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池微生物解磷与聚磷作用的实验研究及磷的现代沉积与微生物成矿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东野脉兴 樊竹青 +3 位作者 张灼 夏学惠 田升平 周建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2-289,共8页
滇池是世界上磷质来源最丰富的湖泊,是研究磷的现代沉积和微生物对磷循环作用及微生物成矿的天然场所。研究发现,滇池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繁多,但能对磷溶解、转化、迁移、聚集、沉积的微生物主要有解磷菌和聚磷菌两类。这两类微生物与滇... 滇池是世界上磷质来源最丰富的湖泊,是研究磷的现代沉积和微生物对磷循环作用及微生物成矿的天然场所。研究发现,滇池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繁多,但能对磷溶解、转化、迁移、聚集、沉积的微生物主要有解磷菌和聚磷菌两类。这两类微生物与滇池磷的含量之间有一系列规律的相关性:在底泥磷高含量区域,解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而聚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在底泥磷低含量区域,上述相关性则相反。滇池中这种活着的微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磷的溶解、转化、迁移、聚集和沉积的作用,对古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对以磷为限制性因子的湖、海、江河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微生物 解磷作用 实验研究 聚磷作用 磷矿床 现代沉积 微生物成矿 解磷菌 聚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低温除磷微生物种群与聚磷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楠 王秀蘅 +1 位作者 亢涵 王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1,19,共4页
在5°C条件下通过运行SBR生物除磷反应器和静态实验考察pH对低温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pH不仅影响生物除磷反应器的性能,而且也会影响生物除磷系统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在pH为6的条件下长期运行的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糖菌大量存在;而在中... 在5°C条件下通过运行SBR生物除磷反应器和静态实验考察pH对低温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pH不仅影响生物除磷反应器的性能,而且也会影响生物除磷系统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在pH为6的条件下长期运行的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糖菌大量存在;而在中性(pH=7)和弱碱性(pH=8)条件下,聚磷菌在活性污泥中占有优势地位。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当pH在6~8.5之间变化时,聚磷污泥的厌氧释磷能力随pH的升高而提高。pH在6~8之间变化时,乙酸吸收和PHB的合成能力随着pH升高而加强,当pH升高到8.5时,PHB合成能力下降,从而抑制了好氧段磷酸盐的吸收。pH为8时,生物除磷系统实现了充分的释磷和吸磷,并取得了最好的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低温 生物除磷 微生物种群 聚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加高效聚磷菌P_2的污泥驯化及其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
3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3 位作者 明红梅 赵兴秀 陈蒙恩 姚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96-200,205,共6页
将高效聚磷菌菌株P2扩大培养后投加到原有污泥当中,通过CASS反应器按照菌株P2的最佳除磷条件进行驯化,并对驯化过程中的相关污水排放指标进行检测,然后对污泥抗冲击能力进行考察,研究其在不同温度、时间、p H及反应参数下的除磷能力,最... 将高效聚磷菌菌株P2扩大培养后投加到原有污泥当中,通过CASS反应器按照菌株P2的最佳除磷条件进行驯化,并对驯化过程中的相关污水排放指标进行检测,然后对污泥抗冲击能力进行考察,研究其在不同温度、时间、p H及反应参数下的除磷能力,最后对原有污泥及驯化后污泥中微生物的总DNA进行提取,并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其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驯化进行到15 d时,出水中磷酸盐含量等各项指标基本趋于稳定,结束第一阶段驯化。驯化系统适宜的p H7.0、适宜的温度为35℃,运行中厌氧好氧交换的频率以20 min为宜,且厌氧释磷时间为1.5 h,此条件下,磷的去除率高达93.6%。在最佳驯化条件下,一些原本在群落中不占优势的聚磷类微生物如聚磷菌P2,经过驯化后能更好适应环境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活性污泥驯化前后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 污泥驯化 污泥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磷酸盐在微生物抗环境胁迫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晨宇 周楚源 +3 位作者 何堤 樊梓豪 王梦梦 杨柳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181,共14页
