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DMC/C11AM疏水缔合聚两性电解质的合成、表征与溶液性质 被引量:11
1
作者 安会勇 宋春雷 +3 位作者 徐昆 李文波 刘畅 王丕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308-2312,共5页
通过Ritter反应合成弱阴离子型疏水单体丙烯酰胺基十一烷基酸(C11AM).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基十一烷基酸(C11AM)为原料,在水介质中合成新型疏水缔合聚两性电解质AM/DMC/C11AM.利用1H NMR确证了... 通过Ritter反应合成弱阴离子型疏水单体丙烯酰胺基十一烷基酸(C11AM).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基十一烷基酸(C11AM)为原料,在水介质中合成新型疏水缔合聚两性电解质AM/DMC/C11AM.利用1H NMR确证了疏水单体和共聚产物的分子结构.流变性和芘荧光探针的研究结果表明,AM/DMC/C11AM系列疏水缔合聚两性电解质由于兼具疏水缔合性质和反聚电解质效应,使其具有较好的耐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疏水单体 疏水缔合两性电解质 疏水缔合 聚电解质效应 抗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AMPS/DMC聚两性电解质的合成、表征与溶液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安会勇 宋春雷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7期1001-1004,共4页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在0.5 mol/L NaC l溶液中,以2,2-偶氮二[2-(2-咪唑啉-2-代)丙烷]二氢氯化物(VA-044)为引发剂,合成了AM/AMPS/DMC系列聚两性电解质。利用13C ...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在0.5 mol/L NaC l溶液中,以2,2-偶氮二[2-(2-咪唑啉-2-代)丙烷]二氢氯化物(VA-044)为引发剂,合成了AM/AMPS/DMC系列聚两性电解质。利用13C NMR对共聚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高转化率情况下,共聚物组分与投料比基本一致。考察外加小分子电解质和温度对聚两性电解质溶液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阴、阳离子数量相近的聚两性电解质溶液的粘度随外加盐浓度增大而增大,在温度升高时,其表观粘度保留率高于聚丙烯酰胺,说明AM/AMPS/DMC系列聚两性电解质具有一定的抗温、耐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电解质 聚电解质效应 抗温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盐浓度敏感性两性聚电解质微球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媛 宁志刚 +4 位作者 宋春雷 李洋 张文德 安会勇 王丕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4-628,共5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在乙醇介质中制备出对pH值、盐浓度双敏感的两性聚电解质微球。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红外光谱(IR)方法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电解质微球在不...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在乙醇介质中制备出对pH值、盐浓度双敏感的两性聚电解质微球。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红外光谱(IR)方法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电解质微球在不同pH值溶液及NaCl、CaCl2盐溶液中粒径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步中反应制备的微球粒径为1 177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81;相比第一步反应制备的微球(d=764 nm;PDI=0.069)其粒径明显增大,PDI数值略有增加。当溶液pH<4.3时,微球的粒径随溶液pH值的减小而逐渐增加;当pH>4.3时,微球的粒径随溶液pH值的变大逐渐增加;pH=4.3时,微球的粒径具有最小值。盐溶液的pH值接近等电点时,在单价态NaCl溶液中,两性聚电解质微球表现出典型反聚电解质效应;而在多价态CaCl2溶液中,其粒径先增长再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响应性 盐浓度响应性 两性电解质 聚电解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的合成及粘度行为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立华 李鑫 +1 位作者 曹菁 令玉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7-784,共8页
以甲胺、烯丙基氯、NaOH、氯化苄和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为原料,合成了聚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PDAMABC),采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在氯化钠、氯化钾、溴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和硫酸钠溶... 以甲胺、烯丙基氯、NaOH、氯化苄和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为原料,合成了聚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PDAMABC),采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在氯化钠、氯化钾、溴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和硫酸钠溶液中的粘度行为。