胶束化行为有显著影响,进而也会改变受限于其胶束形貌的导电聚合物的形貌尺寸。形貌尺寸的变化必然导致导电... 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为模板是构筑导电聚合物纳米结构并对其形貌尺寸进行调控的有效方法之一。嵌段共聚物成核段长度的变化对其胶束化行为有显著影响,进而也会改变受限于其胶束形貌的导电聚合物的形貌尺寸。形貌尺寸的变化必然导致导电聚合物电化学性能变化。本文欲通过嵌段共聚物模板诱导实现对聚苯胺(PANI)形貌尺寸的调控并使其电化学性能得到优化,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法成功合成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PS x-b-PAA 70(x=38、64、101)并以其胶束为“模板”制备了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PANI。在成核段(PS)长度较短时,模板诱导形成的棒状PANI颗粒,直径为100~200 nm。当x=101时PANI呈现空间网状结构,其放电比容量高于其它样品,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其放电比容量可达386.71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b-丙烯 嵌段共物模板 苯胺 电容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状相聚苯乙烯-b-聚乳酸的合成及引导组装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潇飒 季生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20-1426,共7页
设计并合成了2种柱状相结构的聚苯乙烯-b-聚乳酸(PS-b-PLA)两嵌段共聚物,并表征了它们在化学图案上的引导自组装行为。在辛酸亚锡(Sn(Oct)_2)催化下,采用羟基官能化的聚苯乙烯(PS-OH)大分子引发剂分别引发外消旋丙交酯(rac-LA)和左旋丙... 设计并合成了2种柱状相结构的聚苯乙烯-b-聚乳酸(PS-b-PLA)两嵌段共聚物,并表征了它们在化学图案上的引导自组装行为。在辛酸亚锡(Sn(Oct)_2)催化下,采用羟基官能化的聚苯乙烯(PS-OH)大分子引发剂分别引发外消旋丙交酯(rac-LA)和左旋丙交酯(L-LA)开环聚合,制备了两个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构型不同的PS-b-PLA:PS-b-PDLLA和PS-b-PLLA。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小角X射线衍射仪(SAXS)等测试手段对两个嵌段共聚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然后,将PS-b-PDLLA和PS-b-PLLA薄膜在六方点阵化学图案模板上加热引导自组装,得到长程有序排列的六方柱状相结构。相对于柱状相的PS-b-PLLA,柱状相的PS-b-PDLLA具有较大的拉伸比例,可以在更大的周期范围内组装出规整的六方结构。这一结果与层状相PS-b-PDLLA和PS-b-PLLA薄膜在线性化学图案上组装的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b-乳酸 两嵌段共 引导组装 化学图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羧基末端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的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滕业方 蒋建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237,共6页
以CuCl/TMEDA为催化剂、氯乙酸为引发剂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本体或溶液体系中合成了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末段羧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在两种单体的本体或溶液聚合体系中,单体和氯乙酸的配料比增加,有利于聚合反应速... 以CuCl/TMEDA为催化剂、氯乙酸为引发剂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本体或溶液体系中合成了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末段羧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在两种单体的本体或溶液聚合体系中,单体和氯乙酸的配料比增加,有利于聚合反应速度的加快;本体中进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聚合反应速率比相应的溶液聚合体系快,但是得到的最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较宽;溶液聚合方法的使用,使聚合反应速度缓和,得到的聚合产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的Mw/Mn介于1.17-1.21和1.16-1.19之间,具有理想的窄分子量分布;动力学实验表明,聚合反应以ATRP的聚合机理进行,体现出活性/可控聚合的特征;聚合产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及其末段端基由~1HNM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P 窄分子量分布 羧基端基化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互缠结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磺化聚苯乙烯复合水基微乳液的研究Ⅰ.复合水基微乳液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苏伟梁 廖兵 黄玉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70,共3页
将聚苯乙烯制成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 (SPS) ,利用相反转技术 ,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加水制成具有纳米级的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 SPS纳米微粒核内部作为反应场所 ,用引发剂引发亲油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制备具有相互缠结结构的 PM... 将聚苯乙烯制成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 (SPS) ,利用相反转技术 ,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加水制成具有纳米级的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 SPS纳米微粒核内部作为反应场所 ,用引发剂引发亲油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制备具有相互缠结结构的 PMMA/ SPS复合水基微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的用量、MMA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磺化聚苯乙烯 水基微乳液 相互缠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酚氧塑料合金的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体系
11
作者 寇喜春 马荣堂 安立佳 《中国塑料》 CAS CSCD 1993年第3期47-51,共5页
