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混物开孔泡沫的制备 被引量:2
1
作者 屈中杰 周洪福 +3 位作者 王向东 叶志殷 何亚东 矫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8-142,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PP/EVA)共混聚合物,并通过间歇式釜压发泡成型制得泡沫样品,研究PP/EVA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流变行为和发泡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PP发泡样品中相互连接的开孔结构,研究表明...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PP/EVA)共混聚合物,并通过间歇式釜压发泡成型制得泡沫样品,研究PP/EVA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流变行为和发泡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PP发泡样品中相互连接的开孔结构,研究表明,加入20%的EVA能明显提高PP泡沫样品的开孔率,通过改变发泡的温度,可以发现PP发泡样品在155℃下开孔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乙烯-醋酸乙烯 超临界流体 结晶 流变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及相容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娜 许鑫华 +2 位作者 朱琳 盛京 阎学良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1-866,共6页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下的黏度曲线形状类似,非牛顿性指数n基本保持不变.PP/POE共混体系的零剪切黏度呈现负偏差,符合广义对数加和法则.在末端区(0.005~0.050 Hz),共混物的lg G'-lgω斜率明显与PP的有偏差且Han曲线在高频下出现了随温度变化的情形,表明PP/POE熔体不相容.在密炼机加工过程,即温度在190~250℃,PP质量分数在50%~95%之间时,共混体系处于相分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乙烯-辛烯 动态流变行为 相容性 零剪切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孙俊芬 荀传颂 陈龙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2-786,共5页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共混法制备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P/EVOH)共混物.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P/EVOH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剪切速率和温度对流体的剪切应力、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和...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共混法制备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P/EVOH)共混物.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P/EVOH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剪切速率和温度对流体的剪切应力、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和黏流活化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EVOH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温度在低剪切速率时对表观黏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乙烯 流变行为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的共混改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文敬 任文坛 +3 位作者 禹海洋 杜爱华 张勇 张隐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橡胶。文中介绍了不饱和羧酸盐增强EVM、EVM增韧改性尼龙1010和EVM/三元共聚尼龙共混物的研究工作。原位合成的不饱和羧酸盐能够显著改善EVM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是制备高性能和功能化EVM硫化胶... 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橡胶。文中介绍了不饱和羧酸盐增强EVM、EVM增韧改性尼龙1010和EVM/三元共聚尼龙共混物的研究工作。原位合成的不饱和羧酸盐能够显著改善EVM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是制备高性能和功能化EVM硫化胶的有效方法。EVM能够有效地增韧尼龙1010,EVM中醋酸乙烯酯的含量和EVM的门尼黏度是影响增韧效果的关键因素。采用三元共聚尼龙与EVM动态硫化,可以制备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热塑性弹性体。将EVM与塑料共混可以制备一系列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不同硬度的EVM共混物,这对于EVM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 不饱和羧酸盐 尼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水和绝缘性能
5
作者 沈佩佩 王康娜 +1 位作者 全一武 庄大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以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为憎水剂对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丙烯(PP)共混物进行憎水改性,在确保材料力学性能、绝缘和耐漏电起痕性能前提下,提高其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结果表明,甲基硅油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 以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为憎水剂对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丙烯(PP)共混物进行憎水改性,在确保材料力学性能、绝缘和耐漏电起痕性能前提下,提高其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结果表明,甲基硅油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水性迁移速度快于含二苄基甲苯的样品,但其力学性能低于后者。当同时使用1 phr甲基硅油+1 phr二苄基甲苯改性,测得样品的拉伸强度为29.0 MPa,断裂伸长率为636%,体积电阻率为2.44×10^(14)Ω·m,表面电阻率为8.64×10^(16)Ω,耐漏电起痕性能通过1A 4.5级;进一步,改性样品在浸泡水中96 h后,其表面接触角为98.7°,室温放置48 h后恢复到106.1°;改性样品表面污染后(标准污层的盐密+灰密为0.6 mg/cm^(2))憎水迁移96 h,污染表面接触角从改性前的74.4°提高到91.4°,显示出良好憎水迁移特性。制备的改性SEBS/PP共混物兼具了优异的力学强度、绝缘、耐漏电起痕、憎水性及憎水迁移特性等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乙烯嵌段 聚丙烯 憎水性 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POE接枝物对聚甲醛耐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军忠 邝清林 +1 位作者 崔跃飞 任强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9,共5页
