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烷偶联剂修饰G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
作者 吴胜利 田野 +3 位作者 白一男 武一夫 田鑫 董元清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2,共11页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因摩擦系数较高限制了其在摩擦环境中的应用,为此,通过石墨烯增强PMMA材料本体强度的方法来降低PMMA表面的摩擦系数,并拓展其应用领域。首先,为提高石墨烯与PMMA的相容性,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并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因摩擦系数较高限制了其在摩擦环境中的应用,为此,通过石墨烯增强PMMA材料本体强度的方法来降低PMMA表面的摩擦系数,并拓展其应用领域。首先,为提高石墨烯与PMMA的相容性,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并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GO进行修饰,最后采用原位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KH570-GO改性的PMMA复合材料(KH570-GO/PMMA)。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针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KH570-GO/PMMA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对比PMMA与KH570-GO/PMM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摩擦性能,并对石墨烯降低PMMA摩擦系数的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PMMA中添加MMA单体质量0.06%的KH570-GO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到76.2 MPa,较纯PMMA提高了13.4%,摩擦系数从0.7显著降低至0.25;随着KH570-GO添加量的继续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出现明显下降,当KH570-GO添加量达到单体质量的0.2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仅为59.2 MPa。以上结果表明,适量KH570-GO的加入不仅能够提高PMMA的力学性能,还通过石墨烯在摩擦界面处的石墨化作用形成润滑膜,显著改善PMMA的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摩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2
作者 张甜梦 蔡雄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5,共7页
文中基于同轴型微流控装置,以光引发聚合的方式制备了粒径可控且均一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二醇、连续相流速、毛细管尖端直径及外管缩颈大小对微球粒径大小及均一性的影响。通... 文中基于同轴型微流控装置,以光引发聚合的方式制备了粒径可控且均一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二醇、连续相流速、毛细管尖端直径及外管缩颈大小对微球粒径大小及均一性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球形貌,测量微球粒径,结果发现,随着PVA或SDS用量的增加,微球粒径减小,且分散剂对微球的粒径分布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而乙二醇对微球粒径影响不显著,连续相流速的增大、内管尖端直径的减小、外管缩颈程度增加均会导致微球粒径减小。文中所制备的微球粒径范围为65~316μm,变异系数(CV)可小于3%。研究结论对不同尺寸且粒径均一的PMMA微球及其他高分子微球的可控制备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微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均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场驱动熔融喷射3D打印大面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结构制造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昆 杨建军 +3 位作者 赵佳伟 彭子龙 韦子龙 兰红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123,共9页
针对大面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结构低成本制造的难题以及高分辨率PMMA成型的实际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电场驱动熔融喷射沉积3D打印实现大面积PMMA微结构高效低成本制造的新方法。通过高速摄像机实验观测和系列打印实验研究,揭示了主... 针对大面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结构低成本制造的难题以及高分辨率PMMA成型的实际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电场驱动熔融喷射沉积3D打印实现大面积PMMA微结构高效低成本制造的新方法。通过高速摄像机实验观测和系列打印实验研究,揭示了主要工艺参数对于成型过程、打印分辨率、打印质量的影响和规律,优化的工艺参数范围为:电压1200~1300 V,气压3~10 kPa,打印高度200~400μm,打印速度5~20 mm/s,材料加热温度210~230℃。利用提出的新方法,结合优化出的工艺参数,采用内径250μm的喷嘴,实现了最小特征尺寸15μm、图形面积70 mm×70 mm大尺寸微模具以及高宽比达到9∶1大面积复杂微结构和组织工程支架的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电场驱动喷射 熔融沉积成型 大面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结构 高分辨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6
4
作者 张启卫 章永化 +2 位作者 陈守明 熊红兵 龚克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74-877,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聚硅酸 /四氢呋喃溶胶 ,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少许偶联剂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MPTMS) )混合 ,经聚合、缩合和溶胶 -凝胶过程制备了有机 /无机两相间有— C—Si—O—键的杂化...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聚硅酸 /四氢呋喃溶胶 ,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少许偶联剂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MPTMS) )混合 ,经聚合、缩合和溶胶 -凝胶过程制备了有机 /无机两相间有— C—Si—O—键的杂化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氧化硅 (PMMA/Si O2 )。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分析了杂化材料的结构 ;用 TGA和 DSC测试了材料的热性能及体系中 Si O2 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制备的 PMMA/Si O2 杂化材料中 ,有机 /无机两相间的相容性好 ,不产生相分离 ,材料透明 ,透光率可达 80 %左右 ,且杂化材料的热稳定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Tg)都比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制备 溶胶-凝胶 硅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杂化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流控分析芯片的简易热压制作法 被引量:26
