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洪才 董凤霞 +1 位作者 王比松 刘金刚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119,共6页
采用不同乳化剂对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树脂进行乳化,以乳液的乳化率及粒径为考核指标对乳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乳化剂组合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吐温80,其绝干质量比为3∶1;优化后的乳化工艺为:乳化剂用量15%,内外相体... 采用不同乳化剂对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树脂进行乳化,以乳液的乳化率及粒径为考核指标对乳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乳化剂组合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吐温80,其绝干质量比为3∶1;优化后的乳化工艺为:乳化剂用量15%,内外相体积比3∶4,油相为质量分数25%的PPC树脂/二氯甲烷溶液,皂液温度30℃,剪切速率>10000 r/min,剪切时间4~6 min,添加质量分数2%的聚乙烯醇作为乳液保护胶体。乳化后PPC树脂的热封性能和阻隔性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能满足高热封压力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乳液 乳化剂 乳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乳酸共混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卫丰 肖敏 +2 位作者 王拴紧 闻立时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145,共4页
利用熔融共混制备了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乳酸共混复合材料(PPC/PLA),通过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热重分析仪(TG)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容性、结晶性、热稳定性及... 利用熔融共混制备了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乳酸共混复合材料(PPC/PLA),通过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热重分析仪(TG)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容性、结晶性、热稳定性及微观形态。结果表明,PLA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复合材料是相容性较好的两相体系,二组分的比例对复合材料的熔点和结晶度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乳酸 生物降解 增强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秋艳 翁云宣 许国志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4,共7页
综述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的合成、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市场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合成PPC的催化体系主要有锌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稀土催化体系、Salen(MX)催化剂、金属卟啉类催化剂等,其中锌类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Salen(... 综述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的合成、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市场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合成PPC的催化体系主要有锌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稀土催化体系、Salen(MX)催化剂、金属卟啉类催化剂等,其中锌类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Salen(MX)复合物的二元或双官能团催化体系效率最高。PPC的改性方法主要有交联共聚、溶液共混和熔融共混。最后,指出PPC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合成 催化剂 改性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果 冯健 张水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3-1239,共7页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是一种新型热塑性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高阻隔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但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差,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改性是提高其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采用淀粉、纤维素和甲...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是一种新型热塑性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高阻隔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但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差,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改性是提高其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采用淀粉、纤维素和甲壳素等天然高分子对PPC的改性研究,尤其是天然高分子含量和预处理方法等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PPC/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发展作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天然高分子 共混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果 赵楠 +1 位作者 张水洞 黄汉雄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2-647,共6页
本文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GO片层形貌进行表征;以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乙烯醇(PVA)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溶液和熔融共混法相结合,制备PPC/PVA/G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 本文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GO片层形貌进行表征;以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乙烯醇(PVA)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溶液和熔融共混法相结合,制备PPC/PVA/G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动态流变行为。结果表明,当GO含量为0.5 wt%时,拉伸强度达到了22.03 MPa,与纯PPC相比提高了25.8%;当GO含量增大到1.0 wt%时,拉伸强度开始降低;断裂伸长率随GO的加入呈现降低的趋势。GO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最好,与纯PPC相比,复合材料的完全热分解温度从350℃提高到了400℃以上,并且热分解速率下降了12%/min;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PVA及GO的引入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烯醇 氧化石墨烯 力学性能 热性能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加工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亚东 苏海丽 +1 位作者 白宝丰 高丽君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4-47,共4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电子拉力机、熔体流动速率仪和毛细管流变仪等对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熔融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PC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和热分解温度(T d),T g和失重率5%...