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态聚碳酸酯二醇的合成及工艺
1
作者 黄华莹 徐启奎 +5 位作者 傅利才 罗彦凤 蒋弟勇 李浩 潘永柯 王光辉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9,共7页
为了获得一种聚碳酸酯二醇(PCDL)高效合成工艺,本文以1,4-丁二醇(BDO)、1,6-己二醇(HDO)和碳酸二甲酯(DMC)为原料,钛酸四丁酯(TBOT)为催化剂,采用酯交换法制备了共聚型聚碳酸酯二醇(PCDL-BH)。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PC... 为了获得一种聚碳酸酯二醇(PCDL)高效合成工艺,本文以1,4-丁二醇(BDO)、1,6-己二醇(HDO)和碳酸二甲酯(DMC)为原料,钛酸四丁酯(TBOT)为催化剂,采用酯交换法制备了共聚型聚碳酸酯二醇(PCDL-BH)。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PCDL-BH合成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羟值、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黏度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二醇质量的0.04%~0.08%时,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PCDL-BH羟值测试下的数均分子量(M_(n,羟值))增大,当催化剂用量超过二醇质量的0.08%后,继续增加催化剂用量对PCDL-BH的M_(M_(n,羟值))影响不大。随着常压反应温度(120~150℃)和减压反应温度(170~200℃)的提高,PCDL-BH的M_(n,羟值)逐渐增加。随着减压反应时间由1 h增加到3 h,PCDL-BH的M_(n,羟值)显著增加。在催化剂用量为二醇质量的0.08%,常压反应温度150℃,减压反应温度200℃,减压反应时间2 h的工艺条件下,高效地制备出了M_(n,羟值)约2000的羟基封端的液态PCDL-BH。PCDL-BH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为-71.5℃,可用于制备柔性聚氨酯或聚氨酯弹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 1 6-己 聚碳酸酯 酯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eO_(2)的制备及其在CO_(2)合成聚碳酸酯中的活性
2
作者 马俊杰 杨钰莹 +4 位作者 高名扬 齐冰杰 吴玉龙 黄雪莉 黄河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6,I0008,共8页
CO_(2)和二醇直接聚合制备碳酸酯是一种绿色高效的CO_(2)应用途径,CeO_(2)在该反应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本研究以NaOH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CeO_(2)催化剂,探究了焙烧温度(500、600、700℃)和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 CO_(2)和二醇直接聚合制备碳酸酯是一种绿色高效的CO_(2)应用途径,CeO_(2)在该反应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本研究以NaOH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CeO_(2)催化剂,探究了焙烧温度(500、600、700℃)和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型)对CeO_(2)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规律。当焙烧温度为600℃时,CeO_(2)结晶度良好且缺陷位点数量超过其他焙烧温度制得样品。各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能有效提高CeO_(2)表面氧空位浓度,25℃下的CO_(2)吸收量最高可达0.532mmol/g。基于以上研究,将制备的一系列CeO_(2)催化剂应用于CO_(2)和二醇一步法合成聚碳酸酯的反应中,可有效提高反应体系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不同焙烧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制备的CeO_(2)的催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在600℃下焙烧得到的CeO_(2)显示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1,6-己二醇转化率为91.0%,聚(6-羟基己基)碳酸酯选择性为76.6%)。CeO_(2)优异的催化活性以及高产率主要归因于其良好的结构、丰富的缺陷位点和高的CO_(2)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eO_(2) 缺陷位点 表面活性剂 CO_(2)转化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水滑石催化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封悦霞 殷宁 +4 位作者 赵雨花 李其峰 王军威 亢茂青 王心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19,共3页
制备了Mg-Al水滑石,并将其进行了焙烧和再水合的处理,运用XRD,IR和BET对3种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应用于催化合成聚碳酸酯二醇(PCDL)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聚碳酸酯(pcdl) Mg-A1水滑石 焙烧 再水合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5
4
作者 谢兴益 李洁华 +2 位作者 何成生 樊翠蓉 钟银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9-172,共4页
