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聚甲基丙酮肟基硅氧烷交联剂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蔡喜庆 张军营 史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79,共3页
以聚甲基丙酮肟基硅氧烷(PMKS)作为交联剂,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在室温下交联固化生成硅橡胶,并研究了PMKS对硅橡胶固化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表明,交联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4kJ/mol,IR测试表征了体系固化前后官能团的变... 以聚甲基丙酮肟基硅氧烷(PMKS)作为交联剂,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在室温下交联固化生成硅橡胶,并研究了PMKS对硅橡胶固化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表明,交联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4kJ/mol,IR测试表征了体系固化前后官能团的变化。硅橡胶的交联密度随PMKS含量的提高而增大。与传统交联剂相比,PMKS可以原位形成一种高交联密度的PMKS相,这种PMKS相对硅橡胶有显著地增强作用。PMKS可作为硅橡胶的新型室温增强交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酮肟基硅氧烷 硅橡胶 交联剂 原位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多孔填料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基质渗透汽化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静 金万勤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3-644,共12页
开发高性能渗透汽化膜材料是提高渗透汽化膜技术的竞争力,实现高效、低能耗有机溶剂分离回收过程的重要途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机溶剂优先渗透型渗透汽化膜材料,但其分离性能不理想。在PDMS膜主体内引入多孔... 开发高性能渗透汽化膜材料是提高渗透汽化膜技术的竞争力,实现高效、低能耗有机溶剂分离回收过程的重要途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机溶剂优先渗透型渗透汽化膜材料,但其分离性能不理想。在PDMS膜主体内引入多孔填料构筑混合基质膜,有望同时强化有机溶剂分子的溶解与扩散行为,实现分离性能的提升。与一维及二维填料相比,三维填料具有丰富连通的内部孔道,孔道结构一般不存在取向性,且填料种类及功能化手段丰富,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填料类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三维多孔填料的PDMS混合基质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类型三维多孔填料的特点、混合基质膜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PDMS混合基质膜的研究挑战,以期为高性能PDMS混合基质膜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多孔填料 甲基硅氧烷 混合质膜 渗透汽化 分离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介电层柔性压力传感器制备 被引量:8
3
作者 肖渊 李红英 +2 位作者 李倩 张威 杨鹏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83,共5页
针对织物基柔性压力传感器制备过程中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在平纹棉织物上下表面贴附等宽叉指形铜箔,并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封装织物及铜箔电极,制得织物基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方法,对传感器阵列单元截面微观形貌进... 针对织物基柔性压力传感器制备过程中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在平纹棉织物上下表面贴附等宽叉指形铜箔,并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封装织物及铜箔电极,制得织物基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方法,对传感器阵列单元截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并对传感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具有PDMS包覆织物纤维特殊微结构复合介电层;在0~0.75、0.75~125及125~580 kPa范围内,灵敏度分别为8.66×10^(-3)、0.94×10^(-3)和0.43×10^(-3)kPa^(-1),传感器最大可检测限达580 kPa,最大迟滞约5.5%,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对其柔性及触觉分析发现,该传感器可清晰识别并反馈弯折不同角度及手指间歇触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纺织品 织物电容传感器 柔性传感器 甲基硅氧烷 复合微结构介电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H对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辐射效应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彭静 朱轶才 +2 位作者 翟茂林 乔金樑 魏根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73-877,共5页
通过凝胶和溶胶分析与分子量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体系下,"OH对PDMS乳液γ辐射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OH不仅可引发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分子间交联,也能促进其降解.对于纯PDMS乳液,在所研究的剂量范围内,"OH对其辐射交联行... 通过凝胶和溶胶分析与分子量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体系下,"OH对PDMS乳液γ辐射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OH不仅可引发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分子间交联,也能促进其降解.对于纯PDMS乳液,在所研究的剂量范围内,"OH对其辐射交联行为影响较小.但若体系中加入H2O2、KIO4和N2O这些提高"OH生成产额的添加剂时,"OH对PDMS的促降解作用会随着吸收剂量增加而表现更明显,导致凝胶含量与纯乳液辐照情况相比下降较多.即使加入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在过量的"OH存在下,当吸收剂量大于40kGy以上时,TMPTMA不仅没有提高交联度,反而会与"OH协同,使PDMS的凝胶含量下降更显著,同时产生更多的小分子聚合物,并使PDMS的平均分子量分布变窄.这可能是由于交联剂首先与"OH作用,形成的产物会加快PDMS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H自由 甲基硅氧烷(PDMS)乳液 辐射交联 辐射降解 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相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植物油脂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锦才 陈晓燕 +3 位作者 陈树娣 李胜 徐董育 吴蓝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5-1110,共6页
