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机制
1
作者 齐博闻 张冰 +2 位作者 庞福静 陈振威 时文歆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10-3019,共10页
探讨了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20mg/L的PS-NPs对AGS系统的有机物和磷的去除效果几乎没有影响,但对脱氮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氨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下降了21.98%和41.31%.并且,PS-NP... 探讨了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20mg/L的PS-NPs对AGS系统的有机物和磷的去除效果几乎没有影响,但对脱氮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氨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下降了21.98%和41.31%.并且,PS-NPs抑制了AGS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改变了EPS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使其更为松散.PS-NPs诱导微生物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OS),引起剧烈的氧化应激反应,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导致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增加了51.27%.PS-NPs的长期存在改变了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抑制了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等脱氮细菌的生长,但促进了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和噬几丁质菌纲(Chitinophagia)等细菌的生长.KEGG数据库注释宏基因数据表明,PS-NPs不仅抑制了AGS中与群体感应和代谢活性相关的通路,尤其是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通路,并且降低了编码反硝化功能酶的基因相对丰度,进而对AGS系统的脱氮性能和长期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纳米塑料 聚苯乙烯 微生物群落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藻颗粒污泥系统对聚苯乙烯微/纳塑料急性胁迫的响应
2
作者 卞振华 高晚晴 +4 位作者 张宇鑫 李世琪 李为瑾 吴玮 李瀚翔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7,共13页
研究微/纳塑料胁迫对菌藻颗粒污泥(MBGS)性能的影响,为菌藻颗粒污泥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聚苯乙烯(PS)进行急性胁迫实验,分别考察PS粒径(10μm和100 nm)和胁迫浓度(50、100、200 mg/L)对MBGS系统性能的影响及机制,取胁迫24 h后... 研究微/纳塑料胁迫对菌藻颗粒污泥(MBGS)性能的影响,为菌藻颗粒污泥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聚苯乙烯(PS)进行急性胁迫实验,分别考察PS粒径(10μm和100 nm)和胁迫浓度(50、100、200 mg/L)对MBGS系统性能的影响及机制,取胁迫24 h后的污泥样品测试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相较于对照组,微塑料(MPs)和纳米塑料(NPs)的胁迫明显抑制了菌藻颗粒污泥的比脱氮速率与脱氮酶活性,其中在200 mg/L浓度时比硝氮氧化速率(SNOR)抑制最显著,分别降低了44.77%和50.78%,硝氮还原酶活性(NR)分别降低了72.4%和75.4%。(2)MPs和NPs胁迫下微生物发生氧化应激,活性氧(ROS)含量上升破坏细胞膜,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增加。藻毒素分泌量增大抑制微生物生长,破坏细胞结构,造成细胞死亡。与MPs相比,小粒径的纳米塑料NPs对细胞损伤更严重,导致细胞坏死量增加。(3)MPs和NPs胁迫下胞外聚合物(EPS)分泌减少,弱化了其对细菌与微藻的保护能力。EPS中胞外蛋白与胞外多糖比值下降,胞外蛋白组分中色氨酸与芳香类蛋白含量下降,导致MBGS稳定性变差。(4)Zeta电位、接触角和表面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MPs和NPs胁迫使得MBGS微生物细胞疏水性降低,静电斥力上升,最终导致MBGS聚集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颗粒污泥 聚苯乙烯微/纳塑料 急性胁迫 聚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水螅野生型品系及无藻品系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胁迫差异化响应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凯宁 符乐一 +2 位作者 李桂丽 卜莉萍 潘红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3-1347,共15页
