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化对聚甲醛/聚乳酸共混物热分解和预期寿命的影响
1
作者 李建华 汪晓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含量为10%的聚甲醛/聚乳酸(POM/10PLA)共混物,并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了POM/10PLA纤维。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了POM/10PLA共混物及其纤维的热解行为,并采用Flynn&Wall方法和Toop方法分析了POM/10PLA纤...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含量为10%的聚甲醛/聚乳酸(POM/10PLA)共混物,并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了POM/10PLA纤维。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了POM/10PLA共混物及其纤维的热解行为,并采用Flynn&Wall方法和Toop方法分析了POM/10PLA纤维的热解动力学,预测了其寿命。结果表明,纤维化有利于提高POM/10PLA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和预期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聚乳酸共混物 纤维 热稳定性 热解动力学 预期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聚乳酸共混物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玉领 李海 +2 位作者 代坤 李忠明 吉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64,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聚乳酸(PA6/PLA)共混物,探索性研究了聚乳酸(PLA)部分替代尼龙6(PA6)的可行性。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SEM)形态观察和热稳定性分析,研究了共混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PLA的含量不超过30%时,PA6/PLA...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聚乳酸(PA6/PLA)共混物,探索性研究了聚乳酸(PLA)部分替代尼龙6(PA6)的可行性。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SEM)形态观察和热稳定性分析,研究了共混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PLA的含量不超过30%时,PA6/PLA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在纯PA6拉伸强度的96%以上,拉伸模量是纯PA6的1.16~1.6倍;维卡软化点在173℃以上,热稳定性良好;形态观察发现共混物中PA6和PLA两相界面结合紧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当PLA的含量超过40%时,PA6/PLA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聚乳酸 部分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态结构对聚甲醛/聚氨酯共混物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温变英 张学东 +1 位作者 李迎春 邢志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3-136,共4页
通过机械共混制备了 POM/ TPU合金 ,考察了 TPU品种、含量以及形态结构对共混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共混物的韧性随 TP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聚酯型的改性效果优于聚醚型 ;增容剂在促使分散相分散、增强两相间的界面粘结方面发挥重要作... 通过机械共混制备了 POM/ TPU合金 ,考察了 TPU品种、含量以及形态结构对共混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共混物的韧性随 TP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聚酯型的改性效果优于聚醚型 ;增容剂在促使分散相分散、增强两相间的界面粘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共混方法以及所产生的形态结构对共混物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聚氨酯 形态结构 增韧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对聚乳酸/PBAT共混物增容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亮 顾书英 +1 位作者 詹辉 任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共4页
研究了聚己内酯(PCL)作为增容剂对聚乳酸(PLA)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的共混物力学性能、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CL可以改善PLA与PBAT的相容性,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 研究了聚己内酯(PCL)作为增容剂对聚乳酸(PLA)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的共混物力学性能、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CL可以改善PLA与PBAT的相容性,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在PCL含量为2份时共混物两相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聚乳酸 PBAT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醛/聚四氟乙烯共混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洪涛 杨生荣 薛群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5-118,共4页
采用冷压-热烧结工艺研制了一系列不同含量PTFE的POM/PTFE共混物,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SEM、XPS和AES对其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共混物中PTFE的成分增加,... 采用冷压-热烧结工艺研制了一系列不同含量PTFE的POM/PTFE共混物,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SEM、XPS和AES对其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共混物中PTFE的成分增加,不仅可以降低POM/PTFE共混物的摩擦系数,还可以增强POM的耐磨性,主要原因是共混物中POM和PTFE皆向对偶转移,形成了富集PTFE的转移膜。同时发现填加10%~20%PTTE的共混物具有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耐磨性 聚甲醛 聚四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叶丹丹 陆佳琦 +2 位作者 钱天悦 戚嵘嵘 曹祝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7,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旋转流变仪对其相容性、热性能和黏度等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PBS的加入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和PBS之间是部分相容的,PBS...