分别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茂金属聚乙烯和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以及二者的复配物改性聚甲醛(POM),目的是在提高其韧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材料的摩擦系数。研究表明,由2种接枝物按照4∶5的比例组成的复配物既有利于显著改善... 分别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茂金属聚乙烯和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以及二者的复配物改性聚甲醛(POM),目的是在提高其韧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材料的摩擦系数。研究表明,由2种接枝物按照4∶5的比例组成的复配物既有利于显著改善POM的韧性,平衡材料的力学性能,使POM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总体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又能获得摩擦系数更低的POM复合材料。各项测试证实,2种接枝物与POM亲和性的增强,是由于极性单元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增强。2种接枝物组成的复合组分对POM摩擦系数的影响是由于其对POM成型表面粗糙度的改善,与结晶性和材料的微观结构关系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茂金属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 POE-马来酸酐接枝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固相接枝物增容PA6/PS共混体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叶挺进 谢涛 +1 位作者 刘振兴 冯开财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2年第5期45-47,共3页
采用FTIR和WAXD研究了聚丙烯固相接枝苯乙烯 (St)和马来酸酐 (MAH)的结构 ,并研究了它对聚酰胺 6/聚苯乙烯(PA6/P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PP上可固相接枝St、MAH ;gPP(PP接枝St和MAH双组分接枝物 )
关键词 聚酰胺-6 聚苯乙烯 聚丙烯 固相接枝 增容 PA6/PS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容剂对聚酰胺1010/聚丙烯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风霞 王雪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6-40,共5页
采用熔体共混的方法制备了3种增容剂增容的聚酰胺1010/聚丙烯(PA1010/PP)共混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对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乙烯-丙... 采用熔体共混的方法制备了3种增容剂增容的聚酰胺1010/聚丙烯(PA1010/PP)共混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对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对PA1010/PP共混物的增容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和非增容体系相比,PP-g-MAH、POE-g-MAH和PTW的拉伸强度分别是非增容体系的125%、89%和94%,冲击强度分别是非增容体系的140%、200%和200%,PTW具有较好的增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1010 聚丙烯 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乙烯-丙烯酸丁 酯一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P/POE共混物注塑件中POE表面析出机理
9
作者 彭莉 刘正英 杨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137,154,共8页
等规聚丙烯(iPP)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物注塑件中,POE相向表面析出的驱动力及影响因素尚未有定论。为此,以4种相对分子质量的iPP和POE8137的共混物注塑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形貌表征技术、广角X射... 等规聚丙烯(iPP)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物注塑件中,POE相向表面析出的驱动力及影响因素尚未有定论。为此,以4种相对分子质量的iPP和POE8137的共混物注塑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形貌表征技术、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等晶体结构表征技术及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150℃温度下退火过程中POE的析出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短时间高温退火时,POE的析出程度与基体树脂iPP的分子量有明显关系:即iPP的分子量越高,iPP/POE样品退火后POE的析出程度越高,推测POE的析出机制类似于非晶共混薄膜体系中的表面偏析效应。退火0~4 h时,iPP在该温度下退火发生结构重构,结晶度提高,非晶区平均厚度增加,非晶区的分子链活动性增强,这些因素均有利于促进POE相的析出。退火4 h后,iPP晶体结构重构完成,POE仍继续发生向析出,进一步说明POE的析出机制是表面偏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乙烯-辛烯 表面析出 结构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挤出制备PP-St-MAH共混物及其结晶性能
10
作者 周安 吴盾 +2 位作者 曹峥 刘钢 刘春林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07,125,共8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对聚丙烯(PP)、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进行反应性挤出制备聚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PP-St-MAH)共混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旋转流变仪研究St用量对PP-St-MAH共混物接枝率和复数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t的加入使1 7...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对聚丙烯(PP)、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进行反应性挤出制备聚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PP-St-MAH)共混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旋转流变仪研究St用量对PP-St-MAH共混物接枝率和复数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t的加入使1 780 cm-1与840 cm-1处峰的面积比(吸光比)由0.88上升至3.94,表明MAH的接枝率提高,同时体系黏度增大,说明St抑制了PP的自由基降解。