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艾娇艳 何元锦 肖舜通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8-40,37,共4页
本文制备了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P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性能,相比玻璃纤维增强PC,碳纤维增强PC在机械性能、电性能和加工性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明显呈上升趋势。而伸长率和冲击强度... 本文制备了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P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性能,相比玻璃纤维增强PC,碳纤维增强PC在机械性能、电性能和加工性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明显呈上升趋势。而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在碳纤维含量为6%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0.4%kJ/m2和8.7kJ/m2。加工流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且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碳纤维的加入,也改善了PC的导电性,当碳纤维含量为10%时,导电电阻率已达到9.0×106Ω/s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纤维表面性质及上浆剂对炭纤维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为苏 杨常玲 +3 位作者 姚莉丽 李志豪 李胜霞 吕永根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83,126,共10页
通过对比未处理炭纤维、氧化炭纤维、商业化环氧树脂用炭纤维和实验室用聚氨酯及环氧树脂自上浆炭纤维的表面性质和其增强聚碳酸酯层间剪切强度,研究炭纤维表面性质与上浆剂对界面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处理炭纤维表面官能团与... 通过对比未处理炭纤维、氧化炭纤维、商业化环氧树脂用炭纤维和实验室用聚氨酯及环氧树脂自上浆炭纤维的表面性质和其增强聚碳酸酯层间剪切强度,研究炭纤维表面性质与上浆剂对界面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处理炭纤维表面官能团与树脂的浸润性最小,层剪值最低为38.1 MPa。氧化纤维表面官能团增加,浸润性提高,层剪值提高到50.6 MPa。商业化环氧树脂用炭纤维表面官能团与树脂浸润性相比氧化纤维明显提高,层剪值相当,为50.8 MPa。说明浸润性是强界面产生前提,但不是充分条件。自上环氧浆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层剪值相比商业炭纤维更低,约为31.7~39.5 MPa,而聚氨酯上浆炭纤维表面官能团与浸润性跟商业化环氧树脂用炭纤维相当,但层剪值提升18.9%,为60.4 MPa。说明界面结合强度提高的原因更依赖于氨酯键与炭纤维表面及聚碳酸酯树脂基体均能产生强的化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聚氨酯上浆剂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低聚物改性碳纤维及其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胡贝利 刘俊逸 +2 位作者 王婧茹 许铭育 武建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0,共8页
以双酚A(BPA)和碳酸二苯酯(DPC)为原料进行酯交换制备了低聚合度聚碳酸酯(PC),通过红外光谱(I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确认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5516,且具有较高的端羟基含量。采用溶液浸渍法以LPC为上浆剂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修饰,并制... 以双酚A(BPA)和碳酸二苯酯(DPC)为原料进行酯交换制备了低聚合度聚碳酸酯(PC),通过红外光谱(I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确认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5516,且具有较高的端羟基含量。采用溶液浸渍法以LPC为上浆剂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修饰,并制备了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CFRPC),考察了LPC和CF含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脱浆及氧化处理后的CF(OCF)在LPC的修饰作用下与PC基材的界面附着力更高,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拉伸强度和热导率最高可分别达到136.3 MPa和0.739 W/(m·k),同条件下比采用DCF(仅经过脱浆处理的CF)增强PC的拉伸强度和热导率分别提高了26.0%和8.8%。经扫描电镜图观察到了拉伸样条断面上的OCF表面包裹着均匀的树脂层,显示了PC与OCF之间较强的附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界面 化学键合 导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修饰碳纤维及其对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界面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俊逸 胡贝利 +1 位作者 王婧茹 武建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8-65,共8页
以聚醚酰亚胺(PEI)为修饰剂,对氧化后的碳纤维(CF)进行表面修饰,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表面修饰效果。结果表明,氧化处理使CF表面PEI修饰层更加均匀。考察了PEI和CF含量对CF增强聚碳酸酯(PC/CF)复合材... 以聚醚酰亚胺(PEI)为修饰剂,对氧化后的碳纤维(CF)进行表面修饰,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表面修饰效果。结果表明,氧化处理使CF表面PEI修饰层更加均匀。考察了PEI和CF含量对CF增强聚碳酸酯(PC/C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及耐热性能的影响,发现PEI修饰层使PC/C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未经修饰的PC/CF提高了35.2%,维卡软化温度(VST)进一步上升了约2℃,热导率最大提高了13.1%。拉伸样条断面的SEM图确认了PEI修饰层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附着效果。结合复合材料中CF的长度分布统计及样品断面的SEM图对PC/CF复合材料的性能表现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表面修饰 界面黏附 导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纤维复合材料吸声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敖庆波 汤慧萍 +3 位作者 王建忠 支浩 马军 鲍腾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6-69,共4页
