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锆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石保 陈朝辉 +3 位作者 王忠义 胡海峰 唐立辉 郑文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6,共5页
将氧化锆纳米粉体冷等静压成型,经部分烧结制备成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部分烧结体,然后经真空浸渍,将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渗透入部分烧结体的开孔中,原位聚合,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预聚甲基丙烯酸甲... 将氧化锆纳米粉体冷等静压成型,经部分烧结制备成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部分烧结体,然后经真空浸渍,将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渗透入部分烧结体的开孔中,原位聚合,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经真空浸渍能完全浸入部分烧结陶瓷的开孔中并固化.当部分烧结体相对密度为63%~82%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为154~287MPa、断裂韧性为3.68~4.81MPa·m1/2;与部分烧结体比较,有明显提高.该复合材料经牙科CAD/CAM系统切削加工,可制作牙科修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牙科材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锫复合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以及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透明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东升 闻新 +1 位作者 李云辉 唐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27-1433,共7页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一种重要的透明高分子材料,但是PMMA的易燃性限制了其应用。本工作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含磷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并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改性。极限氧指数(LOI)、垂...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一种重要的透明高分子材料,但是PMMA的易燃性限制了其应用。本工作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含磷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并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改性。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和锥形量热(CCT)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PMM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大幅度提高,这主要归因于纳米粒子和含磷阻燃剂的协同阻燃作用,形成致密的炭保护层结构。同时,二氧化硅接枝DOPO的加入可以保持PMMA良好的透明性,这有利于材料在光学透明性要求较高的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氧化 二氢-氧杂-磷杂菲-氧化 阻燃性能 透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3
作者 张洪起 徐晨 +2 位作者 侯君 王农跃 瞿雄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2,共4页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PMMA/Si O_2)复合材料可以通过简便的单体浇铸、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二氧化硅用硅烷偶联剂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进行表面修饰,并用红外光谱表征其甲苯抽提后的组成。当加入量为11.76%时,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PMMA/Si O_2)复合材料可以通过简便的单体浇铸、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二氧化硅用硅烷偶联剂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进行表面修饰,并用红外光谱表征其甲苯抽提后的组成。当加入量为11.76%时,PMMA/Si O_2复合材料的导热率达到0.23 W/(m·K),比基体PMMA提高了27.78%。用PMMA红外光谱的侧甲基弯曲振动峰(δCH3)与羰基(νC=O)的伸缩振动峰比值可以表示PMMA大分子的偶合终止与歧化终止的比例,随着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歧化终止比例升高,从而使PMMA/Si O_2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与热重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氧化 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导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徐丽萍 乔军 +2 位作者 杨兴亮 陈均 张千峰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38-41,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蒙脱土(MMT)以及乙醇胺为主要原料,采用原位氧化还原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一种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TGA)等分析手段表征所制备的纳米...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蒙脱土(MMT)以及乙醇胺为主要原料,采用原位氧化还原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一种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TGA)等分析手段表征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通过原位氧化还原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完全剥离型复合材料和部分插层结构型复合材料。结果表明,MMT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此外,还推测出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蒙脱土 原位氧化还原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二氧化硫电荷转移复合物引发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光聚合
5
