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应用
1
作者 薛永萍 瞿小兰 +3 位作者 杨玲玲 余冲 蔡萌 汤璐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4,共5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一种以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为核、聚苯乙烯为壳的磁性微球SG-151-F@P,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一种以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为核、聚苯乙烯为壳的磁性微球SG-151-F@P,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其形貌、组成、Fe_(3)O_(4)包覆量、磁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G-151-F@P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较窄;SG-151-F@P微球中Fe_(3)O_(4)包覆量可达11.51%,具有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为9.04 A·m^(2)·kg^(-1);SG-151-F@P微球应用于磁流化床反应器时,表现出较好的磁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 聚苯乙烯 磁性 表面修饰 超顺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的结构控制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俊博 孙刚伟 +3 位作者 张永正 沈春银 王艳莉 詹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为原料,石蜡为造孔剂,采用悬浮聚合及后续热处理制得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PCS)以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并对其孔结构、表面形貌及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30%的石蜡造孔剂时,所制聚...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为原料,石蜡为造孔剂,采用悬浮聚合及后续热处理制得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PCS)以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并对其孔结构、表面形貌及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30%的石蜡造孔剂时,所制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PCS-30%)的比表面积高达2589 m^(2)/g,其中微孔表面积为2328 m^(2)/g;在Et4NBF4-PC电解液体系下,将该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制备双电层超级电容器,在0.1 A/g的电流密度条件下,电容器的比电容为106.4 F/g,相应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为22.1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聚苯乙烯树脂基碳 悬浮聚合 造孔剂 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及功能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旭 左金龙 张铁男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6-1621,共6页
聚苯乙烯微球(PS微球)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综述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技术、功能化改性以及在多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总结传统与改进的制备方法,分析其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策略... 聚苯乙烯微球(PS微球)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综述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技术、功能化改性以及在多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总结传统与改进的制备方法,分析其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策略;探讨表面功能化、多功能核壳结构以及生物兼容性提升技术。最后,展望了聚苯乙烯微球未来在绿色合成、智能设计以及规模化生产等方向的发展潜力,为进一步推动其应用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制备技术 功能化改性 绿色合成 多领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尚靖昊 靳钊 +1 位作者 邵华锋 孔令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二氧化硅核-壳微球,为制备新型单分散核酸提取试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对制备的复合微球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分别以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作为功能单体和苯乙烯共聚,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了单分散的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通过调控体系内电解质浓度可以实现微球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可控化制备。进而以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通过TG表征可知,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52.97%;以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48.10%。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亚微米级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微球时,二氧化硅壳层更加致密,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复合 无皂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聚苯乙烯/纳米银杂化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5
作者 邵芹 陈延明 +1 位作者 王昕瑜 杨雪姣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6,41,共6页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研究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稳定剂用量及溶液组成等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的影响;以PVP为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硝酸银为银源...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研究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稳定剂用量及溶液组成等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的影响;以PVP为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硝酸银为银源,乙醇与水为溶剂,制备了纳米银粒子。在此基础上,制备了聚苯乙烯/纳米银杂化微球,并对聚苯乙烯微球及聚苯乙烯/纳米银杂化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乙醇与水体积比为9∶1、单体St体积分数为13.00%、引发剂AIBN质量分数为2.20%、稳定剂PVP质量分数为11.00%时,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及聚苯乙烯/纳米银杂化微球分散性均较好,平均粒径为1.72μm,且纳米银粒子被包覆在聚苯乙烯微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纳米银 分散聚合 分散性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微球传感电热织物的自组装法制备
6