针对电子元器件对多孔复合隔声薄板的高效隔声应用要求,以316L不锈钢纤维为原料通过真空烧结法制备出不同孔隙结构的多孔材料,并与穿孔板制成复合结构,重点研究了多孔材料孔隙结构参数及复合形式对吸声性能的影响,以达到提高复合吸声材... 针对电子元器件对多孔复合隔声薄板的高效隔声应用要求,以316L不锈钢纤维为原料通过真空烧结法制备出不同孔隙结构的多孔材料,并与穿孔板制成复合结构,重点研究了多孔材料孔隙结构参数及复合形式对吸声性能的影响,以达到提高复合吸声材料吸声性能的目的。结果表明:将优化的穿孔板与多孔材料复合构成吸声结构,有效地提高了中低频率吸声性能(<3000Hz),吸声系数最大提高至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纤维复合材料 穿孔板 吸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玻璃毡增强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水蓉 侯亚涛 +1 位作者 孙曼灵 王汝敏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7-49,共3页
本文研究了短切玻璃纤维毡增强聚磷酸酯(PC)复合材料。采用正交回归设计的试验方法优化复合材料工艺,所制得的复合材料性能优异,纤维与基体界面粘接良好。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玻璃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不锈钢纤维/石墨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敏 刘清亭 +2 位作者 张荣 魏文闵 胡圣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27-12130,12135,共5页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基体,不锈钢纤维(SSF)和石墨为混杂导电介质制备了ABS/不锈钢纤维/石墨0-1-3复合体系。采用动态机械分析(DMA)、数字万用表和旋转流变仪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渗流行为、流变渗流特性的关联性及在...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基体,不锈钢纤维(SSF)和石墨为混杂导电介质制备了ABS/不锈钢纤维/石墨0-1-3复合体系。采用动态机械分析(DMA)、数字万用表和旋转流变仪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渗流行为、流变渗流特性的关联性及在DMA多频应变模式-动态微力场下的阻温特性与导电机理。结果表明,石墨的加入可明显提高复合体系的渗流导电能力;复合体系的导电渗流与流变渗流的渗滤阀值相近,均约为15%;在动态交变微载荷下,电阻率强烈的依赖于振动频率和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出现电阻正温度效应(PTC)和电阻负温度效应(NTC);且频率越高,SSF含量越低,复合体系的PTC转变温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不锈钢纤维 石墨 导电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TiNi纤维对增强ZL105A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安娜 何涛 +2 位作者 霍元明 东星倩 王京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为获得轻质高强度铝合金,通过真空液相吸铸工艺将304不锈钢/TiNi纤维分别嵌入到ZL105A铝合金内部,制备出高性能的纤维增强ZL105A铝基复合材料。通过试验,观察纤维表面镀铜状态对接合界面的影响,探究不同纤维种类、直径对ZL105A铝基复合... 为获得轻质高强度铝合金,通过真空液相吸铸工艺将304不锈钢/TiNi纤维分别嵌入到ZL105A铝合金内部,制备出高性能的纤维增强ZL105A铝基复合材料。通过试验,观察纤维表面镀铜状态对接合界面的影响,探究不同纤维种类、直径对ZL105A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电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纤维表面镀铜可改善纤维与基体的润湿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TiNi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高于304不锈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但就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来看,304不锈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要高于TiNi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一定范围内,随金属纤维直径的增加,纤维增强ZL105A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不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TiNi纤维 ZL105A铝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基导热复合材料的热学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于志省 白瑜 王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9-174,共6页