抗环境胁迫是微生物提高环境适应性和增加生存机会的一个重要策略,探明微生物抗环境胁迫的过程及分子机制对于了解微生物进化和开发微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多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polyP)在微生物抗环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营养... 抗环境胁迫是微生物提高环境适应性和增加生存机会的一个重要策略,探明微生物抗环境胁迫的过程及分子机制对于了解微生物进化和开发微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多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polyP)在微生物抗环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营养限制条件下,polyP可充当微生物的能源来源和信号分子,增强微生物对低营养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微生物应对环境胁迫过程中,polyP可作为蛋白质的伴侣,通过蛋白质修饰改变蛋白质结构使其免受失活,从而维持其功能完整性。polyP具有金属螯合能力,可提高微生物对重金属胁迫的抵抗能力。微生物能通过调节polyP的合成来适应环境pH的改变,调节酸碱胁迫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基于polyP抗环境胁迫的特性,通过转基因技术,把polyP合成相关基因转入到农作物中,可以增加农作物体内polyP含量,从而提高农作物抗环境胁迫的能力。利用含有polyP的微生物处理重金属废水,可极大地提高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率。同时,微生物中合成的polyP颗粒也能进一步开发为生物活性产品。因此,polyP在微生物抗胁迫中发挥多样化作用,通过各种分子途径提高微生物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加强polyP在微生物抗环境胁迫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不仅丰富微生物抗环境胁迫的研究内容,而且为多聚磷酸盐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聚磷酸盐 聚磷颗粒 环境胁迫 抗逆机制 转多聚磷酸盐激酶基因 聚磷酸盐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反硝化除磷-诱导结晶磷回收工艺中除磷微生物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邹海明 吕锡武 李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5-161,共7页
为探究反硝化除磷-诱导结晶磷回收工艺中缺氧池污泥释磷、吸磷以及微生物特征,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电子扫描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了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和形态;通... 为探究反硝化除磷-诱导结晶磷回收工艺中缺氧池污泥释磷、吸磷以及微生物特征,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电子扫描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了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和形态;通过批次试验考察了污泥在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2种模式下的释磷和吸磷特征。结果表明:该双污泥系统缺氧池中聚磷菌占总细菌比例的69.7%,明显高于单污泥系统中富集的聚磷菌比例,污泥中的微生物多呈杆状;厌氧/好氧、厌氧/缺氧模式下单位污泥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总吸磷量(以PO43--P计)分别为22.84、18.60 mg/g,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oly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DPAO)占聚磷菌(poly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PAO)的比例为81.44%,表明在长期的厌氧/缺氧运行条件下可以富集到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同时还存在着仅以氧气为电子受体的聚磷菌;通过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的实时监测可以快速地了解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各类反应的进程,对调控工艺参数有着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为保证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正常稳定运行,将微生物分析与常规的化学参数分析结合起来考察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污泥硝化 扫描电子显微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 聚磷 反硝化聚磷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poly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 (pao) denitrifying poly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 (Dp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对好氧吸磷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长青 冯学静 +1 位作者 卞建方 常功法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48,共4页
通过改变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好氧反应阶段的反应温度实现对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的改变,进而研究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变化对好氧吸磷能力的影响。在微生物经历完全相同的缺氧-厌氧环境下,分别进入反应温度控制为12、20、28℃的好氧反应... 通过改变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好氧反应阶段的反应温度实现对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的改变,进而研究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变化对好氧吸磷能力的影响。在微生物经历完全相同的缺氧-厌氧环境下,分别进入反应温度控制为12、20、28℃的好氧反应器,微生物脱氢酶活性、电子传递体系活性以及参与生化反应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水平均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而提高;随着能量代谢活性的增强,微生物好氧吸磷效率、好氧吸磷动力以及好氧阶段聚β羟基丁酸酯利用效率均相应提高;不同水质之间由于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不同,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对好氧吸磷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越强,处理水中VFA含量越高,其除磷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微生物 能量代谢活性 三磷酸腺苷 吸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湿地土壤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宏洋 胡健 +4 位作者 王志强 段东东 龚海洋 周俊 周青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07-4119,共13页
