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类判别法——统计分组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吕盛鸽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6-68,共3页
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区分为性质不同的各个组成部分,因此,分组的结果应该使同一组内的各总体单位在分组标志上的区别不大,不同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按数量标志进行统计分组时,有一个确定组数和组限... 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区分为性质不同的各个组成部分,因此,分组的结果应该使同一组内的各总体单位在分组标志上的区别不大,不同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按数量标志进行统计分组时,有一个确定组数和组限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判别法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合隆地区泉头组河流沉积体系判别及其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方石 刘招君 +1 位作者 王少双 黄湘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6-311,共6页
利用时频分析把测井数据从沉积成因上分段,解决Q型聚类待判目标的合理性问题,利用时频分析聚类判别法对松辽盆地合隆地区泉头组上部地层的沉积相类型进行了判别,认为泉三段—泉四段底部为网状河沉积体系,泉四段(除底部外)为曲流河沉积... 利用时频分析把测井数据从沉积成因上分段,解决Q型聚类待判目标的合理性问题,利用时频分析聚类判别法对松辽盆地合隆地区泉头组上部地层的沉积相类型进行了判别,认为泉三段—泉四段底部为网状河沉积体系,泉四段(除底部外)为曲流河沉积体系。本区的构造沉降、降雨量、地面坡降、古植物及钙结层的发育等是控制网状河和曲流河存在和演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合隆地区 时频分析 聚类判别法 沉积相 河流沉积体系 沉积环境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激光雷达人工林单木分割方法比较和精度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平昊 申鑫 +1 位作者 代劲松 曹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7-136,共10页
【目的】研究分水岭算法、四次多项式拟合法和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对人工林单木分割的适用性,分析3种方法对人工林单木分割的精度,探索进行单木分割时3种方法关键参数的最优选择。【方法】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和目视解译方法,计算单... 【目的】研究分水岭算法、四次多项式拟合法和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对人工林单木分割的适用性,分析3种方法对人工林单木分割的精度,探索进行单木分割时3种方法关键参数的最优选择。【方法】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和目视解译方法,计算单木探测率、准确率和F得分,比较分水岭算法、四次多项式拟合法和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的单木分割精度,并通过改变栅格化冠层高度模型(CHM)的分辨率及调整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的距离阈值,分别对3种方法进行单木提取效果的敏感性分析。【结果】1)分水岭算法、四次多项式拟合法和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对人工林单木总体分割精度较高(F=0.76~0.83); 2)对于"复杂林型"样地,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的分割精度最高(F=0.78),优于分水岭算法(F=0.74)和四次多项式拟合法(F=0.53);对于"中等复杂林型"样地,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的分割精度最高(F=0.89),优于分水岭算法(F=0.84)和四次多项式拟合法(F=0.75);对于"简单林型"样地,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F=0.89)、分水岭算法(F=0.89)和四次多项式拟合法(F=0.93)的分割精度都较高; 3)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CHM分辨率为0.5 m×0.5 m时,分水岭算法和四次多项式拟合法的分割精度最高;当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的距离阈值近似样地平均冠幅半径时,其分割精度最高。【结论】对多种类型样地进行单木分割,体现了分水岭算法、四次多项式拟合法和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聚类法对人工林单木分割的适用性;结合多种类型样地充分评估并比较了3种方法对人工林单木分割的精度;通过对3种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阐述了进行单木分割时关键参数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 人工林 单木分割 分水岭算 四次多项式拟合 基于点云的距离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不同洪水类型的侵蚀输沙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崔胜寓 宋孝玉 +1 位作者 李怀有 李垚林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8-344,共7页
为明确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洪水类型及不同水土保持治理时期的径流侵蚀输沙特征,根据相关标准从1964—1985年间的流域径流事件中挑选出100场洪水,利用快速聚类法和判别聚类法将筛选出来的100场洪水事件分成A、B、C三类,三种洪水类型表现... 为明确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洪水类型及不同水土保持治理时期的径流侵蚀输沙特征,根据相关标准从1964—1985年间的流域径流事件中挑选出100场洪水,利用快速聚类法和判别聚类法将筛选出来的100场洪水事件分成A、B、C三类,三种洪水类型表现出各异的径流输沙规律:累计径流量和累计输沙量所占比例最高的洪水类型为A型和C型洪水,所占比例分别为64%和74%;在流域产流能力上C型洪水的产流能力最强,B型洪水次之;根据方差分析结果,洪水类型对流域降雨产流能力、水土流失程度以及流域水沙关系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径流系数和输沙模数的显著减少和洪峰流量的降低表明多年来所进行的各类水保措施起到了拦蓄径流泥沙、削减洪峰的生态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快速 判别 流域水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