以短切碳纤维(CCF)与片状石墨烯(FGE)为导热填料,经表面改性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聚碳酸酯(PC)基导热复合材料,利用MFR,TG,SEM等方法考察了材料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断面结构形貌。表征结果显示,PC/Si@(0CCF/30FGE)表现出... 以短切碳纤维(CCF)与片状石墨烯(FGE)为导热填料,经表面改性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聚碳酸酯(PC)基导热复合材料,利用MFR,TG,SEM等方法考察了材料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断面结构形貌。表征结果显示,PC/Si@(0CCF/30FGE)表现出优异的耐热性能、耐热分解性能和导热性能,面内与过面导热系数分别为10.9,1.0 W/(m·K),相对纯PC分别增长53倍和4倍。PC/Si@(0CCF/30FGE)的力学性能低于PC/Si@(30CCF/0FGE)。CCF与FGE复合填料导热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介于两单一填料导热复合材料之间,PC/Si@(25CCF/5FGE)的性能好于PC/Si@(30CCF/5FGE)。CCF导热复合材料断裂以基体剥离和碳纤维断丝为主,而CCF/FGE导热复合材料断裂方式主要是复合填料与基体的整体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短切碳纤维 片状石墨烯 导热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有序排列的沉淀硬化型不锈钢短纤维增强镁合金复合材料的研制
10
作者 恒川好树 奥宫正洋 +2 位作者 新美格 山田忠彦 马仙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58-64,共7页
用短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其机械性能因增强纤维的强度、长度及取向不同有很大变化。用溶液浸渗法复合时,一般情况下必须有纤维预制件,然而,如果不考虑纤维的有序排列,则纤维预制件的制造比较容易。另外,控制预制件中短纤维... 用短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其机械性能因增强纤维的强度、长度及取向不同有很大变化。用溶液浸渗法复合时,一般情况下必须有纤维预制件,然而,如果不考虑纤维的有序排列,则纤维预制件的制造比较容易。另外,控制预制件中短纤维的取向研究较少,也有的在复合后,进行热挤压等二次加工控制短纤维的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排列 金属基复合材料 增强纤维 纤维取向 浸渗 热挤压 沉淀硬化 纤维加工 基体材料 不锈钢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与304不锈钢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东宇 汪一卉 +1 位作者 黄继华 陈树海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34,2,共5页
采用Ti-Zr-Be活性钎料作为连接层,在一定工艺参数下真空钎焊Cf/SiC复合材料和304不锈钢.利用SEM,EDS,XRD和俄歇谱仪分析接头微观组织结构,利用剪切试验检测接头力学性能,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接头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附近形... 采用Ti-Zr-Be活性钎料作为连接层,在一定工艺参数下真空钎焊Cf/SiC复合材料和304不锈钢.利用SEM,EDS,XRD和俄歇谱仪分析接头微观组织结构,利用剪切试验检测接头力学性能,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接头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附近形成ZrC+Ti C+Be2C/Ti-Si反应层,连接层中主要包含Fe Zr2,锆基固溶体,Be Ti,Ti-Zr固溶体等反应产物,304不锈钢附近形成Fe Ti/αFe反应层.在连接温度为950℃,连接时间为60min时,接头室温抗剪强度最高为109.3 MPa,断裂位置为Cf/SiC复合材料与中间层连接界面靠近复合材料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304不锈钢 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热固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郭书良 段跃新 +1 位作者 肇研 罗云烽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2-45,共4页
采用热压成型方法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热固性复合材料(GF/EP/PC),并与GF/PC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比较和SEM照片观测分析了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GF/EP/PC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弯曲弹性模量分别为GF/P... 采用热压成型方法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热固性复合材料(GF/EP/PC),并与GF/PC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比较和SEM照片观测分析了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GF/EP/PC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弯曲弹性模量分别为GF/PC复合材料的16.4倍和8.8倍,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7倍和3.7倍;结合其力学破坏形貌照片,分析了纤维和树脂的粘接情况和材料的破坏模式以及PC树脂与芯层GF/EP复合材料的粘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聚碳酸酯 环氧树脂 热压成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PE/不锈钢纤维电磁屏蔽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解娜 焦清介 +1 位作者 臧充光 刘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以不锈钢纤维作为导电填料,添加到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制备了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分析了不锈钢纤维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电磁性能、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DPE/不锈钢纤维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与不锈钢纤维的长径比成正比... 以不锈钢纤维作为导电填料,添加到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制备了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分析了不锈钢纤维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电磁性能、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DPE/不锈钢纤维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与不锈钢纤维的长径比成正比,添加了长径比大的不锈钢纤维的LDPE的导电性能更佳。随着不锈钢纤维用量的增加,LDPE/不锈钢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复合材料 不锈钢纤维 低密度聚乙烯(LDPE)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不同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龚文化 杜姝婧 +2 位作者 高晓进 江建英 许亚洪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2-57,共6页