本文研究了 Phenoxy/PMMA,Phenoxy/PS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讨论了 PMMA、PS 二种脆性高聚物做为分散相时,对 Phenoxy 的增韧的作用,结果表明 PMMA 对 Phenoxy 有明显的增韧效果,PS 的存在亦只能提高 Phenoxy 的断裂伸长率。
关键词 甲基 丙烯酸甲酯 共混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腈乳胶涂料
12
作者 王久芬 汪存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42-45,共4页
采用乳液共聚合 ,合成了苯乙烯 丙烯腈 (S AN)共聚乳液。并以S AN共聚乳液为基料 ,加入轻质碳酸钙、高岭土以及其它助剂配制成聚苯乙烯
关键词 聚苯乙烯 丙烯 乳液 乳胶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粒子的制备
13
作者 周应学 赵振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40-242,247,共4页
由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粒子。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合成了聚苯乙烯(PS)种子核;连续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核表面富集MMA,制备了粒径范围在0... 由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粒子。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合成了聚苯乙烯(PS)种子核;连续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核表面富集MMA,制备了粒径范围在0.16—0.67μm的核-壳粒子;当单体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SVMMA)的比为30:70(质量比)时,所得粒径在0.18μm,粒径分布为0.012。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显示,复合粒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为97.2℃,峰形单一,表现出良好的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核-壳粒子 种子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芯塑料光纤共挤拉制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江源 王志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6-78,共3页
介绍聚苯乙烯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皮塑料光纤的共挤拉制工艺。PS芯材挤出机螺杆直径60mm,PMMA皮材挤出机螺杆直径45~30mm,长径比25,常规渐变型螺杆,直角型共挤机头,定型段长度8~30倍流道直径,芯材和皮材螺... 介绍聚苯乙烯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皮塑料光纤的共挤拉制工艺。PS芯材挤出机螺杆直径60mm,PMMA皮材挤出机螺杆直径45~30mm,长径比25,常规渐变型螺杆,直角型共挤机头,定型段长度8~30倍流道直径,芯材和皮材螺杆Ⅰ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的加工温度分别是130~180℃、170~210℃、170~210℃、180~230℃、180~220℃和140~190℃、180~230℃、180~230℃、180~230℃、180~220℃,采用上述共挤设备和工艺,拉制的塑料光纤其损耗在1.0~1.5dB/m,塑料光纤的数值孔径、透过率、丝径均匀性、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甲基 丙烯酸甲酯 挤拉 光纤传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两嵌段共聚物薄膜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和丙酮溶剂耦合作用下的形貌演化
15
作者 李亚南 李妍凝 +2 位作者 诸婷婷 包锦标 陈忠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66,共5页
以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MMA)两嵌段共聚物薄膜为考察对象,首先对比研究了PS-b-PMMA薄膜分别在丙酮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环境中退火的形貌演变,进而提出利用scCO_2和丙酮溶剂的耦合作用调控嵌段共聚物薄膜的相转变... 以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MMA)两嵌段共聚物薄膜为考察对象,首先对比研究了PS-b-PMMA薄膜分别在丙酮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环境中退火的形貌演变,进而提出利用scCO_2和丙酮溶剂的耦合作用调控嵌段共聚物薄膜的相转变。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cCO_2和丙酮溶剂的耦合作用,能够显著缩短嵌段共聚物薄膜的有序-无序相转变时间,得到高度有序的分相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薄膜 丙酮 超临界二氧化碳 相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呋喃/马来酰亚胺Diels-Alder反应实现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合金相容
16
作者 叶霖 张少锋 +2 位作者 闵嘉康 马丽 唐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1-458,共8页
利用呋喃和马来酰亚胺之间的可逆Diels-Alder反应,对不相容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n-butyl methacrylate),PB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合金进行了增容研究。首先,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共聚合成侧基含呋喃基团的聚甲基... 利用呋喃和马来酰亚胺之间的可逆Diels-Alder反应,对不相容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n-butyl methacrylate),PB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合金进行了增容研究。首先,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共聚合成侧基含呋喃基团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BMA-co-FMA)),并通过后反应改性合成侧基含马来酰亚胺基团的聚苯乙烯(MPS),然后利用呋喃和马来酰亚胺基团之间的Diels-Alder反应促使该共混物中两种高分子的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本实验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表征验证了功能化高分子及其共混物中的Diels-Alder反应,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相分离结构变化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相变温度证明了相容性的明显改善。共混物可以进行热塑性加工,且其相形态和力学性能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间予以调节,三点弯曲试验发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共混物逐渐由韧性材料向脆性材料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高分子合金 增容 DIELS-ALDER反应 呋喃/马来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Mapping成像研究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