磷(P)作为生物代谢活动的关键宏量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对碳(C)固定和有机C分解具有关键作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泥炭湿地土壤中的C累积和释放至关重要。综述了泥炭土壤P领域的核心文献,聚焦于P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运移过程。通过系统梳理... 磷(P)作为生物代谢活动的关键宏量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对碳(C)固定和有机C分解具有关键作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泥炭湿地土壤中的C累积和释放至关重要。综述了泥炭土壤P领域的核心文献,聚焦于P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运移过程。通过系统梳理,对比分析了当前测定P形态的方法,揭示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泥炭土壤剖面中P的分布规律、无机P的有效化及有机P的矿化机制,深入探讨了物理化学效应、植物作用及微生物活动对泥炭土壤P形态转化的驱动与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P在泥炭湿地土壤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区别于普通陆生土壤,其转化运移过程受到泥炭土壤特有环境特征主导。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了未来泥炭土壤P研究的两个前瞻性方向:一是探究泥炭土P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运移过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深化对P循环微观过程的理解;二是研究泥炭土P形态和含量变化对C、N累积和释放的影响机制,为揭示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的相互作用提供新视角。这些研究方向将为泥炭湿地的可持续管理和全球C循环的科学理解奠定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土壤 磷形态 产酸基因 磷酸酶 酶锁 铁门 聚磷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流磷回收与磷去除工艺中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丹 朱政豫 李咏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1-377,共7页
通过侧流结构强化污水处理过程中营养盐资源的回收或去除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侧流磷回收与磷去除工艺会对污水处理系统性能和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产生影响,了解其中的微生物作用机制对工艺的实际运营十分重要。总结了目前国... 通过侧流结构强化污水处理过程中营养盐资源的回收或去除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侧流磷回收与磷去除工艺会对污水处理系统性能和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产生影响,了解其中的微生物作用机制对工艺的实际运营十分重要。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各种侧流磷回收与磷去除工艺中的微生物学研究成果,尤其是磷相关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更好地实施侧流磷去除与磷回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流 磷去除 磷回收 微生物 聚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低温聚磷菌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春丽 马放 +1 位作者 王立立 王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27-1330,共4页
采用模拟自然降温方式,筛选出在低温(8℃)下仍具有高效能的两株聚磷J4与J6,除磷率分别达56%和54%.经鉴定,两者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探讨pH、曝气时间和微量元素对这两株菌的生长及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4、J6的... 采用模拟自然降温方式,筛选出在低温(8℃)下仍具有高效能的两株聚磷J4与J6,除磷率分别达56%和54%.经鉴定,两者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探讨pH、曝气时间和微量元素对这两株菌的生长及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4、J6的生长最适pH范围为7~9,除磷反应的最佳pH分别为中性和中性偏碱;而曝气时间过长会造成聚磷菌的释磷;微量元素的有无对J4的生长和除磷率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J6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菌(paos) 低温 PH 曝气时间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流人工湿地中生物蓄磷的强化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振 齐冉 +3 位作者 李莹莹 杜宇能 范世锁 王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4-542,共9页