本文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30CrMnSiA高强钢和1Cr17Ni2不锈钢两种金属材料之间的电偶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不同试验状态下金属材料表面的微观腐蚀形貌,对1Cr17Ni2不锈钢试样进行原子能谱分析。研究结果... 本文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30CrMnSiA高强钢和1Cr17Ni2不锈钢两种金属材料之间的电偶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不同试验状态下金属材料表面的微观腐蚀形貌,对1Cr17Ni2不锈钢试样进行原子能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接接触情况下,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30CrMnSiA高强钢发生了明显的电偶腐蚀现象,与1Cr17Ni2不锈钢几乎没有发生电偶腐蚀现象。采用玻璃布/胶膜的阻隔防护方式对30CrMnSiA高强钢电偶腐蚀的阻隔效果非常明显,可以明显提高30CrMnSiA钢的耐腐蚀性,但对1Cr17Ni2不锈钢影响不大。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30CrMnSiA高强钢需要进行防护后才能接触使用,与1Cr17Ni2不锈钢可以直接接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MnSiA高强钢 1Cr17Ni2不锈钢 纤维/环氧复合材料 电偶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
15
作者 严淑芬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28,共1页
据“WWW.ptonline.com”报道,在NPE2015展会上展出了Tepex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基体为一种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它们质量轻和便于加工,据说它们特别适合生产大、薄壁和极其坚硬的外壳部件,如笔记本电脑、... 据“WWW.ptonline.com”报道,在NPE2015展会上展出了Tepex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基体为一种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它们质量轻和便于加工,据说它们特别适合生产大、薄壁和极其坚硬的外壳部件,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电视的外壳。“用它们成型产品时简单、需要更少的工艺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复合材料 连续纤维增强 增强热塑性塑料 阻燃聚碳酸酯 笔记本电脑 .com 平板电脑 工艺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雷体的UWB-EMP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振儒 方向 +2 位作者 赵惠昌 易韵 李德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1-456,共6页
针对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扫雷装置对现代地雷构成的严重威胁,为提高地雷抗电磁毁伤能力,将不锈钢纤维(Stainless steel fibers,SSF)作为聚酰胺树脂的导电填料,研究新型复合屏蔽材料地雷壳体。针对雷体结构和布设状态,... 针对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扫雷装置对现代地雷构成的严重威胁,为提高地雷抗电磁毁伤能力,将不锈钢纤维(Stainless steel fibers,SSF)作为聚酰胺树脂的导电填料,研究新型复合屏蔽材料地雷壳体。针对雷体结构和布设状态,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数值方法,分析该壳体的超宽带电磁脉冲(Ultra-wide band electromagnetic pulse,UWB-EMP)孔缝耦合规律。加工复合材料地雷壳体样品,内置电子引信并连接电引火头,在微波暗室进行峰值功率1 GW的UWB-EMP辐照下的效应实验,壳体放置天线前的距离大于0.5 m时,内部电子引信能正常工作。结果表明:该壳体能有效提高电子引信地雷抗强电磁毁伤等复杂战场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不锈钢纤维 高功率微波 地雷壳体 电磁屏蔽 超宽带电磁脉冲 时域有限差分 孔缝耦合 辐照效应 电磁毁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SSF/ABS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凯 董发勤 杨玉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0-1233,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膨胀石墨(EG)和不锈钢纤维(SSF),将表面处理前后的EG和SSF与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通过混炼挤出制备了复合材料,分析了EG、SSF含量及改性处理EG、SSF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膨胀石墨(EG)和不锈钢纤维(SSF),将表面处理前后的EG和SSF与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通过混炼挤出制备了复合材料,分析了EG、SSF含量及改性处理EG、SSF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G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逐渐下降,且变化规律符合"渗滤效应";EG改性后,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减小,拉伸强度增大,冲击强度减小。