为解决现有测定植物油脂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存在因标准溶液与样品基质差异较大、塑料材质溶出硅而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提出了题示方法,并考察了稀释剂的类型和性质、稀释比例以及容器材质... 为解决现有测定植物油脂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存在因标准溶液与样品基质差异较大、塑料材质溶出硅而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提出了题示方法,并考察了稀释剂的类型和性质、稀释比例以及容器材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得出有利于等离子体稳定的稀释剂参数范围:蒸气压(20℃)0.032~0.287kPa,密度(20℃)0.798~0.881g·mL^(-1),运动黏度(20℃)2.47~15.8mm2·s^(-1)。当待测溶液的运动黏度(20℃)小于6.35mm2·s^(-1)时,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大于0.9995,以ICP溶剂为稀释剂,当植物油脂与稀释剂的稀释比例为1∶4(质量比)时,方法检出限较低。在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提取过程中,不论塑料离心管是否经过加热处理均会使提取液中的待测物质含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玻璃材质的比色管则无影响。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取4g样品置于50mL玻璃比色管中,加入ICP溶剂至总质量为20g,混匀,于70℃超声提取2h,再加入15mL 1.37mol·L^(-1)盐酸溶液充分混匀,静置分层,取上清液置于玻璃比色管中,采用ICP-AES测定其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加入适量的空白植物油脂的基质匹配法有效校正了样品基质对测定结果的干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质量分数在0.500~10.0mg·kg^(-1)内与对应的硅元素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0m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6%~10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1.1%~3.4%。采用本法与GB 5009.254-2016第二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同一实际加标样品,两种方法所得测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质匹配 容器材质 甲基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改性聚醚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安秋凤 黄良仙 +1 位作者 李临生 杜经武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3-16,共4页
利用哌嗪与自制的聚醚/环氧硅油中间体反应合成了一种哌嗪改性聚醚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PEP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应用。结果表明:原料含氢硅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PPEPS的硅含量对其应用性能有影响。增加原料含氢硅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利用哌嗪与自制的聚醚/环氧硅油中间体反应合成了一种哌嗪改性聚醚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PEP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应用。结果表明:原料含氢硅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PPEPS的硅含量对其应用性能有影响。增加原料含氢硅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提高硅含量,可改善PPEPS的柔软性,而对织物的吸湿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改性甲基硅氧烷 哌嗪醚硅油 织物柔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乙基)硅氧烷共聚物与长链烷烃组成的二元体系的混合性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栾文耕 张伟伟 +2 位作者 董红 伍川 瞿志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7-414,共8页
为了研究乙基有机硅材料作为柴油降凝剂的可能性,选用聚(二甲基-二乙基)硅氧烷共聚物和柴油主要成分正癸烷、正十二烷及正十四烷构成的二元混合物作为研究体系,在常压及288.15、298.15、308.15、318.15、328.15 K下通过DSA5000M+Lovis20... 为了研究乙基有机硅材料作为柴油降凝剂的可能性,选用聚(二甲基-二乙基)硅氧烷共聚物和柴油主要成分正癸烷、正十二烷及正十四烷构成的二元混合物作为研究体系,在常压及288.15、298.15、308.15、318.15、328.15 K下通过DSA5000M+Lovis2000ME联用仪测得的密度、黏度和声速,计算出它们的过量摩尔体积、黏度偏差、过量吉布斯自由能、热膨胀系数和等熵压缩系数偏差等热力学数据,并讨论了分子间作用力、空间位阻、分子堆积等因素对二元体系溶液过量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能是由于分子空间位阻变大,体系内分子间的色散作用增强,随着碳链的增长,过量摩尔体积、黏度偏差、等熵压缩系数偏差呈增大的趋势,而过量吉布斯自由能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乙)硅氧烷 长链烷烃 二元体系 密度 黏度 声速 过量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胺苯二醛多孔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亚丹 肖强 +1 位作者 钟依均 朱伟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58-2063,共6页