将所得水相和低沸点馏分回用,二烯丙基甲基胺的收率从72.79%提高至83.41%;以水与乙醇为混合溶剂(V(H2O)∶V(C2H5OH)为1∶3~2∶3),合成的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收率较高且水溶性好。PDAMABC的比浓粘度随外加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在0.1 mol/LNaC l溶液中,当其质量浓度低于0.031 25 g/L时,表现为聚电解质行为;质量浓度大于0.125 g/L时,表现为中性聚合物的粘度行为。外加盐对比浓粘度的影响顺序为:Na2SO4<NaC l<KC l<MgSO4<MgC l2<CaC l2<KB。r阴离子的屏蔽作用是导致比浓粘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 粘度行为 聚电解质效应 比浓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在聚合硫酸铁中的粘度行为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立华 龚竹青 +1 位作者 黄坚 郑雅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29-1033,共5页
从分子结构上探讨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在聚合硫酸铁(PFS)中的粘度变化。采用FTIR、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PDMDAAC与PF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DMDAAC由于其特定的吡咯环结构使之在PFS中保持分子链伸展构象;铁的高电荷多核... 从分子结构上探讨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在聚合硫酸铁(PFS)中的粘度变化。采用FTIR、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PDMDAAC与PF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DMDAAC由于其特定的吡咯环结构使之在PFS中保持分子链伸展构象;铁的高电荷多核阳离子基团较强的静电排斥作用能促使高分子链扩张;其粘度行为受PFS的总铁浓度和盐基度影响小,但受本身浓度变化的影响大。在质量浓度大于20g/L时,表现为高分子链的物理缠结;在08~20g/L范围内,表现为高分子链的伸展;小于08g/L时,表现为聚电解质行为。FTIR、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PDMDAAC与PFS中的主要物相Fe4.67(SO4)6(OH)2·20H2O发生了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 合硫酸铁(PFS) 聚电解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用于测定疏水缔合聚合物特性黏数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玺 罗平亚 +4 位作者 叶仲斌 舒政 赵旭斌 杨梅 徐金腾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05-1408,共4页
利用环糊精疏水空腔对疏水基团的包合作用,用毛细管法测定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在不同物质的量之比的环糊精/疏水基团〔n(CD)∶n[H]〕溶液中的特性黏数,通过一点法和外推法计算了聚合物的特性黏数。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相互吻合,分别为1 ... 利用环糊精疏水空腔对疏水基团的包合作用,用毛细管法测定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在不同物质的量之比的环糊精/疏水基团〔n(CD)∶n[H]〕溶液中的特性黏数,通过一点法和外推法计算了聚合物的特性黏数。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相互吻合,分别为1 027.2 m L/g和1 028.3 m L/g。随n(CD)∶n[H]的增大,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特性黏数先增加后稳定;Huggins参数先降低后逐渐平稳。结果表明,环糊精通过对疏水基团的包合作用改变了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特性黏数,过量的环糊精对聚合物的特性黏数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黏数 疏水缔合合物 环糊精 聚电解质效应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盐响应型两性离子聚合物的饱和盐水钻井液 被引量:24
7
作者 蒋官澄 贺垠博 +2 位作者 崔物格 杨丽丽 叶晨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5-390,共6页
基于带有等量阴、阳离子电荷的两性离子聚合物特殊的反聚电解质效应,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分别研制了高分子量低离子度(HvL)与低分子量高离子度(LvH)两种盐响应型两性离子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与流变性测试分别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与... 基于带有等量阴、阳离子电荷的两性离子聚合物特殊的反聚电解质效应,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分别研制了高分子量低离子度(HvL)与低分子量高离子度(LvH)两种盐响应型两性离子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与流变性测试分别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与盐响应特性。利用饱和盐膨润土基浆对HvL与LvH进行了单剂评价,并考察了两者配比对基浆表观黏度与滤失量的影响,发现HvL具有更有效的降滤失作用而LvH更利于保持低黏度。以HvL、LvH为核心研制了一种配方简单的饱和盐水钻井液,研究表明,盐响应型聚合物的性能优于钻井液常用的两种抗盐聚合物AM-AMPS阴离子共聚物与AM-AMPS-DMDAAC两性离子共聚物;研制的钻井液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与抗膨润土、泥页岩屑污染的性能,并有一定的抗CaCl2能力;盐响应型聚合物也适用于饱和KCl钻井液,普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响应性 聚电解质效应 两性离子合物 饱和盐水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稀溶液的粘度行为 被引量:4