作者 张金芹 李晶 +2 位作者 肖明 毕曙光 冉建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213,共12页
织物作为柔性传感器的基底因其可穿戴性和舒适性好而备受关注,但其存在灵敏度低、应变范围窄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法,利用阳离子改性剂对聚苯乙烯(PS)微球进行表面改性,负载带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GO),制备了聚苯乙烯... 织物作为柔性传感器的基底因其可穿戴性和舒适性好而备受关注,但其存在灵敏度低、应变范围窄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法,利用阳离子改性剂对聚苯乙烯(PS)微球进行表面改性,负载带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GO),制备了聚苯乙烯/还原氧化石墨烯(PS/rGO)微球复合织物。通过优化PS微球和rGO纳米片的二元结构,显著提高复合织物的应变传感和电热性能。采用线性伏安循环曲线和热成像技术对复合织物的电学性能和电热性能进行测试,同时借助数码精密万用表评估其传感性能。结果表明:该PS/rGO微球复合织物在0%~90%应变范围内的灵敏度高达10.44,且在不同应变、拉伸速度和百次循环测试中相对电阻变化率稳定,展现优异的传感循环稳定性;此外,该织物在20 V电压下87 s内能从19℃升温至64.2℃,显示出优异的电热性能,这些特性使得该复合织物在人体运动监测、热敷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氧化石墨烯 柔性传感器 电热性能 传感性能 涤纶/氨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微米二氧化硅和磁性微米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表面功能化方法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广鑫 栗坤 赵蕴伟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282,共9页
磁性微米二氧化硅微球和磁性聚微米苯乙烯微球由于具备粒径可调控、表面富含官能团、易于磁性分离等优点,在生物医学、污水处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随着需求的提升,对微球的粒径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磁性二氧化硅微球和磁性聚... 磁性微米二氧化硅微球和磁性聚微米苯乙烯微球由于具备粒径可调控、表面富含官能团、易于磁性分离等优点,在生物医学、污水处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随着需求的提升,对微球的粒径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磁性二氧化硅微球和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受到了广泛地研究和关注,本文对磁性微米二氧化硅微米微球的制备、磁性微米聚苯乙烯微米微球的制备以及两种微球的表面功能化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磁性微球新方法,微流控技术有望成为制备性能优良磁性微球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磁性颗粒 二氧化硅 聚苯乙烯 流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孔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仇鹏举 段荔 +2 位作者 黄萍 张小雪 凡金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161,169,共5页
采用相反转工艺一步法制备了新型多孔聚(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二乙烯基苯)/Fe 3O 4复合微球。首先,将包含纳米Fe 3O 4粒子、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二乙烯基苯及其致孔剂环己烷的混合物进行预聚合,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水相溶液,反应体... 采用相反转工艺一步法制备了新型多孔聚(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二乙烯基苯)/Fe 3O 4复合微球。首先,将包含纳米Fe 3O 4粒子、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二乙烯基苯及其致孔剂环己烷的混合物进行预聚合,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水相溶液,反应体系在高速搅拌下从油包水体系转化为水包油体系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多孔磁性聚苯乙烯共聚物/Fe 3O 4复合微球。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差示量热-热重同步热分析仪(DSC-TG)对微球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孔磁性聚苯乙烯共聚物复合微球呈现球状或近球状形貌,内部包含分布不均匀的Fe 3O 4粒子,粒径主要分布在1~10μm,等温吸脱附曲线为具有H3型回滞环的IV型,孔径分布在3~70nm,微球中Fe 3O 4含量约为2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聚苯乙烯 FE 3O 4 相反转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聚苯乙烯(Fe_3O_4/PS)微球合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杜雪岩 耿丽平 +1 位作者 陈尹泽 马应霞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1,共4页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作为磁核,用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苯乙烯为单体,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聚苯乙烯磁性高分子微球.研究聚合温度、Fe3O4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以及乙...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作为磁核,用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苯乙烯为单体,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聚苯乙烯磁性高分子微球.研究聚合温度、Fe3O4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以及乙醇/水比例等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磁性微球粒径和磁性能的影响,找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单体用量为15 mL,Fe3O4用量为0.5 g,引发剂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0∶1 000,醇水体积比为45/50,分散剂PEG用量为25 g,最佳反应温度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颗粒 聚苯乙烯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硫聚苯乙烯空心微球小面积XPS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涛 钟发春 李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7-1120,共4页
在靶丸内表面掺杂诊断元素可以为内爆压缩界面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手段,因此确定聚苯乙烯微球的元素含量特别是掺杂元素的含量对于靶丸的性能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小面积X射线光电子能谱(SAXPS)分析技术,对直径为150μm,掺硫的单一聚苯... 在靶丸内表面掺杂诊断元素可以为内爆压缩界面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手段,因此确定聚苯乙烯微球的元素含量特别是掺杂元素的含量对于靶丸的性能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小面积X射线光电子能谱(SAXPS)分析技术,对直径为150μm,掺硫的单一聚苯乙烯微球的内外表面进行了测试,获得了微区内的元素及元素含量,发现硫主要存在于微球内表面。同时对该微球的制造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XPS分析结果与工艺状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空心 小面积X射线光电子能谱(SA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摇床法的多级孔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负载催化性能
