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胶束增强型聚电解质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
5
1
作者
杨晓峰
李晓东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74-977,共4页
采用杂化碳酸钙微球作为模板,利用LbL技术,选择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烯丙基胺的盐酸盐(PAH)和二烯丙基二甲基胺盐酸盐(PADA)聚电解质,分别组装了PAH/PSS(弱/强)聚电解质胶囊和PADA/PSS(强/强)聚电解质微胶囊.除去模板后得到了球形良好...
采用杂化碳酸钙微球作为模板,利用LbL技术,选择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烯丙基胺的盐酸盐(PAH)和二烯丙基二甲基胺盐酸盐(PADA)聚电解质,分别组装了PAH/PSS(弱/强)聚电解质胶囊和PADA/PSS(强/强)聚电解质微胶囊.除去模板后得到了球形良好、分散均匀的聚电解质微胶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杂化碳酸钙微球作为聚电解质微胶囊的模板,得到的微胶囊的囊壁厚而致密,同时,由于组装采用的聚电解质的种类不同,囊壁的微观形貌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L技术
聚电解质微胶囊
模板
自组装
胶束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聚电解质用量对模板微粒和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维
李秋瑾
张健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8,共6页
以掺杂不同浓度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的碳酸钙(CaCO3)微粒为模板,将聚丙烯胺盐酸盐(PAH)和PSS在模板表面进行层层组装,研究PSS掺杂量对模板微粒形貌尺寸及微胶囊负载性能的调控作用.通过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其表观形貌和中空结...
以掺杂不同浓度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的碳酸钙(CaCO3)微粒为模板,将聚丙烯胺盐酸盐(PAH)和PSS在模板表面进行层层组装,研究PSS掺杂量对模板微粒形貌尺寸及微胶囊负载性能的调控作用.通过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其表观形貌和中空结构,利用热失重分析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微胶囊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PSS的碳酸钙微粒为规则球体,较高的PSS浓度可获得粒径较小的CaCO3微粒,CaCO3微粒中含有PSS量为2.73%~5.12%,微胶囊内截留的PSS含量对其形貌和结构没有影响,冷冻干燥的微胶囊较热风干燥效果更好,所得的微胶囊对带正电荷的罗丹明B具有自沉积效应,最大负载效率可达75.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碳酸钙微粒
聚电解质微胶囊
层层组装
制备
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胶束增强型聚电解质胶囊对罗丹明B的包埋和释放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晓东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00-2005,共6页
研究了胶束增强型的聚电解质胶囊对正电荷小分子罗丹明B的包埋和释放情况.胶囊对正电荷水溶性物质罗丹明B的包埋动力学和包埋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胶束增强型聚电解质胶囊能够快速而高效地包埋水溶性物质.释放研究结果表明,胶囊在不同...
研究了胶束增强型的聚电解质胶囊对正电荷小分子罗丹明B的包埋和释放情况.胶囊对正电荷水溶性物质罗丹明B的包埋动力学和包埋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胶束增强型聚电解质胶囊能够快速而高效地包埋水溶性物质.释放研究结果表明,胶囊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释放行为有一定的区别,但趋势相同,分为突释区、释放诱导区、快速释放区和缓释区,呈现多区释放,前期胶囊的突释现象相当明显.同时,盐离子的浓度对胶囊的释放行为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L技术
聚电解质微胶囊
胶束增强
高效包埋
释放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层层组装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维
李秋瑾
张健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2,共5页
为研究聚电解质微胶囊对水溶性物质及染料的缓释作用,采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调节碳酸钙(Ca CO3)微粒的生长,将聚丙烯胺盐酸盐(PAH)和PSS在其表面进行层层组装,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将Ca CO3微粒溶解去除,制得中空聚电解质微胶囊。将...
为研究聚电解质微胶囊对水溶性物质及染料的缓释作用,采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调节碳酸钙(Ca CO3)微粒的生长,将聚丙烯胺盐酸盐(PAH)和PSS在其表面进行层层组装,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将Ca CO3微粒溶解去除,制得中空聚电解质微胶囊。将水溶性的罗丹明B包埋到微胶囊内部,研究组装层数、p H值大小、盐浓度对罗丹明B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层数越多,其囊壁越厚,渗透性越差,组装层数为7时,有最大的释放量;包埋罗丹明B的微胶囊在不同p H值条件下都能实现释放,且释放趋势相同,但酸性条件下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大于中性及碱性条件;盐浓度低于0.05 mol/L时,释放量和释放速度均得到很大提高,继续增加浓度,释放速率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微胶囊
层层组装
染料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胶束增强型聚电解质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
5
1
作者
杨晓峰
李晓东
沈家骢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浙江大学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74-977,共4页
基金
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批准号:2006C3301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Y205183)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批准号:50333020)
国家'九七三'计划项目(批准号:2005CB623902)资助.
