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妆品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钛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付生 韩爱军 +1 位作者 杨毅 李凤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0-42,共3页
根据微粒子设计的原理 ,通过使用搅拌磨和干式冲击设备在微米级 (d50 为 5 0 μm )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微球上包覆一层纳米级 (d50 为 10 0nm)的TiO2 粒子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所得微粒子的形貌 ,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扫描了其紫外吸... 根据微粒子设计的原理 ,通过使用搅拌磨和干式冲击设备在微米级 (d50 为 5 0 μm )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微球上包覆一层纳米级 (d50 为 10 0nm)的TiO2 粒子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所得微粒子的形貌 ,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扫描了其紫外吸收谱图 ,发现经复合后的纳米TiO2 粒子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 ,且经复合处理后TiO2 粒子的紫外吸收能力增强了 3倍~ 10倍。并介绍了该复合粒子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聚甲基丙烯酸甲酸-二氧化钛 复合微球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钠离聚物的合成及其对PET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仲小亮 李忠辉 +1 位作者 陈雪梅 陈国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6-60,共5页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钠(SMA-Na)离聚物,研究了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结晶及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MA-Na是PET的优良成核剂,加入1%(质量分数,下同)的SMA-Na使PET的熔融结晶温度提高了17.9℃,冷结晶温度降低...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钠(SMA-Na)离聚物,研究了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结晶及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MA-Na是PET的优良成核剂,加入1%(质量分数,下同)的SMA-Na使PET的熔融结晶温度提高了17.9℃,冷结晶温度降低了17.3℃,显著提高了PET在高温区和低温区的结晶速度;加入离聚物SMA-Na,使得PET球晶变得更加细化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SiO_2-TiO_2)杂化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玲 黄雁容 伍青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为偶联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丁酯/(SiO2-TiO2)杂化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经电镜观察,杂化体系固化膜两相间结合紧密,无机相是一种粒径介于10~20nm之间的球形颗粒.实... 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为偶联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丁酯/(SiO2-TiO2)杂化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经电镜观察,杂化体系固化膜两相间结合紧密,无机相是一种粒径介于10~20nm之间的球形颗粒.实验结果表明:杂化体系固化膜均匀性好和热氧化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由于无机相与有机相通过共价键相连,聚甲基丙烯酸丁酯/(SiO2-TiO2)杂化材料在无机物含量较高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柔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杂化材料 甲基丙烯酸丁酯 二氧化 二氧化钛 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钰炫 赵昱昊 +3 位作者 代雨泽 姜敏 张瑛 周光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77-1287,共11页
以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DMFD)、乙二醇(EG)为原料,原位添加扩链剂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纳米二氧化钛(TiO_(2))、硅藻土(DE),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采用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制备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TiO_(2)/DE复合材料。通... 以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DMFD)、乙二醇(EG)为原料,原位添加扩链剂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纳米二氧化钛(TiO_(2))、硅藻土(DE),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采用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制备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TiO_(2)/DE复合材料。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A)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气体渗透性能及紫外屏蔽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F/TiO_(2)/DE复合材料被成功制备,且TiO_(2)及DE均为物理掺杂。DE粒子在PEF/TiO_(2)/DE复合材料内部分散良好。所有聚酯粉末为无定形聚集态结构。与PEF相比,PEF/TiO_(2)/DE复合材料的5%质量损失温度(Td,5%)、分解速率最快温度(Tdmax)分别提升12.1℃和8.4℃。PEF/TiO_(2)/DE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及抗冲击强度最高分别达到2657 MPa和3.2×10^(4)J/m^(2)。纳米TiO_(2)和DE的引入调控了PEF/TiO_(2)/DE复合材料对CO_(2)、O_(2)的渗透性,CO_(2)屏障改善系数(BIF_(CO_(2)))由PEF/TiO_(2)的3.02变为1.37~4.64,O_(2)屏障改善系数(BIFO_(2))由PEF/TiO_(2)的1.36变为0.7~2.07;此外,纳米TiO_(2)的加入赋予PEF良好的紫外屏蔽性能:PEF/TiO_(2)复合材料的紫外屏蔽率由PEF的45.38%提高至83.85%,提高了85%,PEF/TiO_(2)/DE复合材料的紫外屏蔽性能均大于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 纳米二氧化钛 硅藻土 气体阻隔性能 紫外屏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朱亚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51-53,共3页
采用DSC方法测试了PC/PBT(70/30,质量份)共混体系及在体系中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X8900)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研究了AX8900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X8900改善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 采用DSC方法测试了PC/PBT(70/30,质量份)共混体系及在体系中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X8900)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研究了AX8900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X8900改善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PC/PBT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AX8900用量为1phr时,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酯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扩链改性
