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聚苯乙烯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安静 田志颖 +1 位作者 罗青枝 王德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308,共6页
将银粒子与聚合物复合,不仅可改善银粒子的分散性,还可赋予高分子材料纳米粒子的特有性能。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中制备了稳定的Ag纳米胶体,并以[BMIM].BF4/乙醇为混和溶剂,通过原位聚合方式制备出银/聚苯乙... 将银粒子与聚合物复合,不仅可改善银粒子的分散性,还可赋予高分子材料纳米粒子的特有性能。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中制备了稳定的Ag纳米胶体,并以[BMIM].BF4/乙醇为混和溶剂,通过原位聚合方式制备出银/聚苯乙烯(Ag/PS)纳米核壳复合粒子,并对复合粒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聚苯乙烯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制备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复合粒子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琨 胡文军 +3 位作者 范敬辉 张凯 向明 周德惠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04-308,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复合粒子,并借助TEM、XPS、FTIR分析了其微观结构。研究了纳米银粒子存在下苯乙烯聚合反应转化率~时间关系,分析了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乳液聚合 制备 纳米 聚苯乙烯 核壳复合粒子 纳米材料 聚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银纳米粒子复合微球的合成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申晓华 胡家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15-2022,共8页
首先通过乳液聚合和浓硫酸酸化制备表面富含磺酸根的磺化聚苯乙烯(PS)微球(直径532 nm),再用其静电吸附[Ag(NH_3)_2]^+离子,最后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表面吸附的[Ag(NH_3)_2]^+离子,得到了负载银纳米粒子的PS/AgNPs复合微球.采用扫描... 首先通过乳液聚合和浓硫酸酸化制备表面富含磺酸根的磺化聚苯乙烯(PS)微球(直径532 nm),再用其静电吸附[Ag(NH_3)_2]^+离子,最后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表面吸附的[Ag(NH_3)_2]^+离子,得到了负载银纳米粒子的PS/AgNPs复合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表征了PS/AgNPs复合微球,并考察了其对甲基蓝(MB)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纳米粒子高度分散在磺化PS微球表面;该PS/AgNPs复合微球对催化转化MB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并可多次重复利用.本研究在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球 纳米粒子 催化 甲基蓝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粒子/磺化聚苯乙烯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荣 曾丹林 +4 位作者 王园园 杨媛媛 覃荣华 陈波 王光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05-11210,共6页
以磺化聚苯乙烯微球(SPS)为载体,通过在其表面负载纳米银粒子的方法,合成了纳米银粒子/磺化聚苯乙烯(Ag/SPS)复合微球,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RD光谱、热重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8 h时,用化学还原法... 以磺化聚苯乙烯微球(SPS)为载体,通过在其表面负载纳米银粒子的方法,合成了纳米银粒子/磺化聚苯乙烯(Ag/SPS)复合微球,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RD光谱、热重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8 h时,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Ag/SPS复合微球,单分散性较好,纳米银粒子包覆均匀。通过催化还原亚甲基蓝的实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催化反应速率随着复合微球纳米粒子的含量增加而升高;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证明该复合微球有较高的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纳米粒子 复合微球 化学还原法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胶束制备银纳米粒子的催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军波 邓瑞雪 +3 位作者 梁莉娟 马建华 冯书晓 高喜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04,共4页
通过两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PS-b-PAA)。PS-b-PAA在水中自组装成以PS为核、以PAA为壳的聚合物胶束为载体,将Ag+固定在胶束的PAA链段上,用硼氢化钠(NaBH4)原位还原,获得直径为7~10nm的球形银纳米粒... 通过两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PS-b-PAA)。PS-b-PAA在水中自组装成以PS为核、以PAA为壳的聚合物胶束为载体,将Ag+固定在胶束的PAA链段上,用硼氢化钠(NaBH4)原位还原,获得直径为7~10nm的球形银纳米粒子,并分散良好。实验表明,以该法获得银纳米粒子的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银含量高催化活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 纳米粒子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胶束体系中聚苯乙烯α-Fe_2O_3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5
6
作者 宋根萍 郭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5-197,共3页