为探究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体内有或无共生藻是否影响水螅宿主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Polystyrene nanoparticles, PS NPs)的耐受性,研究首先对绿水螅野生型品系(体内有共生藻)及绿水螅无藻品系(体内无共生藻)分别进行PS NPs (粒径2... 为探究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体内有或无共生藻是否影响水螅宿主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Polystyrene nanoparticles, PS NPs)的耐受性,研究首先对绿水螅野生型品系(体内有共生藻)及绿水螅无藻品系(体内无共生藻)分别进行PS NPs (粒径20 nm) 48h急性毒理实验,结果显示野生型品系48h半致死浓度(3.36×10^(2) mg/L)明显高于无藻品系(1.39×10^(2) mg/L),这表明与无藻品系相比,野生型品系对PS NPs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随后采用含75 mg/L PS NPs的培养液对绿水螅野生型品系及无藻品系处理48h后分别进行转录组分析(对照组PS NPs浓度为0 mg/L),在野生型品系的PS NPs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共筛选到1532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其中763个DEGs表达上调, 769个DEGs表达下调;而无藻品系的PS NPs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共筛选到1079个DEGs,其中476个DEGs表达上调, 603个DEGs表达下调。基于PS NPs胁迫下无藻品系的DEGs显著富集的病态指征相关的14个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中,有9个通路包含的DEGs全部表达上调;而基于PS NPs胁迫下野生型品系的DEGs显著富集的病态指征相关的21个KEGG代谢通路中,只有1个通路包含的DEGs全部表达上调。由此可见, PS NPs胁迫下无藻品系病态指征的激活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品系,此现象从分子水平证明了野生型品系对PS NPs胁迫的耐受性强于无藻品系。此外,从PS NPs胁迫下无藻品系显著富集的免疫应答相关KEGG代谢通路中的21个DEGs全部表达上调,而从PS NPs胁迫下野生型品系显著富集的免疫应答相关KEGG代谢通路中的27个DEGs仅约一半表达上调,说明PS NPs胁迫下野生型品系免疫应答的激活水平明显低于无藻品系,这反映了野生型品系对PS NPs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低于无藻品系。总之,绿水螅两个品系在对PS NPs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上的差异应是两个品系对PS NPs胁迫耐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而相对于绿水螅无藻品系而言,野生型品系对PS NPs具有较低的免疫应答敏感性可能与水螅-单细胞藻共生体系中水螅宿主为维持与共生藻的共生关系而进行的免疫水平调整(即水螅宿主为“容留”共生藻而“调低”了对外来异物的免疫水平)的机制相关。研究为探讨纳米级塑料颗粒的生物毒性及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纳米颗粒 急性毒理实验 转录组 免疫应答 病态指征 中国绿水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MA刷微图案诱导聚苯乙烯纳米颗粒阵列化
4
作者 高浩 魏中华 +2 位作者 邓佳 陈涛 赵海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70-276,共7页
基于光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在疏水性引发剂表面制备亲水性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以PEGMA聚合物刷图案化表面为模板,借助亲疏水区域间表面能的差异使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在亲水区域精准组装制备纳... 基于光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在疏水性引发剂表面制备亲水性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以PEGMA聚合物刷图案化表面为模板,借助亲疏水区域间表面能的差异使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在亲水区域精准组装制备纳米颗粒微阵列。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与拉曼光谱仪(Raman)对各阶段基体表面化学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多巴胺/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2-溴-2-甲基丙酸酯(PDA/SiBr)复合涂层、PEGMA聚合物刷以及PS纳米颗粒微阵列被成功制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对PEGMA聚合物刷图案化表面及PS纳米颗粒阵列化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PS纳米颗粒在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区域选择性组装。研究了PS纳米颗粒微阵列表面BSA蛋白吸附行为,荧光图像结果表明PS纳米颗粒在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表面组装后可以有效促进BSA蛋白在该区域的黏附。相关研究工作拓展了图案化聚合物刷在纳米颗粒微阵列制备中的应用,为纳米颗粒在高质量生物微阵列、生物探针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刷微图案 亲疏水反差特性 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 微阵列 蛋白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PS)颗粒抛光液特性对铜表面化学机械抛光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龚剑锋 潘国顺 +1 位作者 戴媛静 刘岩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共4页
