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单分散阳离子型聚甲基苯乙烯胶乳粒子的制备
1
作者 徐建军 曾慧 LIPei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3-77,共5页
采用偶氮对 2 -脒基丙烷盐酸盐 (V- 5 0 )为引发剂通过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尺寸均一的阳离子型聚甲基苯乙烯 (PMS)胶乳粒子。详细讨论聚合条件 ,如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离子强度、搅拌速度对聚合速率、粒子尺寸及分布的影响。最... 采用偶氮对 2 -脒基丙烷盐酸盐 (V- 5 0 )为引发剂通过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尺寸均一的阳离子型聚甲基苯乙烯 (PMS)胶乳粒子。详细讨论聚合条件 ,如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离子强度、搅拌速度对聚合速率、粒子尺寸及分布的影响。最终获得制备单分散无乳化剂阳离子型聚甲基苯乙烯胶乳粒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化剂乳液 聚甲基苯乙烯 胶乳粒子 制备 阳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乙烯的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机理研究
2
作者 曾慧 徐建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3-66,共4页
采用电导法、紫外光谱法、GPC和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的无乳化剂乳液聚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探讨了这两种单体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初期的引发成核机理 ,比较了它们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时的异同。甲基苯乙烯的无乳化... 采用电导法、紫外光谱法、GPC和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的无乳化剂乳液聚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探讨了这两种单体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初期的引发成核机理 ,比较了它们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时的异同。甲基苯乙烯的无乳化剂聚合机理与苯乙烯类似 ,即采用胶束成核机理聚合。但是 ,由于甲基苯乙烯有较低的活化能和链增长速率常数 ,使其在聚合初期有较高的转化率和更加显著的水相终止。所以在相同的条件下 ,甲基苯乙烯比苯乙烯有较大的胶乳粒子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化剂乳液 聚甲基苯乙烯 胶乳粒子 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甲基苯乙烯阳离子聚合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程斌 马育红 +1 位作者 李艳亮 武冠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81,共4页
采用 PECl/ Sn Cl4 / CH2 Cl2 / Bu4 N+Br-/ - 15℃体系进行了对甲基苯乙烯阳离子聚合。分别研究了Bu4 N+Br-浓度、溶剂极性和单体浓度等对聚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甲基苯乙烯聚合速度非常快 ,5 min即能完成反应 ;溶剂极性对聚合速度... 采用 PECl/ Sn Cl4 / CH2 Cl2 / Bu4 N+Br-/ - 15℃体系进行了对甲基苯乙烯阳离子聚合。分别研究了Bu4 N+Br-浓度、溶剂极性和单体浓度等对聚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甲基苯乙烯聚合速度非常快 ,5 min即能完成反应 ;溶剂极性对聚合速度影响较大 ,溶剂极性降低 ,反应速度减慢。在纯的非极性溶剂中 ,聚合物为多峰分布 ;在纯 CH2 Cl2 中 ,Bu4 N+Br-用量从 0 .0 0 5 mol/ L到 0 .0 5 mol/ L对对甲基苯乙烯的聚合无影响。在极性较低的体系中 ,Bu4 N+Br-对聚合影响很明显 ,聚合速度显著降低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 ;在本聚合体系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向单体的链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乙烯 阳离子 研究 甲基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甲基苯乙烯微球固化过程中的密度匹配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素芬 苏琳 +4 位作者 刘一杨 李波 漆小波 张占文 刘梅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61-1565,共5页
在采用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的双重乳液固化过程中,为研究油包水(W1/O)复合液滴与外水相(W2)之间的密度匹配度对最终PAMS空心微球球形度的影响,理论研究了不同初始外径和油层厚度的复合液滴在不同固化时刻... 在采用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的双重乳液固化过程中,为研究油包水(W1/O)复合液滴与外水相(W2)之间的密度匹配度对最终PAMS空心微球球形度的影响,理论研究了不同初始外径和油层厚度的复合液滴在不同固化时刻的平均密度;实验测量了W1/O复合液滴在固化过程中的油相质量分数及复合液滴的平均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双重液滴固化过程的关键阶段为油相质量分数从20%增加至60%的过程。在双重乳液固化的关键阶段,当复合液滴与外水相的密度不匹配度由0.004 95g/cm3降低至0.000 02g/cm3时,微球球形偏离度值低于10μm的PAMS微球粒子分数从14.3%提高至93.3%;调节外水相的组分来降低双重乳液与外水相在固化关键阶段的密度不匹配度,可显著提高最终PAMS微球的球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封装 双重乳液 密度匹配 -α-甲基苯乙烯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级单分散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制备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素芬 刘一杨 +5 位作者 魏胜 苏琳 李波 漆小波 张占文 黄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47-2650,共4页