Nanoparticles of polystyrene/α Fe 2O 3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method of insertion in 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SDBS) micellar system. The orange α Fe 2O 3 particles of about 6 nm were first prepared from ... Nanoparticles of polystyrene/α Fe 2O 3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method of insertion in 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SDBS) micellar system. The orange α Fe 2O 3 particles of about 6 nm were first prepared from 0 25 mol/L FeCl 2 and (NH 3) 2CO 3 in 0.1% surfactant solution at pH=4, 105 ℃ for 10 h. The title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then in conditions of SDBS∶ styrene∶H 2O(mass fraction)=0 1∶1∶9, 85 ℃, 8 h, using ammonium persulfate(APS) as an initiator. The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sized in 20~50 nm and showed magnetic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Α-FE2O3 复合纳米粒子 制备 SD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铝粉超细复合粒子制备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爱军 叶明泉 彭新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20,共2页
以苯乙烯(St)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在球形金属铝粉表面聚合并包覆聚苯乙烯(PS),制备出包覆式PS/铝粉复合粒子。通过改变铝粉的加入量及选择不同特性的表面活性剂,确定了制备包覆完全均匀致密复合粒子的合理条件。... 以苯乙烯(St)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在球形金属铝粉表面聚合并包覆聚苯乙烯(PS),制备出包覆式PS/铝粉复合粒子。通过改变铝粉的加入量及选择不同特性的表面活性剂,确定了制备包覆完全均匀致密复合粒子的合理条件。应用扫瞄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粒度测试等分析方法对复合粒子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粉 聚苯乙烯 包覆 复合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铝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海君 梁晓蕾 +3 位作者 刘才林 任先艳 缑可贞 冯梅轩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5-319,共5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成功合成了高掺杂、窄分子量分布的聚苯乙烯-铝纳米粒子(PS-AlNPs)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GPC、TGA、SEM和TEM等手段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PS基体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热稳定性及形貌等进行了分析测试。结... 采用分散聚合法成功合成了高掺杂、窄分子量分布的聚苯乙烯-铝纳米粒子(PS-AlNPs)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GPC、TGA、SEM和TEM等手段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PS基体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热稳定性及形貌等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所得球形复合材料的平均粒径约为1.5μm,聚合过程中AlNPs的晶体结构未见变化,AlNPs掺杂量可高达1.81%,PS基体重均分子量达1.98×105,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1,热稳定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铝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分散聚合 窄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复合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磺酸钠的制备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艳利 杨红 董旭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69,共5页
合成了聚苯乙烯磺酸钠接枝Fe3O4/S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Fe3O4/SiO2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包覆了阴离子聚电解质(聚苯乙烯磺酸钠).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震荡磁力计(VSM),X射线... 合成了聚苯乙烯磺酸钠接枝Fe3O4/S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Fe3O4/SiO2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包覆了阴离子聚电解质(聚苯乙烯磺酸钠).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震荡磁力计(VSM),X射线能谱仪(EDS),全自动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成功制备了尺寸均一的聚苯乙烯磺酸钠接枝Fe3O4/SiO2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SiO2纳米粒子 聚苯乙烯磺酸钠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磁性聚合物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选区激光烧结的无机纳米Al_2O_3粒子增强增韧聚苯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志锋 张坚 +2 位作者 郑海忠 郑玉惠 黄因慧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5-28,共4页
基于选区激光烧结(SLS)技术,进行了无机纳米Al2O3粒子改性聚苯乙烯(PS)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激光烧结工艺参数条件下,激光烧结件中的纳米Al2O3粒子在PS基体中分布均匀,且其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最大分别达到了12.1 kJ/m2和31.2... 基于选区激光烧结(SLS)技术,进行了无机纳米Al2O3粒子改性聚苯乙烯(PS)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激光烧结工艺参数条件下,激光烧结件中的纳米Al2O3粒子在PS基体中分布均匀,且其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最大分别达到了12.1 kJ/m2和31.2 MPa,相对于纯PS烧结件提高了60%和380%。同时,冲击断面SEM显示其属典型的韧性断裂,无机纳米Al2O3粒子起到了增强增韧P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烧结 纳米复合材料 增强增韧 无机纳米三氧化铝粒子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纳米二氧化铈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席宝信 王梅 +5 位作者 邢强 王益亨 吴文华 陈彦模 朱美芳 张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60,共4页