铜互连与低-k介质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对表面平坦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改善铜层化学机械抛光(Cu-CMP)效果,将聚苯乙烯(PS)颗粒应用于铜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分析PS颗粒抛光液中氧化剂、络合剂、pH值、粒径及颗粒含量对铜的化学机械抛光... 铜互连与低-k介质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对表面平坦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改善铜层化学机械抛光(Cu-CMP)效果,将聚苯乙烯(PS)颗粒应用于铜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分析PS颗粒抛光液中氧化剂、络合剂、pH值、粒径及颗粒含量对铜的化学机械抛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静态腐蚀及电化学手段对PS颗粒在抛光液中的化学作用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以过氧化氢(H2O2)为氧化剂,氨基乙酸(C2H5NO2)为络合剂时,优化后的PS颗粒抛光液取得了较高的铜抛光去除速率,达到1μm/min,同时发现PS颗粒的加入增强了抛光液的化学腐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聚苯乙烯颗粒(ps) 去除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微米二氧化硅和磁性微米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表面功能化方法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广鑫 栗坤 赵蕴伟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282,共9页
磁性微米二氧化硅微球和磁性聚微米苯乙烯微球由于具备粒径可调控、表面富含官能团、易于磁性分离等优点,在生物医学、污水处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随着需求的提升,对微球的粒径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磁性二氧化硅微球和磁性聚... 磁性微米二氧化硅微球和磁性聚微米苯乙烯微球由于具备粒径可调控、表面富含官能团、易于磁性分离等优点,在生物医学、污水处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随着需求的提升,对微球的粒径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磁性二氧化硅微球和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受到了广泛地研究和关注,本文对磁性微米二氧化硅微米微球的制备、磁性微米聚苯乙烯微米微球的制备以及两种微球的表面功能化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磁性微球新方法,微流控技术有望成为制备性能优良磁性微球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微球 磁性颗粒 二氧化硅 聚苯乙烯 微流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聚苯乙烯颗粒轻质填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邓安 肖杨 刘汉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40-1145,共6页
砂–聚苯乙烯颗粒轻质填料是由工程标准砂和超轻质聚苯乙烯颗粒按一定质量配比均匀混合而成的土工合成材料,研究其变形和剪切强度特性是掌握其工程力学特性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实际工程中变形和稳定的重要依据。根据单向压缩试验和三轴... 砂–聚苯乙烯颗粒轻质填料是由工程标准砂和超轻质聚苯乙烯颗粒按一定质量配比均匀混合而成的土工合成材料,研究其变形和剪切强度特性是掌握其工程力学特性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实际工程中变形和稳定的重要依据。根据单向压缩试验和三轴固结排水压缩试验研究了此种轻质填料的压缩变形特性、剪切变形特性及剪切强度特性。在单向压缩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轻质材料的压缩变形规律和机制,提出了适合该材料的广义孔隙比概念,并得出一般压缩曲线方程,该方程能考虑孔隙比随荷载和配比的变化。在三轴压缩试验的基础上,观察了轻质填料在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偏应力–轴向应变–体变的剪切变形规律及K f线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配比和应力状态对三轴剪切变形及剪切强度特性的影响,同时得出了K f线形态变化的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填料 聚苯乙烯颗粒 压缩变形 广义孔隙比 剪切变形 剪切强度 Kf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聚苯乙烯(Fe_3O_4/PS)微球合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杜雪岩 耿丽平 +1 位作者 陈尹泽 马应霞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1,共4页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作为磁核,用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苯乙烯为单体,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聚苯乙烯磁性高分子微球.