8
作者 程璐 王浩静 +1 位作者 欧阳琴 郭向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6-311,共6页
采用乌氏粘度计研究了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稀溶液的粘度行为,探讨了羧基含量对聚丙烯腈稀溶液偏离Huggins方程的异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羧基含量增加,溶液粘度偏离Huggins方程越严重,要准确测定聚丙烯腈树脂的分子量,必需适当提... 采用乌氏粘度计研究了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稀溶液的粘度行为,探讨了羧基含量对聚丙烯腈稀溶液偏离Huggins方程的异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羧基含量增加,溶液粘度偏离Huggins方程越严重,要准确测定聚丙烯腈树脂的分子量,必需适当提高其溶液浓度,避开偏离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衣康酸共 稀溶液 特性粘度 吸附效应 聚电解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吡咯烷酮/磺酸甜菜碱两性单体共聚物水凝胶的溶胀行为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侃 张黎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5-67,共3页
合成了乙烯基吡咯烷酮/磺酸甜菜碱两性单体共聚物水凝胶,探讨了时间、温度和外加盐浓度对凝胶溶胀行为的影响.与单一聚乙烯基毗咯烷酮凝胶不同,引入磺酸甜菜碱单体后得到的新型水凝胶同时具有温度和盐双重敏感特性,且其吸水性有明... 合成了乙烯基吡咯烷酮/磺酸甜菜碱两性单体共聚物水凝胶,探讨了时间、温度和外加盐浓度对凝胶溶胀行为的影响.与单一聚乙烯基毗咯烷酮凝胶不同,引入磺酸甜菜碱单体后得到的新型水凝胶同时具有温度和盐双重敏感特性,且其吸水性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水溶胶 溶胀比 温度敏感 聚电解质效应 乙烯基吡咯烷酮 磺酸甜菜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甜菜碱型疏水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利娟 邹影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30-633,636,共5页
以苯甲酰氯、丙烯酸、N,N-二甲基-1,3-丙二胺和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甜菜碱型功能单体丙烯酰胺丙基甜菜碱。丙烯酰胺丙基甜菜碱单体、丙烯酰胺、疏水单体进行三元共聚,得到聚甜菜碱型疏水聚合物,对聚合物溶液的抗盐性能进行了评... 以苯甲酰氯、丙烯酸、N,N-二甲基-1,3-丙二胺和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甜菜碱型功能单体丙烯酰胺丙基甜菜碱。丙烯酰胺丙基甜菜碱单体、丙烯酰胺、疏水单体进行三元共聚,得到聚甜菜碱型疏水聚合物,对聚合物溶液的抗盐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型聚甜菜碱型疏水聚合物溶液具有优良的盐增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两性离子合物 疏水缔合合物 盐增稠 聚电解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聚酯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应宗荣 吴大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9-61,共3页
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与乙二醇等共缩聚合成的PET型水溶性聚酯(WSP)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聚合物,在化纤、纺织、涂料、粘合剂、电子、油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化纤领域超细纤维新... 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与乙二醇等共缩聚合成的PET型水溶性聚酯(WSP)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聚合物,在化纤、纺织、涂料、粘合剂、电子、油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化纤领域超细纤维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迫切需要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结构 性能 聚电解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黏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杰 吴业帆 +1 位作者 祝梦 方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61-366,共6页
