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3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丹丹 徐志成 +3 位作者 赵群 张磊 张路 赵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9-575,共7页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季铵盐(C16PC)、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季铵盐(C16(EO)3PC)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PB)、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EO)3PB)溶液在聚甲...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季铵盐(C16PC)、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季铵盐(C16(EO)3PC)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PB)、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EO)3PB)溶液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上的润湿性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及浓度对接触角的影响趋势.研究发现:低浓度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以平躺的方式吸附到固体界面,且亲水基团靠近固体界面,PMMA表面被轻微疏水化;在高浓度时则通过Lifshitz-vander Waals作用吸附,亲水基团在外,PMMA表面被亲水改性.聚氧乙烯基团(EO基团)的引入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接触角影响不大;而含有聚氧乙烯基团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PMMA界面上以类似半胶束的聚集体吸附,大幅度降低接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接触角 吸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化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濉 江琴 +3 位作者 杜悦春 张磊 王明霞 张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6,共8页
为研究不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性能,利用座滴法研究支链化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异丙烯)8硫酸盐(G-C_(12)PO_(8)S)和十六烷基(聚氧异丙烯)8硫酸盐(G-C_(16)PO_(8)S)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的润湿性,... 为研究不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性能,利用座滴法研究支链化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异丙烯)8硫酸盐(G-C_(12)PO_(8)S)和十六烷基(聚氧异丙烯)8硫酸盐(G-C_(16)PO_(8)S)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的润湿性,考察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支链化程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并讨论粘附张力、固液界面张力及粘附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PO基团的特殊性质增强了表面活性剂分子与PMMA表面的极性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通过极性基团吸附在PMMA表面,疏水尾链指向溶液,导致PMMA表面被疏水化;当浓度高于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倾向于在PMMA-溶液界面形成聚集体,亲水头指向溶液,导致固体表面被亲水改性;在疏水改性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支链化程度起主导作用;而在亲水改性时,空间阻碍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化 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触角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改性TiO_2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谈定生 严年喜 +1 位作者 薛青 施亚钧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25-430,共6页
本文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使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TiO2粒子表面进行聚合,得到了以TiO2粒子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复合粒子,TiO2粒子表面由此得到改性研究了TiO2表面聚合物成膜的条件,用T... 本文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使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TiO2粒子表面进行聚合,得到了以TiO2粒子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复合粒子,TiO2粒子表面由此得到改性研究了TiO2表面聚合物成膜的条件,用TEM证实了表面聚合物膜的存在,运用IR和DTA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并利用Zeta电位,接触角的测定及分散性试验对改性前后TiO2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表面改性 PMMA 甲基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化甜菜碱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的吸附及其润湿性质 被引量:7
4