6
作者 石甜甜 寇雪晨 +3 位作者 黄浩 赵玲 杨曙光 王韵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8-346,共9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与扩链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DR)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可生物降解的材料(PBAT/ADR)。考察了ADR在不同共混温度下对PBAT熔体流动速率、端羧基含量、凝胶含量、热性...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与扩链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DR)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可生物降解的材料(PBAT/ADR)。考察了ADR在不同共混温度下对PBAT熔体流动速率、端羧基含量、凝胶含量、热性能、流变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DR含量的增加,PBAT/ADR的熔体流动速率显著降低,当ADR与PBAT质量比为1.8∶100时,熔体流动速率符合工业生产要求。此外,随着温度升高,PBAT/ADR的端羧基含量明显减少,而凝胶含量显著增加,PBAT与ADR发生交联反应,生成了支化大分子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PBAT/ADR的结晶温度略有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均有所上升。加入ADR后,PBAT的黏弹性显著增强,内部形成支化交联结构,加工性能改变。相较于纯PBAT,PBAT/ADR的抗拉强度变大,断裂伸长率显著增加,其中最大抗拉强度为19.2 MPa,断裂伸长率为10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低 可生物降解 熔融共混 扩链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程红原 田明 张立群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3-918,共6页
采用玻璃纤维(GF)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GM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增强、增韧改性。用扩展流变仪测定了PET,PET-GF,PET-GF-EGMA熔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损耗因子(tanδ)和动态黏度(h)等随角频率(... 采用玻璃纤维(GF)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GM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增强、增韧改性。用扩展流变仪测定了PET,PET-GF,PET-GF-EGMA熔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损耗因子(tanδ)和动态黏度(h)等随角频率(ω)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ET熔体的G′远小于G″,h很小,PET熔体的形变主要来源于分子链的滑移;GF可同时提高PET熔体的G′和G″,但对G′的贡献略大,PET熔体的tanδ变小,h变大;EGMA可显著提高PET-30%GF(w(GF)=30%)熔体的G′和G″,但对G′的影响远大于G″,添加很少量的EGMA可使PET-GF熔体的tanδ迅速降低,PET-GF熔体形变中弹性形变的比例增大,同时PET-GF熔体的h(尤其在低角频率区)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玻璃纤维 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 复合材料 动态流变 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辅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珠粒发泡
8
作者 陈先娇 梁锦涵 胡圣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9,共10页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学结构相似,熔融温度相近且结晶速率、熔体强度等性能互补的特点在PET/PBT合金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采用扩链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GMA)和...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学结构相似,熔融温度相近且结晶速率、熔体强度等性能互补的特点在PET/PBT合金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采用扩链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GMA)和碳纳米管(CNTs)协同改性PET/PBT,并通过超临界CO_(2)浸渍辅助发泡制备了PET/PBT发泡珠粒。结果表明,EMA-g-GMA(EG)的加入起到了扩链增容效果,提高了体系交联度和黏弹性;CNTs的加入有效提高了体系稳定性和黏度,并延缓了PET/PBT基体的降解;EG和CNTs的加入使可发泡温度从260℃降至200℃,泡孔分布趋于均匀,泡孔结构得到改善;在260℃,平均泡孔尺寸从4.4μm降至3.37μm,泡孔密度从3.06×10^(9)cm^(-3)提高至5.32×10^(9)cm^(-3);PET/PBT/EG,PET/PBT/CNTs和PET/PBT/EG/CNTs的拉伸强度相比于PET/PBT,分别提高了97%,67.6%和79.3%,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93.4%,57.4%和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碳纳米管 乙烯-丙烯酸甲酯共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珠粒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聚物Surlyn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物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唯 吴仁 +1 位作者 陈玉洁 钟宇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键聚合物Surlyn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urlyn对PET/PEN共混物具有化学成核作用。适... 利用差示扫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键聚合物Surlyn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urlyn对PET/PEN共混物具有化学成核作用。适量添加Surlyn,能促进PET/PEN共混物的成核结晶,明显提高结晶速度、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减小球晶尺寸,提高球晶均匀性,并有助于改善PET和PEN相容性,从而提高PET/PEN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本研究体系Surlyn的最佳用量为2 p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键合物 Surlyn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共混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欣龙 郑业灿 蔡广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59,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溶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杂化处理制得了TiO2/PMMA纳米复合材料。并将不同量的溶胶与几种不同摩尔质量的PMMA进行复合,得到多种样品。通过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溶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杂化处理制得了TiO2/PMMA纳米复合材料。并将不同量的溶胶与几种不同摩尔质量的PMMA进行复合,得到多种样品。通过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失重(TGA)分析研究了TiO2/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由溶胶含量、PMMA摩尔质量等不同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质产生的影响作出了解释。结果表明当溶胶含量为1%、PMMA的摩尔质量较低(37.3万g/mol)时,TiO2微粒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较好,粒径较均一,TiO2的加入使得材料的抗紫外线性和热稳定性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PC/E-MA-GMA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亚微相态 被引量:7