通过改进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的运行方式,开展了TFCW中生物蓄磷作用的强化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两段进水潮汐流运行方式有利于TFCW中聚磷菌群(PAOs)的富集,进而可强化湿地中的生物蓄磷作用;采用周期性补充碳源的磷移除操作可诱导... 通过改进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的运行方式,开展了TFCW中生物蓄磷作用的强化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两段进水潮汐流运行方式有利于TFCW中聚磷菌群(PAOs)的富集,进而可强化湿地中的生物蓄磷作用;采用周期性补充碳源的磷移除操作可诱导生物膜中的PAOs充分释磷,避免系统中磷素的过量积累,同时可增加PAOs胞内内源性碳源的含量,强化系统中的生物蓄磷作用并有利于系统除磷效果的稳定;当生物蓄磷/碼移除(PB-PH)周期时长为30d时,TFCW在生物蓄磷过程中的磷素去除率可达96.04%,而其在磷移除过程中的磷素移除率和补充碳源利用率亦分别可达70.45%和98.22%.此时,PAOs的过量吸磷作用成为湿地系统除磷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 生物蓄磷 磷移除 聚磷菌(paos)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一体化设备中的聚磷菌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康群 黄小丹 +2 位作者 杜林 隋军 王春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2-134,143,共4页
研究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反硝化聚磷一体化设备中反硝化厌氧池活性污泥的兼性厌氧微生物组成、数量及其在该除磷系统中的功能 ,结果表明 ,稳定运行期反硝化厌氧池内活性污泥混合液的兼性厌氧微生物总数大大多于启动期 ;稳定期和启... 研究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反硝化聚磷一体化设备中反硝化厌氧池活性污泥的兼性厌氧微生物组成、数量及其在该除磷系统中的功能 ,结果表明 ,稳定运行期反硝化厌氧池内活性污泥混合液的兼性厌氧微生物总数大大多于启动期 ;稳定期和启动期分离到的兼性厌氧微生物有假单胞菌属、副球菌属和肠杆菌科 ;通过对三种纯菌株进行吸放磷研究 ,三种菌都有不同程度的聚磷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聚磷 一体化设备 聚磷 聚磷设备 废水处理 除磷 脱氮 微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NED-PR系统内PAOs-GAOs的竞争关系及其氮磷去除特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晓霞 王淑莹 +2 位作者 赵骥 戴娴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1-559,共9页
为研究同步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PNED-PR)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及系统内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在氮磷去除的贡献和竞争关系,本研究以实际低C/N比(4左右)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不同浓度的溶解氧(DO)(0.5~2.0mg/L)、NO2--N(4.7... 为研究同步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PNED-PR)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及系统内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在氮磷去除的贡献和竞争关系,本研究以实际低C/N比(4左右)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不同浓度的溶解氧(DO)(0.5~2.0mg/L)、NO2--N(4.7~39.9mg/L)和NO3--N(5.0~40.0mg/L)对延时厌氧(150min)/低氧(180min,溶解氧0.5~0.7mg/L)运行的SPNED-PR系统氮磷去除特性和底物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O浓度均不影响PAOs和GAOs的好氧代谢活性,且两者之间几乎不存在DO竞争.不同NO2--N浓度条件下,GAOs较PAOs更具竞争优势,NO2--N主要是通过GAOs去除的(约占58%);且GAOs所具有的高内源反硝化活性和亚硝耐受力,减弱了高NO2--N浓度(26.2~39.9mg/L)对PAOs反硝化吸磷的抑制,保证了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不同NO3--N浓度条件下,PAOs较GAOs处于竞争优势,其在NO3--N去除中的贡献比例达61.2%.此外,SPNED-PR系统的PURDO>PURnitrate>PURnitrite,PAOs对DO的优先利用保证了低氧条件下系统的高效除磷,且GAOs的内源短程反硝化特性保证了系统的高效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EBPR) 同步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SPNED) 聚磷菌(paos) 聚糖菌(GA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对太湖沉积物中聚磷菌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颖 王世和 +1 位作者 江和龙 何超群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6期49-52,共4页
本文采用4种碳源(乙酸钠、丙酸、葡萄糖、纤维素)在间歇式(SBR)小型反应装置中对采自太湖沉积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富集试验,研究碳源对太湖沉积物中聚磷菌的影响以及聚磷菌在太湖沉积物磷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当SBR反应装置的进水CO... 本文采用4种碳源(乙酸钠、丙酸、葡萄糖、纤维素)在间歇式(SBR)小型反应装置中对采自太湖沉积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富集试验,研究碳源对太湖沉积物中聚磷菌的影响以及聚磷菌在太湖沉积物磷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当SBR反应装置的进水COD/P为20、进水采用人工配水、运行周期(包括进水、厌氧阶段、好氧阶段、沉降静置和出水)为24h、水力停留时间为48h、固体停留时间约为20d、好氧阶段溶解氧约为2~3mg/L、气速为1L/min、进水pH值控制在7.5±0.05、温度控制在25±1℃时,SBR反应装置厌氧阶段磷酸盐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好氧阶段出水磷酸盐含量降低,呈现出聚磷菌厌氧释磷、好氧聚磷的典型特征,证明太湖沉积物中存在聚磷菌;当用丙酸作碳源,厌氧释磷、好氧聚磷最为显著,表明乙酸钠和丙酸有利于聚磷菌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菌(pao) SBR 碳源 太湖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乙酸比例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亚静 孙力平 陈修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51,共3页