作者 吴伟 刘丹丹 +4 位作者 徐志成 宫清涛 黄建滨 张磊 张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4-1220,共7页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支链十六烷基(聚氧乙烯)_n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n=0,3)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支链十六烷基(聚氧乙烯)n醚羟丙基季铵盐溶液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上的润湿性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结构及浓度...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支链十六烷基(聚氧乙烯)_n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n=0,3)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支链十六烷基(聚氧乙烯)n醚羟丙基季铵盐溶液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上的润湿性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结构及浓度对接触角的影响趋势。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分子通过氢键以平躺的方式吸附到PMMA界面,亲水基团靠近固体界面,PMMA表面被轻微疏水化;表面张力和粘附张力同时降低,导致此阶段接触角随浓度变化不大。浓度高于cmc时,表面活性剂通过疏水作用吸附,亲水基团在外,PMMA表面被明显亲水改性,接触角随浓度升高显著降低。由于具有相同的支链烷基,表面活性剂类型变化和聚氧乙烯基团的引入对接触角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化 甜菜碱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触角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微观生物污损超声防除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良 李越凡 +1 位作者 赵强 郑靖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9-327,共9页
目的基于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借助表面形貌表征和污损面积占比分析,通过方程拟合和试验验证,探究了超声时间、功率和频率对光学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海洋微观生物污损防除的影响,为超声防污技术在海洋光学仪器水下... 目的基于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借助表面形貌表征和污损面积占比分析,通过方程拟合和试验验证,探究了超声时间、功率和频率对光学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海洋微观生物污损防除的影响,为超声防污技术在海洋光学仪器水下窗口微观生物污损防除的应用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天然海水为介质,采用动态培养的方法构建PMMA表面微观污损,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综合单因素实验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设计,考察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频率对超声防除PMMA表面微观污损的影响规律,通过响应面分析获取超声频率、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之间的超声防污交互作用,建立超声参数对防污效果的回归方程,最后结合实际工况给出具有最佳污损防除效果的超声工作参数。结果防污效果随超声频率的增加而降低,随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的增加而提高。相对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超声频率对PMMA表面微观污损防除的影响更显著。回归方程能够很好地预测不同超声参数下的防污效果,可用于不同污损情况下超声工况的选择设计。当超声时间为5 min、超声功率为40 W、超声频率为40 kHz时,海水动态培养96 h后,PMMA表面的微观污损超声防污效果可达到98.63%以上。结论基于响应面分析技术,建立超声参数对超声防污效果的回归方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超声工况,从而使超声防污技术应用于海洋光学仪器水下窗口表面的微观生物污损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水下窗口 微观生物污损 超声防污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氛低气压电容耦合放电等离子体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的改性 被引量:6
6
作者 隋思源 倪国华 +2 位作者 谢洪兵 林启富 赵彦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7-623,共7页
利用低气压电容耦合放电等离子体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进行亲水改性,对比分析了Ar、N2、Air和O2四种等离子体放电气体和不同放电功率对其表面的影响。采用静态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别对PMMA表面亲水性、粗... 利用低气压电容耦合放电等离子体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进行亲水改性,对比分析了Ar、N2、Air和O2四种等离子体放电气体和不同放电功率对其表面的影响。采用静态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别对PMMA表面亲水性、粗糙程度以及元素和官能团的组成进行了表征。以牛血清蛋白作为标准蛋白,检测处理后PMMA表面蛋白吸附量。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MMA表面亲水性和抗蛋白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Ar等离子体主要起刻蚀的作用,N2、Air和O2等离子体在对PMMA刻蚀的同时,接枝的官能团对其表面性能的改变起到主导作用。当等离子体放电功率较低时,增加功率可以显著提高表面亲水性,且亲水性能的提高带动抗蛋白性能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 表面改性 牛血清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羧基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阻尼复合材料界面性能
7
作者 陈兆胜 梁森 +1 位作者 王风全 吴龙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848-5858,共11页
利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HDI)作为中间介质对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后的碳纤维(carbon fiber,CF)、盐酸溶液水解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以及羧基氢化丁腈橡胶(carboxylated hy... 利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HDI)作为中间介质对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后的碳纤维(carbon fiber,CF)、盐酸溶液水解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以及羧基氢化丁腈橡胶(carboxylated hydrogenated nitrile rubber,HXNBR)三相表面接枝处理,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前后以及接枝前后三相复合材料微观表征,FTIR结果表明:HDI与树脂、阻尼材料及纤维均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化学键——酰胺键;SEM观测结果表明:经过改性以及HDI接枝后的CF与PMMA表面均变得粗糙,二者之间有了更多的结合位点;通过共接枝工艺制作了热塑性阻尼复合材料层合板,并对其进行宏观表征:通过H抽出实验测得纤维从阻尼材料中的抽出力提高了90.7%,层间剪切实验测得热塑性阻尼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应力提高了63.6%,自由振动衰减实验测得嵌入较薄阻尼层(0.1mm)试件的损耗因子是未嵌入阻尼层试件的2.9倍左右,验证了接枝改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共接枝热塑性阻尼复合材料 羧基化甲基丙烯酸甲酯 羧基氢化丁腈橡胶 共接枝工艺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修饰G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8
