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7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微球的制备及表面化学镀镍磁性化处理 被引量:4
1
作者 华丽 朱世明 +1 位作者 张蕾 董桃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564,共10页
采用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以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2种单体,用单分散... 采用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以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2种单体,用单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3~4μm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P(St-MMA))交联微球,并对微球表面进行化学镀镍,成功获得了磁性微球。采用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仪等仪器对化学镀镍前后微球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最佳化学镀镍工艺条件为:胶体钯活化液活化,酸性镀液配方B、pH=6.0,镀液注入速率0.5 mL/min,此时获得的镀球表面平整度好,包覆完全,且Ni与基材结合力强,在离心和超声条件下镀层不易脱落或开裂。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镀球N-iP(St-MMA)的平均密度为2.3~2.5 g/cm3,同时具有高分子微球质量轻和镍的磁性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分散聚合法 化学镀镍 饥饿式加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模板与SiO_2空心微球可控性制备 被引量:5
2
作者 石莉萍 刘纯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5-709,共5页
利用无皂聚合和乳液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粒径分别控制为363,349,160和56 nm,实现了模板粒径的可控制备.利用制备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系列胶体模板,以偏硅酸钠为前驱体,煅烧去除模板后... 利用无皂聚合和乳液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粒径分别控制为363,349,160和56 nm,实现了模板粒径的可控制备.利用制备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系列胶体模板,以偏硅酸钠为前驱体,煅烧去除模板后,制备了不同粒径及壁厚的二氧化硅空心微球.所制备的样品粒径在69~405 nm之间,壁厚在11~27 nm之间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乳液模板、核壳复合材料及二氧化硅空心球形貌进行了表征,提出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模板与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粒径调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空心球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 模板 硅酸钠 核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何晓燕 张健 +2 位作者 黄辉 危大福 郑安呐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7,212,共6页
在常压、惰性气体保护下,以正丁基锂引发苯乙烯进行阴离子聚合,并用少量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终端共聚,制得了侧基含有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嵌段共聚物。用GPC、FT-IR1、H-NMR及盐酸-二氧六环银量法对共... 在常压、惰性气体保护下,以正丁基锂引发苯乙烯进行阴离子聚合,并用少量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终端共聚,制得了侧基含有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嵌段共聚物。用GPC、FT-IR1、H-NMR及盐酸-二氧六环银量法对共聚物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GMA用量、终端共聚的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环氧侧基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少量四氢呋喃和氯化锂的存在下,1,1-二苯基乙烯(DPE)"盖帽"的聚苯乙烯阴离子活性种在甲苯溶剂中可引发GMA单体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分子链中环氧侧基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适宜的终端共聚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5℃和0.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环氧基团 聚苯乙烯 阴离子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氨基丙二醇酯二元胶束的杂化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望清 史林启 +5 位作者 安英丽 高立超 刘珍 沈旭东 张邦华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52-956,共5页
用光散射技术和透射电镜研究了聚苯乙烯 -b-聚甲基丙烯酸氨基丙二醇酯胶束和聚苯乙烯 -b-聚丙烯酸胶束在水中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壳层带有氨基和羟基的聚苯乙烯 -b-聚甲基丙烯酸氨基丙二醇酯胶束和壳层带有羧基的聚苯乙烯 -b-聚丙烯... 用光散射技术和透射电镜研究了聚苯乙烯 -b-聚甲基丙烯酸氨基丙二醇酯胶束和聚苯乙烯 -b-聚丙烯酸胶束在水中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壳层带有氨基和羟基的聚苯乙烯 -b-聚甲基丙烯酸氨基丙二醇酯胶束和壳层带有羧基的聚苯乙烯 -b-聚丙烯酸胶束在水中可以通过胶束之间的链交换形成壳层结构致密的杂化胶束 ,温度的升高有助于胶束之间链交换的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b-丙烯酸 聚苯乙烯-b-甲基丙烯酸氨基丙二醇酯 二元嵌段共聚物 杂化胶束 自组装 链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P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夏攀登 路翠苹 +1 位作者 王兴东 张书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9,共4页
