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燃剂的层状受限分布实现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物性能同步增强
1
作者 向阳 程慧强 +1 位作者 吴宏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9,共8页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共混物具有高表面硬度、高耐热性和耐化学性,在汽车、建筑、电子电器等领域应用广泛。但PC和PBT在阻燃体系上的差异导致共混物阻燃改性效率较低,阻燃性能较差,难以实现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同步增强...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共混物具有高表面硬度、高耐热性和耐化学性,在汽车、建筑、电子电器等领域应用广泛。但PC和PBT在阻燃体系上的差异导致共混物阻燃改性效率较低,阻燃性能较差,难以实现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同步增强。文中采用层叠复合挤出加工制备了PC/PBT交替层状共混物,调控不同阻燃剂在交替层状共混物基体中的层状受限分布,实现了共混物阻燃性能大幅提高的同时力学性能同步增强,成功解决了PC/PBT传统共混物在高阻燃和高强度、高韧性间的矛盾。研究表明,交替层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了48.1 MPa和15.8 kJ/m2,相较传统共混物分别提高了139.7%和89.7%,而且其阻燃等级达到了UL-94 V-0(1.5 mm),峰值放热率降低了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阻燃 受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聚乙烯共混物注射制品的形态结构研究
2
作者 张增民 李松 童筱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7-72,共6页
本文研究了PC-PE共混物注射制品的两相结构形态,观察了PE分散相的分布规律及形态特征,并分析了两相界面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乙烯 注射 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聚碳酸酯固化共混物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春霞 黄今玉 +1 位作者 郑思珣 郭其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4,共4页
采用DMA、SEM、FTIR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4,4’-二氨基二苯砜(DDS)固化的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的相结构、交换反应及力学性能.固化后的共混体系只显示单一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该热固性聚合物共... 采用DMA、SEM、FTIR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4,4’-二氨基二苯砜(DDS)固化的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的相结构、交换反应及力学性能.固化后的共混体系只显示单一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该热固性聚合物共混体系是均相的.FTIR测试揭示了PC在共混固化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酯交换反应.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其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应力场强度因子(KIC)都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聚碳酸酯 相结构 酯交换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物的力学行为和相行为
4
作者 杨鸣波 黄锐 张承琦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9-12,20,共5页
本文详述了作者在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的力学行为和相行为方面所作的工作。用差热分析(DSC)考查了用不同方法获得的共混物的相容性,证实了该体系为一不相容体系。
关键词 聚碳酸酯 力学行为 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流变行为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琛阳 李育英 +2 位作者 王进 何嘉松 张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98-302,共5页
研究了茂金属催化乙烯 丁烯 1共聚物mPE和LDP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 .测定了一系列共混物的稳态剪切粘度和动态粘弹性 ,用改进Cross模型拟合实验数据 .mPE的零切粘度 η0 较小 ,从牛顿型转变为非牛顿型所需的剪切速率较大 ,转变应力较高 ... 研究了茂金属催化乙烯 丁烯 1共聚物mPE和LDP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 .测定了一系列共混物的稳态剪切粘度和动态粘弹性 ,用改进Cross模型拟合实验数据 .mPE的零切粘度 η0 较小 ,从牛顿型转变为非牛顿型所需的剪切速率较大 ,转变应力较高 ,在挤出加工剪切速率范围内熔体粘度高 ,对剪切敏感性差 ,这是由于它有较低的重均分子量、窄的分子量分布 (Mw/Mn=2 1)所致 .对于对数加和规律 ,共混物 η0 在mPE/LDPE为 5 0 / 5 0和 2 5 / 75时有强烈的正偏差 ,这是由于共混物自由体积减小所致 .共混物的转变应力τ 和非牛顿指数n随LDPE加入量增大而降低 ,表明共混物对剪切的敏感性提高 ,加工性得到改善 .G’和G”的一致性说明mPE和LDPE共混是相容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搅拌对淀粉/聚乙烯醇共混物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曾祥成 刘白玲 李坤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25-128,共4页
