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对好氧吸磷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长青 冯学静 +1 位作者 卞建方 常功法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48,共4页
通过改变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好氧反应阶段的反应温度实现对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的改变,进而研究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变化对好氧吸磷能力的影响。在微生物经历完全相同的缺氧-厌氧环境下,分别进入反应温度控制为12、20、28℃的好氧反应... 通过改变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好氧反应阶段的反应温度实现对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的改变,进而研究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变化对好氧吸磷能力的影响。在微生物经历完全相同的缺氧-厌氧环境下,分别进入反应温度控制为12、20、28℃的好氧反应器,微生物脱氢酶活性、电子传递体系活性以及参与生化反应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水平均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而提高;随着能量代谢活性的增强,微生物好氧吸磷效率、好氧吸磷动力以及好氧阶段聚β羟基丁酸酯利用效率均相应提高;不同水质之间由于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不同,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对好氧吸磷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越强,处理水中VFA含量越高,其除磷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微生物 能量代谢活性 三磷酸腺苷 吸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湿地土壤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宏洋 胡健 +4 位作者 王志强 段东东 龚海洋 周俊 周青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07-4119,共13页
磷(P)作为生物代谢活动的关键宏量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对碳(C)固定和有机C分解具有关键作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泥炭湿地土壤中的C累积和释放至关重要。综述了泥炭土壤P领域的核心文献,聚焦于P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运移过程。通过系统梳理... 磷(P)作为生物代谢活动的关键宏量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对碳(C)固定和有机C分解具有关键作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泥炭湿地土壤中的C累积和释放至关重要。综述了泥炭土壤P领域的核心文献,聚焦于P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运移过程。通过系统梳理,对比分析了当前测定P形态的方法,揭示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泥炭土壤剖面中P的分布规律、无机P的有效化及有机P的矿化机制,深入探讨了物理化学效应、植物作用及微生物活动对泥炭土壤P形态转化的驱动与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P在泥炭湿地土壤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区别于普通陆生土壤,其转化运移过程受到泥炭土壤特有环境特征主导。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了未来泥炭土壤P研究的两个前瞻性方向:一是探究泥炭土P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运移过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深化对P循环微观过程的理解;二是研究泥炭土P形态和含量变化对C、N累积和释放的影响机制,为揭示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的相互作用提供新视角。这些研究方向将为泥炭湿地的可持续管理和全球C循环的科学理解奠定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土壤 磷形态 产酸基因 磷酸酶 酶锁 铁门 聚磷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对活性污泥生物除磷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3
3
作者 于嵘 苏相琴 +2 位作者 步秀芹 廖洁 郭诗琪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1,共5页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探究了Ni^(2+)对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2+)能够抑制生物除磷,当Ni^(2+)质量浓度由0 mg/L增加至10.0 mg/L时,PO43--P去除率由93%下降至12%。机理研究...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探究了Ni^(2+)对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2+)能够抑制生物除磷,当Ni^(2+)质量浓度由0 mg/L增加至10.0 mg/L时,PO43--P去除率由93%下降至12%。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i^(2+)能抑制聚磷微生物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并能抑制内聚物聚羟基烷酸酯(PHA)的合成;当Ni^(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PHA的最大含量仅为2.4 mmol/g(以单位质量挥发性悬浮物所含PHA中C的物质的量计),远低于空白组中PHA的含量。此外,Ni^(2+)还对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产生影响,并促进活性污泥中聚糖微生物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NI^2+ 活性污泥 聚羟基链烷酸酯(PHA) 聚磷微生物(PAO) 聚糖微生物(G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