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龙永福 谢凯 +2 位作者 张学骜 许静 肖加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氨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PS)。用IR、1HNMR对其结...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氨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PS)。用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PQ-b-PS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稀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mg·ml-1的PPQ-b-PS(1∶1氟乙酸/二氯甲烷,v/v)在459nm作监控波长下测量的激发光谱,430nm处有最大发射波长,相对强度为509,PPQbPS可实现可见光的激发。最大发射波长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变大,即发生了红移,与混合溶剂的配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聚苯乙烯 荧光性质 苯基 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 喹啉 原子转移自由基 4-氨基苯乙 二氯甲烷 发射波长 1HNMR 合合成 P2O5 氟乙酸 激发光谱 相对强度 溶液浓度 混合溶剂 合物 端羧基 催化剂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己基噻吩)-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一锅法制备
2
作者 樊亚娟 刘承先 +1 位作者 李东升 刘长春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3,共5页
采用具有聚苯乙烯高分子链为配位基团的聚合催化剂,催化2,5-二溴-3-己基噻吩单体进行Kumada缩聚反应,利用一锅法制备了聚(3-己基噻吩)-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结果表明:采用一锅法,在室温、常压条件下进行一步聚合直接生成嵌段共聚物,反... 采用具有聚苯乙烯高分子链为配位基团的聚合催化剂,催化2,5-二溴-3-己基噻吩单体进行Kumada缩聚反应,利用一锅法制备了聚(3-己基噻吩)-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结果表明:采用一锅法,在室温、常压条件下进行一步聚合直接生成嵌段共聚物,反应过程简单,聚(3-己基噻吩)与聚苯乙烯嵌段对接率接近100%;与聚(3-己基噻吩)相比,聚(3-己基噻吩)-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己基噻吩) 聚苯乙烯 共聚物 Kumada缩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物热降解过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性坤 胡付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3,共3页
利用热重法研究了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丁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B)S在N2气氛以不同速率β升温时的热降解过程及动力学。结果表明,S(IB)S的热降解过程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由三步变为两步进行,热降解温度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升高;分... 利用热重法研究了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丁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B)S在N2气氛以不同速率β升温时的热降解过程及动力学。结果表明,S(IB)S的热降解过程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由三步变为两步进行,热降解温度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升高;分别采用Kissinger方程、Doyle方程计算热降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并与用Coats Redfen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分析鉴别出热降解过程的动力学表达式,从而确定了S(IB)S的热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丁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热分解 机理 热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崔丙顺 崔文强 +2 位作者 佀庆法 郭方飞 王生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144,共5页
采用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研究了SIS的分子质量、嵌段比与其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SIS分子质量一定时,随着苯乙烯链长的增加,300%定伸强度、永久变形、硬度增大... 采用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研究了SIS的分子质量、嵌段比与其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SIS分子质量一定时,随着苯乙烯链长的增加,300%定伸强度、永久变形、硬度增大,扯断伸长率和熔融指数减小;SIS嵌段比一定时,熔融指数会随PS段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而硬度受分子质量的影响较小。PS段(聚苯乙烯)分子质量是影响拉伸性能的重要参数,随着PS段分子质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 聚苯乙烯分子质量 相分离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接枝纳米SiO_2对SBS的改性研究
5
作者 唐龙祥 石洪莹 +1 位作者 刘春华 梁甘梅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26,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产物为纳米SiO2-g-PS复合粒子),采用透射电镜(TEM)、转矩流变仪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纳米SiO2及纳米SiO2-g-PS复合粒子的添加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产物为纳米SiO2-g-PS复合粒子),采用透射电镜(TEM)、转矩流变仪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纳米SiO2及纳米SiO2-g-PS复合粒子的添加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SiO2-g-PS复合粒子在SBS中分散比较均匀,使SBS/SiO2-g-PS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明显高于SBS/SiO2复合材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合法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二氧化硅 聚苯乙烯 接枝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氢呋喃-聚丁二烯-聚四氢呋喃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万斌 范晓东 +1 位作者 朱秀忠 范伟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1-255,260,共6页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为引发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环氧丙烷为促开环剂,通过四氢呋喃的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制备出聚四氢呋喃-聚丁二烯-聚四氢呋喃三嵌段共聚物(PTHF-PB-PTHF)。