作者 高青雨 李润明 +2 位作者 杨更须 俞贤达 杜福胜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本文研究了哌嗪 (PPZ)与二氧化硫 (SO2 )电荷转移复合物 (CTC)的制备及其作为光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聚合 ,发现PPZ/SO2 摩尔比对聚合速率影响甚大 .当PPZ/SO2 为 1∶2时 ,形成了具有潜在引发能力的复合物 (Ⅰ ) .Ⅰ引发MM... 本文研究了哌嗪 (PPZ)与二氧化硫 (SO2 )电荷转移复合物 (CTC)的制备及其作为光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聚合 ,发现PPZ/SO2 摩尔比对聚合速率影响甚大 .当PPZ/SO2 为 1∶2时 ,形成了具有潜在引发能力的复合物 (Ⅰ ) .Ⅰ引发MMA光聚合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 =Kp [Ⅰ ] 0 .34[MMA] 1.0 6 ,表观活化能为 2 3 7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氧化硫电荷转移复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光引发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启卫 章永化 +2 位作者 陈守明 熊红兵 龚克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74-877,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聚硅酸 /四氢呋喃溶胶 ,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少许偶联剂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MPTMS) )混合 ,经聚合、缩合和溶胶 -凝胶过程制备了有机 /无机两相间有— C—Si—O—键的杂化...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聚硅酸 /四氢呋喃溶胶 ,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少许偶联剂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MPTMS) )混合 ,经聚合、缩合和溶胶 -凝胶过程制备了有机 /无机两相间有— C—Si—O—键的杂化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氧化硅 (PMMA/Si O2 )。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分析了杂化材料的结构 ;用 TGA和 DSC测试了材料的热性能及体系中 Si O2 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制备的 PMMA/Si O2 杂化材料中 ,有机 /无机两相间的相容性好 ,不产生相分离 ,材料透明 ,透光率可达 80 %左右 ,且杂化材料的热稳定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Tg)都比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制备 溶胶-凝胶 硅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 杂化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聚合物乳液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纳米杂化材料 被引量:17
7
作者 童昕 唐涛 +2 位作者 朱宁 冯之榴 黄葆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6-309,共4页
通过正硅酸乙酯分别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和四氢呋喃溶液中的溶胶 -凝胶反应制备出不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差热分析和热失重对试样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利用聚合物乳液可以获得纳米分... 通过正硅酸乙酯分别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和四氢呋喃溶液中的溶胶 -凝胶反应制备出不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差热分析和热失重对试样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利用聚合物乳液可以获得纳米分散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其分散尺度小于利用聚合物溶液获得的复合材料 .同时 ,利用聚合物乳液来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 氧化 溶胶-凝胶过程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覆厚度可控的纳米核-壳二氧化硅微球 被引量:10
8
作者 方建勇 刘晓丽 +4 位作者 路子阳 赵春山 高歌 杨文胜 刘凤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79-2082,共4页
用改进的St ber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窄分布的二氧化硅/PMMA核-壳纳米微球.用改进的St ber法将3-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丙基硅烷(MPS)修饰在纳米的二氧化硅表面后,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纳米微球.该法简单有效且得到厚度均匀的聚合物... 用改进的St ber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窄分布的二氧化硅/PMMA核-壳纳米微球.用改进的St ber法将3-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丙基硅烷(MPS)修饰在纳米的二氧化硅表面后,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纳米微球.该法简单有效且得到厚度均匀的聚合物包覆层.随着单体MMA用量的增加,用动态光散射法测量,PMMA壳层的厚度从6.4 nm增加到96.3 nm.热重分析表明,PMMA的含量从22.25%增加到93.41%.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得到的是包覆良好、表面光滑的核-壳无机/聚合物纳米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 纳米二氧化 -壳包覆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状氧化锌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煦漫 段凯迪 +1 位作者 张彩宁 赵明远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64-467,483,共5页