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电子拉力机、熔体流动速率仪和毛细管流变仪等对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熔融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PC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和热分解温度(T d),T g和失重率5%的T d分别为31℃和211.3℃;PPC的力学性能较差,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50 MPa和536.63%,熔体流动速率随温度提高而有所升高;PPC熔体为假塑性流体,其熔体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和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在PPC成型加工中可采用升高加工温度和剪切速率的方法来提高其熔体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热性能 熔融流变 假塑性流体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粉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平源 秦吉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9-151,155,共4页
以元明粉(Na2SO4,简称S)作为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为基体,通过密炼机进行熔融共混制得元明粉-MMA/PPC复合材料。采用拉伸、热失重及扫描电镜对S-MMA/PPC复合材料进行拉伸性能、热力学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的... 以元明粉(Na2SO4,简称S)作为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为基体,通过密炼机进行熔融共混制得元明粉-MMA/PPC复合材料。采用拉伸、热失重及扫描电镜对S-MMA/PPC复合材料进行拉伸性能、热力学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MMA接枝聚合物含量的增加,S-MMA/PP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加,断裂伸长率逐渐下降;S-MMA提高了PPC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同时S-MMA/PPC复合材料的相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粉 甲基碳酸 强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6短纤维用于提高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力学与热学性能的研究
8
作者 蒋果 冯健 +1 位作者 黄汉雄 张水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76-2079,2083,共5页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分子间作用力较低、力学和热学性能较差,通过双螺杆挤出制备PPC/PA66短纤维复合材料,促进PA66短纤维与PPC形成氢键作用力,有利于提高PPC材料的综合性能。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A66短纤维的羰基与PPC分子链中的羟...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分子间作用力较低、力学和热学性能较差,通过双螺杆挤出制备PPC/PA66短纤维复合材料,促进PA66短纤维与PPC形成氢键作用力,有利于提高PPC材料的综合性能。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A66短纤维的羰基与PPC分子链中的羟基之间形成了氢键,PA66短纤维的引入提高了PPC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当短纤维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315.8%,初始分解温度和玻璃化温度分别提高了32.2和3.8℃。当短纤维含量继续增加至30%(质量分数)时,由于高含量的纤维之间容易发生团聚,导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略有下降。PPC力学和热学性能的显著提高,主要原因是氢键作用力的形成和PA66短纤维受力后发生的拉丝形变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尼龙 66 短纤维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挤出马来酸酐接枝聚甲基乙撑碳酸酯的结构与热性能
9
作者 蒋果 冯健 +1 位作者 黄汉雄 张水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9-62,共4页
通过反应挤出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g-MA),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滴定法、溶液黏度测试等方法表征了PPC-g-MA的结构,通过热重分析和稳态粘弹流变性能测试,研究了接枝物的热性能,分析了PPC-g-MA结构与热性能的关系。PPC-g-M... 通过反应挤出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g-MA),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滴定法、溶液黏度测试等方法表征了PPC-g-MA的结构,通过热重分析和稳态粘弹流变性能测试,研究了接枝物的热性能,分析了PPC-g-MA结构与热性能的关系。PPC-g-MA的红外谱图显示在1640cm-1处出现碳碳双键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MA成功接枝到PPC主链上。MA添加量由0.5phr增加至5phr,PPC-g-MA的接枝率、特性黏度和热稳定性先提高后降低。当MA添加量为0.5phr时,PPC-g-MA的接枝率为0.224%,此时产物的初始分解温度(T-5%)比纯PPC升高了8.2℃,特性黏度提高了1.22,复数黏度降低10%所消耗的时间延长了1875s;当MA添加量增加到1phr时,PPC-g-MA的接枝率和T-5%同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284%和264.8℃。研究表明当MA添加量低于1phr时,产物的接枝率和特性黏度高,可提高PPC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马来酸酐 反应挤出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二异氰酸酯为增容剂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乳酸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招启强 肖敏 +2 位作者 王拴紧 阮镜棠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2-155,共4页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乳酸(PLA)共混体系中加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使TDI与PPC及PLA的端羟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制备了一系列共混物。共混物的DSC曲线及扫描电镜图表明,形成的扩链产物使该二元...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乳酸(PLA)共混体系中加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使TDI与PPC及PLA的端羟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制备了一系列共混物。共混物的DSC曲线及扫描电镜图表明,形成的扩链产物使该二元共混体系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都得到显著提高。