研究聚合温度、Fe3O4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以及乙...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作为磁核,用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苯乙烯为单体,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聚苯乙烯磁性高分子微球.研究聚合温度、Fe3O4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以及乙醇/水比例等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磁性微球粒径和磁性能的影响,找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单体用量为15 mL,Fe3O4用量为0.5 g,引发剂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0∶1 000,醇水体积比为45/50,分散剂PEG用量为25 g,最佳反应温度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颗粒 聚苯乙烯 磁性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聚苯乙烯复合Janus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钦慧 陈宝玲 +1 位作者 郑龙辉 林金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88-1793,共6页
利用有机溶剂溶胀磺化聚苯乙烯@二氧化钛(SPS@TiO2)核壳粒子制得二氧化钛/聚苯乙烯(TiO2/PS)双面神(Janus)颗粒,并在TiO2端进行改性,得到墨绿色的聚苯胺/聚苯乙烯(PANi/PS)Janus颗粒.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EDS)、元素分析、... 利用有机溶剂溶胀磺化聚苯乙烯@二氧化钛(SPS@TiO2)核壳粒子制得二氧化钛/聚苯乙烯(TiO2/PS)双面神(Janus)颗粒,并在TiO2端进行改性,得到墨绿色的聚苯胺/聚苯乙烯(PANi/PS)Janus颗粒.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EDS)、元素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固体紫外-可见分析(UV-Vis)和四探针法考察Janus颗粒组成、微结构和Janus性质.结果表明,Ja-nus颗粒为雪人状结构,PS端的平均粒径为228 nm,PANi端的平均粒径从TiO2的258 nm增大为295 nm;并且在EDS谱上可以观察到N元素,而未观察到Ti元素;包覆的PANi的质量分数为23.7%.掺杂后PANi/PS Janus颗粒的导电性能较好,电导率为0.247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苯胺 双面神颗粒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的砂–聚苯乙烯颗粒轻质填料应力应变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杨 邓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67-1471,共5页
砂–聚苯乙烯颗粒轻质填料由工程细砂和聚苯乙烯颗粒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有利于节省胶凝材料、降低土工填料附加应力和减小地基沉降,探讨该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对指导其工程实践变得尤为重要。基于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推导了考虑轻... 砂–聚苯乙烯颗粒轻质填料由工程细砂和聚苯乙烯颗粒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有利于节省胶凝材料、降低土工填料附加应力和减小地基沉降,探讨该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对指导其工程实践变得尤为重要。基于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推导了考虑轻质填料配比和围压特征的应力应变增量形式方程,结合轻质填料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中的应力应变特性,分析了所推导的应力应变增量形式方程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基于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的考虑轻质填料配比和围压特征的应力应变增量形式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材料偏应力–轴向应变–体变规律,能较好地反映材料的弹塑性、剪胀性和剪缩性,并结合轻质填土的变形机理给予相应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填料 聚苯乙烯颗粒 三轴剪切性状 应力应变关系 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蛭石包覆聚苯乙烯发泡颗粒/水泥复合泡沫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正洲 杨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8-1104,共7页