文摘
采用杂化碳酸钙微球作为模板,利用LbL技术,选择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烯丙基胺的盐酸盐(PAH)和二烯丙基二甲基胺盐酸盐(PADA)聚电解质,分别组装了PAH/PSS(弱/强)聚电解质胶囊和PADA/PSS(强/强)聚电解质微胶囊.除去模板后得到了球形良好、分散均匀的聚电解质微胶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杂化碳酸钙微球作为聚电解质微胶囊的模板,得到的微胶囊的囊壁厚而致密,同时,由于组装采用的聚电解质的种类不同,囊壁的微观形貌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LbL技术
聚电解质微胶囊
模板
自组装
胶束增强
Keywords
LbL technique
Polyelectrolyte capsule
Template
Auto-assembly
Micelles enhanced
分类号
O647.3 [理学—物理化学]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电解质用量对模板微粒和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维
李秋瑾
张健飞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006072)
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资助项目(11JCYBJC04400
14JCQNJC14200)
文摘
以掺杂不同浓度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的碳酸钙(CaCO3)微粒为模板,将聚丙烯胺盐酸盐(PAH)和PSS在模板表面进行层层组装,研究PSS掺杂量对模板微粒形貌尺寸及微胶囊负载性能的调控作用.通过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其表观形貌和中空结构,利用热失重分析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微胶囊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PSS的碳酸钙微粒为规则球体,较高的PSS浓度可获得粒径较小的CaCO3微粒,CaCO3微粒中含有PSS量为2.73%~5.12%,微胶囊内截留的PSS含量对其形貌和结构没有影响,冷冻干燥的微胶囊较热风干燥效果更好,所得的微胶囊对带正电荷的罗丹明B具有自沉积效应,最大负载效率可达75.42%.
关键词
杂化碳酸钙微粒
聚电解质微胶囊
层层组装
制备
渗透性能
Keywords
hybrid CaCO3 particle
polyelectrolyte microcapsule
layer-by-layer assembly
preparation
permeability property
分类号
TB34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TS19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胶束增强型聚电解质胶囊对罗丹明B的包埋和释放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晓东
沈家骢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浙江大学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00-2005,共6页
基金
国家'九七三'计划项目(批准号:2005CB623902)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批准号:5033302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Y205183)资助.
文摘
研究了胶束增强型的聚电解质胶囊对正电荷小分子罗丹明B的包埋和释放情况.胶囊对正电荷水溶性物质罗丹明B的包埋动力学和包埋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胶束增强型聚电解质胶囊能够快速而高效地包埋水溶性物质.释放研究结果表明,胶囊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释放行为有一定的区别,但趋势相同,分为突释区、释放诱导区、快速释放区和缓释区,呈现多区释放,前期胶囊的突释现象相当明显.同时,盐离子的浓度对胶囊的释放行为影响不大.
关键词
LbL技术
聚电解质微胶囊
胶束增强
高效包埋
释放曲线
Keywords
LbL technique
Polyelectrolyte capsule
Micelle enhancement
High efficient encapsulation
Release profile
分类号
O631 [理学—高分子化学]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层层组装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维
李秋瑾
张健飞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06072)
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1JCYBJC04400
14JCQNJC14200)
文摘
为研究聚电解质微胶囊对水溶性物质及染料的缓释作用,采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调节碳酸钙(Ca CO3)微粒的生长,将聚丙烯胺盐酸盐(PAH)和PSS在其表面进行层层组装,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将Ca CO3微粒溶解去除,制得中空聚电解质微胶囊。将水溶性的罗丹明B包埋到微胶囊内部,研究组装层数、p H值大小、盐浓度对罗丹明B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层数越多,其囊壁越厚,渗透性越差,组装层数为7时,有最大的释放量;包埋罗丹明B的微胶囊在不同p H值条件下都能实现释放,且释放趋势相同,但酸性条件下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大于中性及碱性条件;盐浓度低于0.05 mol/L时,释放量和释放速度均得到很大提高,继续增加浓度,释放速率反而降低。
关键词
聚电解质微胶囊
层层组装
染料
缓释
Keywords
polyelectrolyte microcapsule
layer by layer assembly
dyes
controlled release
分类号
TB34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TS19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胶束增强型聚电解质微胶囊的制备
杨晓峰
李晓东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聚电解质用量对模板微粒和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张维
李秋瑾
张健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胶束增强型聚电解质胶囊对罗丹明B的包埋和释放
李晓东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层层组装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张维
李秋瑾
张健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