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环氧树脂改性沥青超薄磨耗层制备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郭丽香 宋世伟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提升沥青混凝土超薄磨耗层的服役性能,研究向环氧树脂分子结构中接枝聚氨酯柔性链段制得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PU-EP),以PU-EP、固化剂、相容剂、基质沥青为原材料制备高性能双组份PU-EP改性沥青。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分别以PU-EP改性... 为了提升沥青混凝土超薄磨耗层的服役性能,研究向环氧树脂分子结构中接枝聚氨酯柔性链段制得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PU-EP),以PU-EP、固化剂、相容剂、基质沥青为原材料制备高性能双组份PU-EP改性沥青。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分别以PU-EP改性沥青、环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为胶结料的SMA-10超薄磨耗层路用性能(3种磨耗层依次记为UFC_(PU-EP)、UFC_(EP)与UFC_(SBS))。试验结果表明,UFCPU-EP具有最佳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与黏结性,抗疲劳性及低温抗裂性略低于UFC_(SBS),但远大于UFC_(EP)。综上,研究制得的PU-EP改性沥青超薄磨耗层具备优良的路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超薄磨耗层 聚氨酯-环氧树脂改性沥青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掺量聚氨酯/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书昌 《山东交通科技》 2022年第3期163-165,共3页
为减少水性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裂缝,制备聚氨酯/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明确聚氨酯/环氧树脂改性沥青稀释剂和改性剂的合理掺量,并评价改性沥青混合料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结果表明:稀释剂掺量为10 wt%、改性剂... 为减少水性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裂缝,制备聚氨酯/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明确聚氨酯/环氧树脂改性沥青稀释剂和改性剂的合理掺量,并评价改性沥青混合料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结果表明:稀释剂掺量为10 wt%、改性剂掺量为40 wt%时,聚氨酯/环氧树脂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聚氨酯/环氧树脂 沥青混合料 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明飞 魏婷 +1 位作者 易红玲 郑柏存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7-972,1029,共7页
利用氧化石墨烯(GO)表面的羟基分别与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反应,制备功能化氧化石墨烯(KH550-GO、KH560-GO),分析了GO功能化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通过溶液插层法将GO加入到聚氨酯-环氧树脂(PU-EP)基体树脂中制备GO/PU-EP复合材料,并对... 利用氧化石墨烯(GO)表面的羟基分别与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反应,制备功能化氧化石墨烯(KH550-GO、KH560-GO),分析了GO功能化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通过溶液插层法将GO加入到聚氨酯-环氧树脂(PU-EP)基体树脂中制备GO/PU-EP复合材料,并对其拉伸性能及热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KH550、KH560成功对GO进行了功能化,并且与PU-EP复合材料相比,GO/PU-EP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热性能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KH550-GO的加入对基体树脂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改善尤为明显。添加0.1wt%的KH550-GO,基体树脂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提高了39.0%和94.4%,同时初始热分解温度提高了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功能化 聚氨酯-环氧树脂 拉伸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硅氧烷基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形态及热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何成汉 刘平桂 +2 位作者 赫丽华 宋江选 李齐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0-65,共6页
用两种不同类型的低聚物二元醇与小分子硅烷偶联剂三乙氧硅丙基异氰酸酯(ICPTES)为原料,合成了不同结构的端硅氧烷基聚氨酯低聚物(PUSi):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型(PTSi)和聚己内酯二元醇型(PLSi),以此低聚物改性环氧树脂。通过Sol-gel技术... 用两种不同类型的低聚物二元醇与小分子硅烷偶联剂三乙氧硅丙基异氰酸酯(ICPTES)为原料,合成了不同结构的端硅氧烷基聚氨酯低聚物(PUSi):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型(PTSi)和聚己内酯二元醇型(PLSi),以此低聚物改性环氧树脂。通过Sol-gel技术及胺类固化剂与环氧基团的反应,得到了端硅氧烷基聚氨酯低聚物(PUSi)/环氧树脂(EP)复合体系。