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不同降温速率和St用量下PP-St-MAH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分别采用Jeziorny法、Ozawa法和莫志深法进行数据处理,发现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都适合分析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而Ozawa法的结果线性关系不明显,不适合分析PP-StMAH共混物的动力学。随着St用量增加,采用Jeziorny法得到的Avrami指数、结晶速率参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St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异相成核效果,改变了PP-St-MAH共混物的结晶方式,结晶方式从一维向二维、三维转变,同时加快结晶速率。莫志深法的结果也支持此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乙烯-马来酸酐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共混物梯度相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界面效应 被引量:9
11
作者 孔祥明 王震 谢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04-2107,共4页
通过在高分子共混物内部引入不同的第三相界面 ,系统地研究了退火热处理条件下该界面对于共混物梯度相形态形成的影响 .对具有一定初始粒径的共混物体系或初始近似为均相的共混体系 ,在第三相界面的诱导下 ,均能形成梯度相形态 .探讨了... 通过在高分子共混物内部引入不同的第三相界面 ,系统地研究了退火热处理条件下该界面对于共混物梯度相形态形成的影响 .对具有一定初始粒径的共混物体系或初始近似为均相的共混体系 ,在第三相界面的诱导下 ,均能形成梯度相形态 .探讨了诱导界面间距与体系相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两个诱导界面间距小于所生成梯度层厚度的两倍时 ,梯度结构趋于交叠 .继续减小诱导界面间距 ,则梯度结构趋于消失 ,诱导界面间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子快速长大 ,界面的诱导作用遍布整个样片 ,证实了我们所提出的“高分子共混物中二维条件下界面诱导加速分散相粒子粗化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 乙烯-醋酸乙烯 粗化 界面诱导 梯度相结构 凝聚 高分子 界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层共挤出PP/EVOH共混物的阻隔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婷 熊英 +1 位作者 李姜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5-108,共4页
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对聚丙烯(PP)/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进行二次加工,制备出了气体阻隔性能显著提高的PP/EVOH共混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气体渗透实验研究了微层共挤出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对共混物阻隔性能的影响。... 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对聚丙烯(PP)/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进行二次加工,制备出了气体阻隔性能显著提高的PP/EVOH共混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气体渗透实验研究了微层共挤出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对共混物阻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层共挤出技术能够有效调节EVOH分散相在PP基体中的形态结构,随着层数的增加,使其从零维球形变形为一维纤维状,进而演变成二维片状,这些形态导致128层微层共挤出共混物的气体阻隔性能较普通共混物提高了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层挤出 层状 聚丙烯/乙烯-乙烯 形态结构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M/EVA共混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军坡 黄秀云 +1 位作者 胡企中 杨思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1480-1484,共5页
用力学测试、扫描电镜(SEM)、热分析(DSC)等手段研究了聚甲醛(POM)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物(POM/EVA)的力学性能及其微观形态;用聚甲醛与马来酸二丁酯(DBM)的接枝物(POM-g-DB... 用力学测试、扫描电镜(SEM)、热分析(DSC)等手段研究了聚甲醛(POM)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物(POM/EVA)的力学性能及其微观形态;用聚甲醛与马来酸二丁酯(DBM)的接枝物(POM-g-DBM)作相容剂,能改变共混物两相间的粘结力,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SEM观察表明接枝物的加入改变了POM/EVA共混物的断裂方式、微观形态及结晶性能,对其热性能影响不大;通过改变POM/EVA的配比、接枝物的用量及分子量等,筛选出共混物制备的最佳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乙烯 醋酸乙烯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S在PP共混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杜丽利 金滟 郑同利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2年第5期60-64,共5页
综述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作为塑料改性剂和共混相容剂,在聚丙烯及其共混物中对共混体系的屈服、冲击、断裂力学等性能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SEBS PP 研究进展 氢化 乙烯-丁二烯-乙烯 嵌段 聚丙烯 相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工艺对PP/EVA/nano-CaCO_3三元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丽莎 王苓 +1 位作者 何晓利 杨翰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采用两种共混工艺分别制备出以分散和包覆结构为主的PP/EVA/nano-CaCO3三元复合材料FCa3和BCa3,通过对三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和热性能的表征,以及对微观形貌和冲击断面的观察分析,讨论了共混工艺对三元复合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影响。... 采用两种共混工艺分别制备出以分散和包覆结构为主的PP/EVA/nano-CaCO3三元复合材料FCa3和BCa3,通过对三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和热性能的表征,以及对微观形貌和冲击断面的观察分析,讨论了共混工艺对三元复合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Ca3的屈服强度,杨氏模量,维卡软化温度均高于FCa3,而FCa3的屈服应变,断裂伸长率和冲击韧性却大于BCa3,揭示出EVA-nano-CaCO3包覆结构比分散结构具有较好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醋酸乙烯 纳米碳酸钙 三元复合材料 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PP/POE共混物流变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海平 王炜 +1 位作者 胡国胜 王标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1,114,共3页