利用环氧树脂将膨胀蛭石黏附在聚苯乙烯发泡(EPS)颗粒表面上,制备表面无机化包覆的EPS颗粒(CEPS),将其与水泥胶凝材料混合,制备CEPS/水泥复合泡沫材料.探讨膨胀蛭石的包覆量及CEPS颗粒用量等对复合泡沫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保温性能的影响,... 利用环氧树脂将膨胀蛭石黏附在聚苯乙烯发泡(EPS)颗粒表面上,制备表面无机化包覆的EPS颗粒(CEPS),将其与水泥胶凝材料混合,制备CEPS/水泥复合泡沫材料.探讨膨胀蛭石的包覆量及CEPS颗粒用量等对复合泡沫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保温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锥形量热法和喷枪火焰燃烧法研究了复合泡沫材料的防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泡沫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干密度和导热系数均随包覆量的增大而增加;当CEPS颗粒用量为1000 m L时,复合泡沫材料的干密度和导热系数较低,分别为269.3 kg/m^3和0.0544 W/(m·K),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相对较高.锥形量热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包覆量的增加,复合泡沫的最大热释放速率、总放热量和烟释放量都逐渐降低,着火时间逐渐延长.喷枪火焰燃烧法实验结果表明,除了复合泡沫断面上与火焰接触的表面裸露的EPS颗粒燃尽外,燃烧后断面结构都能够保持比较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发泡颗粒 复合泡沫 膨胀蛭石 无机化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聚苯乙烯泡沫制备颗粒活性炭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海朝 张小祥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893-895,共3页
研究了以废聚苯乙烯泡沫为原料制备颗粒活性炭的工艺过程。在将聚苯乙烯炭化(600~650℃)后,采用物理活化法(水蒸气)进行了系列实验,活化时间为60min,活化温度范围800~950℃。实验结果表明,聚苯乙烯炭化物是制备颗粒活性炭的... 研究了以废聚苯乙烯泡沫为原料制备颗粒活性炭的工艺过程。在将聚苯乙烯炭化(600~650℃)后,采用物理活化法(水蒸气)进行了系列实验,活化时间为60min,活化温度范围800~950℃。实验结果表明,聚苯乙烯炭化物是制备颗粒活性炭的良好原料。不定型颗粒产品灰分低于0.20%,微孔发达,碘值在1200mg/g以上;定型活性炭比表面积在1400m^2/g以上,碘值达到1100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颗粒活性炭 炭化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介导的颗粒计数生物传感法检测鲜味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耀泽 李继泽 +3 位作者 袁勋燃 孔丽琴 王益健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70-276,共7页
鲜味物质对提升食品风味和保证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探究鲜味检测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变得愈发重要。该研究基于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球介导的竞争性反应、磁分离技术及颗粒计数原理,开发了一种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 鲜味物质对提升食品风味和保证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探究鲜味检测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变得愈发重要。该研究基于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球介导的竞争性反应、磁分离技术及颗粒计数原理,开发了一种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在PS微球表面修饰谷氨酸钠-牛血清白蛋白形成功能化复合物(PS@MSG-BSA),其与被测样本中MSG竞争结合修饰在磁珠(magnetic beads,MB)上的MSG受体T1R1。经孵育和磁分离去除耦合的磁珠复合物,并对剩余PS微球进行颗粒计数以间接表征被测样本中MSG的浓度。试验通过优化PS微球和MB的浓度、竞争反应孵育时间等试验条件,建立了MSG检测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该传感方法对MSG的响应决定系数R^(2)为0.993,检测限为5.17 pg/mL,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并对鲜味物质的检测具有特异性与良好的稳定性,在食品加工保鲜及品质评价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 颗粒计数 鲜味物质 竞争反应 微孔检测 聚苯乙烯微球介导 鲜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发性聚苯乙烯/SiO2气凝胶核壳复合颗粒绝热保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凯 高文明 +1 位作者 杜莹 耿刚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84,共4页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具有容重小、机械强度高、抗腐蚀和易成型切割等优点。为了进一步提高EPS板保温性和阻燃性,采用悬浮聚合工艺制备以SiO2气凝胶为“核”,聚苯乙烯为“壳”的有机-无机复合颗粒,应用高...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具有容重小、机械强度高、抗腐蚀和易成型切割等优点。为了进一步提高EPS板保温性和阻燃性,采用悬浮聚合工艺制备以SiO2气凝胶为“核”,聚苯乙烯为“壳”的有机-无机复合颗粒,应用高压浸渍在复合颗粒中加入发泡剂,通过蒸汽发泡制备有机-无机复合保温板。结果表明:在聚苯乙烯中加入SiO2气凝胶,可以有效地降低聚苯乙烯/SiO2气凝胶核壳复合颗粒的玻璃化温度;随着SiO2气凝胶掺杂量的增加,复合颗粒的发泡倍率逐渐降低;SiO2气凝胶质量含量为1.6%,复合保温板的导热系数为0.0281W/(m·K),抗压强度为0.2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发性聚苯乙烯/SiO2气凝胶复合颗粒 导热系数 保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胶乳颗粒的成膜过程及尺寸效应
