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级电容器用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的结构控制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俊博 孙刚伟 +3 位作者 张永正 沈春银 王艳莉 詹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为原料,石蜡为造孔剂,采用悬浮聚合及后续热处理制得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PCS)以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并对其孔结构、表面形貌及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30%的石蜡造孔剂时,所制聚...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为原料,石蜡为造孔剂,采用悬浮聚合及后续热处理制得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PCS)以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并对其孔结构、表面形貌及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30%的石蜡造孔剂时,所制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PCS-30%)的比表面积高达2589 m^(2)/g,其中微孔表面积为2328 m^(2)/g;在Et4NBF4-PC电解液体系下,将该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制备双电层超级电容器,在0.1 A/g的电流密度条件下,电容器的比电容为106.4 F/g,相应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为22.1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 悬浮聚合 造孔剂 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政 高原 +2 位作者 王佳瑜 张俊虎 杨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52-1455,共4页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以表面富含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微球为基底,利用开环反应在水相中一步接枝表面引发剂,然后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镉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最...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以表面富含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微球为基底,利用开环反应在水相中一步接枝表面引发剂,然后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镉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最后通入H2S气体原位生成CdS纳米微粒.生成的CdS纳米微粒复合的核壳微球呈草莓状形貌,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聚苯乙烯 CdS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亲水改性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少云 张志刚 +2 位作者 张建平 张荣月 马光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1-184,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以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苄氯为引发位点,引发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在其表面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亲水性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改性后的微球的化学组成及表面形貌,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以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苄氯为引发位点,引发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在其表面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亲水性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改性后的微球的化学组成及表面形貌,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亲水化的微球的接触角与改性前相比,从128.2°降到2.5°;同时测试了该微球对蛋白生物大分子的非特异性吸附,其蛋白回收率在90%以上,该亲水化的微球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便于衍生为各种分离模式的生化分离介质,有望应用于蛋白快速分离纯化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孔聚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亲水改性 表面接枝 蛋白快速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在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接枝含糖聚合物刷 被引量:1
4
作者 曲剑波 彭文舒 +4 位作者 蔺洋洋 李丹丹 李静 刘建国 张晓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9,共8页
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具有力学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传质速率快等优点,但其表面疏水性强,无法衍生,要想用作生物大分子分离介质必须对其亲水改性。文中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ATRP)反应的方法在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PS)表面原位接枝含糖聚... 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具有力学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传质速率快等优点,但其表面疏水性强,无法衍生,要想用作生物大分子分离介质必须对其亲水改性。文中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ATRP)反应的方法在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PS)表面原位接枝含糖聚合物刷,得到亲水改性的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对溶剂、配体、催化剂及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详细考察,优化了接枝反应条件。含糖聚合物刷最大接枝量达到490.8 mg/g干球,改性后微球表面接触角由124°下降到42°,对蛋白的吸附量也降低了10.2倍,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明显提高,同时微球的超大孔未被堵塞,且柔性含糖聚合物刷在后期衍生过程中还起到了"间隔臂"的作用,将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生物大分子分离介质,在快流速蛋白分离色谱领域有很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含糖聚合物刷 超大孔聚苯乙烯 双丙酮-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郭金春 刘清浩 +2 位作者 孟越 王俊美 刘红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5-147,151,共4页