作者 吴胜利 田野 +3 位作者 白一男 武一夫 田鑫 董元清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2,共11页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因摩擦系数较高限制了其在摩擦环境中的应用,为此,通过石墨烯增强PMMA材料本体强度的方法来降低PMMA表面的摩擦系数,并拓展其应用领域。首先,为提高石墨烯与PMMA的相容性,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并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因摩擦系数较高限制了其在摩擦环境中的应用,为此,通过石墨烯增强PMMA材料本体强度的方法来降低PMMA表面的摩擦系数,并拓展其应用领域。首先,为提高石墨烯与PMMA的相容性,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并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GO进行修饰,最后采用原位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KH570-GO改性的PMMA复合材料(KH570-GO/PMMA)。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针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KH570-GO/PMMA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对比PMMA与KH570-GO/PMM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摩擦性能,并对石墨烯降低PMMA摩擦系数的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PMMA中添加MMA单体质量0.06%的KH570-GO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到76.2 MPa,较纯PMMA提高了13.4%,摩擦系数从0.7显著降低至0.25;随着KH570-GO添加量的继续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出现明显下降,当KH570-GO添加量达到单体质量的0.2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仅为59.2 MPa。以上结果表明,适量KH570-GO的加入不仅能够提高PMMA的力学性能,还通过石墨烯在摩擦界面处的石墨化作用形成润滑膜,显著改善PMMA的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摩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2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惠 史建新 +2 位作者 翟钧 苟国俊 孙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0,共4页
利用表面接枝的方法,在纳米TiO2上接枝偶联剂-γMPS(3-(三甲氧硅基)丙基异丁烯酸)形成"杂化"单体,通过加入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粒子表面发生自由基聚合,形成PMMA/γ-MPS/TiO2纳米复合粒子。通过IR、元素分析、TG... 利用表面接枝的方法,在纳米TiO2上接枝偶联剂-γMPS(3-(三甲氧硅基)丙基异丁烯酸)形成"杂化"单体,通过加入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粒子表面发生自由基聚合,形成PMMA/γ-MPS/TiO2纳米复合粒子。通过IR、元素分析、TGA等方法表征了PMMA/-γMPS/TiO2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定量研究了TiO2/-γMPS单体接枝率和转化率,PMMA/-γMPS/TiO2纳米复合粒子的接枝率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MMA以化学键的形式连接在纳米TiO2粒子表面并具有较高的接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纳米TIO2 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复合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10
作者 张甜梦 蔡雄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5,共7页
文中基于同轴型微流控装置,以光引发聚合的方式制备了粒径可控且均一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二醇、连续相流速、毛细管尖端直径及外管缩颈大小对微球粒径大小及均一性的影响。通... 文中基于同轴型微流控装置,以光引发聚合的方式制备了粒径可控且均一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二醇、连续相流速、毛细管尖端直径及外管缩颈大小对微球粒径大小及均一性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球形貌,测量微球粒径,结果发现,随着PVA或SDS用量的增加,微球粒径减小,且分散剂对微球的粒径分布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而乙二醇对微球粒径影响不显著,连续相流速的增大、内管尖端直径的减小、外管缩颈程度增加均会导致微球粒径减小。文中所制备的微球粒径范围为65~316μm,变异系数(CV)可小于3%。研究结论对不同尺寸且粒径均一的PMMA微球及其他高分子微球的可控制备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微球 甲基丙烯酸甲酯 均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颗粒表面接枝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守芳 李春忠 陈雪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2-605,共4页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实现了纳米碳酸钙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改性,对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对接枝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MMA接枝聚合改性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红外分析和碳酸钙表面接枝聚合物的1H...