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乳化性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梦雨 鲁丹丹 +3 位作者 方文静 陶怡 陈稞垒 骆翔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855-866,共12页
聚甘油脂肪酸酯,简称聚甘油酯,是一种乳化性能优良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作为一种新型乳化剂,聚甘油脂肪酸酯既可作为油包水型乳化剂,也可作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还可形成重乳状液,适于各种特殊用途,满足... 聚甘油脂肪酸酯,简称聚甘油酯,是一种乳化性能优良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作为一种新型乳化剂,聚甘油脂肪酸酯既可作为油包水型乳化剂,也可作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还可形成重乳状液,适于各种特殊用途,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对国内外报道的70余篇聚甘油脂肪酸相关文献的整理,本文着重针对聚甘油脂肪酸酯乳化性的机理、测定方法、影响因素、乳液的种类和应用领域进行分析与讨论。聚甘油脂肪酸酯的乳化性与其亲水亲油平衡值相关,通过改变聚甘油的聚合度、脂肪酸碳链长度以及酯化度即可得到性质各异的聚甘油脂肪酸酯乳化剂,以符合多种应用需求。本文借助对聚甘油脂肪酸酯乳化性能的深入探讨,将为聚甘油脂肪酸酯乳化性能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完善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脂肪酸酯 乳化性能 亲水亲油平衡值 应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香聚甘油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温静卫 谢晖 周永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9-251,共3页
以松香和聚甘油为原料,合成出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松香聚甘油酯,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并测定了产物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产物的表面张力为44 2~49 6mN/m,临界胶束浓度为8 4×10-4~2 6×10-3mol/L,钙... 以松香和聚甘油为原料,合成出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松香聚甘油酯,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并测定了产物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产物的表面张力为44 2~49 6mN/m,临界胶束浓度为8 4×10-4~2 6×10-3mol/L,钙皂分散指数为13 5%~21 5%,界面张力为11 7~18 9mN/m,对松节油的乳化力为44~85s,泡沫性能为6~46mm,润湿力为87~121s。考察了甘油平均聚合度对产物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平均聚合度的增加,表面张力先下降后有所上升;临界胶束浓度减小;钙皂分散指数先增加后减小;界面张力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乳化力增强;润湿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聚甘油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 性能 松香 聚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碱催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 被引量:4
3
作者 曾哲灵 邹强 +2 位作者 聂蓉蓉 龙俊敏 张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3,共5页
以聚甘油、樟树籽仁油脂肪酸为原料,固体碱KOH/Al2O3为催化剂,催化酯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 以聚甘油、樟树籽仁油脂肪酸为原料,固体碱KOH/Al2O3为催化剂,催化酯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的合成工艺。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2.5 h、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2∶1、催化剂用量4.5%,该条件下酯化率为87.5%,所得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的酸值(KOH)、皂化值(KOH)、碘值(I)、熔点分别为1.86 mg/g1、48.4 mg/g、2.9 g/100 g、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籽仁油 聚甘油 固体碱 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脂肪酸酯对可可脂结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露 陈俭春 +3 位作者 黄宗森 邢磊 熊苗 李学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47,共6页
可可脂(CB)是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主要成分,其热力学及结晶特性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加工特性和货架期。以聚甘油单硬脂酸酯31S、61S和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为研究对象,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乳化剂种类、添加量、... 可可脂(CB)是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主要成分,其热力学及结晶特性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加工特性和货架期。以聚甘油单硬脂酸酯31S、61S和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为研究对象,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乳化剂种类、添加量、变温条件对可可脂结晶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调温温度下,31S和61S具有促进可可脂结晶从Ⅳ型向Ⅴ型转变的效果;而PGPR在添加量大于0.1%的情况下,则表现出对Ⅳ型向Ⅴ型转变的抑制效果;在变温条件下,31S和61S具有促进可可脂热力学亚稳定态晶型的形成和晶型转换的效果,特别是促进了可可脂Ⅱ型晶型的形成,而PGPR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单硬脂酸酯 聚甘油蓖麻醇酯 可可脂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的固定化技术在聚甘油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5
作者 闵菊平 徐怀义 +2 位作者 徐昇 郝丽娜 邢磊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6期171-173,共3页