以烯丙基罗丹明B为荧光染料,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均一的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并通过磺化反应,在荧光微球表面引入功能基——磺酸基。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产物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荧光性能好且稳定;电导... 以烯丙基罗丹明B为荧光染料,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均一的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并通过磺化反应,在荧光微球表面引入功能基——磺酸基。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产物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荧光性能好且稳定;电导率测定表明,微球表面磺酸基的含量较高,约为90μmol/g;荧光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明,聚合在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中的烯丙基罗丹明B具有和烯丙基罗丹明B一致的性质,并证实磺酸基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和烯丙基罗丹明B在乙醇中具有不同的荧光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 聚苯乙烯 共聚荧光 分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方向导电膜用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凯 曾慧 +3 位作者 王宇光 孙云 傅强 江璐霞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29,33,共5页
论文研究了异方向导电膜用粒径为 5 .0μm的单分散 (分散系数ε≤ 0 .0 5 )镀金聚合物微球的制备。通过对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及分散聚合三种工艺的比较 ,确定了优化的分散聚合反应条件 ,成功制备出了粒径为 5 .0 μm的单分散(分散系数 ... 论文研究了异方向导电膜用粒径为 5 .0μm的单分散 (分散系数ε≤ 0 .0 5 )镀金聚合物微球的制备。通过对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及分散聚合三种工艺的比较 ,确定了优化的分散聚合反应条件 ,成功制备出了粒径为 5 .0 μm的单分散(分散系数 ε=0 .0 2 )聚苯乙烯微球。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度 ,且表面光滑 ,无破损、无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方向导电膜 单分散聚苯乙烯 环氧树脂 绝缘材料 电子线路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阳离子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高文 敖卫 +2 位作者 杨侃 刘杰 刘嘉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57-1062,共6页
通过分散聚合制备了单分散性好的阳离子聚苯乙烯(PS)微球,考察了聚合过程中苯乙烯(St)、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散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含量及反应介质的组成等因素对微球的粒... 通过分散聚合制备了单分散性好的阳离子聚苯乙烯(PS)微球,考察了聚合过程中苯乙烯(St)、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散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含量及反应介质的组成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及其分散系数的影响;采用FTIR、NMR、FESEM、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分布仪等分析手段对微球的结构、粒径分布及表位电位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中St质量分数为10%、AIBN质量分数为0.2%、PVP质量分数为1.5%、DMC质量分数为0.3%时,在聚合温度为70℃、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9∶1条件下,制备出了平均粒径为1.38μm、分散系数为0.005、Zeta电位约为+40 mV的阳离子PS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氧乙三甲氯化铵 分散聚合 阳离子聚苯乙烯 单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聚乙烯基苯甲酸树脂的研究(Ⅰ)——用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一步法合成
8
作者 何炳林 萧绍博 +1 位作者 陈伟朱 林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3年第5期617-624,共8页
本文用硝酸一步法将大孔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小球(氯球)氧化成聚乙烯基苯甲酸树脂。经红外光谱鉴定,推测了反应的机理。
关键词 乙烯 氯甲化交联聚苯乙烯 苯甲酸 一步法合成 红外光谱 硝酸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醛树脂前驱体碳微球形貌调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广元 胡绍纲 +1 位作者 吴云轩 艾军鹏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为了探究原料配比对脲醛树脂形貌及碳微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尿素、甲醛与甲酸的物质的量比,制备了三种不同微纳结构的脲醛树脂微球,再在氮气保护下800℃裂解,获得了相应的碳微球。采用上述脲醛树脂前驱体制备的花状碳纳米微球(N... 为了探究原料配比对脲醛树脂形貌及碳微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尿素、甲醛与甲酸的物质的量比,制备了三种不同微纳结构的脲醛树脂微球,再在氮气保护下800℃裂解,获得了相应的碳微球。采用上述脲醛树脂前驱体制备的花状碳纳米微球(NUFC-3)作为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开展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C_(s))为189 F/g;在20 A/g的电流密度下,C_(s)为145 F/g,其保留率为76.7%。该脲醛树脂为前驱体的碳微球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及电化学性能优异等优点,有望在电化学储能领域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形貌调控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增强增韧改性纳米聚苯乙烯/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0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85,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增韧改性纳米聚苯乙烯/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杂化材料组分:50.00~80.00 phr的环氧树脂、0.10~5.00 phr的纳米聚苯乙烯、0.01~5.00 phr的碳纳米管以及15.00~20.00 phr的固化剂。具体步骤为...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增韧改性纳米聚苯乙烯/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杂化材料组分:50.00~80.00 phr的环氧树脂、0.10~5.00 phr的纳米聚苯乙烯、0.01~5.00 phr的碳纳米管以及15.00~20.00 phr的固化剂。具体步骤为:制得改性聚苯乙烯粉末;静电纺丝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将纳米聚苯乙烯颗粒和碳纳米管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室温静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杂化材料 改性聚苯乙烯 环氧树脂 纳米管 制备方法 增韧改性 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增强增韧改性纳米聚苯乙烯/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1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共1页