为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性能,棒状氧化锌(ZnO)经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后,与PMMA溶液共混,得到ZnO/PMMA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光学性能以及溶解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加入棒状ZnO可提高PMMA的热性能、紫外屏蔽能力和耐... 为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性能,棒状氧化锌(ZnO)经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后,与PMMA溶液共混,得到ZnO/PMMA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光学性能以及溶解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加入棒状ZnO可提高PMMA的热性能、紫外屏蔽能力和耐溶剂性能.随着ZnO质量分数的增加,基体的最大分解温度逐渐提高;复合材料在紫外光区的吸收率显著增大,而可见光区透光率基本不变;复合材料的耐有机溶剂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氧化 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两嵌段共聚物薄膜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和丙酮溶剂耦合作用下的形貌演化
10
作者 李亚南 李妍凝 +2 位作者 诸婷婷 包锦标 陈忠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66,共5页
以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MMA)两嵌段共聚物薄膜为考察对象,首先对比研究了PS-b-PMMA薄膜分别在丙酮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环境中退火的形貌演变,进而提出利用scCO_2和丙酮溶剂的耦合作用调控嵌段共聚物薄膜的相转变... 以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MMA)两嵌段共聚物薄膜为考察对象,首先对比研究了PS-b-PMMA薄膜分别在丙酮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环境中退火的形貌演变,进而提出利用scCO_2和丙酮溶剂的耦合作用调控嵌段共聚物薄膜的相转变。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cCO_2和丙酮溶剂的耦合作用,能够显著缩短嵌段共聚物薄膜的有序-无序相转变时间,得到高度有序的分相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薄膜 丙酮 超临界二氧化 相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己基噻吩/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孙成龙 董延茂 +2 位作者 李佳轩 朱广爱 戴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97,101,共4页
首先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酰氯化得到石墨烯酰氯(GO-Cl),再与3-噻吩甲酸反应形成石墨烯基噻吩(GOT),然后GOT与3-己基噻吩(3-HT)接枝共聚得到聚3-己基噻吩(P3HT)/GO复合材料(P3HT-g-GO)。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元素分析(E... 首先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酰氯化得到石墨烯酰氯(GO-Cl),再与3-噻吩甲酸反应形成石墨烯基噻吩(GOT),然后GOT与3-己基噻吩(3-HT)接枝共聚得到聚3-己基噻吩(P3HT)/GO复合材料(P3HT-g-GO)。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元素分析(EDX)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TGA)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用紫外吸收(UV-vis)、荧光发射光谱(AFS)、Z-扫描技术(Z-scan)初步研究了P3HT-g-GO的非线性光学特性(NLO)。结果表明,含有5%(wt,质量分数)GO的P3HT-g-GO紫外吸收相对于P3HT发生了16nm的红移。随着GO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容易产生荧光猝灭现象。在相同的线性透过率下,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吸收系数(18cm/GW)高于纯的P3HT(10cm/GW)和GO(9.2cm/GW),说明P3HT-g-GO具有良好的NLO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己基噻吩 氧化石墨烯 复合材料 非线性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尺度复合材料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立新 陈晓婷 +1 位作者 王新 李佐邦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18-22,共5页
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在聚酰胺酸(PAA)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一系列二氧化硅含量不同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复合薄膜材料.二氧化硅质量分数(ω)低于1... 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在聚酰胺酸(PAA)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一系列二氧化硅含量不同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复合薄膜材料.二氧化硅质量分数(ω)低于10%的样品是浅黄色的透明薄膜;二氧化硅ω高于10%的样品是棕黄色不透明薄膜.利用IR、TG、SEM、TEC和应力应变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此类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二氧硅含量较低时,可达到纳米尺度的分散.PI/SiO2复合材料与PI相比,仍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更高的模量,线性膨胀系数降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随SiO2含量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亚胺 氧化 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Eu_2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学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建平 翁家宝 +1 位作者 林婷 马琳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85-2390,共6页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氧化铕(PMOBOPV/Eu2O3)纳米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证实了在Eu2O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BOP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发现,PMOBOPV/Eu2O3纳米复合材...