以溶液复合成膜法制备了密胺苯二醛多孔聚合物(M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基质膜,利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混合基质膜的形貌。考察了不同MA用量下MA/PDMS混合基质膜的气体分离性能,结果表明,MA的加入可以在提高PDMS膜渗透系数的同时... 以溶液复合成膜法制备了密胺苯二醛多孔聚合物(M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基质膜,利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混合基质膜的形貌。考察了不同MA用量下MA/PDMS混合基质膜的气体分离性能,结果表明,MA的加入可以在提高PDMS膜渗透系数的同时提高CO_2气体分离选择性;随着混合基质膜中MA含量的增加,混合基质膜的渗透系数均明显提高,气体分离选择性则先增大后减小。双组分混合气体分离测试结果表明,MA/PDMS(1.2%(w,质量分数))混合基质膜对CO_2/N_2和CO_2/CH_4的分离选择性分别是19.2和6.0,CO_2的渗透系数达到8100Barrer,均高于纯PDMS膜。MA/PDMS(1.2%(w))混合基质膜对CO_2/N_2混合气的分离性能突破了Robeson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合物 甲基硅氧烷 混合质膜 气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及其缩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宗林 王庆昭 +2 位作者 孟凡军 董建 韩念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49,153,共4页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及对二溴苯等为主要原料,经历三个反应步骤合成了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所有中间产物的分子结构均用1H-NMR确证。首次采用辛酸己胺作催化剂,将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进行缩聚,获得了聚四甲基对硅亚苯基硅氧烷;...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及对二溴苯等为主要原料,经历三个反应步骤合成了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所有中间产物的分子结构均用1H-NMR确证。首次采用辛酸己胺作催化剂,将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进行缩聚,获得了聚四甲基对硅亚苯基硅氧烷;研究了聚合时间以及催化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并用1H-NMR及X射线衍射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双(二甲基-羟)苯 甲基对硅亚苯硅氧烷 辛酸己胺 缩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腈碱催化开环聚合制备含氟聚乙基硅氧烷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正阳 时金凤 +1 位作者 赵娜 李志波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7-424,共8页
以有机环三磷腈碱(CTPB)作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六乙基环三硅氧烷(E3)开环聚合(ROP),以及E3与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F3)开环共聚合,制备了聚二乙基硅氧烷(PDES)和含有不同三氟丙基甲基硅氧(F)单元摩尔... 以有机环三磷腈碱(CTPB)作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六乙基环三硅氧烷(E3)开环聚合(ROP),以及E3与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F3)开环共聚合,制备了聚二乙基硅氧烷(PDES)和含有不同三氟丙基甲基硅氧(F)单元摩尔分数(0~46%)的聚(二乙基-ran-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PDES-ran-PTFPMS)。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表征了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微观接触角测量仪对聚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得PDES-ran-PTFPMS。当F单元摩尔分数高于6%时,可以有效抑制PDES的低温结晶,且PDES-ran-PTFPMS具有极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134℃)。含氟聚乙基硅氧烷薄膜的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F单元的引入有效提高了聚乙基硅氧烷的疏水性及降低了油的浸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腈碱 开环 (二乙-ran-三氟丙甲基)硅氧烷 低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降解聚硅基酯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11
作者 岳芸 刘宗林 王进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2-24,共3页
主链中含有不稳定的硅酯键的聚硅基酯是一种新型的可降解聚合物。合成并研究了新型聚硅基酯即聚(己二酸四甲基二硅氧烷基硅基酯):首次利用熔融缩聚法使己二酸与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单体合成了聚硅基酯,并用1H-NMR对该聚合物进行了... 主链中含有不稳定的硅酯键的聚硅基酯是一种新型的可降解聚合物。合成并研究了新型聚硅基酯即聚(己二酸四甲基二硅氧烷基硅基酯):首次利用熔融缩聚法使己二酸与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单体合成了聚硅基酯,并用1H-NMR对该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对其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就分子量分布及降解性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缩 己二酸 甲基硅氧烷 性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聚酰亚胺中空纳米微球/PEI混合基质复合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倩倩 唐永富 +3 位作者 蔡钦兴 丁晓莉 赵红永 张玉忠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8,共7页
以均苯四甲酰氯(BTAC)和4,4-(9-亚芴基)-二胺(FDA)为油相和水相单体,在微乳液体系中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中空纳米微球.然后配制微球和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正己烷混合液作为涂层液,采用浸渍涂覆法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酰亚胺中空... 以均苯四甲酰氯(BTAC)和4,4-(9-亚芴基)-二胺(FDA)为油相和水相单体,在微乳液体系中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中空纳米微球.然后配制微球和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正己烷混合液作为涂层液,采用浸渍涂覆法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酰亚胺中空纳米微球/聚醚酰亚胺复合膜,并对O_(2)、N_(2)的渗透速率和O_(2)/N_(2)分离性能进行了测试.系统考察了聚合物浓度、预交联时间、浸渍时间、提拉速度及固化温度对复合膜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橡胶质量分数为3%、预交联时间为3 h、浸渍时间为120 s、提拉速度为0.5 m/min、固化温度为80℃时,制备的复合膜性能较佳.测试条件为0.2 MPa,25℃时,具有无缺陷皮层复合膜的O2渗透速率高达1676 GPU,O_(2)/N_(2)分离因子为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质膜 复合膜 甲基硅氧烷 O_(2)/N_(2)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杂化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雅 安秋凤 +2 位作者 李卫卫 王笑鸽 王玉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6-53,共8页