11
作者 魏刚 彭娅 +1 位作者 龙盛如 黄锐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4,69,共5页
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三元共聚物与聚碳酸酯(PC)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研究了其力学性能、亚微相态和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当m(PBT)/m(PC)为50:50,三元共混体系在w(E-MA-GMA)为10%时,缺口冲击强... 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三元共聚物与聚碳酸酯(PC)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研究了其力学性能、亚微相态和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当m(PBT)/m(PC)为50:50,三元共混体系在w(E-MA-GMA)为10%时,缺口冲击强度达93 kJ/m2,同时拉伸强度达到54 MPa。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E- MA-GMA作为柔性界面层,起到反应性增容作用,使PC分散相的相畴尺寸变小。PC相特有的相形态以及柔性界面层的存在是三元共混体系强韧化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碳酸酯 亚微相态 强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ET短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麒麟 张玥 +2 位作者 焦雷 郭卫红 吴驰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6,共4页
对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短纤维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熔融指数仪、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万能试验机测定了材料的相结构、加工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甲基丙烯酸酸水甘油酯接枝乙烯... 对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短纤维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熔融指数仪、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万能试验机测定了材料的相结构、加工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甲基丙烯酸酸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作为体系的增容剂。结果表明,POE-g-GMA显著增强了纤维和基体两相之间的界面粘接力,改善了纤维的分散性和材料的流动性,也提高了PP的结晶性能。当加入8%~12%(质量分数,下同)的R-PET短纤维,增容后的材料比纯PP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再生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 甲基丙烯酸酸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SiO_2-TiO_2杂化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海红 史铁钧 宋秋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和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采用溶胶凝胶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二氧化钛(PMMA/SiO2-TiO2)杂化溶胶,陈化后用提拉法制得杂化纤维。研究了溶胶的杂化反应机理;使用红外光谱(IR)... 以正硅酸乙酯和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采用溶胶凝胶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二氧化钛(PMMA/SiO2-TiO2)杂化溶胶,陈化后用提拉法制得杂化纤维。研究了溶胶的杂化反应机理;使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和热重分析(TGA)分析了杂化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PMMA与SiO2-TiO2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纤维直径为150μm,在纤维内部有机无机相间形成均一的连续相;TiO2的引入增加了其抗紫外性;杂化纤维具有荧光性能;其耐热性能优于纯P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有机-无机杂化 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氧化 二氧化钛 杂化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A-GMA对PC/PET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若澜 李澜鹏 +1 位作者 尹波 杨鸣波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3,55,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增容剂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的含量及共混时间对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体系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MA-GMA与PC和PET反应生成的接枝产...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增容剂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的含量及共混时间对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体系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MA-GMA与PC和PET反应生成的接枝产物可改善两者的相界面作用,并产生一种特殊的发散丝状连接物,达到一定的增容效果;加入E-MA-GMA可提高PET的熔点和共混物的结晶温度。当混合时间为20 min时,增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酯 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增容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g-GMA的制备及其对PBAT/PLA共混物结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嘉铨 李孙辉 +1 位作者 郭熙桃 严玉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5-672,共8页
以制备的聚乳酸(PL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物(PLA-g-GMA)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与PLA共混物的相容剂,制得了PBAT/PLA共混物。采用FTIR、^(1)HNMR分析了GMA质量分数对PLA-g-GMA接枝率的影响。发现当GMA质量分数... 以制备的聚乳酸(PL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物(PLA-g-GMA)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与PLA共混物的相容剂,制得了PBAT/PLA共混物。采用FTIR、^(1)HNMR分析了GMA质量分数对PLA-g-GMA接枝率的影响。发现当GMA质量分数为20%时,制备的PLA-g-GMA(G-20)有效接枝率为6.44%。