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凝胶渗透...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为引发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环氧丙烷为促开环剂,通过四氢呋喃的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制备出聚四氢呋喃-聚丁二烯-聚四氢呋喃三嵌段共聚物(PTHF-PB-PTHF)。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凝胶渗透色谱-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8 066 g/mol的PTHF-PB-PTHF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了交联弹性体,应力-应变试验显示,在相同交联密度下,PTHF-PB-PTHF交联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较纯HTPB交联弹性体分别提高了16%及19%。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表明,PTHF-PBPTHF交联弹性体具有优异的粘弹性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5.99℃,低于HTPB交联弹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呋喃-丁二烯-四氢呋喃共聚物 合成 机械性能 开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静电高抗冲聚苯乙烯片材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志维 苑会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1-44,共4页
以高抗冲聚苯乙烯为基体、炭黑为导电填料,热塑性丁苯橡胶为增韧剂,制得抗静电高抗冲聚苯乙烯片材。通过表面电阻率的测试和SEM照片观测分析了影响表面电阻率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多相复合体系、低压缩比螺杆、低牵伸速度均有利于降低... 以高抗冲聚苯乙烯为基体、炭黑为导电填料,热塑性丁苯橡胶为增韧剂,制得抗静电高抗冲聚苯乙烯片材。通过表面电阻率的测试和SEM照片观测分析了影响表面电阻率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多相复合体系、低压缩比螺杆、低牵伸速度均有利于降低片材表面电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高抗冲聚苯乙烯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表面电阻率 抗静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b-PEO为分散剂的苯乙烯悬浮聚合
8
作者 张鸿聖 赵忠夫 +2 位作者 杨景 马文花 张春庆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活性负离子聚合技术设计并合成了聚苯乙烯(PS)-聚环氧乙烷(PEO)嵌段共聚物(PS-bPEO),并以此为分散剂进行苯乙烯悬浮聚合。分析了PS-b-PEO中PS嵌段的相对分子质量及PEO嵌段的质量分数,并考察了PS-b-PEO中PEO嵌段的质量分数、用量(PS-... 采用活性负离子聚合技术设计并合成了聚苯乙烯(PS)-聚环氧乙烷(PEO)嵌段共聚物(PS-bPEO),并以此为分散剂进行苯乙烯悬浮聚合。分析了PS-b-PEO中PS嵌段的相对分子质量及PEO嵌段的质量分数,并考察了PS-b-PEO中PEO嵌段的质量分数、用量(PS-b-PEO中PEO嵌段占苯乙烯单体的质量分数)和搅拌速率对苯乙烯悬浮聚合颗粒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S嵌段相对分子质量为5 000,PEO嵌段质量分数为3.5%~27.3%的PS-b-PEO;PEO嵌段用量相同时,随着PEO嵌段质量分数的增加,苯乙烯悬浮聚合得到的PS颗粒粒径逐渐增大且分布变宽;以PEO嵌段质量分数为5.0%的PS-b-PEO为分散剂时,PEO嵌段用量由0.05%增加到1.20%,PS颗粒粒径逐渐减小且分布变窄;搅拌速率由220 r/min增加到570 r/min,悬浮聚合仍能稳定进行且PS颗粒粒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环氧乙烷共聚物 分散剂 活性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MA-b-PS二嵌段共聚物的RAFT/细乳液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梁 郭长昊 +4 位作者 李晓芳 宫希杰 叶妮雅 李海英 雷良才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24,共7页
以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2-甲基丙烯酸为链转移剂,利用RAFT/细乳液联合技术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PDI=1.53)的大分子链转移剂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再以该大分子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通过连续加料的方式加入... 以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2-甲基丙烯酸为链转移剂,利用RAFT/细乳液联合技术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PDI=1.53)的大分子链转移剂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再以该大分子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通过连续加料的方式加入苯乙烯后进一步引发聚合,得到PGMA-b-PS二嵌段共聚物。采用GPC、FT-IR、1H-NMR、DSC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为线型二嵌段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1.87,该聚合过程具有活性/可控特征。DSC测得二嵌段共聚物具有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77.33℃和98.30℃。