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旋转流变仪对其相容性、热性能和黏度等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PBS的加入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和PBS之间是部分相容的,PBS的少量添加并不影响PLA的拉伸强度,且其冲击强度随着PBS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PBS含量为10份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最好;与纯PLA相比,共混物的黏度有所增加,且随着PB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黏度逐渐增大;PBS的添加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PLA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力学性能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的增容作用对聚甲醛/丁腈橡胶共混物的韧性、结晶形态和亚微相态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汪晓东 张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73-677,共5页
考察了酚醛树脂 (Novolak)的增容作用对聚甲醛 (POM) /丁腈橡胶 (NBR)共混物的韧性、结晶形态和亚微相态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POM与 NBR不相容 ,直接共混不能提高 POM的韧性 ;添加 Novolak后 ,当 NBR质量分数为 4 0 %时共混物发生“... 考察了酚醛树脂 (Novolak)的增容作用对聚甲醛 (POM) /丁腈橡胶 (NBR)共混物的韧性、结晶形态和亚微相态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POM与 NBR不相容 ,直接共混不能提高 POM的韧性 ;添加 Novolak后 ,当 NBR质量分数为 4 0 %时共混物发生“脆 -韧”转变 .POM/NBR共混物中 POM球晶尺寸大 ,易形成应力集中点 ,导致增韧效果不佳 ;Novolak可通过与 POM的分子链间相互作用 ,改变 POM分子链固有的规程和排列方式 ,使球晶显著减小 .亚微相态显示 ,POM/NBR呈现“海 -岛”结构相态 ,NBR在基体中分散性很差 ;添加 Novolak可提高 NBR在基体中的分散性 ;当 NBR质量分数达到 4 0 %时 ,NBR在基体中呈现带状网络结构 .网带结构能够终止受外力作用而在基体中产生的银纹和剪切屈服 ,增加了共混物的破裂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丁腈橡胶 酚醛树脂 韧性 结晶形态 亚微相态 增韧 增容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全生物降解共混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玉霞 刘学 马青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5,共9页
介绍了聚乳酸/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全生物降解共混物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其相容性与相态结构、熔融与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聚乳酸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全生降解 相容性 相态结构 结晶行为 力学 性能 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增容聚甲醛/丁腈橡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与结晶形态 被引量:10
9
作者 汪晓东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9-44,共6页
考察了热塑性酚醛树脂 ( Novolak)增容聚甲醛 ( POM) /丁腈橡胶 ( NBR)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断裂形貌和结晶形态。研究发现 ,POM与 NBR共混后由于不相容而导致共混物力学性能下降 ;共混物中添加 Novolak后 ,在 NBR含量为 4 0 %时发生“脆 ... 考察了热塑性酚醛树脂 ( Novolak)增容聚甲醛 ( POM) /丁腈橡胶 ( NBR)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断裂形貌和结晶形态。研究发现 ,POM与 NBR共混后由于不相容而导致共混物力学性能下降 ;共混物中添加 Novolak后 ,在 NBR含量为 4 0 %时发生“脆 -韧”转变 ;其中 NBR- 2 6对 POM的增韧效果最佳。断裂形貌考察表明 ,POM/ NBR共混物的断裂面呈脆性断裂特征 ;而添加 Novolak后 ,共混物断裂面呈现延性断裂并出现丝状牵伸物。对共混物结晶形态观察发现 ,POM/ NBR共混物中 POM易形成大球晶 ,这是导致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而在共混物中添加 Novolak后 ,Novolak通过与 POM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 ,改变了 POM分子链固有的规程和排列方式 ,从而改变了 POM的结晶形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 酚醛树脂 增容 聚甲醛 丁腈橡胶 力学性能 缺口冲击强度 结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杉 马建莉 +3 位作者 陈春银 郭威男 李庆蛟 王标兵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0,20,共5页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聚乳酸/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乳酸及其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用经Jeziorny修正的Avrami方程和Mo法对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vrami方程和Mo法都...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聚乳酸/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乳酸及其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用经Jeziorny修正的Avrami方程和Mo法对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vrami方程和Mo法都适用于处理聚乳酸及其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共混物的结晶速率大于聚乳酸的结晶速率。此外,用Huffman-Lauritzen理论计算了非等温结晶的结晶活化能,发现共混体系的结晶活化能绝对值小于聚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醛和聚氨酯共混物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卫兵 朱士旺 蔡琼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5-67,共3页