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氧化铕(PMOBOPV/Eu2O3)纳米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证实了在Eu2O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BOP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发现,PMOBOPV/Eu2O3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核-壳结构,直径为75-145nm,其中PMOBOPV包覆层厚度约为25n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明,随着Eu2O3含量增加,PMOBOPV/Eu2O3的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随着Eu2O3含量增加,PMOBOPV/Eu2O3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且强度提高,Eu2O3与PMOB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并且导致荧光量子效率提高.根据光学禁带宽度(Eg)与入射光子能量(hν)的关系,拟合了PMOBOPV/Eu2O3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发现随着Eu2O3含量增加,Eg逐步减小.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试它们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发现随着Eu2O3含量增加,PMOBOPV/Eu2O3纳米复合体的非线性光学响应逐渐增强,这说明PMOBOPV与Eu2O3之间形成了分子间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分子间离域π电子非线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 氧化 非线性光学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目标杂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一琨 詹茂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3-38,共6页
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目标杂化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膜。实验表明,采用溶胶 凝胶法原位聚合制备的纳米SiO2 PI杂化膜在SiO2含量达到20wt%时,仍然是透明的,而且根据电镜观察,SiO2粒子在PI基体中均匀分散。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 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目标杂化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膜。实验表明,采用溶胶 凝胶法原位聚合制备的纳米SiO2 PI杂化膜在SiO2含量达到20wt%时,仍然是透明的,而且根据电镜观察,SiO2粒子在PI基体中均匀分散。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杂化PI复合材料膜的耐热性、动态力学性能、拉伸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吸湿性降低。分析表明,SiO2前驱体在反应初期即被"固定"在聚酰胺酸大分子链的羧基(-COOH)上,然后在酰亚胺化过程中原位生成纳米SiO2粒子,SiO2粒子表面上的大量高活性硅羟基(-Si-OH)与PI大分子链上的羰基(>C=O)形成氢键而实现目标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 目标杂化 酰亚胺 复合材料 制备 分子结构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nano-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33
15
作者 钱家盛 陈晓明 何平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00-1203,共4页
利用偶联剂KH 5 70与纳米二氧化硅 (nano SiO2 )颗粒进行化学反应 ,可以将CHCH2 基团引入颗粒表面。采用超声波分散方法将其分散在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乙酸乙酯和甲苯 (体积比为 1∶1)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加入过氧化苯甲酰 (BPO)... 利用偶联剂KH 5 70与纳米二氧化硅 (nano SiO2 )颗粒进行化学反应 ,可以将CHCH2 基团引入颗粒表面。采用超声波分散方法将其分散在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乙酸乙酯和甲苯 (体积比为 1∶1)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加入过氧化苯甲酰 (BPO)引发MMA与nano SiO2 颗粒表面上带有的CHCH2 基团发生聚合 ,制备出PMMA/nano SiO2 纳米复合材料。利用DSC、TGA及可见光光谱仪等实验手段表征了MMA/nano SiO2 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nano SiO2 颗粒在复合材料中起着物理交联点和化学交联点作用。随着nano SiO2 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玻璃化温度升高 ,耐热性能有所提高 ,透明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复合材料 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粒子对聚乙二醇/埃洛石复合材料相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雪岩 王想红 张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29,共4页
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聚乙二醇(PEG-2000)/埃洛石(HNT)/四氧化三铁(Fe3O4)复合相变储能材料.通过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所制备的相变材料进行表征,讨论埃洛石和四氧化三铁改善聚乙二醇相变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聚乙二醇... 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聚乙二醇(PEG-2000)/埃洛石(HNT)/四氧化三铁(Fe3O4)复合相变储能材料.通过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所制备的相变材料进行表征,讨论埃洛石和四氧化三铁改善聚乙二醇相变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很好地吸附在埃洛石的表面并保持了纳米管状结构;磁性Fe3O4纳米颗粒的存在可有效提高相变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相变潜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2000 埃洛石 氧化三铁 相变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纳米纤维增强透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卢松 黄争鸣 薛聪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6,共6页