此外,还考察了单体加料顺序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 细乳液 共聚物 聚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S-b-P2VP为模板剂诱导调控聚苯胺形貌、尺寸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琳 张艳慧 +1 位作者 阿孜古丽·木尔赛力木 兰海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48-1756,共9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法合成了具有pH响应性的两亲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2-乙烯基吡啶)(PS 101-b-P2VP 70),并以其胶束为“模板”,通过氧化聚合制备聚苯胺(PANI).通过调节PS 101-b-P2VP 70胶束溶液的pH值,探究PAN...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法合成了具有pH响应性的两亲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2-乙烯基吡啶)(PS 101-b-P2VP 70),并以其胶束为“模板”,通过氧化聚合制备聚苯胺(PANI).通过调节PS 101-b-P2VP 70胶束溶液的pH值,探究PANI颗粒形貌的可控调节及颗粒尺寸与PANI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凝胶渗透色谱(SEC)和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确定了PS 101-b-P2VP 70的分子量分布及结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度测试、循环伏安(CV)、计时电位(Chronopotentio-metry)及交流阻抗谱(EIS)对PANI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模板”法合成的PANI形貌尺寸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pH≤4时其尺寸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当pH=5时,模板剂中P2VP段疏水性的明显增大导致其胶束颗粒聚集为尺寸较大的聚集体,并使其诱导的PANI颗粒平均粒径显著增大;当pH=4时PANI颗粒在溶液中的平均粒径为141 nm,呈“串状”形貌且分散性最好.PANI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和良好的赝电容特性,随颗粒尺寸减小样品电化学性能增强.pH=4时样品电化学活性最好,循环伏安曲线面积最大,放电比容量最高,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其放电比容量可达1411.88 F/g,且该样品阻抗值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共聚物 聚苯乙烯-b-(2-乙烯吡啶)(PS101-b-P2VP70) pH调控 苯胺 电容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S-g-MA对PS/PA6共混物的相形态和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德强 唐斌 +3 位作者 丁雪佳 吴恒澜 李洪波 薛海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5,共4页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改性聚苯乙烯(PS)/聚酰胺6(PA6)共混物。SEM观察共混物相态发现,随着SEBS-g-MA加入量的增加,PS/PA6双连续相结构并未改变,而PS和PA6的相畴尺寸逐渐变小,加入量超过10%以后,相畴...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改性聚苯乙烯(PS)/聚酰胺6(PA6)共混物。SEM观察共混物相态发现,随着SEBS-g-MA加入量的增加,PS/PA6双连续相结构并未改变,而PS和PA6的相畴尺寸逐渐变小,加入量超过10%以后,相畴尺寸出现变大的趋势。动态流变测试表明,PS/PA6共混物熔体的复数黏度、储能模量及损耗模量均随SEBS-g-MA的加入而增加,即SEBS-g-MA同时提高了体系的黏性和弹性,但是体系的黏弹比却出现下降,且随加入量的增多,作用程度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酰胺6 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双连续 动态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S-g-MA对PS/PA6的相形态及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斌 丁雪佳 +2 位作者 薛海蛟 李洪波 吴恒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5-601,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共混物PS/PA6(质量比为50/50)和PS/PA6/SEBS-g-MA(质量比50/50/5)。SEM观察发现PS/PA6呈现双连续的相态,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SEBS-g-MA到PS/PA6中,PS和PA6的相畴尺寸均减小,但仍然保持双连续的相态。采用差示扫描...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共混物PS/PA6(质量比为50/50)和PS/PA6/SEBS-g-MA(质量比50/50/5)。SEM观察发现PS/PA6呈现双连续的相态,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SEBS-g-MA到PS/PA6中,PS和PA6的相畴尺寸均减小,但仍然保持双连续的相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PS/PA6和PS/PA6/SEBS-g-MA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加入SEBS-g-MA提高了PS/PA6中PA6的结晶起始温度T0、结晶峰温度Tp,减小了结晶过程总时间?t和半结晶时间t1/2。Jeziorny法和Mo法都适用于PS/PA6和PS/PA6/SEBS-g-MA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通过Jeziorny法分析第一阶段非等温结晶过程得到PS/PA6的Avrami常数n为4.40~4.91,PS/PA6/SEBS-g-MA的Avrami常数n为2.47~3.25,PS/PA6/SEBS-g-MA的Zc也大于PS/PA6的Zc。通过Mo法得到在相同的相对结晶度Xt下,PS/PA6/SEBS-g-MA的lgF(T)小于PS/PA6的lgF(T)值。这些都说明SEBS-g-MA对PS/PA6中的PA6有诱导结晶作用。而Ozawa法不适合于PS/PA6和PS/PA6/SEBS-g-MA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尼龙6 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双连续 非等温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A6/SEBS-g-MA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行为、流变性能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斌 丁雪佳 +2 位作者 薛海蛟 李洪波 吴恒澜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22,共5页