采用汇聚式双重乳液发生器通过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得到了毫米级单分散的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初步研究了各相流速对乳液形成过程、乳液直径及其分散度的影响。基于获得的单分散双重乳液,采用旋转蒸发方式固化得到了分散度小于3%... 采用汇聚式双重乳液发生器通过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得到了毫米级单分散的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初步研究了各相流速对乳液形成过程、乳液直径及其分散度的影响。基于获得的单分散双重乳液,采用旋转蒸发方式固化得到了分散度小于3%、直径800~1200μm的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苯乙烯 空心微球 乳粒发生器 单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制备过程中的缺损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素芬 李波 +2 位作者 刘一杨 张占文 漆小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2,共4页
基于二次乳化技术产生W1/O/W2双重乳液,采用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研究了部分工艺参数对PAMS微球缺损形态和比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薄壁微球的低强度导致了微球表面缺损。当微球壁厚一定时,有3个因素影... 基于二次乳化技术产生W1/O/W2双重乳液,采用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研究了部分工艺参数对PAMS微球缺损形态和比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薄壁微球的低强度导致了微球表面缺损。当微球壁厚一定时,有3个因素影响缺损微球比例:W2相中聚乙烯醇质量分数、CaCl2质量分数和O/W2的相比,当它们分别为1.0%,1.5%,0.01时,薄壁(≤2μm)微球的缺损比例低于40%,球壳内也无气泡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苯乙烯 空心微球 缺损 乳液微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引发剂对聚α-甲基苯乙烯热降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马霜 黄亚文 +3 位作者 李芳 陈素芬 张占文 杨军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66,共6页
降解芯轴技术是制备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丸的重要技术之一。利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3种不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叔丁基(DTBP)、过氧化苯甲酰(BPO))对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热降解温度的影响,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降解芯轴技术是制备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丸的重要技术之一。利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3种不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叔丁基(DTBP)、过氧化苯甲酰(BPO))对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热降解温度的影响,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PAMS降解产物。研究表明,加入DTBP后,能较大降低PAMS的热降解温度,且不改变PAMS主要降解产物,其完全降解温度为339.8℃,相对未添加引发剂的PAMS,降低近50℃;此外,DTBP加入只起催化降解作用,其添加量的大小对PAMS热降解影响不大,但为降低制靶工艺不确定性,添加DTBP的含量应越小越好。而加入AIBN和BPO的PAMS完全降解温度分别为364.5℃和374.3℃,对提高PAMS的热降解性能没有较大改善,且加入AIBN后会有大分子降解产物出现,直接影响芯轴微球的降解性能及目标靶丸的球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苯乙烯 降解芯轴技术 引发剂 降解温度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甲基苯乙烯纳米乳胶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3
8
作者 聂华荣 陈义旺 +1 位作者 贺晓慧 邹鑫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氯甲基苯乙烯纳米乳胶粒子,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及单体含量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粒度分析和SEM检测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50℃,单体、表面活性剂及引发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77%、0.042%和0.... 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氯甲基苯乙烯纳米乳胶粒子,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及单体含量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粒度分析和SEM检测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50℃,单体、表面活性剂及引发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77%、0.042%和0.025%时,聚合物乳胶粒径为95 nm。控制合适的反应条件,所得聚合物乳胶粒子直径可控制在100 n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乙烯 纳米乳胶粒子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臭氧处理聚-α-甲基苯乙烯微球表面化学镀镍 被引量:3
9
作者 匙芳廷 李波 +2 位作者 刘一杨 陈素芬 江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76,共4页
通过对微球表面进行紫外臭氧的处理,改善了镍层在微球表面的沉积性,经紫外臭氧处理的聚-α-甲基苯乙烯微球通过红外图谱和红外图像表征,用扫描电镜测量处理前后的镀镍微球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经过紫外臭氧联合处理后,微球表面被氧化,同... 通过对微球表面进行紫外臭氧的处理,改善了镍层在微球表面的沉积性,经紫外臭氧处理的聚-α-甲基苯乙烯微球通过红外图谱和红外图像表征,用扫描电镜测量处理前后的镀镍微球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经过紫外臭氧联合处理后,微球表面被氧化,同时接入了氨基,且处理过的微球镀镍后的结合力和表面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从而得出用紫外臭氧表面改性的方法可以提高塑料微球和金属壳的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 -α-甲基苯乙烯 紫外臭氧处理 红外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甲基苯乙烯热降解产物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占文 李波 +2 位作者 唐永建 陈素芬 刘一杨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21-1324,共4页