对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透光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将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分别加在同轴共纺复合纳米纤维的壳/芯结构中,分析了相同含量二氧化钛粒子在不同结构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对纳米纤维增强透光复合材... 对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透光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将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分别加在同轴共纺复合纳米纤维的壳/芯结构中,分析了相同含量二氧化钛粒子在不同结构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对纳米纤维增强透光复合材料透光性和紫外光吸收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芯层中的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对纳米纤维增强透光复合材料的透光性能影响较小,且能在200-400nm^-1的紫外光区域产生明显的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粒子 甲基丙烯酸甲酯 透光复合材料 同轴共纺 紫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MA)/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18
作者 张毅 闵惠玲 +1 位作者 于俊荣 胡祖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2-656,共5页
通过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P(MMA-MA))/有机化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OMMT在P(MMA-MA)/OMMT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分散状况;用热失重分析仪(TGA)研究了材料的热... 通过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P(MMA-MA))/有机化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OMMT在P(MMA-MA)/OMMT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分散状况;用热失重分析仪(TGA)研究了材料的热稳定性;用裂解色谱-质谱联用仪(PGC-MS)分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酸甲酯(PMA)及P(MMA-MA)热降解机理.分析结果表明:P(MMA-MA)/OMMT纳米复合材料中已经形成了部分插层、部分剥离的结构;P(MMA-MA)/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随着OMMT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并且当OMMT质量分数为5%时,其耐热性最好.另外,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MA)的加入也会增加P(MMA-MA)/OMMT的热稳定性.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MA的质量比为40∶20时,在失重率为10%的热分解温度比PMMA/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高25.3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P(MMA-MA)) 有机化蒙脱土(OMMT) 纳米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PI/SiO_2纳米复合材料中SiO_2微相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尚修勇 朱子康 +1 位作者 印杰 李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8-71,共4页
选取可溶性聚酰亚胺 ( PI)作为有机高聚物基体 ,通过正硅酸四乙酯 ( TEOS)在聚酰胺酸 ( PAA)的N-甲基 - 2 -吡咯烷酮 ( NMP)溶液中进行溶胶 -凝胶反应 ,制备出新型的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 ( PI/ Si O2 )纳米复合材料。并用 UV- Vis、FT- I... 选取可溶性聚酰亚胺 ( PI)作为有机高聚物基体 ,通过正硅酸四乙酯 ( TEOS)在聚酰胺酸 ( PAA)的N-甲基 - 2 -吡咯烷酮 ( NMP)溶液中进行溶胶 -凝胶反应 ,制备出新型的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 ( PI/ Si O2 )纳米复合材料。并用 UV- Vis、FT- IR、SEM和光子相关法等对其溶胶 -凝胶转变过程、二氧化硅微相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并对溶液中粒子间的团聚行为作了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 ,PAA逐步亚胺化 ,同时 TEOS水解后的硅羟基 ( Si- OH)逐步缩合 ,由线型结构向环状结构过渡 ,原位生成Si O2 凝胶网络。实验结果还发现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对二氧化硅无机粒子的尺寸无明显的影响 ,而光子相关法结果则表明颗粒表面活性 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亚胺 氧化 纳米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 有机-无机 杂化 微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启卫 章永化 +2 位作者 房雪松 陈守明 龚克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1-385,共5页
以硅酸钠在HCl溶液中的水解 ,经四氢呋喃 (THF)萃取 ,制备聚硅酸溶胶 ,再与聚醋酸乙烯酯(PVAC)的THF溶液混合 ,经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PVAC/SiO2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用扫描电镜 (SEM) ,红外光谱 (IR) ,X射线衍射 ,热失重及透光率等的... 以硅酸钠在HCl溶液中的水解 ,经四氢呋喃 (THF)萃取 ,制备聚硅酸溶胶 ,再与聚醋酸乙烯酯(PVAC)的THF溶液混合 ,经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PVAC/SiO2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用扫描电镜 (SEM) ,红外光谱 (IR) ,X射线衍射 ,热失重及透光率等的分析测试 ,对制备的PVAC/SiO2 杂化材料进行了结构与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本法制备的杂化材料中SiO2 在PVAC的基体中分布均匀 ,SiO2 在非晶态的PVAC中亦呈无定形态 ,杂化材料的硬度、软化温度和热分解温度都比纯PVAC有较大的提高 ;SiO2 含量少于 40 %的杂化材料其断裂伸长率、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也比纯PVAC提高 ;另外 ,还发现在制备过程中加入少许偶联剂KH 5 70后 ,杂化材料中的有机 -无机相间的相容性增加 ,不易发生相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 制备 性能 溶胶-凝胶 复合材料 相容性 透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