15
作者 屈小中 史燚 +1 位作者 陈柳生 金熹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43-945,共3页
聚合物乳液成膜过程可分为介质蒸发、颗粒形变和相邻颗粒间高分子的扩散融合三个阶段[1,2]. 一般认为, 环境温度达到或高于高分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时颗粒才可能发生形变[1, 2]. Goudy等[3]研究了粒径为0.24~1.05 μm的聚苯乙烯(PS... 聚合物乳液成膜过程可分为介质蒸发、颗粒形变和相邻颗粒间高分子的扩散融合三个阶段[1,2]. 一般认为, 环境温度达到或高于高分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时颗粒才可能发生形变[1, 2]. Goudy等[3]研究了粒径为0.24~1.05 μm的聚苯乙烯(PS)胶乳的成膜过程, 发现PS颗粒在368 K(Tg约 373 K)热处理很长时间也不发生形变, 而在378 K热处理后, 粒径较小的颗粒融合速度快于较大颗粒. 本文通过对粒径为742 nm的PS颗粒和粒径为29 nm的纳米PS(记为NPS)颗粒成膜过程的形态观察, 发现NPS颗粒的形变温度远低于PS本体的Tg, 而且成膜速度快, 成膜温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胶乳颗粒 成膜过程 尺寸效应 热处理 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摇床法的多级孔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负载催化性能
16
作者 张金铭 王楠 张高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2,共8页
文中以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单体,通过分散聚合、两步种子溶胀法及超交联反应法合成了富含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多级孔聚苯乙烯(PS)微球,借助摇床法实现了微球批量化制备;然后以氯金酸(HAuCl_(4))为前驱体,采用热还原法在多级孔P... 文中以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单体,通过分散聚合、两步种子溶胀法及超交联反应法合成了富含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多级孔聚苯乙烯(PS)微球,借助摇床法实现了微球批量化制备;然后以氯金酸(HAuCl_(4))为前驱体,采用热还原法在多级孔PS微球上原位负载金纳米颗粒(Au NPs),得到Au NPs/多级孔PS复合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物理吸附仪、X射线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摇床法能得到具有良好单分散性的PS微球,随着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用量增加,微球粒径逐渐减小;采用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致孔剂,可得到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多孔PS微球,超交联反应后微球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到565.22 m^(2)/g;XRD和XPS分析结果表明,HAuCl_(4)被还原为Au NPs,并成功负载于多级孔PS微球中;将其用作NaBH4还原刚果红的催化剂,14 min即可达到95%的降解效果,经过10次循环后催化效果仍能保持83.8%,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孔聚苯乙烯微球 金纳米颗粒 超交联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菌-藻颗粒污泥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航 张冰 时文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662-5673,共12页
在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AGS)中接种小球藻,成功构建了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ABGS)系统.开展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对ABGS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研究表明:低浓度PS-MPs(1mg/L)对ABGS的生物量、藻类生长、沉降性能和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明... 在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AGS)中接种小球藻,成功构建了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ABGS)系统.