通过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PS)/纳米二氧化铈(CeO2)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CeO2粒子的红外吸收存在蓝移现象。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仪和毛细管流变仪等对PS/纳米CeO2复合材料的分子量、玻... 通过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PS)/纳米二氧化铈(CeO2)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CeO2粒子的红外吸收存在蓝移现象。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仪和毛细管流变仪等对PS/纳米CeO2复合材料的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及流动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随着纳米CeO2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分子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体表观粘度有所升高,热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铈 聚苯乙烯 纳米CEO2 复合材料 凝胶渗透色谱仪 热失重仪 原位悬浮聚合 玻璃化转变温度 蓝移 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银核壳结构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宁 彭智 +2 位作者 宋国君 邵增军 陈茂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85-2087,共3页
采用两步法的简单路线制备出银纳米粒子包覆的聚苯乙烯(PS)微球,首先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出聚苯乙烯微球;然后对苯乙烯进行敏化和活化,搅拌下加入银的还原液,从而制备出Ag-PS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同时借助于TEM、UV-vis、FE-SEM进... 采用两步法的简单路线制备出银纳米粒子包覆的聚苯乙烯(PS)微球,首先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出聚苯乙烯微球;然后对苯乙烯进行敏化和活化,搅拌下加入银的还原液,从而制备出Ag-PS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同时借助于TEM、UV-vis、FE-SEM进行表征,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所得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约为40nm;聚苯乙烯/银核壳结构纳米微球粒径为45~350nm,银层厚度可随意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胶乳包覆交联聚苯乙烯刚性粒子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13
作者 邬润德 谢新萍 童筱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4,共4页
将天然胶乳包覆到交联聚苯乙烯刚性粒子(N-XPS)上,探讨了N-XPS和包覆剂用量对N-XP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包覆剂用量为XPS的20%,N-XPS用量为PP的3%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30%, 简支梁与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6... 将天然胶乳包覆到交联聚苯乙烯刚性粒子(N-XPS)上,探讨了N-XPS和包覆剂用量对N-XPS/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包覆剂用量为XPS的20%,N-XPS用量为PP的3%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30%, 简支梁与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68%和88%。偏光显微镜观察到加入N-XPS的PP晶粒细化、界面模糊, 这一事实证明了N-XPS粒子与PP有好的相容性和诱导结晶成核作用。转矩流变仪测试结果表明:随N-XPS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加料熔融的最大扭矩及物料最低温度有明显的下降,物料达最低温度后,温度增长速率减慢,130 s 后,温度增长的速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交联聚苯乙烯刚性粒子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志杰 唐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72-2480,共9页
采用油酸(OA)表面改性的粒径均一的Fe3O4纳米粒子(0A-Fe3O4)与工业化聚苯乙烯(PS)通过溶液共混挥发干燥方法得到了具有超顺磁性的OA-Fe3O4/PS纳米复合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在OA-Fe3O4质量分数为1%-10%时,OA—Fe... 采用油酸(OA)表面改性的粒径均一的Fe3O4纳米粒子(0A-Fe3O4)与工业化聚苯乙烯(PS)通过溶液共混挥发干燥方法得到了具有超顺磁性的OA-Fe3O4/PS纳米复合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在OA-Fe3O4质量分数为1%-10%时,OA—Fe3O4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PS聚合物基体中.示差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随着纳米粒子加入量的增加,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热失重分析表明,OA-Fe3O4的存在显著提高了PS在空气条件下的热稳定性.流变分析表明,随着纳米粒子加入量的增加(0~10%),复合材料黏度逐渐降低.进一步研究了分子量双峰分布的PS与OA-Fe3O4纳米复合体系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当PS基体的平均分子量大于临界缠结分子量,且填充的纳米粒子的半径小于双峰分布PS的均方旋转半径时,加入纳米粒子仍然导致体系的复合黏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FE3O4 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材料 油酸改性Fe3O4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球负载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郝杰夫 李云兴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03-1807,共5页
研究了聚苯乙-金复合粒子在水相中催化硼氢化钠(NaBH_4)还原对硝基苯酚(p-NP)至对氨基苯酚(p-AP)的催化活性。已经制备好的AuNPs通过热力学驱动的异相凝聚法快速地负载到PS微球上。之后,PS微球负载AuNPs(PS-Au复合粒子)催化还原p-NP至p... 研究了聚苯乙-金复合粒子在水相中催化硼氢化钠(NaBH_4)还原对硝基苯酚(p-NP)至对氨基苯酚(p-AP)的催化活性。已经制备好的AuNPs通过热力学驱动的异相凝聚法快速地负载到PS微球上。之后,PS微球负载AuNPs(PS-Au复合粒子)催化还原p-NP至p-AP的表观速率常数(kapp)为4.7×10^(-3)s^(-1)及内在活性参数(kiap)为0.47 s^(-1),这要高于此前大多数的报道。这些优越的催化性能可以归功于负载的小尺寸的AuNPs以及蓝莓形貌的复合粒子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聚苯乙烯 复合球体 催化 对硝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纳米无机粒子原位悬浮聚合制备EPS纳米复合材料
16