采用XLY-Ⅱ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共聚聚丙烯(i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及其共混物的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P/POE共混物的最佳加工温度为180℃。iPP/POE共混物熔体均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出切力变稀现象。PP/POE复合材料的表观黏度与... 采用XLY-Ⅱ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共聚聚丙烯(i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及其共混物的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P/POE共混物的最佳加工温度为180℃。iPP/POE共混物熔体均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出切力变稀现象。PP/POE复合材料的表观黏度与粘流活化能均随着POE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辛烯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EPDM共混物光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小林 冯彦龙 +3 位作者 刘宏敏 黄亚江 杨其 李光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0-23,41,共5页
通过紫外光加速老化的方法对PP/EPDM共混物的耐光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EPDM质量分数、抗氧剂和紫外光吸收剂对其光稳定性的影响。经过对光老化前后的样品表面微观结构及其性能进行毛细管流变、DMA、SEM和力学性能分析,实验结... 通过紫外光加速老化的方法对PP/EPDM共混物的耐光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EPDM质量分数、抗氧剂和紫外光吸收剂对其光稳定性的影响。经过对光老化前后的样品表面微观结构及其性能进行毛细管流变、DMA、SEM和力学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EPDM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P的光稳定性,抗氧剂和紫外吸收剂的加入又能进一步提高PP及其共混物的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丙烯-二烯三元 光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交联PVC/EVA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恩军 章长明 +2 位作者 潘祥江 王仕峰 张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32,共5页
以电子束为辐照源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TMPTA)单体为交联敏化剂 ,对聚氯乙烯与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的共混物进行辐照交联。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镜方法分析了添加改性EVA的共混物形态结构。通过凝胶含量、力学性能... 以电子束为辐照源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TMPTA)单体为交联敏化剂 ,对聚氯乙烯与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的共混物进行辐照交联。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镜方法分析了添加改性EVA的共混物形态结构。通过凝胶含量、力学性能的测定 ,得到结论 :EVA共聚物与PVC共混可以促进PVC辐照交联 ,改性EVA促进效果更明显 ;辐照剂量增大、体系凝胶含量增加 ,力学性能及热延伸性能提高 ,但辐射剂量高于 5Mrad之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交联 PVC/EVA 形态结构 性能 聚氯乙烯 乙烯-醋酸乙类 电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BR/EVA共混物力学性能、耐热氧老化和耐油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新妍 邓涛 张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6,共3页
将氢化丁腈橡胶(HNBR)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按不同配比制成共混物,考察不同配比下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氧老化性能和耐非极性燃料油和石油的性能。结果表明,随EVA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有所提高,加工流动性有... 将氢化丁腈橡胶(HNBR)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按不同配比制成共混物,考察不同配比下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氧老化性能和耐非极性燃料油和石油的性能。结果表明,随EVA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有所提高,加工流动性有所改善;当EVA用量大于30份,且使用温度高于50℃时,共混物机械性能下降较大;随HNBR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耐热氧老化和耐油性能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丁腈橡胶 乙烯-醋酸乙烯 耐热氧老化性 耐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M/COPA二元及POM/COPA/EVA三元共混物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昕 曲敏杰 +2 位作者 李建丰 冯钠 索子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7-40,共4页
研究了聚甲醛供聚酰胺(POM/COPA)二元及聚甲醛供聚酰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OM/CA)PA/ EVA)三元共混物,探讨了COPA、EVA用量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PA的加入使共混物的熔融温度(T_m)增大;当COPA含量为4%(质量分数,下同)... 研究了聚甲醛供聚酰胺(POM/COPA)二元及聚甲醛供聚酰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OM/CA)PA/ EVA)三元共混物,探讨了COPA、EVA用量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PA的加入使共混物的熔融温度(T_m)增大;当COPA含量为4%(质量分数,下同)时,COPA能够较均匀地分散于POM基体中,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比纯聚甲醛提高了约63.3%,而拉伸强度变化不大,POM/COPA共混物具有较理想的综合力学性能。EVA的加入使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聚酰胺 乙烯醋酸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