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法治疗椎体转移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开贤 胡效坤 +2 位作者 李苓 张美华 邢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研究椎体转移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87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52例,总剂量为30Gy,分10次2周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50例,骨水泥(PMMA)的粉液... 目的:研究椎体转移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87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52例,总剂量为30Gy,分10次2周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50例,骨水泥(PMMA)的粉液比例为1:1~1:4,用量为2~10ml;^125I粒子植入治疗36例,植入10~25颗125I粒子,活度为0.5~0.8mCi/颗,籽源间距为0.6~1cm;PVP和^125I粒子植入术结合(简称联合组)治疗49例,PMMA用量为2~6ml,植入10~20颗^125I粒子。除放疗外,均采用CT引导,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及椎体侧旁进针。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1d、1M、3M、6M时,联合组疼痛完全缓解和显著缓解率最高,分别达到89.8%、87.7%、95.9%、93.9%;联合组治疗部位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压缩性骨折率最低,6个月时为4.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同类型的椎体转移瘤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虽然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但PVP和^125I粒子植入术结合治疗椎体转移瘤,在疼痛缓解和预防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压缩骨折方面疗效显著,能提高生存率,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聚甲基丙烯酸类 经皮椎体成形术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治疗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在老年人椎体骨水泥成形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吕东方 宋玉民 胡效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在老年人椎体病变骨水泥成形术中的价值。方法:57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计划行骨水泥成形术,术前行螺旋CT扫描,并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检查,区别陈旧性骨折、新鲜骨折和骨挫伤,对新鲜骨折和骨挫伤的6...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在老年人椎体病变骨水泥成形术中的价值。方法:57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计划行骨水泥成形术,术前行螺旋CT扫描,并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检查,区别陈旧性骨折、新鲜骨折和骨挫伤,对新鲜骨折和骨挫伤的61个椎体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CT扫描确诊64个椎体压缩骨折,MRI共检查出83个椎体病变,包括新鲜骨折42个、陈旧骨折22个、骨挫伤19个,对照术前CT和MRI检查结果,64个CT扫描确诊的椎体压缩骨折,通过MRI检查均认为有治疗意义的椎体仅为42个,占治疗的68.85%(42/61),57例患者61个椎体手术均成功,疼痛完全缓解53例,显著缓解4例,无效0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计划行老年人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前,进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检查至关重要,应该作为术前的必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脂肪抑制序列 放射学 介入性 聚甲基丙烯酸类 脊柱疾病 骨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骨挫伤的应用(附19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乔志正 张金书 胡效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525-1527,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骨挫伤的方法、疗效、安全性。方法 19例老年人椎体骨挫伤患者,术前CT扫描,并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检查确诊,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弓根入路,骨水泥(PMMA)的粉液比例为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骨挫伤的方法、疗效、安全性。方法 19例老年人椎体骨挫伤患者,术前CT扫描,并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检查确诊,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弓根入路,骨水泥(PMMA)的粉液比例为1:1~1:4,用量为2~5ml。结果 19例老年人21个椎体骨挫伤患者手术均成功,疼痛完全缓解17例,显著缓解1例,轻度缓解1例,无效0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骨挫伤的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治疗安全,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挫伤 放射学 介入性 聚甲基丙烯酸类 脊柱疾病 骨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康安 刘红 +3 位作者 张贵祥 王精兵 张锋 王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病变时技术的优化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5例共62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其中血管瘤4例4个椎体、骨质疏松7例12个椎体、椎体恶性肿瘤34例46个椎体。经CT扫描定位,将不透X线骨水泥(...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病变时技术的优化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5例共62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其中血管瘤4例4个椎体、骨质疏松7例12个椎体、椎体恶性肿瘤34例46个椎体。经CT扫描定位,将不透X线骨水泥(主要成分为粉剂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和液态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按粉剂与液体为4∶1比例混合调制成糊状,用1ml注射器匀速缓慢注入病变椎体。结果:本组完全缓解率(CR)77.78%,部分缓解率(PR)17.78%,有效率为95.56%。止痛作用2周至18个月持续有效。CT和平片随访观察骨水泥密度、形态与术后所见无变化,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术后即刻CT证实有7例10椎骨水泥向椎体周边组织渗漏,只有1例硬膜外渗漏者导致暂时性神经根性痛。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适用于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转移瘤等溶骨性病变,只要我们操作得当,可以避免多数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脊柱疾病 放射学 介入性 聚甲基丙烯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