当TDI加入量由0 phr增加到5 phr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23 MPa增加到了44.7 MPa,维卡软化点由38℃提高到了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乳酸 2 4-甲苯二异氰酸 增容剂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异氰酸酯增容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埃洛石纳米管共混复合材料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柳鹏 王拴紧 +1 位作者 肖敏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7-159,164,共4页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埃洛石纳米管(PPC/HNT)共混体系中加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复合材料,并用万能试验机、热重分析仪(TG)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微观...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埃洛石纳米管(PPC/HNT)共混体系中加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复合材料,并用万能试验机、热重分析仪(TG)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2,4-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明显提高;熔融指数下降;热稳定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到,TDI的增容作用改善了HNT与PPC的界面接触,材料的相容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埃洛石纳米管 熔融共混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乳酸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桂吉 赵敬东 +4 位作者 李伯全 甘力强 王拴紧 肖敏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131,共4页
通过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来改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乳酸(PLA)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而制备增容性PPC/PLA压延薄膜,并对其微观性能、热性能、结晶性能以及不同取向度下薄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延薄膜只... 通过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来改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乳酸(PLA)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而制备增容性PPC/PLA压延薄膜,并对其微观性能、热性能、结晶性能以及不同取向度下薄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延薄膜只在纵向方向有着一定程度的取向,而横向方向没有取向;纵向的拉伸性能明显高于横向的拉伸性能,而横向的撕裂性能则高于纵向的撕裂性能;纵向的拉伸强度和横向的撕裂强度随着取向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当取向度从0.058提高到0.102时,薄膜纵向的拉伸强度和横向的撕裂强度分别从38.8MPa和142.2N/mm提高到了48.6MPa和185.3N/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乳酸 压延薄膜 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型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桂吉 李伯全 +4 位作者 赵敬东 甘力强 王拴紧 肖敏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8-151,共4页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体系中加入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TTI)作为增容剂,与PPC和PBS的端羟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原位生成PPC和PBS的相容剂,从而提高材料的相容性。文中采用熔体流动速率分析、微...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体系中加入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TTI)作为增容剂,与PPC和PBS的端羟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原位生成PPC和PBS的相容剂,从而提高材料的相容性。文中采用熔体流动速率分析、微卡软化温度测定、拉伸性能和冲击强度测试来表征材料的性能。共混物制备过程扭矩的提高和共混物熔体流动速率的降低表明了扩链反应的进行,材料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的提高表明,TTI的加入能促进两组分相容性的明显改善,扩链反应的进行和体系相容性的提高也使共混材料的热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当TTI加入量由0 phr增加到0.36 phr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由46.3%增加到了212.0%,缺口冲击强度由4.5kJ/m2增加至9.0 kJ/m2,维卡软化点由57.6℃提高到了6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丁二酸丁二醇 4 4’ 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氯化聚乙烯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惊涛 黄国家 +1 位作者 徐贵阳 肖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2,共3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氯化聚乙烯共混材料(PPC/CPE),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万能测试机、以及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分别研究了共混材料的微观结构、相容性、热稳定...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氯化聚乙烯共混材料(PPC/CPE),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万能测试机、以及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分别研究了共混材料的微观结构、相容性、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PE和PPC具有良好的相容性;CPE能够有效增韧PPC,20%CPE添加量的共混材料断裂伸长率达到556%,冲击强度是纯PPC的140%,且拉伸强度还能保持17.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氯化 动态热机械分析 相容性 增韧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产品中聚醚多元醇的提取及用于聚氨酯的合成
15
作者 王艳艳 陈桂吉 +2 位作者 肖敏 王拴紧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116,共3页
探讨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中副产物聚醚的提取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的表征,并进行了用其合成聚氨酯(PU)的应用研究。通过拉伸测试、邵氏硬度测试和热重分析(TG)考察了不同硬段... 探讨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中副产物聚醚的提取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的表征,并进行了用其合成聚氨酯(PU)的应用研究。通过拉伸测试、邵氏硬度测试和热重分析(TG)考察了不同硬段比例、-NCO与-OH比例对所合成的PU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CO∶OH略大于1时,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合成的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和邵氏硬度随之增加,T-5%、软硬段分解温度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无较大变化;当-NCO∶-OH值较低时,聚氨酯的力学性能、硬度及热性能均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多元醇 甲基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黏土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与阻透性能
16