在5个SBR反应器(1#~5#)中,用乙酸、丙酸/乙酸(以C计)比例为0.5、2、10和丙酸的合成废水,通过厌氧/好氧工艺驯化活性污泥使之富集聚磷菌,研究了丙酸/乙酸比例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中COD降解、溶解性正磷酸盐(SOP)的释放、吸收及其... 在5个SBR反应器(1#~5#)中,用乙酸、丙酸/乙酸(以C计)比例为0.5、2、10和丙酸的合成废水,通过厌氧/好氧工艺驯化活性污泥使之富集聚磷菌,研究了丙酸/乙酸比例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中COD降解、溶解性正磷酸盐(SOP)的释放、吸收及其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O对COD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PAO对丙酸的利用速率较乙酸快,因此,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有助于EBPR系统的稳定性。随丙酸/乙酸比例增加,SOP的释放与吸收量减少,SOP的代谢速率降低,但SOP的去除率依次为88.2%,89.8%,92.2%,94.2%和95.2%,去除率增加了7%,因此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有助于提高EBPR系统除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EBPR) 聚磷菌(pao) 丙酸 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流技术强化市政污水脱氮除磷研究与应用进展
15
作者 常龙艳 田文清 +3 位作者 樊怡乐 陈珊敏 梁继东 延卫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0,共8页
针对我国当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面临的技术困境,详细介绍了侧流磷回收和侧流污泥发酵两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技术原理、特点和关键参数,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侧流工艺的运行情况,探讨了该工艺在实际运行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我国... 针对我国当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面临的技术困境,详细介绍了侧流磷回收和侧流污泥发酵两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技术原理、特点和关键参数,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侧流工艺的运行情况,探讨了该工艺在实际运行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我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现深度脱氮除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流磷回收 侧流污泥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VFAs) 侧流比 聚磷菌(pa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PR工艺污泥中聚磷菌多样性与除磷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郑少奎 罗焇湝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38-2347,共10页
自1970年代研究者发现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并提出经典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工艺“厌氧释磷-好氧摄磷”机理以来,随着EBPR工艺中PAO新菌株的不断发现和生理生化特... 自1970年代研究者发现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并提出经典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工艺“厌氧释磷-好氧摄磷”机理以来,随着EBPR工艺中PAO新菌株的不断发现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对EBPR机理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更新.及时总结近40年来EBPR机理的研究进展,基于活性污泥中PAO菌株信息全面归纳PAO多样性特征,以此为依据客观评价目前活性污泥中PAO除磷潜力评价方法的不足并展望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对于推动EBPR工艺优化升级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全面调研了1980—2021年国际期刊相关文献,发现传统EBPR机理中厌氧内碳源合成、厌氧释磷意义等受到了较多质疑,反硝化聚磷新机理已获得广泛认同;活性污泥中PAO具有异常丰富的多样性,包含Acinetobacter(29%)、Pseudomonas(15%)、Tetrasphaera(4%)、Alcaligenes(4%)等42个菌属,部分PAO具有反硝化聚磷和异养硝化能力.在目前主流的活性污泥PAO除磷潜力评价方法中,荧光原位杂交和定量PCR技术只以Accumulibacter或Acinetobacter属PAO为检测对象,高通量测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基于片面的PAO多样性信息作为分析依据,在此基础上PAO丰度所反映的PAO除磷潜力的准确性尚存在疑问,未来需要加强面向活性污泥PAO多样性的探针或特异性引物的研发.与传统方法相比,EDTA法胞内多聚磷酸盐颗粒含量检测技术较为先进,但需要以PAO和非PAO菌株为参照深入阐明检测结果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EBPR) 聚磷酸盐激酶(PPK) 聚磷菌(pao) 反硝化聚磷菌(Dpao) 除磷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底泥中聚磷菌多样性的垂直分布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玮 朱艳霞 邱业先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1-224,共4页