酶的固定化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游离的酶附着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让酶保持活性且进行反复利用,减少酶的流失、降低酶的使用成本、提高反应效率,较多地应用于聚甘油酯的生产过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都在开展对固定化... 酶的固定化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游离的酶附着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让酶保持活性且进行反复利用,减少酶的流失、降低酶的使用成本、提高反应效率,较多地应用于聚甘油酯的生产过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都在开展对固定化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实现了固定化酶在食品、医疗、能源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然而,现有的固定化技术仍存在适用范围小和成本较高等问题,需要利用新式材料开发更高效且可持续的固定化酶,控制酶反应并增强其可重复使用性,实现更具成本效益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性 固定化技术 聚甘油 成本效益 反应效率 酶的固定化 酶反应 固定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酰胺酯高效气体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学珍 柏子龙 +2 位作者 马宏燎 黄小波 邢爱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215,共4页
为防止油气输送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合成了一种高效气体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聚甘油N-环己基马来酰胺酯PGEA-m-n(m=2~10,代表聚合度和n=1~8,代表酯化度),对合成中间体环己基马来酰胺酸(CHMA)和产物PGEA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为防止油气输送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合成了一种高效气体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聚甘油N-环己基马来酰胺酯PGEA-m-n(m=2~10,代表聚合度和n=1~8,代表酯化度),对合成中间体环己基马来酰胺酸(CHMA)和产物PGEA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以小球停止时间(BST)为指标,采用四氢呋喃法评价了PGEA对水合物的抑制性能。结果表明:加入少量PGEA抑制剂,可使水合物晶体呈二维平面结构生长,从而有效抑制水合物的生成,其最佳加入量为含水量的2%;PGEA的抑制性能远远好于聚甘油;同一浓度下PGEA-M-1的抑制效果好于PGEA-m-n(n>1),聚合度高的聚甘油好于聚合度低的聚甘油,PGEA-6-1和PGEA-10-1具有更好的抑制性能,四氢呋喃法评价其抑制时间分别为152 min和179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聚甘油 聚甘油酰胺酯 抑制剂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的提纯及其对合成聚甘油脂肪酸酯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桑学财 雷朵 马晓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通过分子蒸馏法来提纯聚甘油,并且研究聚甘油中甘油含量对其合成聚甘油脂肪酸酯的搅打起泡性和烘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子蒸馏真空度5 Pa,蒸馏温度160℃,刮膜转速350 r/min条件下,蒸馏效果最佳,甘油含量仅存3.61%,产品得率为74.21... 通过分子蒸馏法来提纯聚甘油,并且研究聚甘油中甘油含量对其合成聚甘油脂肪酸酯的搅打起泡性和烘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子蒸馏真空度5 Pa,蒸馏温度160℃,刮膜转速350 r/min条件下,蒸馏效果最佳,甘油含量仅存3.61%,产品得率为74.21%。当聚甘油中甘油含量通过提纯降低至5%及以下时,用它合成的聚甘油脂肪酸酯呈现出层状结构,搅打起泡性达到452.5 mL,泡沫稳定性达到95.8%;此聚甘油脂肪酸酯也适用于一步打蛋法制备的海绵蛋糕,面糊比重达到0.43 g/cm3,蛋糕比容为3.84 g/mL,蛋糕的硬度为484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 聚甘油脂肪酸酯 分子蒸馏 搅打起泡 烘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催化剂对催化合成聚甘油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敏炜 王仁浪 +2 位作者 曲佳伟 王志远 蒋启忠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考察碱催化剂NaOH、KOH、Na2CO3、K2CO3对甘油聚合反应的催化效果,同时采用浸渍法将NaOH制备成NaOH/γ-Al2O3固体碱,并考察不同负载量对聚甘油聚合度的影响,用Hammett指示剂法、CO2-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发现:NaOH作为催化剂优于... 考察碱催化剂NaOH、KOH、Na2CO3、K2CO3对甘油聚合反应的催化效果,同时采用浸渍法将NaOH制备成NaOH/γ-Al2O3固体碱,并考察不同负载量对聚甘油聚合度的影响,用Hammett指示剂法、CO2-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发现:NaOH作为催化剂优于其他液体碱,在焙烧温度600℃、40%负载量条件下固体碱催化剂效果最佳,得到的聚甘油聚合度为6.50,固体碱可以代替液体碱合成聚甘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 催化剂 液体碱 固体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脂肪酸酯类乳化剂的合成、性质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宝财 张洁颖 +2 位作者 张桂菊 陈芳莉 赵飞飞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41,共7页
聚甘油脂肪酸酯是一类安全、高效、多功能的非离子乳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近年来,对于聚甘油脂肪酸酯类乳化剂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研究非常活跃。概述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化学合成方法或酶催化合成方法,主要介绍了... 聚甘油脂肪酸酯是一类安全、高效、多功能的非离子乳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近年来,对于聚甘油脂肪酸酯类乳化剂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研究非常活跃。概述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化学合成方法或酶催化合成方法,主要介绍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安全性、表界面性质、乳化性、抑菌性等重要性质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聚甘油脂肪酸酯在功能性成分的包载与递送、油脂结晶调节、面团调理剂和柔软剂,以及食品工业中起泡和稳定泡沫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脂肪酸酯 食品乳化剂 化学合成 酶催化合成 表界面性质 乳化性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增欣 阚以翠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793-799,共7页