通过高速搅拌,将淀粉与聚乙烯醇(PVA)进行溶液共混,制备了淀粉/PVA共混薄膜。测定了高速搅拌前后共混薄膜的力学性能、透明性、耐水性及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高速搅拌改善了淀粉/PVA薄膜的力学性能、透明性与耐水性,... 通过高速搅拌,将淀粉与聚乙烯醇(PVA)进行溶液共混,制备了淀粉/PVA共混薄膜。测定了高速搅拌前后共混薄膜的力学性能、透明性、耐水性及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高速搅拌改善了淀粉/PVA薄膜的力学性能、透明性与耐水性,并可提高共混膜的使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乙烯 搅拌 薄膜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与橡胶共混物的研究——Ⅰ.HDPE/SBR共混物 被引量:5
7
作者 方征平 鲍诗杰 +1 位作者 单旭亮 许承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4-88,共5页
本文考察了HDPE/SBR共混物的拉伸、耐环境应力开裂、熔体流动等性能,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扫描电镜、相差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部分SBR链段被HDPE晶区夹持,由于SBR链很长,每个分子可穿过多个晶区和... 本文考察了HDPE/SBR共混物的拉伸、耐环境应力开裂、熔体流动等性能,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扫描电镜、相差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部分SBR链段被HDPE晶区夹持,由于SBR链很长,每个分子可穿过多个晶区和非晶区,受外力时不易从晶区拨出,从而起连接分子的作用,使HDPE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耐环境应力开裂等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丁苯胶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聚乙烯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唐颂超 郭卫红 张志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50-152,155,共4页
考察了聚碳酸酯与聚乙烯 (PC/ PE)及聚碳酸酯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PC/ PE- g- MAH)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表明 ,PE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 PC的抗冲击性能 ,而 PC/ PE- g- MAH体系的力学性能及混溶性优于 PC/... 考察了聚碳酸酯与聚乙烯 (PC/ PE)及聚碳酸酯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PC/ PE- g- MAH)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表明 ,PE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 PC的抗冲击性能 ,而 PC/ PE- g- MAH体系的力学性能及混溶性优于 PC/ PE体系。红外光谱表明 ,接枝 PE与 PC共混时 ,发生酯交换反应。冲击断口及样条截面的扫描电镜发现 ,PC/ PE- g- MAH的相态分布均匀 ,两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DSC测试进一步证实了 PC/PE-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乙烯 接枝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峰中密度聚乙烯/高压聚乙烯共混物的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于茂赏 高俊刚 闰明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5-107,111,共4页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双峰中密度聚乙烯(BMDPE)及其与高压聚乙烯(LDPE)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及温度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和挤出膨胀比,测定了不同配比熔体的非牛顿指数(n),熔融指数(MI)。测定...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双峰中密度聚乙烯(BMDPE)及其与高压聚乙烯(LDPE)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及温度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和挤出膨胀比,测定了不同配比熔体的非牛顿指数(n),熔融指数(MI)。测定了共混物的屈服应力、断裂应力和断裂伸长率。证明共混物的强度随双峰中密度聚乙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为BMDPE的加工和使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中密度聚乙烯 高压聚乙烯 流变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尼龙共混物的PGC-MS和FT-IR联用鉴别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忠友 刘莹峰 +2 位作者 周明辉 肖前 郑建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4,97,共4页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 -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聚乙烯和尼龙共混物的组成 ;据此建立鉴别聚乙烯共混物组分的方法 ;红外光谱法可以准确鉴别出尼龙组分 ,裂解气相色谱 -质谱法可以准确鉴别出聚乙烯组分以及尼龙的具体结构 ;二种方法结合使用 ...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 -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聚乙烯和尼龙共混物的组成 ;据此建立鉴别聚乙烯共混物组分的方法 ;红外光谱法可以准确鉴别出尼龙组分 ,裂解气相色谱 -质谱法可以准确鉴别出聚乙烯组分以及尼龙的具体结构 ;二种方法结合使用 ,可以准确鉴别聚乙烯和尼龙共混物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尼龙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 红外光谱法 鉴别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苯乙烯共混物的原位增容及其形态、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瑛 殷敬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22-826,共5页