采用脂肪族二醇与碳酸二乙酯的酯交换反应的绿色工艺合成出了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研究表明乙醇钠的催化效果好于正钛酸丁酯 ,其最佳用量为脂肪族二元醇投料量的 0 .2 5 %~ 0 .5 0 %。采用冰点降低法和端基滴定法 (羟值测试 )配合测试... 采用脂肪族二醇与碳酸二乙酯的酯交换反应的绿色工艺合成出了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研究表明乙醇钠的催化效果好于正钛酸丁酯 ,其最佳用量为脂肪族二元醇投料量的 0 .2 5 %~ 0 .5 0 %。采用冰点降低法和端基滴定法 (羟值测试 )配合测试了聚碳酸酯二醇羟基官能度为 2。IR、1H- NMR和元素分析证实了其结构与理论结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族聚碳酸酯 合成 表征 碳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酯与1,4-丁二醇酯交换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丽苹 萧斌 王公应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61-965,共5页
采用Benson和Joback基团贡献法对碳酸二甲酯(DMC)或碳酸二苯酯(DPC)与1,4-丁二醇(BD)合成聚碳酸酯二醇(PCDL)的酯交换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了反应焓变、反应熵变、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及平衡常数。计算结果表明,两个反应均为放... 采用Benson和Joback基团贡献法对碳酸二甲酯(DMC)或碳酸二苯酯(DPC)与1,4-丁二醇(BD)合成聚碳酸酯二醇(PCDL)的酯交换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了反应焓变、反应熵变、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及平衡常数。计算结果表明,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PCDL的合成。在373~473 K之间,DPC与BD的酯交换反应为自发过程,而DMC与BD的酯交换反应为非自发过程;且两个酯交换反应相比,DPC与BD酯交换反应的平衡常数较大,反应进行得较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甲酯 碳酸苯酯 1 4-丁 聚碳酸酯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l-CO_3 LDHs催化碳酸二苯酯与1,4-丁二醇酯交换合成聚碳酸酯二醇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丽苹 萧斌 +3 位作者 李建国 刘绍英 杨先贵 王公应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4,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n(Zn)/n(Al)比的锌铝类水滑石(Zn-Al-CO3 LDHs),并用XRD、FT-IR和TG-DTA等方法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n(Zn)/n(Al)比的Zn-Al-CO3 LDHs对碳酸二苯酯(DPC)与1,4-丁二醇(1,4-BD)酯交换反应合成聚碳酸酯二醇(PC...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n(Zn)/n(Al)比的锌铝类水滑石(Zn-Al-CO3 LDHs),并用XRD、FT-IR和TG-DTA等方法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n(Zn)/n(Al)比的Zn-Al-CO3 LDHs对碳酸二苯酯(DPC)与1,4-丁二醇(1,4-BD)酯交换反应合成聚碳酸酯二醇(PCDL)的催化活性,并与镁铝水滑石(Mg-Al-CO3 LDHs)、乙醇钠和三乙烯二胺等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在酯交换过程中,以苯酚的收率表征催化剂的活性;在缩聚过程中,以产品的数均分子量Mn、羟基值表征催化剂的活性。结果显示,n(Zn)/n(Al)比为2.0的Zn-Al-CO3 LDH的催化活性较好。在优化反应条件下,获得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PCDL,其数均分子量为1610,羟基值为69.7 mg KO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铝类水滑石 碳酸苯酯 酯交换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二醇共聚改性PBS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昊 黄关葆 +3 位作者 黄丹 王格侠 季君晖 刘晓妹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4,共4页
为降低PBS的降解速率,以不同聚合度的聚碳酸酯二醇(PCDL)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了共聚改性。1H-NMR和GPC结果表明,通过熔融缩聚成功合成了数均分子量Mn大于46000的聚(丁二醇丁二酸-co-聚碳酸酯二醇)共聚酯P(BS-co-CDL)。DSC和TG... 为降低PBS的降解速率,以不同聚合度的聚碳酸酯二醇(PCDL)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了共聚改性。1H-NMR和GPC结果表明,通过熔融缩聚成功合成了数均分子量Mn大于46000的聚(丁二醇丁二酸-co-聚碳酸酯二醇)共聚酯P(BS-co-CDL)。DSC和TG测试结果表明,PCDL的加入使材料的结晶度、熔点及结晶温度降低,耐热性提高。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CDL的加入使材料的强度和模量降低,断裂伸长明显增加。其中,4#2000-3%样品的拉伸强度为38.85 MPa,弹性模量为263.13 MPa,断裂伸长率为455.84%。65℃磷酸盐缓冲液中降解性能测试表明,与PBS相比,PCDL的引入使P(BS-co-CDL)共聚酯的降解速率较慢,其中,4#2000-3%样品的降解速率最慢,36 d后,失重率为3.21%,此时,P(BS-co-CDL)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酸丁酯(PBS) 聚碳酸酯(pcdl) 共聚改性 生物降解塑料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
8
作者 李振环 邹彦琪 刘成志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0,共10页