利用乌氏黏度计在(30±0.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与不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组合的复合溶液的黏度,观察到PVP-SDS溶液黏度曲线上存在双临界浓度c1和c2,表明在c1和c2之间SDS以束缚胶束形式簇集在PVP... 利用乌氏黏度计在(30±0.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与不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组合的复合溶液的黏度,观察到PVP-SDS溶液黏度曲线上存在双临界浓度c1和c2,表明在c1和c2之间SDS以束缚胶束形式簇集在PVP高分子链上;研究了不同"比簇集量"的PVP-SDS团簇溶液的比浓黏度特性,发现比浓黏度随PVP质量浓度降低反而显著增大,偏离了单纯PVP溶液而与典型的聚电解质聚丙烯酸钠(Na PAA)溶液相似;计算了PVP-SDS团簇中高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r2及其与单纯PVP类比的链相对扩张量k值,发现随着比簇集量[Г]增加k值增大。根据实验结果,将上述现象解释为由于带电的SDS束缚胶束簇集在PVP高分子链上,产生了"聚电解质效应",从而导致高分子链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乙烯吡咯烷酮 比浓黏度 聚电解质效应 链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润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凌峰 王杰 +1 位作者 李金歌 杨小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4-862,共9页
两性离子聚合物是指高分子链上含有相同数量阴、阳离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其因强亲水性和反聚电解质效应而在润滑方面得到广泛研究.一方面,两性离子聚合物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润滑体系中的游离水吸附在材料表面,提高其润滑性能;另一方面... 两性离子聚合物是指高分子链上含有相同数量阴、阳离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其因强亲水性和反聚电解质效应而在润滑方面得到广泛研究.一方面,两性离子聚合物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润滑体系中的游离水吸附在材料表面,提高其润滑性能;另一方面,两性离子聚合物表面水合程度易受到润滑体系中盐离子类型和浓度影响,改变其润滑行为.本文中首先介绍摩擦过程中存在的润滑形式,然后总结并分析两性离子聚合物结构及典型两性离子聚合物(例如磺酸根阴离子型两性离子聚合物、磷酸根阴离子型两性离子聚合物和羧酸根阴离子型两性离子聚合物)的润滑行为和机理,最后阐述和展望两性离子聚合物在润滑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合物 水合润滑 聚电解质效应 润滑形式 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聚四氟乙烯毛细管Ubbelodhe粘度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佳利 薄淑琴 +2 位作者 秦汶 严小虎 程镕时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7-379,共3页
设计制作了一种用聚四氟乙烯毛细管组成的 Ubbelodhe式粘度计 .将该粘度计试用于测量一个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试样水溶液在较宽浓度区间直至极稀浓度时的粘度 .与常规玻璃粘度计相比 ,新粘度计避免了在普通玻璃粘度计中测量粘度时由于高... 设计制作了一种用聚四氟乙烯毛细管组成的 Ubbelodhe式粘度计 .将该粘度计试用于测量一个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试样水溶液在较宽浓度区间直至极稀浓度时的粘度 .与常规玻璃粘度计相比 ,新粘度计避免了在普通玻璃粘度计中测量粘度时由于高分子吸附在毛细管管壁表面引起的干扰 .实验结果表明 ,高分子溶液粘度的所谓“聚电解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乌氏粘度计 四氟乙烯毛细管 高分子溶液 电解质粘度效应 粘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接枝共聚淀粉的制备及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梓民 石海信 +3 位作者 王爱荣 爨珊珊 何强 王锋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3-57,共5页
以玉米淀粉(St)和两性离子单体(ZM)为主要原料,通过溶液聚合和化学交联制备了两性离子接枝共聚淀粉(ZS)。使用FTIR、TGA-DSC、XRD、SEM-ED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评价了产物对Cu2+的静态吸附效果。结果表明:St从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型态,产物在... 以玉米淀粉(St)和两性离子单体(ZM)为主要原料,通过溶液聚合和化学交联制备了两性离子接枝共聚淀粉(ZS)。使用FTIR、TGA-DSC、XRD、SEM-ED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评价了产物对Cu2+的静态吸附效果。结果表明:St从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型态,产物在270℃以下热稳定性良好,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63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产物在高浓度Cu2+溶液中不聚沉,吸附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合物 淀粉 吸附剂 铜离子 聚电解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交联制备ZM-CSt-PVA复合凝胶及吸附Cu2+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梓民 石海信 +2 位作者 王爱荣 王锋 何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8-1202,1209,共6页