用反应挤出方法制备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聚苯乙烯 (LLDPE/PS)合金材料。为了增加两相间的相容性 ,采用了 Al Cl3作为催化剂引发烷基化反应。由于在反应挤出过程中原位形成了 LLDPE-g-PS接枝共聚物 ,该合金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韧性得到... 用反应挤出方法制备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聚苯乙烯 (LLDPE/PS)合金材料。为了增加两相间的相容性 ,采用了 Al Cl3作为催化剂引发烷基化反应。由于在反应挤出过程中原位形成了 LLDPE-g-PS接枝共聚物 ,该合金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韧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当 m(LLDPE)∶m(PS)为 80∶ 2 0时 ,与相同组成的用简单物理共混的 LLDPE/PS相比 ,其悬臂梁冲击强度由 88.5 J/m增加到 40 1 .6J/m,断裂伸长率由 3 70 %提高到 790 %。对经四氢呋喃抽提后的接枝共聚物用拉曼光谱进行了表征 ,发现聚乙烯分子链接枝到聚苯乙烯的苯环对位上。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反应共混体系和简单物理共混物的形态 ,前者分散相的尺寸小于 1 μm,后者分散相的尺寸则较大 ,一般为 3~ 4μm。对反应共混体系中聚乙烯的结晶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体系中的 LLDPE产生了分步结晶现象 ,这可以解释为体系中接枝共聚物的存在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结构 性能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聚苯乙烯 反应挤出 原位增容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橡胶共混物的断裂韧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傅政 冯绍华 +1 位作者 冯少敏 耿瑞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0-33,共4页
用单边缺口法研究了聚乙烯(PE)与顺丁橡胶(BR)共混物在裂纹亚稳临界扩展时的断裂韧性(G_(?))。结果表明,加入BR可以明显改善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抗裂纹扩展能力,但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抗裂纹扩展能力有所降低。
关键词 聚乙烯 橡胶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聚乙烯共混物的降解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九皋 黎汉生 +1 位作者 高建平 林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6-88,共3页
淀粉和聚乙烯二者极性差别很大,如何提高淀粉/聚乙烯共混物降解塑料中两相的相容性是此项研究的技术关键.采用添加增容剂[1],或进行淀粉疏水改性[2],或对聚乙烯进行亲水改性[3]的办法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在提高相容... 淀粉和聚乙烯二者极性差别很大,如何提高淀粉/聚乙烯共混物降解塑料中两相的相容性是此项研究的技术关键.采用添加增容剂[1],或进行淀粉疏水改性[2],或对聚乙烯进行亲水改性[3]的办法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在提高相容性研究的基础上,又添加油酸和有机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乙烯 降解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物的相态结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志忠 林明穗 +3 位作者 方丽华 苏雪丽 饶强 王坚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6-1341,共6页
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MAG的共混物。采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PLA/LLDPE/EMAG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物中的EMAG起到了增容作用,使PL... 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MAG的共混物。采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PLA/LLDPE/EMAG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物中的EMAG起到了增容作用,使PLA/LLDPE/EMAG共混物的结晶能力减弱,分散相LLDPE在基体PLA中的粒径明显减小。Harkin’s铺展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EMAG可在LLDPE中扩散并完全包覆LLDPE。实验结果表明,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随EMAG含量的增加而提高,m(PLA)∶m(LLDPE)∶m(EMAG)=81∶9∶10时的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可达227%,冲击强度可达32.0 kJ/m2,并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乙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扩展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结构对尼龙/聚乙烯共混物织构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仇武林 方鲲 +2 位作者 李政军 麦堪成 曾汉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8-140,共3页