针对传统脂肪族聚碳酸酯(APC)的工业制备方法高污染和高能耗的问题,采用一锅法,以不同碳酸二烷基酯和直链二元醇作为缩聚单体,熔融缩聚制备APC类可降解工程塑料,研究不同碳酸二烷基酯、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预聚时间、缩聚温度、直... 针对传统脂肪族聚碳酸酯(APC)的工业制备方法高污染和高能耗的问题,采用一锅法,以不同碳酸二烷基酯和直链二元醇作为缩聚单体,熔融缩聚制备APC类可降解工程塑料,研究不同碳酸二烷基酯、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预聚时间、缩聚温度、直链二元醇碳原子数等因素对APC产物平均分子质量和产率的影响,优化缩聚工艺,并对产物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碳酸二甲酯(DMC)和1,4-丁二醇作为缩聚单体、乙酰丙酮锂作为催化剂且其用量为1,4-丁二醇物质的量的1.4%、预聚反应时间为4.5 h、缩聚温度达到245℃,此条件下所制备聚碳酸丁二醇酯(PBC)的重均分子质量达到最大值MW=4.04×10^(4)g/mol,产率达到82.0%;分别采用DMC/1,4-丁二醇、DMC/1,5-戊二醇、DMC/1,6-己二醇制备的3种APC的初始热分解温度达到250℃以上,可以满足相应的使用温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族聚碳酸酯 碳酸烷基酯 直链 酯交换 熔融缩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Yb-BTC催化合成聚碳酸酯二醇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丽苹 赵粒成 张林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3,100,共7页
以Yb(NO3)3·5H2O和均苯三甲酸(H3BTC)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构筑了一种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Yb-BTC。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Yb-BTC是... 以Yb(NO3)3·5H2O和均苯三甲酸(H3BTC)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构筑了一种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Yb-BTC。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Yb-BTC是一种典型的微孔材料,比表面积为560 m2/g,孔径为1.84 nm,颗粒尺寸大小均一,粒径约为2μm。考察了Yb-BTC在碳酸二苯酯(DPC)与1,5-戊二醇(PDO)酯交换制备聚碳酸酯二醇(PCDL)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与三乙胺、醋酸锌、钛酸四丁酯和乙酰丙酮氧钛4种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Yb-BTC的催化活性与钛系催化剂活性相当。当PDO与DPC的物质的量比为1.2,Yb-BTC用量为0.05%(以DPC质量为基准,下同),180~185℃下常压酯交换反应2 h,160℃下减压缩聚4 h,获得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300,羟值为49.3 mg KOH/g的PC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Yb-BTC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出由植物基制备聚碳酸酯二醇的技术
10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14-814,共1页
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出由植物基原料制备聚碳酸酯二醇(PCD)的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PCD产品于2015年4月开始上市销售。公司利用其独有的生产技术,通过改变现有产品的组成。达到提高产品的机械强度、低温环境下的柔软性、耐化学药... 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出由植物基原料制备聚碳酸酯二醇(PCD)的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PCD产品于2015年4月开始上市销售。公司利用其独有的生产技术,通过改变现有产品的组成。达到提高产品的机械强度、低温环境下的柔软性、耐化学药品的腐蚀性、耐磨损性及材料的硬度。据称,该产品是全球首次开发出的由植物基制备的P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三菱化学公司 聚碳酸酯 生产技术 原料制备 植物 开发 耐化学药品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基聚碳酸酯二醇问世
11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09,共1页
近日,三菱化学公司表示已研发出首个新型生物基聚碳酸酯二醇(一种高效能的多元醇),并计划于近期开始在全球市场的开发和销售。据三菱方面透露,采用其独家制造工艺生产的这种新型产品,成分与市场上现有的聚碳酸酯二醇完全不一样。... 近日,三菱化学公司表示已研发出首个新型生物基聚碳酸酯二醇(一种高效能的多元醇),并计划于近期开始在全球市场的开发和销售。据三菱方面透露,采用其独家制造工艺生产的这种新型产品,成分与市场上现有的聚碳酸酯二醇完全不一样。其产品硬度高,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耐低温性、耐化学性以及耐磨性,这些性能都是市场现有聚碳酸酯二醇产品难以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生物 三菱化学公司 全球市场 机械性能 制造工艺 耐低温性 耐化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基聚碳酸酯二醇问世
12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7-147,共1页
近日,三菱化学公司表示已研发出首个新型生物基聚碳酸酯二醇(一种高效能多元醇),并将开始在全球市场销售。据三菱透露,采用其独家制造工艺生产的这种新型产品,成分与市场上现有的聚碳酸酯二醇完全不一样。其产品硬度高,具备优异... 近日,三菱化学公司表示已研发出首个新型生物基聚碳酸酯二醇(一种高效能多元醇),并将开始在全球市场销售。据三菱透露,采用其独家制造工艺生产的这种新型产品,成分与市场上现有的聚碳酸酯二醇完全不一样。其产品硬度高,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以及耐磨性,这些性能都是市场现有聚碳酸酯二醇产品难以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生物 三菱化学公司 市场销售 耐化学药品性 力学性能 制造工艺 耐低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的共聚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柳 魏永梅 +1 位作者 王涛 田恒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0-134,共5页