5
作者 杜晓光 关艳霞 +1 位作者 王福仁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962-1966,共5页
提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MMA)微流控分析芯片的一种简易热压制作法 ,研究了镍基、单晶硅和玻璃 3种阳模制备芯片及芯片的封合条件 .采用扫描电镜 ( SEM)和电荷耦合检测器 ( CCD)对 PMMA芯片的微通道及其横截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SEM图和 ... 提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MMA)微流控分析芯片的一种简易热压制作法 ,研究了镍基、单晶硅和玻璃 3种阳模制备芯片及芯片的封合条件 .采用扫描电镜 ( SEM)和电荷耦合检测器 ( CCD)对 PMMA芯片的微通道及其横截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SEM图和 CCD图表明实现了热压封接 .测定了 PMMA芯片的伏安曲线和电渗流 ,其电渗流值与文献报道值基本一致 .本法制作的 PMMA芯片用于电泳分离 Cy5荧光染料 ,峰高RSD为 2 .2 % ( n=1 1 ) ,理论塔板数 7.4× 1 0 4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微流控芯片 热压法 形貌表征 电泳分离 芯片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稀土复合发光材料的结构及耐水性能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蕾蕾 罗勇悦 +4 位作者 淡宜 张立 张强 夏士美 张小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2-154,158,共4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稀土复合发光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测定,研究了复合发光材料的结构、发光特性和耐水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发光材料中聚合物分子与稀土分子之间通过键合的方式结合...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稀土复合发光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测定,研究了复合发光材料的结构、发光特性和耐水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发光材料中聚合物分子与稀土分子之间通过键合的方式结合;复合发光材料与稀土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波长范围相近,表现出相似的发光特性;复合发光材料的耐水性优于稀土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稀土 发光材料 乳液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继纯 李晴媛 +2 位作者 付梦月 张玉柱 罗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共3页
综述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耐热性能、耐磨损性能、阻燃等方面改性研究的途径及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各种改性方法的特点,并展望了PMMA改性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改性 耐热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聚合物乳液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纳米杂化材料 被引量:17
8
作者 童昕 唐涛 +2 位作者 朱宁 冯之榴 黄葆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6-309,共4页
通过正硅酸乙酯分别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和四氢呋喃溶液中的溶胶 -凝胶反应制备出不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差热分析和热失重对试样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利用聚合物乳液可以获得纳米分... 通过正硅酸乙酯分别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和四氢呋喃溶液中的溶胶 -凝胶反应制备出不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差热分析和热失重对试样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利用聚合物乳液可以获得纳米分散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其分散尺度小于利用聚合物溶液获得的复合材料 .同时 ,利用聚合物乳液来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 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过程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丹丹 徐志成 +3 位作者 赵群 张磊 张路 赵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9-575,共7页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季铵盐(C16PC)、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季铵盐(C16(EO)3PC)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PB)、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EO)3PB)溶液在聚甲...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季铵盐(C16PC)、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季铵盐(C16(EO)3PC)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PB)、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EO)3PB)溶液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上的润湿性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及浓度对接触角的影响趋势.研究发现:低浓度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以平躺的方式吸附到固体界面,且亲水基团靠近固体界面,PMMA表面被轻微疏水化;在高浓度时则通过Lifshitz-vander Waals作用吸附,亲水基团在外,PMMA表面被亲水改性.聚氧乙烯基团(EO基团)的引入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接触角影响不大;而含有聚氧乙烯基团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PMMA界面上以类似半胶束的聚集体吸附,大幅度降低接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接触角 吸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体系相分离的特征动态流变响应 被引量:9
10