比较了尼龙 6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PA6 /L L DPE)和尼龙 10 10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PA10 10 /L L DPE)共混物的织构形态。共混物的织构形态除与织构调节剂、组分比有关外 ,还与尼龙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在尼龙 /聚乙烯二元共混物中 ,分散... 比较了尼龙 6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PA6 /L L DPE)和尼龙 10 10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PA10 10 /L L DPE)共混物的织构形态。共混物的织构形态除与织构调节剂、组分比有关外 ,还与尼龙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在尼龙 /聚乙烯二元共混物中 ,分散相粒子以球状 (或椭球状 )形式存在 ,粒子较大 ,两相界面清晰。加入织构调节剂后 ,分散相粒子明显变小 ,分布均匀 ,在尼龙 6共混物中 ,除仍有表面光滑的球状粒子外 ,出现了莲藕断面状粒子 ,但两相之间仍有缝隙 ,而在尼龙 10 10共混物中 ,出现了辐 (车 )轮状粒子 ,两相间相互作用强 ,分散相粒子与连续相之间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表明高碳数的尼龙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尼龙1010 织构形态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顺丁橡胶共混物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孝理 谢邦互 +2 位作者 刘光琳 蔡燎原 唐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96-98,共3页
用定应变方法和定拉力方法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其共混物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ESCR)。结果表明,丁基橡胶(IIR)和顺丁橡胶(BR)都可以提高HDPE的ESCR。对HDPE/橡胶二元共混物,BR的效果不如IIR。在改性剂DX-2或DX-3存在下,HDPE/BR共... 用定应变方法和定拉力方法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其共混物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ESCR)。结果表明,丁基橡胶(IIR)和顺丁橡胶(BR)都可以提高HDPE的ESCR。对HDPE/橡胶二元共混物,BR的效果不如IIR。在改性剂DX-2或DX-3存在下,HDPE/BR共混体系的ESCR有大幅度提高,三元共混物在初始应力强度因子K_0为0.2MPam^1/2时,断裂时间可达到HDPE断裂时间的4倍左右,断面形貌的扫描电镜照片呈网孔状,表明断裂过程具有韧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顺丁橡胶 环境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聚乙烯共混物形态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宇 杨德才 冯之榴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64-70,共7页
本文利用相差成像技术,结合衍射反差成像及电子束辐照破坏引起的反差变化,研究了等规聚丙烯及聚丙烯与聚乙烯共混物的微结构。同时提出了相差成像技术是研究结晶聚合物及结晶/结晶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可靠方法,并扼要叙述了相差成像... 本文利用相差成像技术,结合衍射反差成像及电子束辐照破坏引起的反差变化,研究了等规聚丙烯及聚丙烯与聚乙烯共混物的微结构。同时提出了相差成像技术是研究结晶聚合物及结晶/结晶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可靠方法,并扼要叙述了相差成像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乙烯 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二元共混物的流变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华勇 陶国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3,共5页
测试了3种高密度聚乙烯(HDPE)二元共混物的低熔体流动速率(MFR)、表观黏度曲线、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结果表明,随着低MFR组分含量x的增加,共混物的MFR逐渐下降。可用指数衰减函数拟合共混物的MFR-含量x关系曲线。当低MFR组分含量x增加... 测试了3种高密度聚乙烯(HDPE)二元共混物的低熔体流动速率(MFR)、表观黏度曲线、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结果表明,随着低MFR组分含量x的增加,共混物的MFR逐渐下降。可用指数衰减函数拟合共混物的MFR-含量x关系曲线。当低MFR组分含量x增加时,3种共混物发生剪切变稀的角频率减小,同一角频率下黏度值逐渐增大。通过非线性拟合Maxwell模型的方法获得共混物HDPE 9641/5000S的松弛时间谱。在同一松弛模量下,HDPE 9641/5000S(10/90,质量比)和HDPE 5000S松弛时间最长,HDPE 9641/5000S(50/50,质量比)居中,HDPE 9641最短。随着HDPE5000S在共混物中含量的增加,松弛时间谱曲线以短时区为轴心逆时针旋转,向长时区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高分子 松弛时间 黏度 模量 熔体流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与其他聚烯烃共混物高取向薄膜结晶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伟广 杨德才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6期509-515,共7页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其它聚烯烃[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等规聚丙烯(iPP)、聚丁烯-1(PB-1)等]共混物高取向薄膜的结晶结构,其中聚烯烃组分含量为10%。在共混物熔体拉伸薄膜...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其它聚烯烃[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等规聚丙烯(iPP)、聚丁烯-1(PB-1)等]共混物高取向薄膜的结晶结构,其中聚烯烃组分含量为10%。在共混物熔体拉伸薄膜中,HDPE以高取向的片晶形式存在,片晶的生长方向垂直于拉伸方向。共混物中LLDPE、LDPE与HDPE形成共晶。与HDPE不相容的iPP、PB-1在共混体系中未观察到明显的相区存在。聚烯烃组分的加入,不仅影响HDPE的片晶尺寸,同时影响结构的对称性,即由纯HDPE的非对称“近单晶”结构变为对称的纤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聚烯烃 结晶结构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材料科技和四川大学合作研发新型生物基聚碳酸酯共混物
20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材料科技 聚碳酸酯 四川大学 非生 研发 合作 拜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