通过DSC、SEM考察了G-20质量分数对PBAT/PLA共混物(BAx,其中,x%为G-20的质量分数,下同)结晶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G-20的加入使共混物中PLA在降温过程中形成的结晶结构更完善,BA6冷结晶峰消失;BA4结晶温度由未添加相容剂共混物(BA0)的75.4℃降至68.0℃;G-20的加入使共混物在结晶初期速率常数由0.83(BA0)降至BA10的0.68,抑制了初期PLA晶核产生,但促使第2阶段结晶速率由1.28(BA0)提高到1.38(BA2),促进了PBAT晶体生长;G-20使脆断截面中PLA与PBAT之间剥离程度减小;BA8纤维强度由BA0的0.25 cN/dtex提高至0.33 c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乳酸 乳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物 相容剂 结晶动力学 橡塑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MAH增容PBT/Mg(OH)_2阻燃复合体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倩 刘述梅 赵建青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5-50,共6页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增容氢氧化镁(MH)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复合体系。通过母料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MH的用量,并考察了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G)对复合体系性能的调节作用,通过UL94垂直燃烧和极限...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增容氢氧化镁(MH)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复合体系。通过母料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MH的用量,并考察了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G)对复合体系性能的调节作用,通过UL94垂直燃烧和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并用热重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SEM)分析PP-g-MAH、EMG对复合体系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PP-g-MAH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复合体系的加工性能,并且当PP-g-MAH为4%(质量分数,下同),EMG为2%,MH为50%时,PBT的LOI为36.1%,UL94垂直燃烧通过V-0级,并基本保持了PBT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马来酸酐接枝丙烯 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氧化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co-GMA增容PBAT/PLA共混材料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玉骏 孙树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147,共7页
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无规共聚物(MG)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生物降解共混材料。MG中的环氧官能团与PBAT和PLA中的端基之间的增容反应生成PBAT-co-MG-co-PLA... 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无规共聚物(MG)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生物降解共混材料。MG中的环氧官能团与PBAT和PLA中的端基之间的增容反应生成PBAT-co-MG-co-PLA大分子相容剂提高二者之间的相容性。MG的加入导致PLA相的最大分解速率温度明显向高温方向移动,耐热性提高,而PBAT相最大分解速率温度几乎没有变化。MG的增容作用促进了PBAT相的均匀分散、较小的粒子尺寸和窄的分布。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PBAT/PLA/MG共混材料比PBAT/PLA共混物具有更高的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增容反应增加了界面相互作用和熔体强度。同PBAT/PLA共混材料相比,MG的增容作导致PBAT/PLA/MG共混物表现出更高的冲击韧性、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乳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 增容作用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韧性PET/PBT合金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18
作者 曹宇飞 孙树林 +3 位作者 沙莎 郭菲 郝润佳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POE-g-GMA)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的增韧改性,同时考察了PET、PBT组成变化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5%~20%(质量分数,下同)...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POE-g-GMA)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的增韧改性,同时考察了PET、PBT组成变化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5%~20%(质量分数,下同)的POE—g-GMA共混体系发生脆韧转变,冲击强度最高可达890J/m,实现超韧;基体的剪切屈服和橡胶粒子的空洞化是增韧PET/PBT共混物主要形变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熔融接枝 乙烯-辛烯共 增韧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贝壳自组装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晟卯 高永建 +3 位作者 张治军 党鸿辛 刘维民 薛群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1-454,共4页
利用超分子自组装方法在普通玻璃表面制备了仿贝壳有机-无机复合纳米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薄膜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种薄膜具有有机-无机有序交替的层状纳米复合结构,... 利用超分子自组装方法在普通玻璃表面制备了仿贝壳有机-无机复合纳米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薄膜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种薄膜具有有机-无机有序交替的层状纳米复合结构,聚合前层间距为4.20nm,聚合后层间距为3.91nm.无机层由TiO2纳米微粒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贝壳自组装 纳米复合薄膜 制备 结构表征 超分子自组装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二氧化钛 甲基丙烯酸十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韧剂MBS对PC/PBT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初立秋 刘建叶 张师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7,共5页
通过添加酯交换抑制剂磷酸二氢钠(NaH_2PO_4)以及两种不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共聚物,制备了增韧改性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合金,对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相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韧剂MBS能... 通过添加酯交换抑制剂磷酸二氢钠(NaH_2PO_4)以及两种不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共聚物,制备了增韧改性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合金,对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相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韧剂MBS能够显著提高PC/PBT合金的冲击性能,其中MBS2602能够显著改善低温冲击性能,当MBS2602含量为16%,PC/PBT质量比50/50时,-20℃下的冲击强度为648.6 J/m。热变形温度、拉伸强度以及模量随着MBS含量的提高而有所降低。MBS均匀地分散于基体中,其含量增加会使共混物相界面更加模糊,冲击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 酯交换抑制剂 冲击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