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实现了纳米碳酸钙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改性,对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对接枝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MMA接枝聚合改性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红外分析和碳酸钙表面接枝聚合物的1H-核磁分析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相对分子质量大于MMA水相均聚物,而且分子量分布较均聚物宽;随着MMA单体用量的增加,纳米碳酸钙表面PMMA接枝率增加,接枝密度增加,但PMMA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接枝聚合度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枝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表面原位聚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雪花 李春忠 +1 位作者 邵玮 张玲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利用原位乳液聚合在纳米碳酸钙(CaCO3)粒子表面接枝包覆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借助于FT IR1、H-NMR、TGA和GPC等手段研究了PMMA界面层结构、热稳定性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纳米CaCO3粒子表面接枝的PMMA以间同(rr)立构结构为主,... 利用原位乳液聚合在纳米碳酸钙(CaCO3)粒子表面接枝包覆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借助于FT IR1、H-NMR、TGA和GPC等手段研究了PMMA界面层结构、热稳定性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纳米CaCO3粒子表面接枝的PMMA以间同(rr)立构结构为主,其含量约52.8%;热稳定性介于无皂和有皂乳液聚合之间,热分解温度比无皂乳液聚合的PMMA高约50°C,其分解主要由PMMA亚乙烯基链端的β-断裂及自由链断裂引起。纳米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分子量比均聚物大,分布也较宽。纳米CaCO3粒子的存在对PMMA的微结构没有影响,但对PMMA的热稳定性、分子量及其分布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碳酸钙 微观结构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侯远赫 吴宇辉 +3 位作者 牟悦 孙辉 张家龙 刘振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76-1586,共11页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溶液聚合制得一系列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聚合速率、PMMA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剂质量、聚合温度和引发剂浓度是影响聚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溶液聚合制得一系列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聚合速率、PMMA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剂质量、聚合温度和引发剂浓度是影响聚合速率的主要因素,而RAFT试剂浓度和结构可调控PMMA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体系,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结果表明,RAFT试剂“激活”过程的Gibbs自由能变(ΔG)是评估RAFT试剂对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ΔG越小,表明RAFT试剂越容易被“激活”,控制效果越好。提出了一种快速判断RAFT试剂可行性的理论计算依据,降低了RAFT试剂的实验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溶液 密度泛函理论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诱导聚乙烯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晔 王真 +2 位作者 洪品杰 戴树珊 张承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89-491,共3页
聚乙烯(PE)通常作为性能优良的薄膜材料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表面能低,导致表面亲水性差,粘结性弱,染色性能、印刷性能等很不理想[1,2].在高分子材料的各种表面改性方法中,接枝共聚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3~5].本文探... 聚乙烯(PE)通常作为性能优良的薄膜材料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表面能低,导致表面亲水性差,粘结性弱,染色性能、印刷性能等很不理想[1,2].在高分子材料的各种表面改性方法中,接枝共聚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3~5].本文探讨了用微波冷等离子体激活聚乙烯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等离子体 乙烯 表面接枝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对纳米SiO_2的表面接枝聚合改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伟山 易红玲 +1 位作者 郑柏存 傅乐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85,95,共4页
将经过硅烷化处理的偶联剂-γMPS接枝到纳米SiO2表面,然后在引发剂AIBN的作用下引发单体MMA发生自由基聚合包覆。利用FTIR、TG、CA(接触角)以及TEM等手段分别表征了改性工艺条件对粒子改性前后化学组成结构、接枝率、表面亲水性以及形... 将经过硅烷化处理的偶联剂-γMPS接枝到纳米SiO2表面,然后在引发剂AIBN的作用下引发单体MMA发生自由基聚合包覆。利用FTIR、TG、CA(接触角)以及TEM等手段分别表征了改性工艺条件对粒子改性前后化学组成结构、接枝率、表面亲水性以及形貌等的影响。系统研究了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SiO2/γ-MPS/PM-MA纳米复合粒子接枝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PMMA接枝包覆制得了高接枝率的复合粒子,并大大改善了纳米粒子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硅烷偶联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 表面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硅橡胶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红岩 姜彦 +3 位作者 蔡敏 张洪文 宋仁国 赵蒙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32,36,共5页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室温硫化硅橡胶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通过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AT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前后硅橡胶表面结构、表面形貌...