采用二次聚合工艺将七异丁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8^MA/7i-POSS)、八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8^MA-POS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得到POSS/PMMA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聚合物... 采用二次聚合工艺将七异丁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8^MA/7i-POSS)、八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8^MA-POS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得到POSS/PMMA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分子成功被引入聚合物链段中;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杂化材料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OSS的引入增加了杂化材料表面粗糙度,出现明显凹凸结构;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杂化材料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T8^MA/7i-POSS添加量为20%、T8^MA-POSS添加量为5%时,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91.73℃提高到129.58℃,表现出良好的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能化多面体低倍半硅氧烷 杂化材料 改性 甲基丙烯酸甲酯 自由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改性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防污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吕斌 张鹤年 高党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1-547,共7页
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将PDMS引入到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CWPU-SOP)中,制备出PDMS改性的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乳液(PDMS/CWPU-SOP)。采用FTIR、TEM、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了PDMS/CWPU-SOP薄... 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将PDMS引入到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CWPU-SOP)中,制备出PDMS改性的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乳液(PDMS/CWPU-SOP)。采用FTIR、TEM、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了PDMS/CWPU-SOP薄膜的水接触角、耐水性、防污性能和机械性能,探讨了其防污机理。结果表明,与CWPU-SOP薄膜相比,当PDMS含量(以除去PDMS、水、丙酮外所有物质的质量计)为8%时,制备的PDMS/CWPU-SOP8薄膜的水接触角由85°升至110°,吸水率由23.1%下降至15.3%,PDMS的引入提高了CWPU-SOP薄膜的疏水性和耐水性。此外,不同酸碱性液滴在PDMS/CWPU-SOP8薄膜表面可自由滚落且不留痕迹,表明PDMS/CWPU-SOP8薄膜具有一定的防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水性氨酯 甲基硅氧烷 耐水性 防污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碳侧链对含硅聚碳酸酯基聚氨酯酶降解稳定性的影响
15
作者 张涛 唐林 +3 位作者 吴和成 李震 张恒愉 李洁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0-176,共7页
合成了一种含有氟碳侧链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的聚碳酸酯基聚氨酯(PCU),并通过胆固醇酯酶(CE)水解实验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小角X射线散射仪(SAXS)等相结构表... 合成了一种含有氟碳侧链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的聚碳酸酯基聚氨酯(PCU),并通过胆固醇酯酶(CE)水解实验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小角X射线散射仪(SAXS)等相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氟碳侧链的引入能够破坏硬段聚集结构,促进软段与硬段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这种软段与硬段间过强的相互作用反而限制了PDMS向表面的迁移,酶降解24星期的样品中F10Si10PCU表现出最差的样品表面及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侧链 甲基硅氧烷 碳酸酯氨酯 酶降解 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陆亚东 葛硕硕 +4 位作者 张萍波 唐敏艳 俞晓琴 包燕敏 高学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123,共6页
端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P-PDMS)取代部分多元醇原料蓖麻油,通过预聚体法制得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WPU)。利用醇羟基和异氰酸酯基之间的反应,引入不同含量的HP-PDMS到WPU链段中,制备出WPU/HP-PDMS复合材料。同时利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 端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P-PDMS)取代部分多元醇原料蓖麻油,通过预聚体法制得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WPU)。利用醇羟基和异氰酸酯基之间的反应,引入不同含量的HP-PDMS到WPU链段中,制备出WPU/HP-PDMS复合材料。同时利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热稳定性测定、静态接触角测试及拉伸测试探讨复合材料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和拉伸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HP-PDMS成功改性蓖麻油基WPU;随着HPPDM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T5%)从225℃增加到248.5℃,同时,少量HP-PDMS的引入可以一定范围内提高材料的疏水性及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丙甲基硅氧烷二元醇 植物油水性氨酯 体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甘蔗渣多孔碳的超疏水棉织物制备及其性能