以乙酰丙酮锂(LiAcac)为催化剂,脂肪族直链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和1,8-辛二醇)、异山梨醇(IS)和碳酸二苯酯(DPC)为原料,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合成了一系列脂肪族二醇/异山梨醇共聚碳酸酯(PIAC),产品特性黏数为48.3~85.7 ... 以乙酰丙酮锂(LiAcac)为催化剂,脂肪族直链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和1,8-辛二醇)、异山梨醇(IS)和碳酸二苯酯(DPC)为原料,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合成了一系列脂肪族二醇/异山梨醇共聚碳酸酯(PIAC),产品特性黏数为48.3~85.7 m L/g。考察了不同1,4-丁二醇/异山梨醇投料摩尔比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丁二醇用量的增大,热稳定性降低,共聚产品Tg下降,但分子链的柔韧性增强,产品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同时考察了等摩尔不同种类的直链二醇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链中二醇亚甲基数的增加,共聚产品Tg逐渐降低,但热稳定性逐渐提高,分子链力学性能明显增强,1,8-辛二醇改性产品的断裂伸长率达到5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酯交换 脂肪族 异山梨 碳酸苯酯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谢兴益 李洁华 +2 位作者 钟银屏 何成生 樊翠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40,共4页
采用了聚碳酸 1,4 -丁二醇酯 ( PBC)、聚碳酸 1,6-己二醇酯 ( PHC)和聚碳酸 1,5 -戊二醇 - 1,6-己二醇酯 ( PHPC,其中己二醇链节与戊二醇链节之比为 3∶ 2 )软段 ,4 ,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 1,4 -丁二醇 ( MDI/ BDO)为硬段 (其质... 采用了聚碳酸 1,4 -丁二醇酯 ( PBC)、聚碳酸 1,6-己二醇酯 ( PHC)和聚碳酸 1,5 -戊二醇 - 1,6-己二醇酯 ( PHPC,其中己二醇链节与戊二醇链节之比为 3∶ 2 )软段 ,4 ,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 1,4 -丁二醇 ( MDI/ BDO)为硬段 (其质量含量为 4 0 % )合成出了一系列的聚碳酸酯聚氨酯 ( PCU)弹性体。其拉伸强度约为 4 0 MPa~ 60 MPa,断裂伸长率为 30 0 %~ 4 0 0 %。研究了软段结构、软段分子量对 PCU力学性能、微相分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软段分子量越大 ,微相分离程度越大。软段为 PHPC的聚氨酯回弹性能明显优于软段为 PBC和 PHC的聚氨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氨酯弹性体 合成 性能 研究 微相分离 脂肪族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乙烯二胺催化合成聚(碳酸1,6-己二醇)酯二醇 被引量:14
15
作者 封悦霞 殷宁 +3 位作者 李其峰 王军威 亢茂青 王心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31,共4页
采用碳酸二甲酯(DMC)和1,6-己二醇(HD)为原料,三乙烯二胺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聚(碳酸1,6-己二醇)酯二醇(PHCDL)。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该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合成工艺条件:当三乙烯二胺的用量为1,6-己二醇(HD)的0.026%,常压下16... 采用碳酸二甲酯(DMC)和1,6-己二醇(HD)为原料,三乙烯二胺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聚(碳酸1,6-己二醇)酯二醇(PHCDL)。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该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合成工艺条件:当三乙烯二胺的用量为1,6-己二醇(HD)的0.026%,常压下160℃反应3 h,然后180℃减压反应8h,得到目的产物PHCDL。三乙烯二胺为Lewis碱,该缩聚反应被推断为通过碱催化的醇解反应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碳酸甲酯 三乙烯 合成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水滑石催化合成聚(碳酸1,4-丁二醇)酯二醇
16
作者 王丽苹 王公应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61-1864,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类水滑石(Mg-Al-CO3LDH)、镁锌铝类水滑石(Mg-Zn-Al-CO3LDH)和锌铝类水滑石(Zn-Al-CO3LDH),并研究了它们在碳酸二苯酯(DPC)与1,4-丁二醇(1,4-BD)酯交换合成聚碳酸酯二醇(PCDL)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在常压反应阶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类水滑石(Mg-Al-CO3LDH)、镁锌铝类水滑石(Mg-Zn-Al-CO3LDH)和锌铝类水滑石(Zn-Al-CO3LDH),并研究了它们在碳酸二苯酯(DPC)与1,4-丁二醇(1,4-BD)酯交换合成聚碳酸酯二醇(PCDL)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在常压反应阶段,以苯酚的产率表征催化剂的活性;在减压缩聚阶段,以产品的数均分子量Mn和羟基值来表征催化剂的活性。结果发现,Zn-Al LDH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优化反应条件下,获得了Mn和羟基值分别为1600和70.8mg KOH/g的PC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聚碳酸酯 催化剂 碳酸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碳酸酯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新闻 薛晓武 +1 位作者 吴素平 卿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252-254,262,共4页