作者 杜淼 王利群 +2 位作者 杨碧波 宋栩冰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964,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叠加失效温度Tb 与用SALLS测定的浊点温度Tc一致,用低频区域动态储能模量G’与频率 的关系[1gG’~lg( αT)] 偏离线性粘弹模型或时温叠加失效温度表征PMMA/SAN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 动态流变响应 动态流为行为 时温叠加 相分离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官同华 瞿雄伟 +1 位作者 李秀错 张留成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5-19,共5页
利用Na2 SiO3的改性机理来纯化Na基蒙脱土 ,通过调节体系的pH值及其聚合阴离子的作用 ,使蒙脱土边面带负电荷 ,有效调节蒙脱土在水中的分散状态 ,使其与有机阳离子的交换反应充分进行 ,得到有机蒙脱土的阳离子交换量达 115mmol 10 0 g... 利用Na2 SiO3的改性机理来纯化Na基蒙脱土 ,通过调节体系的pH值及其聚合阴离子的作用 ,使蒙脱土边面带负电荷 ,有效调节蒙脱土在水中的分散状态 ,使其与有机阳离子的交换反应充分进行 ,得到有机蒙脱土的阳离子交换量达 115mmol 10 0 g土 ,并且能均匀分散在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单体中。借助普通的乳液聚合方法 ,制备出PMMA 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经甲苯抽提、FTIR、XRD、TEM、DSC、TGA等一系列分析方法表征 ,表明有机蒙脱土在PMMA基体中已达到纳米级分散 ,多数已发生剥离 ,而且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较纯PMMA有很大提高 ,其Tg 和Td 最大分别提高 31.45℃和 42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蒙脱土 硅酸钠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玻璃化转变温度 乳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曾文茹 李疏芬 周允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6,共5页
概述了有关 PMMA热解研究的情况 ,着重阐述了 PMMA在无氧及有氧条件下的热解机理 ,介绍了近年来有关 PMMA热解动力学和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内容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热降解 研究进展 热降解动力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的原位超声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国财 王贞平 +2 位作者 熊金钰 吉小利 王艳丽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40,共4页
超声作用于低熔点金属镓。使其超细化为纳米级的镓粒子,并采用无引发剂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G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复合粒子,并分析了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纳米镓的形态和结构因有无表面改性剂而不同;乳液聚合得到的纳米... 超声作用于低熔点金属镓。使其超细化为纳米级的镓粒子,并采用无引发剂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G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复合粒子,并分析了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纳米镓的形态和结构因有无表面改性剂而不同;乳液聚合得到的纳米镓复合粒子是核壳结构型。粒子大小为50-80nm。内核金属镓粒径为30-50nm,与聚合物存在一定的化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镓粒子 超声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分散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超细碳酸钙复合粒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史建明 黄志明 +1 位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为了提高聚合物在超细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接枝和包覆,对超细碳酸钙锚固偶氮引发剂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碳酸钙原位分散聚合进行了研究。碳酸钙粒子经氨基硅烷偶联剂处理后能与偶氮二氰基戊酸反应而实现锚固化,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 为了提高聚合物在超细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接枝和包覆,对超细碳酸钙锚固偶氮引发剂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碳酸钙原位分散聚合进行了研究。碳酸钙粒子经氨基硅烷偶联剂处理后能与偶氮二氰基戊酸反应而实现锚固化,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明了偶联和锚固反应。通过锚固在碳酸钙上的偶氮引发剂的引发作用,由MMA分散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率高的PMMA/超细碳酸钙复合粒子,PMMA接枝率随聚合转化率增加而增加,而接枝效率随之降低;接枝PMMA的碳酸钙粒子在四氢呋喃和MMA中的分散稳定性明显优于未改性碳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碳酸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偶氮二氰基戊酸 原位分散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超灿 宋丽娜 +3 位作者 孙江勤 袁坚 单松高 程金树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1-15,共5页
本文采用溶液聚合法及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溶性聚苯胺 ,用光电子能谱、X -射线衍射对其本征态及掺杂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共聚物为基体 ,用溶液复合法制备了聚苯胺复合电致变色膜 ,并采用... 本文采用溶液聚合法及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溶性聚苯胺 ,用光电子能谱、X -射线衍射对其本征态及掺杂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共聚物为基体 ,用溶液复合法制备了聚苯胺复合电致变色膜 ,并采用扫描电镜、循环伏安法等对其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电致变色膜在稳定态时仅出现第二氧化峰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其颜色在绿色至蓝黑色之间可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材料 电致变色性能 制备 有机硅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覆厚度可控的纳米核-壳二氧化硅微球 被引量:10
16
作者 方建勇 刘晓丽 +4 位作者 路子阳 赵春山 高歌 杨文胜 刘凤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79-2082,共4页