聚甲醛和聚氨酯共混物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徐卫兵,朱士旺,蔡琼英(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合肥230009)关键词聚甲醛,聚氨酯,共混物,微观结构,力学性能聚甲醛(POM)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工程塑料,具有高密度、高结... 聚甲醛和聚氨酯共混物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徐卫兵,朱士旺,蔡琼英(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合肥230009)关键词聚甲醛,聚氨酯,共混物,微观结构,力学性能聚甲醛(POM)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工程塑料,具有高密度、高结晶性,且坚硬、耐磨、自润滑、耐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聚氨酯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物的相态结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志忠 林明穗 +3 位作者 方丽华 苏雪丽 饶强 王坚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6-1341,共6页
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MAG的共混物。采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PLA/LLDPE/EMAG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物中的EMAG起到了增容作用,使PL... 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MAG的共混物。采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PLA/LLDPE/EMAG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物中的EMAG起到了增容作用,使PLA/LLDPE/EMAG共混物的结晶能力减弱,分散相LLDPE在基体PLA中的粒径明显减小。Harkin’s铺展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EMAG可在LLDPE中扩散并完全包覆LLDPE。实验结果表明,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随EMAG含量的增加而提高,m(PLA)∶m(LLDPE)∶m(EMAG)=81∶9∶10时的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可达227%,冲击强度可达32.0 kJ/m2,并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乙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扩展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增容聚甲醛/丁腈橡胶共混物的亚微相态与增韧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晓东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3,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考察了热塑性酚醛树脂 (Novolak)增容聚甲醛 (POM) /丁腈橡胶 (NBR)共混物的亚微相态。通过对共混物的 TEM及经刻蚀后脆性断裂面的SEM观察发现 ,对于 POM/ NBR共混物 ,NBR在基体中呈现...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考察了热塑性酚醛树脂 (Novolak)增容聚甲醛 (POM) /丁腈橡胶 (NBR)共混物的亚微相态。通过对共混物的 TEM及经刻蚀后脆性断裂面的SEM观察发现 ,对于 POM/ NBR共混物 ,NBR在基体中呈现不规则的“海 -岛”结构 ,由于两相不相容导致分散相 NBR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很差。对于 POM/ NBR/ Novolak共混物 ,在 NBR含量为 30 %时 ,共混物仍然呈现“海 -岛”结构 ,但 NBR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有所提高 ;当 NBR含量为 4 0 %时 ,NBR在基体中呈现带状网络结构相态。文中提出了 Novolak增容 POM/ NBR共混物的增韧机制 ,即高含量的 NBR通过 Novolak的增容作用 ,在 POM中基体形成互锁的带状网络结构 ;当材料受到外力冲击时 ,这种橡胶网络带能够终止受外力作用而在基体中产生的银纹和剪切屈服 ,增加了共混物的破裂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微相态 酚醛树脂 增容 相容性 聚甲醛 增韧机理 丁腈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醛和尼龙12共混物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卫兵 朱士旺 蔡琼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20,共3页
采用SEM、FT-IR、DSC、WAXD等方法对POM/PA12共混物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POM/PA12共混物中,存在着氢键的相互作用。PA12的加入,使POM的熔点下降,共混物的微晶... 采用SEM、FT-IR、DSC、WAXD等方法对POM/PA12共混物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POM/PA12共混物中,存在着氢键的相互作用。PA12的加入,使POM的熔点下降,共混物的微晶尺寸入L_110及晶胞参数有所增大.微晶尺寸L_110在10.87~14.89nm之间时,PA12对POM具有增韧改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尼龙12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柠檬酸基聚酯共混物的降解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伟阳 桂宗彦 +2 位作者 徐媛媛 陆冲 程树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2-35,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柠檬酸基聚酯(PLA/PEGCA)共混物(质量比85/15),通过对共混物在缓冲溶液中的失重率、吸水率、PLA相对分子质量、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测定,研究了其降解行为,并同纯PLA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PEGCA的亲水性强...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柠檬酸基聚酯(PLA/PEGCA)共混物(质量比85/15),通过对共混物在缓冲溶液中的失重率、吸水率、PLA相对分子质量、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测定,研究了其降解行为,并同纯PLA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PEGCA的亲水性强,缓冲溶液容易渗透到材料内部,所以PLA/PEGCA共混物相对于纯PLA有更好的降解能力。12周时,PLA/PEGCA共混物的失重率与吸水率分别为0.8%和13.0%,明显大于纯PLA。共混物中PLA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程度大于纯PLA。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共混物表面出现明显裂纹,力学性能降低,12周后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7.8 MPa和11.3 MPa,而纯PLA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降解 柠檬酸基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聚乙烯/聚乳酸共混物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颖 李成良 薛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2,共4页