水性聚氨酯由于能够实现水性化,有利于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更加符合人们绿色环保、健康实用的理念,而由聚碳酸酯二醇合成的水性聚氨酯拥有更加出色的性能。简要阐述了水性聚碳酸型聚氨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水性聚碳酸型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由于能够实现水性化,有利于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更加符合人们绿色环保、健康实用的理念,而由聚碳酸酯二醇合成的水性聚氨酯拥有更加出色的性能。简要阐述了水性聚碳酸型聚氨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水性聚碳酸型聚氨酯在国内的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水性聚氨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卫石强 姚洪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通过采用聚碳酸酯二醇CD2000、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制备出了透明的水性聚氨酯(WPU)。通过红外光谱仪、动态激光光散射仪和粘度计分别研究了聚氨酯的微相分离、DMPA含量对WPU粒径及粘度的影响,并进一步... 通过采用聚碳酸酯二醇CD2000、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制备出了透明的水性聚氨酯(WPU)。通过红外光谱仪、动态激光光散射仪和粘度计分别研究了聚氨酯的微相分离、DMPA含量对WPU粒径及粘度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NCO/OH比值和扩链系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M-PA含量的增加WPU的粒径逐渐减小,而粘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NCO/OH比值的增加,薄膜微相分离程度愈大,断裂伸长率和弹性回复率逐渐降低,而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随着扩链系数的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PU 聚碳酸酯 微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乳酸和哌嗪的聚碳酸酯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19
作者 徐维龙 姚璇 +2 位作者 潘美龄 王远亮 罗彦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7,共6页
以丙交酯(LAD)和哌嗪(PPZ)为原料通过熔融反应制得酰胺二醇单体(HO-LA-PPZ-LA-OH),再经N,N’-羰基二咪唑(CDI)偶联聚合生成一种新型的含乳酸聚合物——聚碳酸酯酰胺(CDI-LA-PPZ-L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对材料... 以丙交酯(LAD)和哌嗪(PPZ)为原料通过熔融反应制得酰胺二醇单体(HO-LA-PPZ-LA-OH),再经N,N’-羰基二咪唑(CDI)偶联聚合生成一种新型的含乳酸聚合物——聚碳酸酯酰胺(CDI-LA-PPZ-L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O-LA-PPZ-LA-OH和CDI-LA-PPZ-LA已被成功合成;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为84.3℃,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328。后续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提高CDI-LA-PPZ-LA的相对分子质量,以拓展其作为组织修复材料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酰胺 丙交酯 哌嗪 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1,4-环己基二甲基碳酸酯聚氨酯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凤华 李坚 辛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120,共4页
通过1,4-环己基二甲醇和碳酸二苯酯的绿色酯交换法工艺合成了聚1,4-环己基二甲基碳酸酯二醇(PCHDL)。采用两步法先后与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和1,4-丁二醇(BDO)反应,制备出聚1,4-环己基二甲基碳酸酯聚氨酯(PCHDPU),并研究... 通过1,4-环己基二甲醇和碳酸二苯酯的绿色酯交换法工艺合成了聚1,4-环己基二甲基碳酸酯二醇(PCHDL)。采用两步法先后与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和1,4-丁二醇(BDO)反应,制备出聚1,4-环己基二甲基碳酸酯聚氨酯(PCHDPU),并研究了软段分子量、硬段含量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酯交换法,成功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PCHDL,并且发现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对PCHDPU的热重分析研究表明其起始热分解温度可达到290℃以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探讨了软段分子量,硬段含量对所得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环己基 酯交换 聚碳酸酯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