作者 陈寿 冯健 +1 位作者 蒋果 王文广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6-80,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黏土和PPC/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黏土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和阻氧性能,并对其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基材PPC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时,PPC/黏土复合材料的复...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黏土和PPC/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黏土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和阻氧性能,并对其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基材PPC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时,PPC/黏土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也较高;随着黏土和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的添加,PPC/EVOH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和损耗模量明显增加,PE-g-MAH的加入使PPC、EVOH和黏土之间的界面作用力增强,改善了PPC与EVOH的相容性,同时提高了PPC/EVOH复合材料的阻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烯-烯醇共 黏土 流变性能 阻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PLA/PPC/CaCO_(3)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帅 武丹丹 +1 位作者 张永恒 姜涛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采用挤出复合和吹膜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PBAT/PLA/PPC和PBAT/PLA/PPC/CaCO_(3)复合薄膜。用SEM、XRD、DSC、TG对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质量比PPC和CaCO_(3)对相应复合薄膜的水蒸气阻隔性、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C的... 采用挤出复合和吹膜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PBAT/PLA/PPC和PBAT/PLA/PPC/CaCO_(3)复合薄膜。用SEM、XRD、DSC、TG对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质量比PPC和CaCO_(3)对相应复合薄膜的水蒸气阻隔性、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C的加入有利于PBAT、PLA相容性的提高,且PPC的适量加入,使相应复合薄膜的WVP降低。当PPC质量比例为15%时,PBAT/PLA/PPC薄膜的WVP为2.905×10^(-13)g·cm/(cm^(2)·s·Pa),与未添加PPC的薄膜相比,降低了13%。该薄膜的拉伸强度为32.31/23.26 MPa(TD/MD),断裂伸长率为452.60%/175.12%(TD/MD),撕裂负荷为74.9/93.55 kN/m(TD/MD)。CaCO_(3)的加入可以明显增强PBAT基薄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但是,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均降低。CaCO_(3)质量比例为20%的PBAT基薄膜WVP为2.256×10^(-13)g·cm/(cm^(2)·s·Pa),与未添加CaCO_(3)的PBAT基薄膜相比,降低了27%。该薄膜的拉伸强度TD/MD为30.03/34.60 MPa,断裂伸长率TD/MD分别为197.96%/342.90%,撕裂负荷TD/MD为75.3/82.8 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 乳酸 甲基碳酸 碳酸 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C/PBAT复合材料阻隔性能研究进展
18
作者 关圣信 黄兆阁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4,共5页
介绍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复合材料阻隔性能的现状,描述了无机填料、有机填料、共混以及改变工艺技术对PPC/PBAT复合材料阻隔性能的作用机理,具体涉及纳米碳酸钙、蒙脱土、云母、淀粉、石墨烯、聚... 介绍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复合材料阻隔性能的现状,描述了无机填料、有机填料、共混以及改变工艺技术对PPC/PBAT复合材料阻隔性能的作用机理,具体涉及纳米碳酸钙、蒙脱土、云母、淀粉、石墨烯、聚酯、调整共混比例以及采用微层吹膜技术等对PPC/PBAT复合材料阻隔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碳酸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阻隔性能 纳米填料 硅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PEO/PPC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 被引量:2
19
作者 禹筱元 肖敏 +1 位作者 王拴紧 孟跃中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共3页
以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和聚氧化乙烯(PEO)为基体材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PEO/PPC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无定形PPC的引入,降低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度,提高了CPE膜的离子电导率(σ)。样品PEO/50%PPC的室温σ为0.068 mS/cm,电... 以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和聚氧化乙烯(PEO)为基体材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PEO/PPC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无定形PPC的引入,降低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度,提高了CPE膜的离子电导率(σ)。样品PEO/50%PPC的室温σ为0.068 mS/cm,电化学稳定窗口大于4.5 V,Li+迁移数为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合物电解质(CPE) 电化学性能 甲基碳酸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盐对交联PPCMA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禹筱元 肖敏 +2 位作者 王拴紧 董先明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84,88,共4页
以二氧化碳(CO2)、环氧丙烷(PO)和马来酸酐(MA)三元共聚反应合成聚甲基乙撑碳酸酯马来酸酐(PPCMA),再经交联和浸渍电解液活化,制备了性能优良的PPC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研究发现,随着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增加,交联PPCMA的玻璃... 以二氧化碳(CO2)、环氧丙烷(PO)和马来酸酐(MA)三元共聚反应合成聚甲基乙撑碳酸酯马来酸酐(PPCMA),再经交联和浸渍电解液活化,制备了性能优良的PPC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研究发现,随着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增加,交联PPC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热稳定性增强,PPC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先增加后减小,当DCP用量为1.2%、LiClO4浓度为1.1mol/dm3、LiBOB质量分数为1.3%时,PPC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最大值1.47×10-2S/cm。Li/PPCMAGPE/LiNi1/3Co1/3Mn1/3O2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15.3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甲基碳酸马来酸酐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