聚苯乙烯(PS)/聚酰胺(PA6)共混物中加入5份的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提高了PA6的结晶度,但使结晶时问延长。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在结晶前期,SEBS-g—MA可能对PS/PA6中的PA6有异相成核... 聚苯乙烯(PS)/聚酰胺(PA6)共混物中加入5份的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提高了PA6的结晶度,但使结晶时问延长。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在结晶前期,SEBS-g—MA可能对PS/PA6中的PA6有异相成核的作用,结晶后期,PS/PA6和PS/PA6/SEBS-g—MA的结晶方式基本一致。加入SEBS-g—MA,原位生成SEBS-g-PA6,提高了共混物的复数黏度(η^*)和储能模量(G’),在G’相同的情况下,PS/PA6/SEBS-g-MA的损耗模量(G″)低于PS/PA6。PS/PA6/SEBS-g—MA(50/50/5)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较PS/PA6(50/50)略有降低,拉伸强度略有提高。当SEBS-g-MA的用量大于5份后,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随SEBS-g—MA含量的增加不断提高,PS/PA6/SEBS-g—MA(50/50/20)的冲击强度提高了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酰胺6 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非等温结晶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b-P2VP/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志杰 龚江 +2 位作者 谭海英 姚坤 唐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0-1085,共6页
采用油酸表面改性的粒径均一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OA-Fe3O4)与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聚苯乙烯-b-聚2-乙烯基吡啶(PS-b-P2VP)嵌段共聚物通过溶液共混,得到具有超顺磁性的PS-b-P2VP/Fe3O4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OA-Fe3O4质量分数为1%,3%,5%... 采用油酸表面改性的粒径均一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OA-Fe3O4)与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聚苯乙烯-b-聚2-乙烯基吡啶(PS-b-P2VP)嵌段共聚物通过溶液共混,得到具有超顺磁性的PS-b-P2VP/Fe3O4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OA-Fe3O4质量分数为1%,3%,5%和10%时,纳米粒子分散在PS相区;但OA-Fe3O4含量为8%时,纳米粒子在嵌段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状态发生突变,形成大尺寸聚集体并分散在整个基体中,此时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发生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磁性纳米粒子 聚苯乙烯-b-2-乙烯基吡啶共聚物 纳米复合材料 分散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SBS在阻燃PS-HI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春光 王良民 +2 位作者 王龙礼 刘文哲 杨凯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0-135,146,共7页
使用新型大分子阻燃剂溴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Br-SBS)作为主阻燃剂,三氧化二锑作为阻燃协效剂,水滑石作为热稳定剂,制备热稳定化复合阻燃剂(TSFR),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复合材料,通过热失重分析... 使用新型大分子阻燃剂溴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Br-SBS)作为主阻燃剂,三氧化二锑作为阻燃协效剂,水滑石作为热稳定剂,制备热稳定化复合阻燃剂(TSFR),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复合材料,通过热失重分析、垂直燃烧性能测试、极限氧指数(LOI)测试、锥形量热分析、缺口冲击强度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手段对阻燃PS-HI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滑石可以有效提高Br-SBS的热稳定性;当加入16份TSFR时,阻燃PS-HI复合材料的LOI为27.1%,垂直燃烧等级可达到V–0级,热释放速率、热释放速率峰值、热释放总量、火灾增长速率指数及CO和CO_(2)放速率峰值均有明显降低,到达热释放速率峰值的时间延长,缺口冲击强度明显降低;氯化聚乙烯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阻燃PS-HI复合材料的LOI,热释速率放峰值降低,到达热释放速率峰值的时间延长,同时提升了阻燃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但对CO和CO_(2)的释放速率峰值有不利影响,分别增大454.5%和6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高抗冲聚苯乙烯 溴系阻燃剂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EBS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秋娟 王伟雯 张爱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8-93,共6页
利用静电纺丝,将磺化氢化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SEBS)溶解于四氢呋喃(THF)中纺丝制备S-SEBS纳米纤维膜,探究了纺丝液质量百分浓度、纺丝电压对纤维形貌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磺化度对纤维膜力学性能及表面静态接触角的影... 利用静电纺丝,将磺化氢化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SEBS)溶解于四氢呋喃(THF)中纺丝制备S-SEBS纳米纤维膜,探究了纺丝液质量百分浓度、纺丝电压对纤维形貌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磺化度对纤维膜力学性能及表面静态接触角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纤维形貌,计算纤维平均直径,对磺化度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纺丝液质量百分浓度为5%,纺丝电压为10 kV,滚筒接收的条件下,能得到连续、分布均匀的纤维,纤维平均直径为0.84μm。磺化度对纤维膜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磺化度增加,力学性能先增强,之后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氢化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静电纺丝 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PS-HI复合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为研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高抗冲击聚苯乙烯(PS-HI)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以高速剪切法为制备工艺,用PS-HI替代部分SBS制备了一系列软化点指标相仿的复合改性沥青,考察了SBS改性剂添加量与PS-HI替代比的关系,探... 