降解芯轴技术是制备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丸的重要技术之一。采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热降解温度,采用裂解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PAMS的热降解产物。研究表明:PAMS降解温度范围为260-320℃,在此温度下PAMS降解... 降解芯轴技术是制备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丸的重要技术之一。采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热降解温度,采用裂解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PAMS的热降解产物。研究表明:PAMS降解温度范围为260-320℃,在此温度下PAMS降解产物主要是α-甲基苯乙烯单体,另外还有微量四氢呋喃溶剂残留及廿甲基苯乙烯二聚体。因主链上季碳原子的存在,PAMS的热降解过程以端基裂解的解聚反应为主,单体产率超过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惯性约束 降解芯轴技术 ICF靶 -α-甲基苯乙烯 降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体系相分离的特征动态流变响应 被引量:9
11
作者 杜淼 王利群 +2 位作者 杨碧波 宋栩冰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964,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叠加失效温度Tb 与用SALLS测定的浊点温度Tc一致,用低频区域动态储能模量G’与频率 的关系[1gG’~lg( αT)] 偏离线性粘弹模型或时温叠加失效温度表征PMMA/SAN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 动态流变响应 动态流为行为 时温叠加 相分离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乳液体系中聚氯甲基苯乙烯纳米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南海明 陈瑞 +1 位作者 王红霞 张高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8-740,共3页
以初始质量分数为21.4%的氯甲基苯乙烯,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聚/醚复配乳液体系中制备了粒径为65.0nm,单分散性良好的聚氯甲基苯乙烯纳米微球。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粒度仪测试技术对产物的化学结构、粒径大小、... 以初始质量分数为21.4%的氯甲基苯乙烯,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聚/醚复配乳液体系中制备了粒径为65.0nm,单分散性良好的聚氯甲基苯乙烯纳米微球。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粒度仪测试技术对产物的化学结构、粒径大小、形貌、单分散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复配乳液体系中可以在提高单体含量的同时,保持产物的粒径在纳米级,同时体系的稳定性良好。透射电子显微照片显示,制得的纳米微球之间存在黏连。并提出了氯甲基的存在可能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甲基苯乙烯 粒径 单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浓度对超支化聚4-氯甲基苯乙烯支化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志平 王晶晶 +1 位作者 贾正伟 盛维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4-588,593,共6页
以4-氯甲基苯乙烯(4-CMS)为自引发单体,CuCl和2,2’-联吡啶(Bipy)为催化剂,氯苯作为溶剂,通过改变催化剂与自引发单体的摩尔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4-氯甲基苯乙烯[P(4-CMS)],分析了催化剂浓度对聚合产物... 以4-氯甲基苯乙烯(4-CMS)为自引发单体,CuCl和2,2’-联吡啶(Bipy)为催化剂,氯苯作为溶剂,通过改变催化剂与自引发单体的摩尔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4-氯甲基苯乙烯[P(4-CMS)],分析了催化剂浓度对聚合产物支化度的影响,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摩尔比很低或较高时,生成的P(4-CMS)支化度较低;当摩尔比为0.1—0.2时,生成的P(4-CMS)支化度较高.反应产物的结构可以通过改变摩尔比来调整.动力学分析表明:假定一个催化剂单体激活基团活化2.6次,试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结果很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4-氯甲基苯乙烯 支化度 核磁共振 动力学 自缩合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苯乙烯环二聚体的研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健秀 王建刚 +1 位作者 王文涛 邱俊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4-77,共4页
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合成了塑料加工助剂α -甲基苯乙烯环二聚体 ,并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确定了最适宜的工艺条件 ,产物收率为 86.79% ,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40次 ;用IR、NMR、MS验证了产物的结构 ;进行了在硬质PVC中的应用... 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合成了塑料加工助剂α -甲基苯乙烯环二聚体 ,并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确定了最适宜的工艺条件 ,产物收率为 86.79% ,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40次 ;用IR、NMR、MS验证了产物的结构 ;进行了在硬质PVC中的应用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苯乙烯环二 研制 离子交换树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苯乙烯系列低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文涛 李健秀 王建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63-1065,共3页