树脂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增韧改性纳米聚苯乙烯/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杂化材料组分:50.00~80.00 phr的环氧树脂、0.10~5.00 phr的纳米聚苯乙烯、0.01~5.00 phr的碳纳米管以及15.00~20... 树脂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增韧改性纳米聚苯乙烯/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杂化材料组分:50.00~80.00 phr的环氧树脂、0.10~5.00 phr的纳米聚苯乙烯、0.01~5.00 phr的碳纳米管以及15.00~20.00 phr的固化剂。具体步骤为:制得改性聚苯乙烯粉末;静电纺丝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将纳米聚苯乙烯颗粒和碳纳米管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室温静置;然后进行第一次机械搅拌,加入固化剂,继续进行第二次机械搅拌,在120℃预热的橡胶模具中固化5 h,冷却至室温开模即得所需产品。本发明解决了未改性纳米聚苯乙烯在环氧树脂基体中易团聚的问题,并且改性聚苯乙烯的存在能促进碳纳米管的均匀分散,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韧性得到明显提高,并具有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杂化材料 改性聚苯乙烯 环氧树脂 纳米管 制备方法 增韧改性 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烷磺酰哌嗪化聚苯乙烯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对Pd(Ⅱ)的吸附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得满 王小青 +4 位作者 李嵘嵘 陈雪露 樊千雨 袁其亮 熊春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9-1108,共10页
针对钯催化剂回收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提出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基1-甲烷磺酰哌嗪螯合树脂(PS-MSP)选择性吸附回收Pd(Ⅱ)的方法。结构及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配体1-甲烷磺酰哌嗪(MSP)成功交联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微球(PS-Cl)上;PS-MSP对Pd(... 针对钯催化剂回收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提出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基1-甲烷磺酰哌嗪螯合树脂(PS-MSP)选择性吸附回收Pd(Ⅱ)的方法。结构及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配体1-甲烷磺酰哌嗪(MSP)成功交联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微球(PS-Cl)上;PS-MSP对Pd(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最大吸附量为223.8 mg·g^(-1)(25℃,48 h,pH=4)。吸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PS-MSP对Pd(Ⅱ)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为物理与化学吸附共存的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PS-MSP中的N与Pd(Ⅱ)间形成配位键。循环实验结果表明,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使用后树脂保持良好的吸附性能,该螯合树脂在钯催化剂回收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Pd(Ⅱ) 吸附 螯合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沥青基中间相碳微球与电解液的相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仲榆 尹笃林 +3 位作者 凃健 彭丽华 朱鹏 郑洪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5-319,共5页
选择HTTmax=2800℃处理过的煤焦油沥青基中间相碳微球(C MCMB)试样作为锂离子电池(LIB)的负极材料,组配了6种常用的电解液,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法和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考察了C MCMB试样在各种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采用FTIR光谱技术测... 选择HTTmax=2800℃处理过的煤焦油沥青基中间相碳微球(C MCMB)试样作为锂离子电池(LIB)的负极材料,组配了6种常用的电解液,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法和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考察了C MCMB试样在各种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采用FTIR光谱技术测定了C MCMB试样在6种电解液中首次充电时表面生成的SEI膜的化学成分。实验结果表明:C MCMB试样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和SEI膜的组织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中间相 电解液 相容性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耐高温邻苯二甲腈基联苯酚醛树脂中空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芝华 段芳芳 +4 位作者 华斯嘉 刘夏清 邹德华 牛捷 刘兰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97-2606,共10页
以4-硝基邻苯二甲腈和4,4’-二氯甲基联苯为原料合成高残碳的邻苯二甲腈基联苯酚醛(PBN)树脂,并采用高温发泡法制备PBN中空微球。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漂浮率测试,研究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及油浴温度对PBN中空微球形貌和中... 以4-硝基邻苯二甲腈和4,4’-二氯甲基联苯为原料合成高残碳的邻苯二甲腈基联苯酚醛(PBN)树脂,并采用高温发泡法制备PBN中空微球。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漂浮率测试,研究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及油浴温度对PBN中空微球形貌和中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和发泡剂质量的增加及油浴温度的升高,PBN中空微球的分散性逐步改善,漂浮率先增加后有所减小,但过高的发泡剂质量和油浴温度会造成微球结构破损;在150℃下,当FY-F501(表面活性剂)和4,4’-氧代双苯磺酰肼(发泡剂)质量分别为PBN树脂的13.0%和4.5%时,制备的PBN中空微球球形度高,分散性好,尺寸均一,漂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法 中空 邻苯二甲腈联苯酚醛树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3,96,共4页