改性EG含量保持20%不变,加入SSF后,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有较大提高;SSF改性后,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变大,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均提高,当改性后SSF含量为16%时,体积电阻率为5190Ω.cm,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分别为50.11MPa和2.1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不锈钢纤维 复合材料 体积电阻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变载荷下PP/SSFs复合材料导电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振华 邵宇 +3 位作者 王俊 邵柏军 张明华 陈建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2,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聚丙烯(PP)/不锈钢短纤维(SSFs)导电复合材料,用万能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循环加载实验,实时采集试样的应力、应变和电压信号,研究SSFs含量不同的PP/SSFs试样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电阻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通过熔融共混、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聚丙烯(PP)/不锈钢短纤维(SSFs)导电复合材料,用万能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循环加载实验,实时采集试样的应力、应变和电压信号,研究SSFs含量不同的PP/SSFs试样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电阻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SSFs含量的增加,PP/SSFs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不断增强。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应变对应力有所滞后,电阻率与应变呈现反向对应关系,应变增加时电阻率减小,其电阻率整体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状态,这是由于在加载过程中,PP/SSFs复合材料的内部同时存在旧导电通路的破坏和新导电通路的形成两个过程,当这两个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材料的电阻率便趋于稳定。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导电填料的分布以及载荷作用下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不锈钢纤维复合材料 交变载荷 导电性 电阻率 导电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S/PC/GF/Nano-CaCO_3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基照 刘冠生 杨铨铨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18,共3页
考察了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含量对玻璃纤维增强聚苯硫醚/聚碳酸酯(PPS/PC/GF)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no-CaCO_3质量分数小于6%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随着Nano-CaCO_3含量的增加而有所... 考察了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含量对玻璃纤维增强聚苯硫醚/聚碳酸酯(PPS/PC/GF)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no-CaCO_3质量分数小于6%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随着Nano-CaCO_3含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当质量分数为6%达到最大值,然后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聚碳酸酯 玻璃纤维 纳米碳酸 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不锈钢夹层管混凝土柱轴压试验及承载力计算方法
20
作者 陈宗平 覃伟恒 +1 位作者 梁宇涵 周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了提升薄壁不锈钢结构的承载性能和耐久性,在不锈钢管内外壁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CFRP)复合约束海水海砂混凝土,制得一种CFRP-不锈钢夹层管海水海砂混凝土结构。以CFRP粘贴层数和方式为变化参数,... 为了提升薄壁不锈钢结构的承载性能和耐久性,在不锈钢管内外壁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CFRP)复合约束海水海砂混凝土,制得一种CFRP-不锈钢夹层管海水海砂混凝土结构。以CFRP粘贴层数和方式为变化参数,对18个短柱试件进行了单调轴心受压试验,观察了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取了荷载-位移曲线和材料应变分布数据,分析了试件轴压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内外贴CFRP能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无CFRP和内贴CFRP试件的破坏形态均为剪切破坏,但破坏形态会随着外贴CFRP层数的增加向腰鼓破坏转变;在相同粘贴方式下,试件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随着CFRP层数的增加呈非线性提高;在相同粘贴层数下,内贴CFRP的力学性能提升效果优于外贴CFRP,粘贴1层和2层CFRP时,内贴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相较于外贴试件能再提高5.6%和6.7%,同时内贴1层CFRP的试件的耗能能力与外贴2层CFRP的相当;应变分析显示,在试件破坏前,CFRP与不锈钢协同工作良好。文中最后基于极限平衡法,考虑不锈钢的应变硬化效应,提出了CFRP-不锈钢夹层管混凝土柱极限轴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收集了73个样本的数据进行验证,发现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不锈钢 海水海砂混凝土 单调轴压 能量耗散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