聚甘油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马增欣,阚以翠(山东矿业学院化工系,济南250031)MaZengxinandKanYicui(DepartmentofChemicalEngineering,ShandongInstit... 聚甘油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马增欣,阚以翠(山东矿业学院化工系,济南250031)MaZengxinandKanYicui(DepartmentofChemicalEngineering,ShandongInstituteofMiningTechj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 衍生物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的防雾滴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晓妍 周立国 +1 位作者 王玉兵 刘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564-7565,7610,共3页
[目的]探讨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的防雾滴性能。[方法]制备出一系列聚合度不同的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测试了其喷涂后薄膜的防雾滴性能(初滴时间、10滴时间和高温长效性),并与单硬脂酸聚甘油酯(PGME)进行了比较,探讨聚甘油的聚合度与防雾... [目的]探讨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的防雾滴性能。[方法]制备出一系列聚合度不同的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测试了其喷涂后薄膜的防雾滴性能(初滴时间、10滴时间和高温长效性),并与单硬脂酸聚甘油酯(PGME)进行了比较,探讨聚甘油的聚合度与防雾滴性之间的关系,考察多次喷涂后薄膜防雾滴性能的稳定性。[结果]在各种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产品防雾滴性能比较中,用聚合度为2.2的聚甘油合成的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其初滴时间和10滴时间均比较短,无滴效果好,且80℃的高温长效性也较长。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的防雾滴性能稳定,防雾效果重现性好,可多次使用。[结论]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的防雾滴性能优于其单聚甘油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农用塑料薄膜防雾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聚甘油 防雾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癸酸聚甘油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哲灵 周星 +1 位作者 邹强 王慧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6-50,共5页
采用静置稳定性、离心稳定性、耐热稳定性等乳化性能指标评价油水比为1:1时癸酸聚甘油酯的乳化性能,并测定其各项指标处于最佳时的最小添加量;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指示菌对癸酸聚甘油酯的敏感性;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其对指示菌的最小抑菌... 采用静置稳定性、离心稳定性、耐热稳定性等乳化性能指标评价油水比为1:1时癸酸聚甘油酯的乳化性能,并测定其各项指标处于最佳时的最小添加量;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指示菌对癸酸聚甘油酯的敏感性;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其对指示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癸酸聚甘油酯乳液的类型为水包油(O/W)型,癸酸聚甘油酯添加量为4%时,乳液各项乳化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癸酸聚甘油酯对指示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黑曲霉、酿酒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16mg/mL、0.16mg/mL、0.32mg/mL、2.5mg/mL和2.5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酸聚甘油 乳化性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食材煎炸过程极性组分与聚甘油酯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玉兰 安柯静 +2 位作者 马宇翔 安骏 于文秀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57,共5页
利用花生油对油条、薯条、豆腐和鸡翅4种食材分别进行间歇性煎炸(每天早、中、晚各煎炸1 h,连续5 d,累计煎炸15 h),通过对所取油样极性组分(PC)与甘油三酯聚合物(TGP)的检测分析表明,不同食材煎炸过程中PC与TGP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4种... 利用花生油对油条、薯条、豆腐和鸡翅4种食材分别进行间歇性煎炸(每天早、中、晚各煎炸1 h,连续5 d,累计煎炸15 h),通过对所取油样极性组分(PC)与甘油三酯聚合物(TGP)的检测分析表明,不同食材煎炸过程中PC与TGP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4种煎炸油脂的PC值从初始的3.34%分别增加至煎炸结束时的20.29%、23.84%、14.67%和26.27%,TGP值从初始的0.43%分别增加至10.86%、15.29%、5.68%和15.75%,增幅顺序均为鸡翅>薯条>油条>豆腐。煎炸结束时,4种油脂中PC含量均未超出我国标准限量(27%),但煎炸油条、薯条和鸡翅油脂中TGP已达到欧盟国家如比利时和捷克规定≤10%的限量。此外,不同食材煎炸油的PC与TGP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即可根据相关性方程通过PC值快速地判断出TGP的大致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油 煎炸食材 极性组分 聚甘油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的HPLC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戴军 王彬 倪永全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4-216,共3页