用α-溴代丙酸乙酯(EPN-B)/氯化亚铜(CuCl)/联二吡啶(bpy)作为ATRP催化引发体系,环己酮为溶剂,进行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单分散PTFEMA-X预聚体。并以此预聚体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 用α-溴代丙酸乙酯(EPN-B)/氯化亚铜(CuCl)/联二吡啶(bpy)作为ATRP催化引发体系,环己酮为溶剂,进行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单分散PTFEMA-X预聚体。并以此预聚体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分子质量可控、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考察了大分子引发剂的分子质量、配位剂等对聚合过程的影响。并用1H-NMR、FTIR、GPC、DSC等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甲基丙烯酸2 2 2-三氟乙酯 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粒子的制备
6
作者 周应学 赵振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40-242,247,共4页
由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粒子。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合成了聚苯乙烯(PS)种子核;连续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核表面富集MMA,制备了粒径范围在0... 由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粒子。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合成了聚苯乙烯(PS)种子核;连续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核表面富集MMA,制备了粒径范围在0.16—0.67μm的核-壳粒子;当单体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SVMMA)的比为30:70(质量比)时,所得粒径在0.18μm,粒径分布为0.012。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显示,复合粒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为97.2℃,峰形单一,表现出良好的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壳粒子 种子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两嵌段共聚物薄膜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和丙酮溶剂耦合作用下的形貌演化
7
作者 李亚南 李妍凝 +2 位作者 诸婷婷 包锦标 陈忠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66,共5页
以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MMA)两嵌段共聚物薄膜为考察对象,首先对比研究了PS-b-PMMA薄膜分别在丙酮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环境中退火的形貌演变,进而提出利用scCO_2和丙酮溶剂的耦合作用调控嵌段共聚物薄膜的相转变... 以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MMA)两嵌段共聚物薄膜为考察对象,首先对比研究了PS-b-PMMA薄膜分别在丙酮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环境中退火的形貌演变,进而提出利用scCO_2和丙酮溶剂的耦合作用调控嵌段共聚物薄膜的相转变。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cCO_2和丙酮溶剂的耦合作用,能够显著缩短嵌段共聚物薄膜的有序-无序相转变时间,得到高度有序的分相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薄膜 丙酮 超临界二氧化碳 相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的RAFT聚合制备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德玲 王伟 +1 位作者 王丽红 沈玉龙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4-96,共3页
以二硫代苯甲酸异丁腈酯为RAFT试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不同嵌段长度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嵌段聚合物数均分子量的实验值与理论值接近,但由于RAFT聚合过程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死聚物的生成,使嵌段聚合物的分子量... 以二硫代苯甲酸异丁腈酯为RAFT试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不同嵌段长度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嵌段聚合物数均分子量的实验值与理论值接近,但由于RAFT聚合过程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死聚物的生成,使嵌段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聚合 RAFT聚合 嵌段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高浓度单分散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胶体粒子 被引量:4
9
作者 罗时忠 张凤美 +2 位作者 唐叶仓 尤丽莎 孙益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11-414,共4页
 通过添加聚乙烯醇和丙酮,找到了一种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高浓度单分散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胶体粒子的新途径,粒子半径达纳米数量级,体系的固含量大于50%。研究了聚乙烯醇和丙酮对反应过程、胶乳粒子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和...  通过添加聚乙烯醇和丙酮,找到了一种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高浓度单分散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胶体粒子的新途径,粒子半径达纳米数量级,体系的固含量大于50%。研究了聚乙烯醇和丙酮对反应过程、胶乳粒子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和丙酮对高浓度无皂纳米胶乳粒子的形成与稳定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无皂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胶体粒子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苯乙烯分散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艳君 刘金梅 +3 位作者 袁才登 王中生 刘江峰 曹同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45,共4页