以叶甲基苯乙烯(α-Ms)为原料,以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白土等为催化剂分别合成了α-MS环二聚体,线性2-3聚体,5-8聚体,2.4-二苯基4-甲基.戊烯-(1)等化合物。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5%,140℃,反... 以叶甲基苯乙烯(α-Ms)为原料,以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白土等为催化剂分别合成了α-MS环二聚体,线性2-3聚体,5-8聚体,2.4-二苯基4-甲基.戊烯-(1)等化合物。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5%,140℃,反应时间4h,得α-MS环二聚体,收率87.2%,并以MS、IR、NMR测试技术表征了化合物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苯乙烯 α-甲基苯乙烯环二 甲基苯乙烯线性 α-甲基苯乙烯 苯基甲基-戊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混体系相分离的流变学行为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润明 俞炜 周持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6-169,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共混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相分离温度由动态储能模量对温度曲线斜率的转折点确定.结果表明,表观相分离温度有很大的频率依赖性,因此,动态流变学方法应用于相...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共混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相分离温度由动态储能模量对温度曲线斜率的转折点确定.结果表明,表观相分离温度有很大的频率依赖性,因此,动态流变学方法应用于相分离温度测定时要外推到频率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混体系 动态流变行为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高浓度单分散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胶体粒子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时忠 张凤美 +2 位作者 唐叶仓 尤丽莎 孙益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11-414,共4页
 通过添加聚乙烯醇和丙酮,找到了一种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高浓度单分散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胶体粒子的新途径,粒子半径达纳米数量级,体系的固含量大于50%。研究了聚乙烯醇和丙酮对反应过程、胶乳粒子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和...  通过添加聚乙烯醇和丙酮,找到了一种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高浓度单分散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胶体粒子的新途径,粒子半径达纳米数量级,体系的固含量大于50%。研究了聚乙烯醇和丙酮对反应过程、胶乳粒子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和丙酮对高浓度无皂纳米胶乳粒子的形成与稳定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无皂乳液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胶体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玉婷 肖长发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美国AR-1000型流变仪研究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在低剪切速率下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该溶液属非牛顿假塑性流体,溶液表观粘度随溶液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溶液浓度升高而升高;溶液温度的升高、浓度的降低均使... 利用美国AR-1000型流变仪研究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在低剪切速率下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该溶液属非牛顿假塑性流体,溶液表观粘度随溶液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溶液浓度升高而升高;溶液温度的升高、浓度的降低均使溶液体系的非牛顿指数增大;而溶液的结构粘度指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大;溶液浓度的增加、温度的降低使溶液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 流变性能 表观粘度 剪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甲基苯乙烯薄膜多孔结构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杨睿戆 徐嘉靖 +5 位作者 高聪 马霜 陈素芬 罗炫 方瑜 李波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1-186,共6页
采用铸膜液对聚α-甲基苯乙烯(PAMS)薄膜在高湿度条件下形成多孔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MS的相对分子质量、PAMS浓度、环境温度/湿度、溶剂挥发性及液膜厚度等因素决定了薄膜表面孔洞的大小及其分布。液膜中水滴的运动... 采用铸膜液对聚α-甲基苯乙烯(PAMS)薄膜在高湿度条件下形成多孔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MS的相对分子质量、PAMS浓度、环境温度/湿度、溶剂挥发性及液膜厚度等因素决定了薄膜表面孔洞的大小及其分布。液膜中水滴的运动是水滴间毛细管作用力和Bénard-Marangoni对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孔洞形成规则排列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苯乙烯 多孔薄膜 Bénard-M arangoni对流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量对氟苯-聚-α-甲基苯乙烯乳液固化速率的影响
20
作者 马霜 陈素芬 +3 位作者 刘梅芳 黄亚文 杨军校 张占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8,共5页
为研究分子量对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的乳液微封装制备过程中乳液固化速率的影响,实验采用分子量为300-800kg·mol^-1的3种PAMS作为油相,测量在聚乙烯醇(PVA)和聚丙烯酸(PAA)两种外水相环境下,PAMS/氟苯(FB)乳液... 为研究分子量对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的乳液微封装制备过程中乳液固化速率的影响,实验采用分子量为300-800kg·mol^-1的3种PAMS作为油相,测量在聚乙烯醇(PVA)和聚丙烯酸(PAA)两种外水相环境下,PAMS/氟苯(FB)乳液直径、油相浓度和FB扩散通量随固化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随PAMS分子量减小,PAMS油相浓度上升趋势变慢,FB扩散通量的峰值在分子量为300kg·mol^-1时达到最小。因此,可通过降低PAMS分子量的方式来延长乳液的固化时间,从而降低FB的扩散速率,使乳液有足够时间调整形变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微球球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苯乙烯 固化 扩散通量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