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7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水和盐在磺化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膜内的扩散行为 被引量:2
1
作者 纪松灿 钱晓炜 +1 位作者 曾飞祥 李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0-178,共9页
为了深入探究磺化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SEBS)膜脱盐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了S-SEBS膜的微观结构及水和盐在膜内的扩散行为,对比不同盐浓度条件下水分子和盐离子在膜内的扩散系数。研究结果发现,水分子和盐离子在膜内... 为了深入探究磺化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SEBS)膜脱盐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了S-SEBS膜的微观结构及水和盐在膜内的扩散行为,对比不同盐浓度条件下水分子和盐离子在膜内的扩散系数。研究结果发现,水分子和盐离子在膜内有特定的位置分布和不同的扩散性能。水分子在膜内亲水区聚集成团簇,当膜内含水率较高时,水分子在膜内易形成连续的纳米传递通道;Na+由于强静电吸引作用与磺酸根之间的距离较近,Cl-则由于静电排斥作用远离磺酸根。H2O、Cl-和Na+的扩散系数均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并在同一体系下按H2O、Cl-和Na+顺序由大到小排列,这与水和盐的尺寸、电荷效应及膜的微观结构有关。盐离子在聚合物膜内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减小了自身在膜内的有效自由体积,增大了传质阻力,从而增大了S-SEBS膜对水分子和盐离子的扩散选择性,这对获得高盐截留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磺化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 渗透汽化 脱盐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大豆油对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湘汉 朱君秋 +4 位作者 冀峰 郭江彬 梁红文 张爱民 罗水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98,108,共6页
系统研究了环保型增塑剂环氧大豆油(ESO)对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进行改性后的结构与性能。红外光谱结果表明,9 phr环氧大豆油添加到SEBS中,会在1750 cm^(-1)处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但不会改变SEBS的链结构;小角X射线散射结果... 系统研究了环保型增塑剂环氧大豆油(ESO)对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进行改性后的结构与性能。红外光谱结果表明,9 phr环氧大豆油添加到SEBS中,会在1750 cm^(-1)处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但不会改变SEBS的链结构;小角X射线散射结果表明,环氧大豆油与SEBS相互作用会影响聚集态结构,体现在SEBS相间距由56.07 nm增加到59.25 nm,微相尺寸分布增宽,导致SEBS改性后的黏度显著降低,体现在200℃时黏度由19186.8 Pa·s降低到8111.5 Pa·s;同时起始分解温度从389℃降低到354℃,玻璃化转变温度从-29.6℃降低到-34.4℃,SEBS热稳定性降低,分子链柔性增加,结晶度降低,拉伸强度从22.4 MPa降低到20.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大豆油 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 聚集态结构 流变性能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基防水透气膜的性能及其复合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慧慧 刘茜 +2 位作者 胡东兴 周加权 王晓娟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4,共7页
本文旨在探讨将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作为防水透气膜与不同规格针织、机织面料复合后的性能特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定仪、全自动透气量仪、电脑式织物透湿仪、电子织物强力机对该种防水透气膜和... 本文旨在探讨将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作为防水透气膜与不同规格针织、机织面料复合后的性能特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定仪、全自动透气量仪、电脑式织物透湿仪、电子织物强力机对该种防水透气膜和不同种复合织物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接触角、透气量、透湿率、拉伸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SEBS膜相比,复合织物的透气率提升了29.4%~935.1%,透湿率提升了3.8%~260.0%。复合织物均具有疏水性。复合织物与未进行膜复合的面料相比,拉伸强度增加了6.4%~22.4%,断裂伸长率提升了2.2%~23.0%。与市面上应用的聚氨酯复合织物相比,SEBS复合织物具有优良的疏水性和透气性。SEBS复合织物相较于未复合的面料更加耐用,具有更出色的柔韧性和弹性,在透气性和防水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户外服装和用品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 防水透气膜 复合织物 热塑性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全血中的聚苯乙烯微塑料及基质效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智 冯泽阳 +4 位作者 曾力希 赵晶 王广 张娜 谢依侨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6-912,共7页
为探究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测定全血样品中微塑料的基质效应影响以及建立相关的定量方法,该文以聚苯乙烯微塑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3种基质和2种前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实验,以期找到降低基质效应影响的最优前处理方法。... 为探究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测定全血样品中微塑料的基质效应影响以及建立相关的定量方法,该文以聚苯乙烯微塑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3种基质和2种前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实验,以期找到降低基质效应影响的最优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加标样品均存在显著的基质增强效应,但使用氢氧化钾(KOH)试剂法进行前处理后基质效应的影响明显减弱,且优于目前主流的酶法前处理结果。该方法易于操作,试剂成本低,可应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前处理,是目前最优的前处理方法。在优化的前处理方法基础上建立了PY/GC-MS测定全血样品中聚苯乙烯微塑料的定量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26 ng/mL和100 ng/mL,可用于实际应用。该研究对于其他生物基质中微塑料的定量检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聚苯乙烯微塑料 定量分析 基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5