17
作者 陈韶云 田杜 +3 位作者 李奇 钟敏 胡成龙 纪红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00-3908,共9页
利用拉曼光谱成像技术研究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共混薄膜体系及其增容体系(增容剂为PS-b-PMMA嵌段共聚物)的相态结构及化学成分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拉曼Mapping成像技术不仅可以得到PS/PMMA共混体系化学成分的精确分布... 利用拉曼光谱成像技术研究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共混薄膜体系及其增容体系(增容剂为PS-b-PMMA嵌段共聚物)的相态结构及化学成分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拉曼Mapping成像技术不仅可以得到PS/PMMA共混体系化学成分的精确分布图,同时也可以获取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界面相和连续相的分子指纹光谱。研究发现,共混体系中分散相和连续相组分分布与体系的组成紧密相关,当PS/PMMA质量比30/70时,分散相为PS,连续相为PMMA;当PS/PMMA质量比为50/50时,分散相为PS,但PS分子链仍存在于PMMA连续相中;当PS/PMMA质量比为70/30时,分散相为PMMA,连续相为PS。当增容剂PS-b-PMMA加入到PS/PMMA共混体系中后,分散相粒径减小、分布更加均匀、共混体系相容性指数(Nc)增大,说明PS/PMMA共混体系由完全不相容体系趋向变成半相容性体系,这是因为增容剂能增加PS和PMMA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体系的相分离程度,改善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光谱成像 聚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合物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的RAFT聚合制备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德玲 王伟 +1 位作者 王丽红 沈玉龙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4-96,共3页
以二硫代苯甲酸异丁腈酯为RAFT试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不同嵌段长度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嵌段聚合物数均分子量的实验值与理论值接近,但由于RAFT聚合过程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死聚物的生成,使嵌段聚合物的分子量... 以二硫代苯甲酸异丁腈酯为RAFT试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不同嵌段长度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嵌段聚合物数均分子量的实验值与理论值接近,但由于RAFT聚合过程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死聚物的生成,使嵌段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 RAFT 嵌段合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悬浮-乳液耦合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震乾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07-2211,共5页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进行悬浮-乳液耦合聚合(SECP),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复合粒子.采用1H NMR分析方法,讨论了SECP动力学特征.St的SECP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与悬浮聚...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进行悬浮-乳液耦合聚合(SECP),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复合粒子.采用1H NMR分析方法,讨论了SECP动力学特征.St的SECP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与悬浮聚合一致;MMA聚合速率决定于乳胶粒子聚合速度和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速度,聚合速率比常规乳液聚合速率低.由于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PMMA乳胶粒子不再有乳液聚合特征,MMA在SECP中转化率低于同条件常规乳液聚合.分别得到乳化剂和引发剂浓度与SECP和普通乳液聚合恒速段聚合速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乳液耦合 聚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粒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DMAEMA作为分散稳定剂通过分散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及粒径控制
20
作者 叶新 吴迪 +1 位作者 刘瑛 杨文忠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24,共5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为大分子分散稳定剂、乙醇和水作为混合分散介质、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研究苯乙烯的分散聚合。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聚苯乙烯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分布,探讨分散剂浓度、分散介... 以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为大分子分散稳定剂、乙醇和水作为混合分散介质、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研究苯乙烯的分散聚合。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聚苯乙烯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分布,探讨分散剂浓度、分散介质质量比以及引发剂浓度对于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散介质中m(乙醇)/m(水)=7.3、引发剂与苯乙烯(st)摩尔比为0.01、分散稳定剂PDMAEMA与st质量比为0.05—0.20时,制得粒径为0.5—1.0μm、粒径分布系数为0.03—0.06的粒径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 聚苯乙烯 微球 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