利用熔融成型法制得不同聚乳酸(PLA)质量分数的低密度聚乙烯/聚乳酸(PE–LD/PLA)共混物,并对PE–LD/PLA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LA相与PE–LD相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是PLA与PE–LD的一种简单混合物。共混物中... 利用熔融成型法制得不同聚乳酸(PLA)质量分数的低密度聚乙烯/聚乳酸(PE–LD/PLA)共混物,并对PE–LD/PLA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LA相与PE–LD相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是PLA与PE–LD的一种简单混合物。共混物中的PLA含量对其力学性能和亲水性均有很大影响。随着PL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而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共混物的亲水性增加,且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轻微增加而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小幅度降低,这些现象均与PLA是一种强度高但柔韧性较差的亲水性高分子材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烯 力学性能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苯乙烯共混物的热氧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德玲 王丽红 +1 位作者 刘会员 申思思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33-1336,共4页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乳酸/聚苯乙烯共混物,以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氧稳定性,结果表明聚乳酸中引入聚苯乙烯,可以增强聚乳酸/聚苯乙烯共混物的热氧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共混物不同结构的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证实聚乳酸...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乳酸/聚苯乙烯共混物,以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氧稳定性,结果表明聚乳酸中引入聚苯乙烯,可以增强聚乳酸/聚苯乙烯共混物的热氧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共混物不同结构的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证实聚乳酸大分子链羰基的未共用电子对和聚苯乙烯大分子链侧基苯环的π电子形成了n-π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苯乙烯 热性能n-π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热塑性淀粉多组分生物可降解共混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寇志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119,共5页
全生物基聚乳酸/淀粉生物可降解材料,同时具有聚乳酸(PLA)的高性能和淀粉(TPS)的低成本,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全生物降解高分子体系。由于淀粉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与PLA基体难以相容,使界面的黏附性较差,导致材料的性能恶化;PLA/TPS共... 全生物基聚乳酸/淀粉生物可降解材料,同时具有聚乳酸(PLA)的高性能和淀粉(TPS)的低成本,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全生物降解高分子体系。由于淀粉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与PLA基体难以相容,使界面的黏附性较差,导致材料的性能恶化;PLA/TPS共混物体系研究的焦点主要是通过改善组分的界面相容性,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文章对聚乳酸/热塑性淀粉(PLA/TPS)共混物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介绍,对PLA/TPS二元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概述,主要总结了增塑剂、无机粒子对PLA/TPS共混物界面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接枝(嵌段)共聚物、小分子化合物增容PLA/TPS共混物多组分体系的研究进展。高性能聚乳酸/淀粉生物可降解多组分共混物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型生物可降解塑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热塑性淀粉 多组分 全生 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醛/聚氨酯共混物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温变英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1年第3期20-22,共3页
借助XLY-Ⅱ型毛细管流变仪对聚甲醛/聚氨酯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考查了剪切应力、组成和配比对共混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共混物为假塑性流体,有切力变稀现象;物系的表观粘度随聚氨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增容剂含量的增... 借助XLY-Ⅱ型毛细管流变仪对聚甲醛/聚氨酯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考查了剪切应力、组成和配比对共混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共混物为假塑性流体,有切力变稀现象;物系的表观粘度随聚氨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增容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聚氨酯的加入,不仅没有改变聚甲醛的假塑性,而且改善了其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聚氨基甲酸酯 流变性能 剪切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共混地膜
20
作者 严淑芬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1,共1页
据“www.ptonline.com”报道,巴斯夫扩大其可生物降解树脂生产线来生产农用地膜料。新型EcovioF地膜料是生物降解聚乳酸塑料和巴斯夫Ecoflex的生物降解聚酯(非生物基)混合物。巴斯夫(美国办事处在密歇根州怀恩多特)生产EcoflexF... 据“www.ptonline.com”报道,巴斯夫扩大其可生物降解树脂生产线来生产农用地膜料。新型EcovioF地膜料是生物降解聚乳酸塑料和巴斯夫Ecoflex的生物降解聚酯(非生物基)混合物。巴斯夫(美国办事处在密歇根州怀恩多特)生产EcoflexF地膜料多年,因农产品的客户特殊要求,共混物混有其他个性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降解 聚乳酸塑料 ECOFLEX 地膜 降解树脂 降解聚酯 生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