以两性离子单体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1-羧酸(ZM)、木薯淀粉(CSt)和聚乙烯醇(PVA)为主要原料,采用“一锅法”,通过冷冻交联制备ZM接枝共聚CSt-PVA互穿网络复合凝胶(ZPG2)。使用FTIR、TGA、POM、SEM-EDS对ZPG2进行了表征,评价了ZPG2对Cu2... 以两性离子单体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1-羧酸(ZM)、木薯淀粉(CSt)和聚乙烯醇(PVA)为主要原料,采用“一锅法”,通过冷冻交联制备ZM接枝共聚CSt-PVA互穿网络复合凝胶(ZPG2)。使用FTIR、TGA、POM、SEM-EDS对ZPG2进行了表征,评价了ZPG2对Cu2+的静态吸附效果。结果表明:300℃以下,ZPG2的热稳定性良好;ZM的存在可产生反聚电解质效应和化学配位效应,显著提高凝胶吸附能力;在吸附温度25℃、ZPG20.1 g、Cu2+质量浓度2×103 mg/L、溶液体积100 mL时,饱和吸附量为199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凝胶 聚电解质效应 冷冻交联法 两性离子 乙烯醇 吸附 淀粉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荷均衡型两性离子淀粉的制备与表征
17
作者 王梓民 石海信 +3 位作者 王爱荣 郑昌海 何强 石文韬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96-99,共4页
以木薯淀粉为基体,与电荷均衡型的两性离子单体接枝共聚,制备电荷均衡型两性离子淀粉。使用IR、XRD、TGA/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各因素(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评价了产物对NaCl... 以木薯淀粉为基体,与电荷均衡型的两性离子单体接枝共聚,制备电荷均衡型两性离子淀粉。使用IR、XRD、TGA/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各因素(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评价了产物对NaCl盐水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当m(单体)∶m(淀粉)=1∶1、引发剂用量11 mmol/L、反应温度60℃时,接枝率为158%、接枝效率为72%、单体转化率为83%。产物淀粉的A型晶体结构消失,起始分解温度和焓值吸热峰对应温度更低。产物对NaCl盐水的吸收效果优于原料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改性淀粉 接枝共 两性离子合物 聚电解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t-g-AA-DMAPAA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在盐水中的溶胀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梓民 石海信 +3 位作者 王爱荣 爨珊珊 何强 王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0-183,189,共5页
以木薯淀粉(CSt)、丙烯酸(AA)和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酰胺(DMAPAA)为主要原料,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CSt-g-AA-DMAPAA吸水树脂。使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红外同步分析(TGA-DTG-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评价了样品在纯... 以木薯淀粉(CSt)、丙烯酸(AA)和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酰胺(DMAPAA)为主要原料,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CSt-g-AA-DMAPAA吸水树脂。使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红外同步分析(TGA-DTG-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评价了样品在纯水和不同浓度NaCl、CaCl_(2)或AlCl_(3)盐水中的溶胀性能并分析溶胀动力学。结果表明:样品在200℃以下热稳定性良好,CSt从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型;样品在纯水中的溶胀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在浓度5%的NaCl、CaCl_(2)或AlCl_(3)盐水中,溶胀倍率分别为18.09g/g、18.25g/g或19.24g/g;样品在超高浓度盐水中不聚沉,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吸水树脂 丙烯酸 聚电解质效应 两性离子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19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2,共1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丙烯酰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溶于水中.得到混合溶液:所述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物质的量比为1:(0.5—1.5);在惰性气体环境中,所述混合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丙烯酰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溶于水中.得到混合溶液:所述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物质的量比为1:(0.5—1.5);在惰性气体环境中,所述混合溶液在引发剂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得到絮凝剂。本发明得到的絮凝剂的正、负电荷含量相当,其溶液性质呈反聚电解质效应.溶液性能不会随外界盐浓度增大而发生剧烈变化,絮凝效果优异。同时,得到的絮凝剂带有的疏水基团形成物理交联,因此增强了絮凝剂的抗盐能力,从而提高了其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方法 絮凝剂 聚电解质效应 苄基氯化铵 甲基丙烯酰 混合溶液 絮凝效果 物质的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