采用HPLC分析了聚甘油的组成 ,其线性聚甘油及环状聚甘油的保留时间的对数均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呈线性正相关 ,线性方程分别为lgtR=0 .0 0 1 3M + 2 .50 4 7和lgtR=0 .0 0 1 8M +2 .32 2 0 .用化学法和HPLC两种方法测定聚甘油样品中甘油... 采用HPLC分析了聚甘油的组成 ,其线性聚甘油及环状聚甘油的保留时间的对数均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呈线性正相关 ,线性方程分别为lgtR=0 .0 0 1 3M + 2 .50 4 7和lgtR=0 .0 0 1 8M +2 .32 2 0 .用化学法和HPLC两种方法测定聚甘油样品中甘油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聚甘油 保留值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丙烯酸酯扩链剂合成原油破乳剂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宏魏 郭丽梅 +1 位作者 陈利红 武首香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9-13,共5页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原料,聚甘油丙烯酸酯为扩链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非聚醚类的原油破乳剂。考察聚合诸因素对产物破乳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单体...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原料,聚甘油丙烯酸酯为扩链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非聚醚类的原油破乳剂。考察聚合诸因素对产物破乳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单体质量比(MMA∶BA∶ST)为1∶3∶1,单体总量9g,聚甘油丙烯酸酯1.3g,引发剂用量为0.2g,溶剂用量30g,聚合温度80℃,反应时间6h时,原油破乳效果最好,在破乳剂加量300mg/L时,原油破乳脱水率达7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丙烯酸酯 醚型破乳剂 自由基 原油脱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聚甘油酯的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继生 张俊桂 +1 位作者 徐逸云 倪永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采用MS、HPLC-MS联用法对脂肪酸聚甘油酯样品进行测定。通过直接进样APCI质谱分析,来确定样品组分:根据有关选择离子对样品中各酯的相对含量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脂肪酸聚甘油 测定 食品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聚甘油酯在保湿护肤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立国 张剑文 谭琛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66-69,共4页
通过以聚甘油酯作为乳化剂制备化妆品,研究了不同聚合度的聚甘油酯对化妆品的性能的影响。选择保湿性较好的护肤化妆品的配方,要求具有保湿、美白、营养等功效。将不同聚合度的聚甘油酯加入化妆品,观察并通过测试化妆品的保湿性、耐热... 通过以聚甘油酯作为乳化剂制备化妆品,研究了不同聚合度的聚甘油酯对化妆品的性能的影响。选择保湿性较好的护肤化妆品的配方,要求具有保湿、美白、营养等功效。将不同聚合度的聚甘油酯加入化妆品,观察并通过测试化妆品的保湿性、耐热耐寒性、稳定性等,分析聚甘油酯对化妆品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聚甘油 合度 保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高纯度低聚甘油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分龙 滕英来 +2 位作者 汪勇 李爱军 张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47,共5页
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潜在廉价甘油副产品。甘油可制备低聚甘油,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日化等领域。该文以甘油和缩水甘油为原料,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作用下合成低聚甘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反应参数,研究反应温度... 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潜在廉价甘油副产品。甘油可制备低聚甘油,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日化等领域。该文以甘油和缩水甘油为原料,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作用下合成低聚甘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反应参数,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底物摩尔比(甘油与缩水甘油摩尔比)对低聚甘油产量的影响。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3 h、催化剂用量3 wt%(占底物总质量)、底物摩尔比1∶2。在此条件下低聚甘油的平均产率为69.22%。利用分子蒸馏对产物进行纯化,得到93.07%的高纯度低聚甘油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聚甘油 缩水甘油 非均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脂肪酸酯在制糖工艺中的安全性及综合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东瑜 陈骏佳 +2 位作者 付尽国 钟志才 张卫东 《甘蔗糖业》 2012年第5期39-43,共5页
聚甘油脂肪酸酯在制糖工艺过程中可降低物料粘度和有效消除(抑制)泡沫,已被卫生部批准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用于制糖工艺,本文对其在制糖工艺中使用的安全性能、在国际上的使用许可情况、质量要求、使用性能等作系统分析,并与其它允许用... 聚甘油脂肪酸酯在制糖工艺过程中可降低物料粘度和有效消除(抑制)泡沫,已被卫生部批准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用于制糖工艺,本文对其在制糖工艺中使用的安全性能、在国际上的使用许可情况、质量要求、使用性能等作系统分析,并与其它允许用于制糖工艺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在使用范围上作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脂肪酸酯 安全性 质量要求 残留测试 使用许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的折光率与聚合度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彬 倪永全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2000年第3期273-275,共3页
聚甘油折光率在 2 0℃~ 70℃间的温度校正系数为 0 .0 0 0 2 6/℃ .聚合甘油的羟值 (Y)与折光率间的关系式为Y =52 4 80 -3 43 3 0×n2 0D .
关键词 聚甘油 羟值 折光率 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