11
作者 张金铭 王楠 张高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2,共8页
文中以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单体,通过分散聚合、两步种子溶胀法及超交联反应法合成了富含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多级孔聚苯乙烯(PS)微球,借助摇床法实现了微球批量化制备;然后以氯金酸(HAuCl_(4))为前驱体,采用热还原法在多级孔P... 文中以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单体,通过分散聚合、两步种子溶胀法及超交联反应法合成了富含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多级孔聚苯乙烯(PS)微球,借助摇床法实现了微球批量化制备;然后以氯金酸(HAuCl_(4))为前驱体,采用热还原法在多级孔PS微球上原位负载金纳米颗粒(Au NPs),得到Au NPs/多级孔PS复合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物理吸附仪、X射线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摇床法能得到具有良好单分散性的PS微球,随着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用量增加,微球粒径逐渐减小;采用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致孔剂,可得到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多孔PS微球,超交联反应后微球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到565.22 m^(2)/g;XRD和XPS分析结果表明,HAuCl_(4)被还原为Au NPs,并成功负载于多级孔PS微球中;将其用作NaBH4还原刚果红的催化剂,14 min即可达到95%的降解效果,经过10次循环后催化效果仍能保持83.8%,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孔聚苯乙烯 金纳米颗粒 超交联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均一性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21
12
作者 彭洪修 朱以华 +2 位作者 古宏晨 郑志风 干路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研究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过程中 ,离子强度、聚合时间对粒径的影响及其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适当改变离子强度、聚合时间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 。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法 合成 均一性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悬浮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胜林 朱以华 +2 位作者 吴秋芳 王强斌 古宏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4-367,共4页
采用微悬浮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简称磁球 )。在苯乙烯磁流体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 ,然后将此磁流体分散在水中 ,经过高速剪切乳化 ,形成较稳定的微悬浮液 ,然后进行聚合 ,可合成 0 .4μm~ 6μm,主要分布在 0 .7μm~ 2 .0 μ... 采用微悬浮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简称磁球 )。在苯乙烯磁流体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 ,然后将此磁流体分散在水中 ,经过高速剪切乳化 ,形成较稳定的微悬浮液 ,然后进行聚合 ,可合成 0 .4μm~ 6μm,主要分布在 0 .7μm~ 2 .0 μm的磁性微球。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透射电镜( TEM)以及热重仪 ( TG)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初始单体用量、聚合温度、磁粉用量、二乙烯苯 ( DVB)用量等因素对磁球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磁性 悬浮聚合法 磁流体 引发剂 交联剂 剪切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春丽 韩兆让 +2 位作者 崔琳琳 余娜 李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Fe3O4纳米微粒,并用双层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得到了以水和乙醇为分散介质的磁流体。在磁流体的存在下,用改进的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Fe3O4/聚苯乙烯磁性微球。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Fe3O4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约为... 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Fe3O4纳米微粒,并用双层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得到了以水和乙醇为分散介质的磁流体。在磁流体的存在下,用改进的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Fe3O4/聚苯乙烯磁性微球。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Fe3O4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约为10 nm;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磁性微球的粒径在140 nm左右;并用红外光谱和热失重方法表征了复合微球的化学成分及其所含Fe3O4的百分数。阐述了双层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机理,并对聚合过程中单体、磁流体及引发剂的用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聚苯乙烯 磁性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悬浮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靳艳巧 李曦 张超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89,94,共4页
将油酸表面改性后的F e3O4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苯乙烯中,并采用微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用于生物功能材料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得到较好的球状产物,粒径范围在15μm^25μm,该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和超顺磁性。微球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 将油酸表面改性后的F e3O4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苯乙烯中,并采用微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用于生物功能材料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得到较好的球状产物,粒径范围在15μm^25μm,该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和超顺磁性。微球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和磁性能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磁强计等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悬浮聚合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18
16
作者 朱雯 黄芳婷 +1 位作者 董观秀 张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5-778,共4页