作者 尚靖昊 靳钊 +1 位作者 邵华锋 孔令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二氧化硅核-壳微球,为制备新型单分散核酸提取试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对制备的复合微球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分别以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作为功能单体和苯乙烯共聚,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了单分散的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通过调控体系内电解质浓度可以实现微球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可控化制备。进而以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通过TG表征可知,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52.97%;以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48.10%。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亚微米级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微球时,二氧化硅壳层更加致密,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结构 复合微球 无皂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制备与性能
6
作者 杨康 曾舒 +5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麻玉龙 钟安澜 刘蔚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1,共8页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D/SEPS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说明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SEPS含量增加,PE-LLD的结晶度以及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逐渐降低,消光薄膜的雾度、纵横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耐穿刺强度和落镖冲击强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降低。当SEPS质量分数为20%时,薄膜的雾度为68.56%,透光率为89.36%,光泽度为6.04 GU,呈现优异的消光特性;当SEPS质量分数为10%~20%时,薄膜纵横向拉伸强度差值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纵横向拉伸强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EPS对PE-LLD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综上所述,SEPS改性PE-LLD制备的消光薄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薄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7
作者 吕金龙 曾舒 +3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杨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光电雾度仪和光泽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SBR含量的增加,PE消光膜的雾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则相应降低。当SBR质量分数超过15%时,PE薄膜的雾度超过60%,透光率大于88%,光泽度低于10 GU,展现出优异的消光特性。万能拉力试验机的测试结果表明,PE消光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随SBR质量分数的增加趋于一致,显示出良好的纵/横向力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BR对PE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显示,SBR/PE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随着SBR质量分数的增加,PE的结晶度逐渐降低。毛细管流变仪测试结果表明,SBR能够有效提高PE的加工性能。综上所述,SBR改性PE制备的消光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8
作者 任红星 王雨欣 +2 位作者 易凡丰 赵宝建 袁才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配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物乳液,探究了复合乳化剂种类、阴/非离子乳化剂比例以及乳化剂用量对水性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及乳胶膜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S与X-100的比例为1∶2且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质量分数)时,所得到的苯丙共聚乳液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乳液聚合的单体转化率96%以上,凝胶率低于0.5%,乳胶粒平均粒径为123 nm,乳液稳定性良好,尤其是钙离子稳定性优异,乳胶膜的吸水率为2.48%,水接触角为7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 乳液聚合 钙离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及阻尼性能
9
作者 莫笑君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3,54,共7页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能,因而具备较理想的机械阻尼性能。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对机械阻尼性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可得到具有较宽温域范围(>50℃)的阻尼材料。本文以苯乙...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能,因而具备较理想的机械阻尼性能。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对机械阻尼性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可得到具有较宽温域范围(>50℃)的阻尼材料。本文以苯乙烯和异戊二烯为单体,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和选择性加氢技术,合成了具有不同3,4-结构含量、苯乙烯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加氢度的SEPS,建立了聚合物主要结构参数与其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异戊二烯段3,4结构含量在55%以上、苯乙烯含量在20%、数均分子量控制在1.0×10^(5)以上的SEPS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有效阻尼温域(阻尼因子>0.3)范围为-20~35℃,温差达到55℃,是较理想的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阻尼减震材料,可用作减震、去耦、隔声、消声覆盖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聚异戊二烯3 4-结构 阴离子聚合 选择性加氢 阻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纤化纤维素/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彭旋华 陈京环 +5 位作者 刘金刚 赵涛 肖贵华 刘文波 许传波 杜秀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纤化纤维素(CS-MFC)。