为研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高抗冲击聚苯乙烯(PS-HI)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以高速剪切法为制备工艺,用PS-HI替代部分SBS制备了一系列软化点指标相仿的复合改性沥青,考察了SBS改性剂添加量与PS-HI替代比的关系,探究了复合比对复合改性沥青其他方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薄膜加热试验(TFOT)和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老化试验分析残留物的针入度比、软化点、延度和黏度比的变化趋势,从而评价其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PS-HI的替代比与SBS的添加量有直接关系,当SBS添加量处于下降的初期阶段时,PS-HI替代比呈现较为平缓的趋势;当SBS添加量继续下降时,PS-HI替代比迅速增至最大;当SBS添加量降至0,PS-HI替代比迅速下降并趋于平衡,这说明SBS和PS-HI各存在一个临界浓度,添加量高于临界浓度后,才能起到良好的改性效果;同时,随着SBS/PS-HI复合比的增加,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得到改善,但沥青的低温性能以及流动性受到影响;SBS/PS-HI复合比越小,沥青的高温、低温性能以及流动性能较好,但是抗老化性能下降,且经济性不佳。为了使复合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的同时,又有良好的经济性,SBS/PS-HI的复合比需要控制在某一特定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高抗冲击聚苯乙烯 复合改性 沥青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PS及其对SBS的改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唐龙祥 石洪莹 +1 位作者 刘春华 梁甘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0,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改性。透射电镜(TEM)、力学性能与热重分析(TGA)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SBS...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改性。透射电镜(TEM)、力学性能与热重分析(TGA)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SBS中分散比较均匀,使SBS/SiO2-g-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明显高于纯SBS与SBS/SiO2复合材料。动态力学分析(DMA)测试结果表明,与纯SBS及SBS/SiO2复合材料相比,SBS/SiO2-g-PS的高温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 纳米SIO2 接枝 聚苯乙烯 复合粒子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聚合法改性SBS对HIPS/SBS/纳米CaCO_3复合材料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兴厚 李纯清 陈绪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5-28,共4页
采用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作为接枝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接枝极性基团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然后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基体、纳米碳酸钙(NCaCO3)粒子复合,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表征了接枝处理前后SBS表面... 采用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作为接枝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接枝极性基团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然后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基体、纳米碳酸钙(NCaCO3)粒子复合,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表征了接枝处理前后SBS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并研究了SBS改性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单体溶液聚合法成功地将极性基团接枝在SBS链上;填充SBS-g-MAH后,促进了NCaCO3在HIPS基体中的分散,改善了HIPS-NCaCO3粒子间的界面黏结,起到了良好的增容作用;SBS-g-MAH和NCaCO3粒子对HIPS基体具有协同增强增韧作用,能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屈服强度和冲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高抗冲聚苯乙烯 纳米碳酸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PD/SBS互穿聚合物网络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鑫康 陈琦 +1 位作者 陈宬 Francis Verpoort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9-93,共5页
选用3种不同嵌段比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分别与双环戊二烯(DCPD)单体共混,在钌系热潜伏催化剂M2的作用下引发DCPD原位聚合,通过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制备出了3种不同的PDCPD/SBS复合材料。研究了SBS嵌段比及其质量含量对... 选用3种不同嵌段比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分别与双环戊二烯(DCPD)单体共混,在钌系热潜伏催化剂M2的作用下引发DCPD原位聚合,通过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制备出了3种不同的PDCPD/SBS复合材料。研究了SBS嵌段比及其质量含量对DCPD聚合反应和制得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嵌段比S/B为30/70的SBS对聚双环戊二烯(PDCPD)的改性效果最好,当含量达到6%时,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153kJ/m^2,与PDCPD相比提高了102.4%,同时热变形温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也分别提升了25.7%、24.2%和20.6%。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BS与PDCPD形成了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戊二烯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互穿合物网络 原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