采用梳型结构分散剂 ,对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 - 2 -羟丙酯 (HPMA)的分散聚合进行了研究。通过反应在不同结构分散剂存在下表现的不同的动力学特征 ,提出了反相微悬浮成核机理。并通过 HPMA与共聚单体苯乙烯 (St)的分散共聚合动力学规... 采用梳型结构分散剂 ,对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 - 2 -羟丙酯 (HPMA)的分散聚合进行了研究。通过反应在不同结构分散剂存在下表现的不同的动力学特征 ,提出了反相微悬浮成核机理。并通过 HPMA与共聚单体苯乙烯 (St)的分散共聚合动力学规律的研究 ,证实了这种成核机理的存在。认为亲水性单体HPMA的分散聚合存在两种机理 :均相成核机理和反相微悬浮机理。当采用 F- 1分散剂时倾向于遵循反相微悬浮成核机理。而且共聚单体苯乙烯 ,反应比例越小越倾向于反相微悬浮机理。当采用 F- 2分散剂时反应倾向于均相成核机理 ,而且苯乙烯单体共聚的引入 ,使聚合速率变快 ,有利于提高体系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性聚合 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 反相微悬浮聚合 均相成核 分散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悬浮-乳液耦合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震乾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07-2211,共5页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进行悬浮-乳液耦合聚合(SECP),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复合粒子.采用1H NMR分析方法,讨论了SECP动力学特征.St的SECP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与悬浮聚...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进行悬浮-乳液耦合聚合(SECP),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复合粒子.采用1H NMR分析方法,讨论了SECP动力学特征.St的SECP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与悬浮聚合一致;MMA聚合速率决定于乳胶粒子聚合速度和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速度,聚合速率比常规乳液聚合速率低.由于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PMMA乳胶粒子不再有乳液聚合特征,MMA在SECP中转化率低于同条件常规乳液聚合.分别得到乳化剂和引发剂浓度与SECP和普通乳液聚合恒速段聚合速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乳液耦合聚合 聚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粒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有机硅/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超浓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少晋 张臻麒 +4 位作者 丁振刚 李荣毅 董鹏 刘臻 江平开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6,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分散相,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通过超浓乳液聚合制各具有一定核一壳结构的复合高分子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测了...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分散相,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通过超浓乳液聚合制各具有一定核一壳结构的复合高分子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测了材料的形态特征,并表征了共聚物的吸水率和接触角.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超浓乳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聚合材料耐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浓乳液 甲基环四硅氧烷 甲基丙烯酸丁酯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表面施胶剂的合成 被引量:4
13
作者 黎珊 戴红旗 丁艳兰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1-54,共4页
采用简单稳定的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SAA),经氨水中和得到铵盐形式的最终产物。通过实验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在3万以上,黏度500 mPa.s以下,得率91.5%以上,符合表面施胶剂的使用要求。并用FT-I... 采用简单稳定的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SAA),经氨水中和得到铵盐形式的最终产物。通过实验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在3万以上,黏度500 mPa.s以下,得率91.5%以上,符合表面施胶剂的使用要求。并用FT-IR、元素分析等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表面施胶剂 分子质量 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分布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雅琼 许文林 鲁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27-529,共3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 ,研究了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极性溶剂中分散聚合的工艺条件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 ,通过控制工艺条件 ,可以制得粒径均匀的共聚物微球。
关键词 窄分布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微球 制备 分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马来酸酐-苯乙烯降凝剂的制备及其降滤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涛 汪树军 +2 位作者 刘红研 杨桃 刘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448,共5页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AE)-马来酸酐(M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AMS)降凝剂;考察了AMS的最佳聚合条件及其对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降滤效果;用GC技术分析了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中正构烷烃碳数的分布;...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AE)-马来酸酐(M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AMS)降凝剂;考察了AMS的最佳聚合条件及其对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降滤效果;用GC技术分析了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中正构烷烃碳数的分布;用1HNMR技术表征了AE和AMS的结构。AMS的最佳聚合条件为:n(AE)∶n(MA)∶n(St)=3∶1∶1,时间5h,温度80℃;AMS降凝剂的适宜添加量(占柴油的质量分数)为0.08%,此时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冷滤点降幅分别为4℃和6℃。对于正构烷烃含量较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较宽且较均匀的柴油,使用AMS降凝剂时,降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溶液聚合 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 马来酸酐 苯乙烯 柴油降凝剂 冷滤点 降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二乙烯苯-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固相萃取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申书昌 马柏凤 徐雅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9-265,共7页