废水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污染来源,废水的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对废水进行处理至关重要,聚苯乙烯树脂具有吸附性和离子交换性,可作为废水处理剂,介绍了聚苯乙烯及其改性物在不同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优势。
关键词 聚苯乙烯 树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基碳微球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屈永浩 张志杰 +3 位作者 陈菲菲 李庆余 黄有国 王红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87,93,共5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乙酸镍处理后在不同温度下碳化,再用KOH对碳化材料进行活化,得到玉米淀粉基碳微球,该材料可做成超级电容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实验样品形貌进行表征,并且进行了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性能测试。SE...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乙酸镍处理后在不同温度下碳化,再用KOH对碳化材料进行活化,得到玉米淀粉基碳微球,该材料可做成超级电容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实验样品形貌进行表征,并且进行了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性能测试。SEM结果显示,原料玉米淀粉呈片状,而实验制得的玉米淀粉基碳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外貌,表面光滑平整。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经900℃碳化并活化后的玉米淀粉基碳微球表现的电容特性最佳。在6mol/L KOH电解液中,200mV/s的扫描速度下,其循环伏安曲线仍能保持高度类矩形形状;在电流密度为1A/g恒流充放电下,其比容量高达116F/g,且经过500次充放电循环后,依然保持初始值的98%的比电容。结果表明,乙酸镍能促进淀粉球很好地形成球状的碳微球,且活化后的玉米淀粉基碳微球表面粗糙,产生了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增大,电化学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高温固相 玉米淀粉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碳空心微球的制备及酚醛树脂空心微球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宏阳 周建国 +3 位作者 王际童 乔文明 龙东辉 凌立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2-586,642,共6页
以BJO-0930酚醛树脂空心微球为原料,通过酸洗、预氧化、碳化三步工艺,成功制备球形度好、强度高的碳空心微球,并与热固性酚醛树脂复合,热压成型得到轻质酚醛树脂/空心微球复合材料。系统考察了碳化温度、循环酸洗、预氧化等对碳空心微... 以BJO-0930酚醛树脂空心微球为原料,通过酸洗、预氧化、碳化三步工艺,成功制备球形度好、强度高的碳空心微球,并与热固性酚醛树脂复合,热压成型得到轻质酚醛树脂/空心微球复合材料。系统考察了碳化温度、循环酸洗、预氧化等对碳空心微球强度的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隔热性能分别通过压缩性能以及热导率测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直接碳化得到的碳空心微球破球率高、强度低;通过循环酸洗可以有效去除树脂球的灰分,破球率由28.07%降低至18.03%;进一步预氧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碳空心微球的强度,其破球率和等静压破球率分别为10.03%和17.34%;制备得到的酚醛树脂/碳空心微球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热导率降低至0.115 W·m^(-1)·K^(-1),压缩强度为46.0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空心 空心 化工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处理对碳微球在MALDI-TOF-MS基质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亚男 孟龙月 金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21,共4页
以碳微球为基质对亮氨酸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为了克服基质离子干扰峰多、碎片离子峰多、重现性差等缺点,通过等离子表面处理改变聚吡咯基碳微球(PPy-CMSs)及碳黑基碳微球(CBCMSs)的表面化学结构,... 以碳微球为基质对亮氨酸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为了克服基质离子干扰峰多、碎片离子峰多、重现性差等缺点,通过等离子表面处理改变聚吡咯基碳微球(PPy-CMSs)及碳黑基碳微球(CBCMSs)的表面化学结构,提高了其在溶剂中分散性及与待测分子结晶能力,实现了碳微球在不同条件下作为MALDI-TOF-MS基质对亮氨酸的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处理时间分别为5 min(PPy-CMSs)和3 min(CB-CMSs)时,亮氨酸特征峰信号强,基质背景低,碎片离子峰少,重现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处理 亮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碳微球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牮 李建刚 +2 位作者 亢玉琼 何向明 刘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116,共6页
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木质素基碳微球。水热反应温度和水热反应时间是影响碳微球球形度、石墨微晶结构完善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水热反应温度为230℃、水热反应时间为12h时制备的碳微球粒径为5~7μm,表现出... 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木质素基碳微球。水热反应温度和水热反应时间是影响碳微球球形度、石墨微晶结构完善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水热反应温度为230℃、水热反应时间为12h时制备的碳微球粒径为5~7μm,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0.1C充放电可逆比容量达389.4mAh/g,1C充放电容量达180mAh/g,1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型中空多孔碳微球基固体酸催化煎炸废油的酯交换反应
20
作者 王金侠 杨翔 袁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7,共11页
以中空多孔碳微球(HPCMs)为载体,依次经过酰胺化、H_(2)O_(2)氧化和氯磺酸磺化后制得磺酸型中空多孔碳微球基固体酸(SHPCMs)催化剂,借助SEM、TEM、氮气物理吸脱附、XPS、TG和boehm滴定法等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 以中空多孔碳微球(HPCMs)为载体,依次经过酰胺化、H_(2)O_(2)氧化和氯磺酸磺化后制得磺酸型中空多孔碳微球基固体酸(SHPCMs)催化剂,借助SEM、TEM、氮气物理吸脱附、XPS、TG和boehm滴定法等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中空多孔结构,表面成功接枝磺酸基团,表面酸量为13.0 mmol/g,比表面积为11.5 m^(2)/g,平均孔径为4.39 nm,在酯交换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7 h、醇油物质的量之比16∶1),脂肪酸甲酯的产率为98.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中空多孔 磺酸 酸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