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室温硫化硅橡胶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通过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AT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前后硅橡胶表面结构、表面形貌及表面润湿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硅橡胶表面成功接枝了PMMA;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单位面积上的接枝量逐渐增大,当聚合时间为16h时,接枝量达到3.75mg/cm2;接触角从108.8°下降到71.7°;表面自由能从17.7mN/m增大到32.0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表面接枝 甲基丙烯酸甲酯 表面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覆纳米SiO_2表面的聚合反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惠 史建新 +2 位作者 翟钧 苟国俊 孙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通过表面接枝的方法,在室温下用偶联剂(MPS)KH-570对纳米SiO2进行接枝,经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发生自由基聚合包覆,并通过TEM和FTIR等测试手段表征粉体有机包覆层的形貌和化学组成结构,应用DSC和TGA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 通过表面接枝的方法,在室温下用偶联剂(MPS)KH-570对纳米SiO2进行接枝,经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发生自由基聚合包覆,并通过TEM和FTIR等测试手段表征粉体有机包覆层的形貌和化学组成结构,应用DSC和TGA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复合粒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了得到较高的接枝率,用两种不同浓度的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预处理,纳米SiO2-MPS复合粒子的接枝率随着偶联剂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且SiO2-MPS-PMMA复合粒子的接枝率和单体的转化率随着引发剂的浓度和单体的浓度的增大而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 纳米SIO2 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复合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星龙 左芳 +2 位作者 钟武波 李哲男 陈平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3,共4页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铁粉,利用甲基丙烯酸(MAA)和盐酸处理纳米铁粉,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在纳米铁粉存在下MMA原位聚合,形成纳米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分析结果表明,MMA在纳米铁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纳米铁粉表面的双键参...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铁粉,利用甲基丙烯酸(MAA)和盐酸处理纳米铁粉,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在纳米铁粉存在下MMA原位聚合,形成纳米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分析结果表明,MMA在纳米铁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纳米铁粉表面的双键参与了聚合反应,所形成的复合粒子具有核壳结构,这种复合粒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粉 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复合粒子 乳液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纳米氧化铝表面的吸附和氢键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艺章 张锦琳 +2 位作者 贾明印 于建 郭朝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93-2097,共5页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纳米氧化铝表面的吸附行为,采用透射红外光谱研究了吸附的PMMA中的羰基和纳米氧化铝表面羟基之间的氢键作用.结果表明,PMMA在纳米氧化铝表面的吸附曲线为典型的Langmuir曲线,饱和吸附值为1.2mg/m2,受氢...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纳米氧化铝表面的吸附行为,采用透射红外光谱研究了吸附的PMMA中的羰基和纳米氧化铝表面羟基之间的氢键作用.结果表明,PMMA在纳米氧化铝表面的吸附曲线为典型的Langmuir曲线,饱和吸附值为1.2mg/m2,受氢键作用影响,键合羰基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根据计算,羰基的最大键合值(即含键合羰基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的总质量)为0.36mg/m2,其余为自由羰基.随着吸附量的增加,羰基的键合比例逐渐降低.吸附达到饱和时,羰基键合比例为0.30,说明PMMA主要以平铺的方式覆盖在纳米氧化铝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甲基丙烯酸甲酯 吸附 键合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表面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志云 胡福增 +1 位作者 郑安呐 吴叙勤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8-20,25,共4页
本文用臭氧对表面涂有MAC试剂的玻璃纤维进行了处理,使玻纤表面产生活性中心,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玻璃纤维表面上接枝聚合。接枝纤维的密度减小,对水的浸润性下降,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观察证明玻璃纤维表面上有聚甲基丙烯酸存在。
关键词 玻璃纤维 甲基丙烯酸甲酯 臭氧处理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