开展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对ABGS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研究表明:低浓度PS-MPs(1mg/L)对ABGS的生物量、藻类生长、沉降性能和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明显影响.相较于ABGS对照组,高浓度P S-MPs(10mg/L和100mg/L)胁迫作用下ABGS的生物量、藻类生长、沉降性能受到了明显抑制,叶绿素α/MLSS比值降低了0.19mg/g,污泥平均粒径降低了200μm,颗粒污泥结构逐渐松散破碎,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分别降低了4.83%、5.06%和4.11%.此外,PS-MPs抑制了ABGS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降低了EPS中色氨酸和芳香族蛋白质的含量.在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方面,PS-MPs提高了ABGS系统内物种多样性,但抑制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蓝藻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等功能细菌的生长,不利于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颗粒污泥 微塑料 聚苯乙烯 污染物去除效率 胞外聚合物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元聚苯乙烯颗粒细观参数辨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庞绍锐 杨丽红 王双园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33,共8页
真空担架由聚苯乙烯(EPS)颗粒和聚氯乙烯(PVC)软膜组成,在使用离散元法仿真研究担架真空变形机理时,颗粒的细观参数对仿真精确性至关重要。该文基于Hertz-Mindlin接触模型,利用实验结合仿真模拟的方法对颗粒离散元参数进行辨识。通过斜... 真空担架由聚苯乙烯(EPS)颗粒和聚氯乙烯(PVC)软膜组成,在使用离散元法仿真研究担架真空变形机理时,颗粒的细观参数对仿真精确性至关重要。该文基于Hertz-Mindlin接触模型,利用实验结合仿真模拟的方法对颗粒离散元参数进行辨识。通过斜面滑移实验,碰撞弹跳实验测定EPS颗粒与PVC软膜之间的静摩擦因数和恢复系数,分子动力学仿真模拟方法测定出颗粒与颗粒的滚动摩擦系数,得到结果分别为:0.885、0.506、0.02。以休止角为响应值,根据最陡爬坡实验确定其余参数最佳范围,结合Box-Behnken实验建立休止角与参数的二阶回归模型,得出颗粒与颗粒的静摩擦因数为0.40,EPS颗粒与PVC软膜的滚动摩擦系数为0.45,EPS颗粒与颗粒的碰撞恢复系数为0.43。最后用测定的参数进行侧面崩塌仿真模拟,与崩塌实验休止角误差1.9%,表明测定后的EPS细观参数可用于离散元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参数测定 聚苯乙烯颗粒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颗粒对铜层的化学机械抛光性能
19
作者 龚剑锋 潘国顺 +1 位作者 周艳 刘岩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22,共5页
随着集成电路线宽变窄,要求铜互连表面具有更低的表面粗糙度,对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采用聚苯乙烯(PS)-二氧化硅(SiO2)复合颗粒作为铜层CMP的抛光磨粒,研究出PS-SiO2核壳结构的形成条件,分析新型抛光液体系中各颗粒含... 随着集成电路线宽变窄,要求铜互连表面具有更低的表面粗糙度,对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采用聚苯乙烯(PS)-二氧化硅(SiO2)复合颗粒作为铜层CMP的抛光磨粒,研究出PS-SiO2核壳结构的形成条件,分析新型抛光液体系中各颗粒含量、pH值等因素对Cu抛光效果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等手段探讨其中的抛光机制和颗粒残留等问题。结果表明:较之PS、SiO2颗粒抛光液,复合颗粒抛光液抛光Cu后,获得更大的去除和更好的表面质量,且与抛光过程中摩擦因数的关系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聚苯乙烯颗粒 二氧化硅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聚苯乙烯颗粒轻质混合填料的剪切强度特性
20
作者 施文明 廖军 +1 位作者 刘丹 王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砂-聚苯乙烯颗粒填料是一种以砂土和聚苯乙烯颗粒组成的轻质混合填料。通过轻质填料的直剪试验,研究其剪切强度的特性、强度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发现,轻质填料的剪切强度具有最优含水率(本文为10%),若大于或者小于最优含水率,剪切强... 砂-聚苯乙烯颗粒填料是一种以砂土和聚苯乙烯颗粒组成的轻质混合填料。通过轻质填料的直剪试验,研究其剪切强度的特性、强度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发现,轻质填料的剪切强度具有最优含水率(本文为10%),若大于或者小于最优含水率,剪切强度都将减小;轻质填料的剪切强度主要由4个分量构成:颗粒滑动、剪胀、挤碎和重新排列,以及因聚苯乙烯收缩而引起的颗粒移动和重排分量;轻质填料的剪切强度还受聚苯乙烯含量及法向应力(或围压)的影响,其剪切强度随聚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轻质填料的内摩擦角随着配比的增加而减小,凝聚力随配比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聚苯乙烯颗粒 轻质填料 剪切强度 内摩擦角 强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