以苯乙烯、二乙烯苯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亲脂和弱阳离子交换性能的球形固相萃取填料,并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反应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聚合物结构和微... 以苯乙烯、二乙烯苯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亲脂和弱阳离子交换性能的球形固相萃取填料,并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反应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聚合物结构和微球的形貌,通过氮气吸附法测定了填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以氰草津、西玛津、阿特拉津和特丁津4种三嗪类除草剂为目标化合物,通过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联用技术,考察了样品溶液的酸度、过柱流量及洗脱剂的体积对萃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固相萃取条件。测定了制备的固相萃取填料的吸附容量和小柱的穿透体积。氰草津、西玛津、阿特拉津和特丁津的检出限分别为0.26,0.63,0.42,0.31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乙烯-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微球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嗪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磨擦学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贵长 官文超 郑启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由自由基聚合合成了 1种新型纳米级富勒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易溶于碱性水、甲醇、四氢呋喃等溶剂。用FTIR、UV 2 40等进行了结构表征。TEM分析表明 ,其在水溶液中为平均粒径约 40nm的理想球形。四球机实验结果表明 ,一定浓... 由自由基聚合合成了 1种新型纳米级富勒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易溶于碱性水、甲醇、四氢呋喃等溶剂。用FTIR、UV 2 40等进行了结构表征。TEM分析表明 ,其在水溶液中为平均粒径约 40nm的理想球形。四球机实验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 (质量分数为 0 5 % )的富勒烯共聚物可有效增强抗磨能力。磨斑表面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磨痕浅 ,磨斑小。随着富勒烯三元共聚物含量的增加 ,摩擦系数从基础液 (质量分数为 2 %的三乙醇胺水溶液和质量分数为 0 5 %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锌 )的 0 2 3 3快速下降到最小值0 0 61 5 ,承载能力从基础液的 1 3 5N上升至最大值 490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纳米微球 合成 磨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钠离聚物的合成及其对PET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仲小亮 李忠辉 +1 位作者 陈雪梅 陈国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6-60,共5页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钠(SMA-Na)离聚物,研究了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结晶及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MA-Na是PET的优良成核剂,加入1%(质量分数,下同)的SMA-Na使PET的熔融结晶温度提高了17.9℃,冷结晶温度降低...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钠(SMA-Na)离聚物,研究了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结晶及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MA-Na是PET的优良成核剂,加入1%(质量分数,下同)的SMA-Na使PET的熔融结晶温度提高了17.9℃,冷结晶温度降低了17.3℃,显著提高了PET在高温区和低温区的结晶速度;加入离聚物SMA-Na,使得PET球晶变得更加细化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 离聚物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体系相分离的特征动态流变响应 被引量:9
19
作者 杜淼 王利群 +2 位作者 杨碧波 宋栩冰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964,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叠加失效温度Tb 与用SALLS测定的浊点温度Tc一致,用低频区域动态储能模量G’与频率 的关系[1gG’~lg( αT)] 偏离线性粘弹模型或时温叠加失效温度表征PMMA/SAN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 动态流变响应 动态流为行为 时温叠加 相分离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混体系相分离的流变学行为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润明 俞炜 周持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6-169,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共混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相分离温度由动态储能模量对温度曲线斜率的转折点确定.结果表明,表观相分离温度有很大的频率依赖性,因此,动态流变学方法应用于相...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共混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相分离温度由动态储能模量对温度曲线斜率的转折点确定.结果表明,表观相分离温度有很大的频率依赖性,因此,动态流变学方法应用于相分离温度测定时要外推到频率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混体系 动态流变行为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