17
作者 张应秀 徐丽慧 +5 位作者 潘虹 姚程健 赵红 窦梅冉 沈勇 赵诗怡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169,共9页
针对目前超疏水材料制备原料成本较高的问题,以农林废弃物甘蔗渣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炭化活化法制备了多孔碳,并将甘蔗渣基多孔碳(BPC)与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结合构筑超疏水功能棉织物。研究了活化温度和活化剂用量对BPC结... 针对目前超疏水材料制备原料成本较高的问题,以农林废弃物甘蔗渣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炭化活化法制备了多孔碳,并将甘蔗渣基多孔碳(BPC)与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结合构筑超疏水功能棉织物。研究了活化温度和活化剂用量对BPC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评价了BPC和PDMS质量分数对整理棉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化温度为700℃,且BPC和活化剂质量比为1∶4时,制备的BPC比表面积达到1 614.25 m^(2)/g,且石墨化程度较高,表面具有粗糙结构且微孔分布最多;PDMS为棉织物提供低表面能的同时,能够将BPC牢固黏结在棉织物表面;当PDMS质量分数为3%,BPC质量分数为0.2%时,所构筑的棉织物超疏水性能较好,静态水滴接触角可达162.2°,实现了超疏水棉织物的优异自清洁、防水抗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多孔碳 甲基硅氧烷 超疏水 棉织物 自清洁性能 防水抗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MA-b-PDMS-b-PBMA嵌段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彦 史红岩 +3 位作者 蔡敏 马艳弘 张洪文 宋仁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3-696,共4页
以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α-溴代异丁酰溴为原料,制备了双官能度Br-PDMS-Br,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CuCl和2,2’-联吡啶为催化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b-PDMS-b-PB... 以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α-溴代异丁酰溴为原料,制备了双官能度Br-PDMS-Br,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CuCl和2,2’-联吡啶为催化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b-PDMS-b-PBMA)三嵌段聚合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仪(GPC)、热失重分析仪(TGA)、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三嵌段聚合物的结构及聚合反应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三嵌段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疏水性和微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硅氧烷 大分子引发剂 原子转移自由 嵌段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烃基改性硅油PMHS-g-LCAA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秘钊 赵欣 +1 位作者 张景彬 孙晓泉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0,共6页
以丙烯酸高碳醇酯、聚甲基氢硅氧烷为单体,在H2PtCl6催化作用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长链烃基改性硅油,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相关因素对硅氢加成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利用IR和1H-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单体之间的硅... 以丙烯酸高碳醇酯、聚甲基氢硅氧烷为单体,在H2PtCl6催化作用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长链烃基改性硅油,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相关因素对硅氢加成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利用IR和1H-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单体之间的硅氢加成反应得到预期设想的聚合物,获得β-1,2-加成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硅氧烷 丙烯酸高碳醇酯 硅氢加成反应 长链烃改性硅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SS的ATRP引发剂的合成及其PMMA杂化材料制备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春宝 金鸿 杨绪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49,57,共4页
通过苯基三氯硅烷的水解、缩合合成了八苯基倍半硅氧烷(OPS),再经硝化、还原制备了八氨基苯基倍半硅氧烷(OAPS),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了ATRP引发剂BOAPS,并运用FT-IR、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ATRP方法制备了PMMA/BOAPS杂化聚合... 通过苯基三氯硅烷的水解、缩合合成了八苯基倍半硅氧烷(OPS),再经硝化、还原制备了八氨基苯基倍半硅氧烷(OAPS),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了ATRP引发剂BOAPS,并运用FT-IR、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ATRP方法制备了PMMA/BOAPS杂化聚合物,运用GPC、DSC及TGA手段对杂化材料的结构与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MA杂化物的数均分子量(Mn)为58000,分子量多分散系数为1.12。与分子量相近的线性PMMA相比,PMMA/BOAPS杂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了约16℃,10%失重时热分解温度升高约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倍半硅氧烷 原子转移自由 甲基丙烯酸甲酯 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