用改进的St ber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窄分布的二氧化硅/PMMA核-壳纳米微球.用改进的St ber法将3-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丙基硅烷(MPS)修饰在纳米的二氧化硅表面后,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纳米微球.该法简单有效且得到厚度均匀的聚合物... 用改进的St ber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窄分布的二氧化硅/PMMA核-壳纳米微球.用改进的St ber法将3-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丙基硅烷(MPS)修饰在纳米的二氧化硅表面后,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纳米微球.该法简单有效且得到厚度均匀的聚合物包覆层.随着单体MMA用量的增加,用动态光散射法测量,PMMA壳层的厚度从6.4 nm增加到96.3 nm.热重分析表明,PMMA的含量从22.25%增加到93.41%.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得到的是包覆良好、表面光滑的核-壳无机/聚合物纳米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 纳米二氧化硅 核-壳包覆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对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夏海坚 刘丹 +4 位作者 钟东 夏永智 晏怡 唐文渊 孙晓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69-1573,共5页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电纺纳米纤维的拓扑线索对于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生长能力及方式的影响,为脊髓损伤后植入性细胞支架的构建提供前期基础。方法构建具有随机或有序拓扑结构的PMMA电纺纳米纤维;...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电纺纳米纤维的拓扑线索对于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生长能力及方式的影响,为脊髓损伤后植入性细胞支架的构建提供前期基础。方法构建具有随机或有序拓扑结构的PMMA电纺纳米纤维;分离并纯化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利用PMMA薄膜作为对照,利用慢病毒技术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显色手段,分析在星形胶质细胞不同拓扑结构纤维支架上的生长特点。结果随机及有序PMMA电纺纤维均能支持星形胶质细胞的生长,其拓扑结构能够显著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生长方式,在有序纤维系统上细胞突起的生长方向能够和基质纤维的延伸方向保持高度一致;通过绿色荧光蛋白和基质纤维的合成图,发现在两种拓扑结构的纤维系统上,细胞突起均能依附在纤维上向远处延伸;较之PMMA薄膜,在有序纤维上的星形胶质细胞能生成更长的细胞突起(P<0.01),而在随机纤维上的细胞则形成更短的突起(P<0.01)。结论 PMMA电纺纳米纤维的拓扑结构能够显著影响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生长能力及方式,其作为植入性支架具有减轻脊髓损伤后损伤灶胶质瘢痕形成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接触引导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分散聚合制备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被引量:7
18
作者 熊圣东 郭小丽 +2 位作者 张凌飞 易昌凤 徐祖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1,共4页
在微波辐射下,以乙醇/水混合溶剂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散聚合。利用透射电镜(TEM)、动态激光光散射粒度仪(PCS)研究了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大小,探讨了介质中乙醇含量、聚合前期微波功率、引发剂和... 在微波辐射下,以乙醇/水混合溶剂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散聚合。利用透射电镜(TEM)、动态激光光散射粒度仪(PCS)研究了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大小,探讨了介质中乙醇含量、聚合前期微波功率、引发剂和稳定剂浓度对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介质中乙醇质量分数在40%~50%时能得到稳定的聚合物微球。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反应前期微波功率的增大,微球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先减小后变大。与常规加热聚合相比,微波辐射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单体转化率,所得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小,单分散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 微波辐射 微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品中单体残留量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明 周宇艳 +3 位作者 程欲晓 周韵 清江 张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18-1320,共3页
提出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甲基丙烯酸甲酯残留量的方法。选择顶空平衡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0℃和30mi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样品经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后,用HPINNOWAX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甲基丙烯酸... 提出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甲基丙烯酸甲酯残留量的方法。选择顶空平衡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0℃和30mi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样品经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后,用HPINNOWAX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浓度在1.00-250mg·L-1 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5mg·kg-1。在3个浓度水平上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9.0%~10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羟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IPN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秦东奇 王静媛 +2 位作者 李峰 马洪洋 汤心颐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4-78,共5页
通过动态力学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对丁羟聚氨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U(HPB) /PMMA]IPN体系的各种合成条件进行筛选 .结果表明 ,在 IPN的两网络间引入交联能显著地改善两网络的相容性 .
关键词 丁羟氨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IPN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