然后采用溶剂浇铸法将CS-MFC以不同比例添加到ABS中,经双螺杆混合挤出和硫化机压片后制得CS-MFC/ABS复合材料,测定MFC、CS-MFC和CS-MFC/ABS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氢氧化钙具有显著的助研磨作用,得到的CS-MFC中硬脂酸钙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包覆在MFC表面,水接触角由18.2°提升到72.3°。将CS-MFC添加到ABS基体中,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38.0MPa,增幅为15.5%;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达到1.72GPa,增幅为5.5%;CS-MFC对ABS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结论经共研磨及硬脂酸钠改性得到的CS-MFC能有效提升ABS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利于提高ABS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化纤维素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硬脂酸钠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基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帆 梁凤玉 +3 位作者 肖奕葶 杨智博 王文婷 樊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6,共8页
为探究导电填料的掺杂方式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制,以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为基体,银纳米线和石墨烯为导电填料,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PEDOT:PSS基复合纤维,并采用聚氨酯(PU)对纤维进行封装。利用扫描电... 为探究导电填料的掺杂方式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制,以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为基体,银纳米线和石墨烯为导电填料,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PEDOT:PSS基复合纤维,并采用聚氨酯(PU)对纤维进行封装。利用扫描电镜、电化学工作站、万能试验机、疲劳试验机、接触角测量仪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别研究了纺丝液和凝固浴中导电填料对纤维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凝固浴掺杂法易将导电填料附着于纤维表面,所制备复合纤维的电导率为(421.19±75.14)S/cm,相较于纯PEDOT:PSS纤维提高了22.4%;复合纤维表面亲水性强,静态接触角为62.9°;PU封装复合纤维具有优异的弯曲稳定性和耐水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纤维 聚(3 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石墨烯 银纳米线 湿法纺丝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聚苯乙烯磺酸钠纳滤膜的制备及I^(-)分离性能
12
作者 罗巧裕 邓慧宇 +2 位作者 王诗平 聂亮 陈庆春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15-11124,11146,共11页
水中存在的放射性碘离子或过量碘离子会极大危害自然环境,影响人类健康。本实验以聚砜超滤膜为基膜,采用原位紫外接枝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磺酸钠纳滤膜,用于水中碘离子的脱除。通过改变接枝单体浓度、溶液用量、辐照时间和辐照距离等条件... 水中存在的放射性碘离子或过量碘离子会极大危害自然环境,影响人类健康。本实验以聚砜超滤膜为基膜,采用原位紫外接枝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磺酸钠纳滤膜,用于水中碘离子的脱除。通过改变接枝单体浓度、溶液用量、辐照时间和辐照距离等条件调节膜性能。结果表明,当基膜表面加入40 mL 0.5 mol/L苯乙烯磺酸钠(SS)溶液,用300 W紫外灯于4 cm高度辐照15 min后,制备的NF-4 cm膜在0.6 Mpa对100 mg/L I^(-)截留率达到92.6%,通量为47.7 L/m^(2) h。辐照距离增加到10 cm后,制备的NF-10 cm膜由于孔径增大,分离层变薄导致通量明显增加,达到112.9 L/m^(2) h,由于此时表面有效负电荷增多,所以截留率仅下降至82.9%。需要指出,增大操作压力,NF-4 cm膜通量增大,对I^(-)的截留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对Cl^(-)的抗干扰能力较强,预示了该膜在含碘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接枝 聚苯乙烯磺酸钠 纳滤膜 分离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DAD法测定降脂宁颗粒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
13
作者 崔业波 马晓静 +2 位作者 姜瀚博 马彧 王丹彧 《特产研究》 2024年第5期82-87,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降脂宁颗粒中制何首乌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DAD法,以Caprisil C18-B(4.6mm×250mm,5μm)色谱柱;测定二苯乙烯苷的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 本研究旨在建立降脂宁颗粒中制何首乌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DAD法,以Caprisil C18-B(4.6mm×250mm,5μm)色谱柱;测定二苯乙烯苷的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柱温30℃;测定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22 nm。结果表明,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42~0.422μg、0.008~0.082μg和0.011~0.109μg的质量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9。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0%(n=6),平均回收率依次为99.2%、95.5%和94.8%。3批样品中制何首乌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本方法简单易操作,准确高效,可为降脂宁颗粒中制何首乌成分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宁颗粒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γ-Al_(2)O_(3)催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加氢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浩浩 郭方 +2 位作者 荣泽明 侯召民 苏东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2-880,共9页