以苯乙烯(St)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单体、引发剂的浓度,引发剂加入方式,聚合温度对制备PS微球粒径的影响。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 以苯乙烯(St)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单体、引发剂的浓度,引发剂加入方式,聚合温度对制备PS微球粒径的影响。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势与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表面电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均匀,在100~200nm范围内,球形度良好且呈单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单分散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和特性 被引量:36
17
作者 邱广明 章贤明 孙宗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8-43,共6页
本文报导了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和特性。采用改进了的乳液聚合法,在磁流体存在下进行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和丙烯酸的三元共聚,可得到含0.067%Fe_3O_4、平均拄径为0.06~0.7μm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该微球外观呈球形,内部为多相构造,... 本文报导了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和特性。采用改进了的乳液聚合法,在磁流体存在下进行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和丙烯酸的三元共聚,可得到含0.067%Fe_3O_4、平均拄径为0.06~0.7μm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该微球外观呈球形,内部为多相构造,可在磁场下被分离出来。微球粒径分布窄,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耐酸性。实验表明,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减少,微球粒径增大;分散介质中乙醇含量对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增加乙醇含量可使微球粒径达到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聚苯乙烯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的新方法 被引量:44
18
作者 申艳玲 杨云峰 +1 位作者 高保娇 李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0-583,共4页
使用Lewis酸催化剂,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白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了氯含量接近17%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氯球);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与... 使用Lewis酸催化剂,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白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了氯含量接近17%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氯球);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氯甲基化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种因素对白球氯甲基化过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1)影响白球的氯甲基化程度;(2)抑制或促进分子链之间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进一步交联,影响微球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1 4-二氯甲氧基丁烷 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 氯甲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水溶液分散物系悬浮聚合法制备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红 张礼林 +1 位作者 关燕霞 黄承亚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3,共4页
采用葡萄糖水溶液为分散介质,加入稳定剂聚乙烯醇,经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考察了葡萄糖含量、苯乙烯用量、引发剂用量、稳定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微米级甲分散变联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 采用葡萄糖水溶液为分散介质,加入稳定剂聚乙烯醇,经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考察了葡萄糖含量、苯乙烯用量、引发剂用量、稳定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微米级甲分散变联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悬浮聚合条件为:葡萄糖水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7%~8%、苯乙烯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25%~28%、交联剂二乙烯苯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4%、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1.0%、稳定剂聚乙烯醇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4%、温度为79℃、时间为10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平均直径为10-20μm,分散系数为0.020~0.046。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合成的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形状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葡萄糖水溶液 分散介质 聚苯乙烯 甲分散 交联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张凯 雷毅 +1 位作者 王宇光 江璐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89-193,共5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 ,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 ,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采用分散聚合工艺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 ,制备出了粒径为 5 μm单分散 (分散系数≤ 5 % )聚苯乙烯微球。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标准偏差δ =0 .16 μm ,分散系数 ε ...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 ,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 ,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采用分散聚合工艺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 ,制备出了粒径为 5 μm单分散 (分散系数≤ 5 % )聚苯乙烯微球。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标准偏差δ =0 .16 μm ,分散系数 ε =0 .0 2 ,且具有良好的球形度 ,表面非常光滑 ,无破损 ,无缺陷。对影响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分散稳定剂用量的增加 ,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减小 ;随着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 ,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分散稳定剂和单体用量是影响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单分散 聚苯乙烯 稳定剂 乙烯吡咯烷酮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