以太湖不同深度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底泥中聚磷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32~35 cm底泥中聚磷菌多样性最高,物种丰度、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1.94。下层底泥(12~15、22~25、32~35 cm)中聚磷... 以太湖不同深度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底泥中聚磷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32~35 cm底泥中聚磷菌多样性最高,物种丰度、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1.94。下层底泥(12~15、22~25、32~35 cm)中聚磷菌的群落结构趋于稳定,表层底泥(0~3、6~8 cm)受泥水界面影响,聚磷菌群落结构与下层底泥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了解湖泊底泥微生物的分布和聚磷菌多样性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底泥 聚磷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 垂直分布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盐辅助生物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强 何璇 +4 位作者 洪毅怡晖 刘杰妮 卢旺 徐仰辉 皇甫小留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0-167,共8页
磷作为生命有机体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污水厂排放标准日趋严格,铁盐作为化学除磷药剂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中。尽管目前已对化学辅助生物除磷和侧流磷回收等创新改进工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磷作为生命有机体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污水厂排放标准日趋严格,铁盐作为化学除磷药剂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中。尽管目前已对化学辅助生物除磷和侧流磷回收等创新改进工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污水体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污水厂的除磷效率及磷资源回收仍面临诸多挑战。综述铁盐辅助生物除磷工艺运行的基本特征,梳理污水处理过程中铁与磷的相互作用机制,总结两种工艺中铁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归趋,并对今后工艺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研究发现,继续系统开展微生物与不同磷矿物共生关系的研究,优化侧流磷回收下游产物的分离纯化条件,并建立合理预测和反馈污水处理系统中铁、磷浓度的动态模型是提高污水处理厂资源回收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辅助除磷 侧流磷回收 铁盐 微生物群落 聚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聚磷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倩 喻乐意 +3 位作者 汪健健 黄梦玲 沈怡 汪殿蓓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9-151,156,共4页
为了给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处理提供参考,对水体中的聚磷菌株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共筛选到聚磷菌株6株,其中,高效聚磷菌株3株,分别为E5、E7和E9,在磷浓度为30mg/L培养基中的除磷率分别为96.67%、87.78%和98.90%;通过菌株形态、... 为了给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处理提供参考,对水体中的聚磷菌株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共筛选到聚磷菌株6株,其中,高效聚磷菌株3株,分别为E5、E7和E9,在磷浓度为30mg/L培养基中的除磷率分别为96.67%、87.78%和98.90%;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E5和E7属于变形菌纲假单孢菌目假单孢菌属的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假单孢菌属某种(Pseudomonas sp),菌株E9属于变形菌纲肠杆菌目克雷白氏杆菌属肺炎克雷白氏杆菌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 subsp.pneumoni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菌(pao) 筛选 鉴定 除磷能力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对活性污泥生物除磷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嵘 苏相琴 +2 位作者 步秀芹 廖洁 郭诗琪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1,共5页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探究了Ni^(2+)对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2+)能够抑制生物除磷,当Ni^(2+)质量浓度由0 mg/L增加至10.0 mg/L时,PO43--P去除率由93%下降至12%。机理研究...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探究了Ni^(2+)对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2+)能够抑制生物除磷,当Ni^(2+)质量浓度由0 mg/L增加至10.0 mg/L时,PO43--P去除率由93%下降至12%。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i^(2+)能抑制聚磷微生物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并能抑制内聚物聚羟基烷酸酯(PHA)的合成;当Ni^(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PHA的最大含量仅为2.4 mmol/g(以单位质量挥发性悬浮物所含PHA中C的物质的量计),远低于空白组中PHA的含量。此外,Ni^(2+)还对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产生影响,并促进活性污泥中聚糖微生物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NI^2+ 活性污泥 聚羟基链烷酸酯(PHA) 聚磷微生物(pao) 聚糖微生物(G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