以γ-Al_(2)O_(3)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Ni/γ-Al_(2)O_(3)催化剂,将其应用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嵌段共聚物催化加氢。通过XRD、TEM、XPS、1HNMR和DSC对催化剂和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种类、Ni理... 以γ-Al_(2)O_(3)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Ni/γ-Al_(2)O_(3)催化剂,将其应用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嵌段共聚物催化加氢。通过XRD、TEM、XPS、1HNMR和DSC对催化剂和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种类、Ni理论负载量(以载体质量为基准,下同)、反应条件对SIS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γ-Al_(2)O_(3)为载体并负载10%的Ni为催化剂、环己烷为溶剂、反应温度为140℃、反应压力为1MPa、反应时间3.0 h的条件下,催化剂具有最优活性,聚异戊二烯嵌段加氢度达到85%,副反应苯环的加氢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Ni/γ-Al_(2)O_(3) 非均相催化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纤维增强丙烯腈-苯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跃平 钱程 +1 位作者 邓勇宏 殷小春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以含量为30%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丙烯腈-苯乙烯(AS)复合材料(GFAS)注塑成型为研究对象,选取塑化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及模具温度为因子,以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设计了正交实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结果... 以含量为30%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丙烯腈-苯乙烯(AS)复合材料(GFAS)注塑成型为研究对象,选取塑化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及模具温度为因子,以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设计了正交实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注射速度对拉伸强度的影响最显著,保压压力显著影响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根据正交实验的分析结果进行了保压压力和注射速度的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塑化温度为250℃、注射速度为50%、保压压力为75MPa与模具温度为65℃,此时,标准样条的拉伸强度为143.4MPa,弯曲强度为199.9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9.2kJ/m^(2),通过优化注塑工艺参数提高了复合材料(GFAS)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长玻纤 注塑工艺优化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SH-SY5Y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16
作者 康碧倩 李悦 +8 位作者 何晓璇 肖振 胡睿 罗陈亮 乔明宇 吴桂有 李振中 朱晓莹 黄忠仕 《海南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经PI3K/AKT通路对冈田酸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凋亡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CCK-8法筛选OA最佳浓度,将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SG组、LY294002组和LY294002+TSG组。通过CCK-8法和TUNEL法...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经PI3K/AKT通路对冈田酸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凋亡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CCK-8法筛选OA最佳浓度,将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SG组、LY294002组和LY294002+TSG组。通过CCK-8法和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和qRT-PCR法检测PI3K、P-PI3K(Y607)、AKT、P-AKT(Ser473)、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通路及凋亡蛋白相对表达量以P-PI3K(Y607)/PI3K、P-AKT(Ser473)/AKT、Bcl-2/Bax灰度比值表示。结果:OA最佳处理浓度为40 nmol/L。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通路及凋亡蛋白、PI3K、AKT、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Bax mRNA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TSG组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通路及凋亡蛋白、PI3K、AKT、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Bax mRNA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LY294002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PI3K(Y607)/PI3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AKT(Ser473)/AKT、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较明显降低,但未有统计学意义,PI3K、AKT、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Bax mRNA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LY294002组相比,LY294002+TSG组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通路及凋亡蛋白相对表达水平、PI3K、AKT、Bcl-2 mRNA升高,Bax mRNA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二苯乙烯苷可能通过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调节Bcl-2、Bax等凋亡因子的表达,从而缓解冈田酸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阿尔茨海默症 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聚苯乙烯发泡餐盒中化学成分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宋雪超 林勤保 +2 位作者 方红 吴宇梅 王志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8-202,共5页