作者 韩冰 李杨 +1 位作者 申凯华 王玉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9,共6页
采用自由基原位悬浮聚合方法,由苯乙烯/纳米无机粒子(NIP)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PSNC),再以戊烷为发泡剂制备了可发性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EPSNC),筛选了NIP改性剂的种类。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EPSNC进行表征,研究... 采用自由基原位悬浮聚合方法,由苯乙烯/纳米无机粒子(NIP)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PSNC),再以戊烷为发泡剂制备了可发性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EPSNC),筛选了NIP改性剂的种类。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EPSNC进行表征,研究了EPSNC的分子结构和热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EPSNC泡体内部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NIP含量对其泡体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钛酸酯偶联剂改性NIP(M-NIP)聚合产率最高;M-NIP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对EPSNC的相对分子质量影响不大,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含有M-NIP的EPSNC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EPSNC发泡时NIP起成核作用,M-NIP能够均匀地分散在EPSNC中,其泡孔堆积有序,细密一致,且多为闭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发性聚苯乙烯 纳米无机粒子 原位悬浮聚合 复合材料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组装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
17
作者 张丝涵 喻倩 +2 位作者 王锐 杨占旭 孔宪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4,32,共7页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经过阳离子化后,在其表面通过界面可控自组装方法修饰金纳米粒子(Au NPs)制备PS-Au复合物SERS基底,通过调制组装体系中Au NPs数量控制PS微球表面金纳米粒子密度。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经过阳离子化后,在其表面通过界面可控自组装方法修饰金纳米粒子(Au NPs)制备PS-Au复合物SERS基底,通过调制组装体系中Au NPs数量控制PS微球表面金纳米粒子密度。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和拉曼光谱对PS微球及PS-Au复合物的表面形貌、组成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金纳米粒子尺寸为40 nm、体积为3 mL时,组装得到的PS-Au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并展现出较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其增强因子达到105。该复合物材料作为增强基底进一步被应用于农药福美双的SERS检测,其灵敏度达到0.1×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球 可控组装 聚苯乙烯-金纳米粒子复合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18
作者 戎成宝 孙辉 于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形貌、结构、亲水性和抗菌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Ag-Cu NPs的粒径约为32 nm,复合纳米纤维膜中Ag-Cu NPs被PLA基体包覆,且沿着纤维径向排列,纤维表面存在大量微小的孔洞;加入Ag-Cu NPs后,Ag-Cu NPs/PLA的水接触角略微降低,亲水性增加,且Ag-Cu NPs和PLA之间仅发生物理作用,未产生明显的化学作用;相比于纯PLA纳米纤维膜,Ag-Cu NPs/PLA的抗菌率明显提高,当纺丝液中Ag-Cu NPs相对于PLA质量为7%时,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铜双金属纳米粒子 静电纺丝 复合纳米纤维膜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高导电镀银复合粒子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闯 刘亚青 +2 位作者 孙友谊 牛慧军 赵贵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59,72,共4页
采用分散聚合工艺,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无水乙醇为分散介质,制备出粒径2.0μm、表面光滑、分散均匀的聚苯乙烯微球。将其进行表面磺化处理后运用化学镀工艺制备出了具有轻质高导电特性的聚苯乙烯/银复合粒... 采用分散聚合工艺,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无水乙醇为分散介质,制备出粒径2.0μm、表面光滑、分散均匀的聚苯乙烯微球。将其进行表面磺化处理后运用化学镀工艺制备出了具有轻质高导电特性的聚苯乙烯/银复合粒子。对所制备的复合粒子进行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以及体积电阻率的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粒子包覆均匀、导电性能良好;表面修饰提高了PS微球表面的电负性和亲水性并引入了磺酸基团,对PS微球表面镀银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随着PdCl2浓度和AgNO3/PS质量比的增加,复合粒子包覆完整性和导电性能都随之增加,最佳体积电阻率为1.61×10-4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苯乙烯/银复合粒子 化学镀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4
20
作者 于美 刘鹏瑞 +3 位作者 孙玉静 刘建华 安军伟 李松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4,共6页
以无毒、绿色的葡萄糖为还原剂,在没有稳定剂、温和的液相反应条件下,同时还原氧化石墨和银氨溶液中的银氨离子,原位制备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石墨烯... 以无毒、绿色的葡萄糖为还原剂,在没有稳定剂、温和的液相反应条件下,同时还原氧化石墨和银氨溶液中的银氨离子,原位制备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和银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同时被葡萄糖还原,银纳米粒子均匀分布于石墨烯片层之间,生成的银纳米粒子中大多数存在着孪晶界,银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分布受硝酸银用量的影响,在合适的银离子浓度下,负载在石墨烯片层上的银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集中在25 nm左右;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拉曼信号由于银粒子的存在增强了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粒子 复合材料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