采用正己烷超声提取发泡餐盒中的化学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在NIST质谱检索库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保留指数对化学物进行定性分析,再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物质的含量。3种发泡餐盒分别分离出35、39、38种化学成分,分别确定了其中25... 采用正己烷超声提取发泡餐盒中的化学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在NIST质谱检索库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保留指数对化学物进行定性分析,再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物质的含量。3种发泡餐盒分别分离出35、39、38种化学成分,分别确定了其中25、27、23种物质,大都为含有苯环的有毒有害物质,相对标准偏差在2.26%-6.06%之间。本方法提高了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为发泡餐盒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保留指数 聚苯乙烯发泡餐盒 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二酮钛配合物/MAO催化合成间规聚苯乙烯及其热性能 被引量:9
18
作者 阎卫东 刘立新 +3 位作者 姜涛 李丹 周鼐 胡友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以β-二酮钛配合物 /MAO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 . 80℃ ,β-二酮钛浓度为 4 .3× 1 0 - 4 mol/L,β-二酮钛与 MAO的物质的量比为 50 0时 ,聚合活性为 6.2× 1 0 5 g/( mol· h) .该催化剂对温度的稳定性较高 .所得聚合物的熔点... 以β-二酮钛配合物 /MAO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 . 80℃ ,β-二酮钛浓度为 4 .3× 1 0 - 4 mol/L,β-二酮钛与 MAO的物质的量比为 50 0时 ,聚合活性为 6.2× 1 0 5 g/( mol· h) .该催化剂对温度的稳定性较高 .所得聚合物的熔点在 2 67℃左右 .测定了所得间规聚苯乙烯的基本热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规聚苯乙烯 苯乙烯 间规聚合 β-二酮钛配合物 热性能 MAO 催化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磺酸钠与季鏻盐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结构调控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博睿 牟倡骏 +5 位作者 班雨 王磊 闫秋艳 石恒冲 殷敬华 栾世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1-528,共8页
发展非抗生素抗菌策略在减少医疗器械相关的细菌感染并降低对抗生素的过度依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医疗器械表面进行功能化,赋予其抗菌性能是非抗生素抗菌所采用的常用方式。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醇溶、水不溶的特点使其在构建... 发展非抗生素抗菌策略在减少医疗器械相关的细菌感染并降低对抗生素的过度依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医疗器械表面进行功能化,赋予其抗菌性能是非抗生素抗菌所采用的常用方式。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醇溶、水不溶的特点使其在构建抗菌涂层方面具有操作简单、不受器械结构限制的优点,有望应用于各种医疗器械的表面功能化。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烷基链长季鏻盐表面活性剂与聚苯乙烯磺酸钠聚阴离子复合物,系统研究了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组装行为以及所制备复合物涂层的抗菌性能与表面活性剂组分疏水碳链长度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浊度、等温滴定量热法等测试手段对聚苯乙烯磺酸钠与3种三丁基烷基季鏻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组装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表面活性剂烷基链长将促进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形成。通过在常用医疗器械材料表面构建复合物涂层,对比了3种复合物对两种模型菌种的抗菌性能。对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菌,所制备的3种复合物涂层的杀菌率分别为42.9%、99.97%和99.99%,随着表面活性剂烷基链越长而提高;对于大肠杆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菌,随着表面活性剂烷基链长度增加,单独季鏻盐表面活性剂的抗菌性能增强,而其对应复合物涂层的抗菌性能有所下降,杀菌率分别为99.3%、92.3%和64.8%。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结构,此类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涂层有望用于减少医疗器械相关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 聚苯乙烯磺酸钠 季鏻盐表面活性剂 涂层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交联聚苯乙烯共混物的制备、硫化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董建 刘宗林 +1 位作者 韩念凤 侯志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135,共4页
以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在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引发下,苯乙烯(St)可在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就地进行自由基聚合,当体系中DVB的量控制在DVB/St≤2.0%(质量)范围内即可获得稳定的、具有流动性的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 以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在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引发下,苯乙烯(St)可在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就地进行自由基聚合,当体系中DVB的量控制在DVB/St≤2.0%(质量)范围内即可获得稳定的、具有流动性的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交联聚苯乙烯(CLPS)共混物。向共混物中加入过量的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可使其在室温下硫化成弹性体材料。其力学性能明显优于PDMS/PS共混物的硫化材料。并且随着MTES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强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此外,在PDMS/CLPS共混物的TEM研究中发现了特殊的微观相分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交联聚苯乙烯 共混 微观相分离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