用FTIR表征了两种低聚物的化学结构;用扫描电镜(SEM)、动态力学性能测试(DMTA)及热重分析(TGA),研究了PLSi/PTSi含量对PUSi/EP复合体系的微观形态、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Si在体系中形成了海岛结构,PLSi的加入改善了体系的相容性,当PLSi/PTSi的含量比为1∶1时,复合体系的5%热失重温度相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近100℃,达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硅氧烷基聚氨酯低聚物 环氧树脂 溶胶-凝胶 热性能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环氧改性水性PUA乳液稳定性和耐水性的因素(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朝霞 叶代勇 陈焕钦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4-30,共7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醇(N220)、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环氧树脂E-20和丙烯酸羟丙酯(HPA)为主要原料,用三乙胺((TEA)作中和剂、乙二胺(EDA)为扩链剂制备了环氧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醇(N220)、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环氧树脂E-20和丙烯酸羟丙酯(HPA)为主要原料,用三乙胺((TEA)作中和剂、乙二胺(EDA)为扩链剂制备了环氧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NCO/OH总摩尔比、DMPA含量、HPA含量、环氧树脂含量和中和度对乳液稳定性和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UA乳液的耐水性随着NCO/OH总摩尔比和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明显增强,随中和度的增大而减弱;随着DMPA含量和中和度的增大,PUA乳液的外观和稳定性变好;当NCO/OH的总摩尔比为1.1~1.2,DMPA的含量为6%,环氧树脂的用量为4%~8%,以及中和度为90%~95%时,所得PUA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改性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 稳定性 耐水性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链剂对环氧聚氨酯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朝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106,109,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醇(N220)、三乙胺(TEA)为原料,1,4-丁二醇(BDO)、乙二胺(EDA)为小分子扩链剂,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环氧树脂E-20为大分子扩链剂,合成了环氧聚氨酯复合乳液,讨论了几种扩链剂对合成的乳液性...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醇(N220)、三乙胺(TEA)为原料,1,4-丁二醇(BDO)、乙二胺(EDA)为小分子扩链剂,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环氧树脂E-20为大分子扩链剂,合成了环氧聚氨酯复合乳液,讨论了几种扩链剂对合成的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的黏度、涂膜的硬度、拉伸强度随BDO、EDA、DMPA和E-20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乳液的外观和稳定性随BDO、EDA和E-20用量的增加变差,随DMPA的用量增加而变好;涂膜的吸水率随BDO和E-20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EDA和DMPA用量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BDO的添加量为6%、EDA为0.5%、DMPA为6%、E-20为5%~8%时,所制得的环氧聚氨酯复合乳液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链剂 1 4-丁二醇 二羟甲基丙酸 乙二胺 环氧树脂 水性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基光固化树脂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琼 胡云 +3 位作者 张金帅 陆剑 刘承果 雷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3-190,共8页
受石油资源供应不稳定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影响,以天然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备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受重视。另一方面,基于紫外光固化技术的光固化树脂具有高效率、低能耗、低VOC排放等优点,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植物油基光固化树... 受石油资源供应不稳定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影响,以天然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备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受重视。另一方面,基于紫外光固化技术的光固化树脂具有高效率、低能耗、低VOC排放等优点,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植物油基光固化树脂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不饱和酯预聚体(如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活性稀释剂、环氧树脂、巯基-烯结合树脂等。最后,对植物油基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光固化树脂 环氧丙烯酸酯 聚氨酯丙烯酸酯 不饱和酯 环氧树脂 巯基-烯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光固化3D打印树脂固化动力学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林广鸿 尹敬峰 +4 位作者 黄鸿 黄伟滨 蔡慕华 向洪平 刘晓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3-150,共8页
以环氧树脂(EPON828)和聚氨酯丙烯酸酯(RJ429)为基础树脂,采用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光固化体系来制备可用于3D打印的混杂光固化树脂,研究固化过程中自由基和阳离子光引发剂的种类、质量配比和加入量对光固化树脂固化动力学及其力学性能与... 以环氧树脂(EPON828)和聚氨酯丙烯酸酯(RJ429)为基础树脂,采用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光固化体系来制备可用于3D打印的混杂光固化树脂,研究固化过程中自由基和阳离子光引发剂的种类、质量配比和加入量对光固化树脂固化动力学及其力学性能与成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光引发剂Gencure 842和自由基光引发剂Doracur 1173为最佳复配引发剂,最佳质量比为0.75∶1,最优加入量为6.0%(质量分数);环氧树脂828和聚氨酯丙烯酸酯429的最佳质量比为1∶1,混杂光固化树脂的黏度为50.5Pa·s;光固化制品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6.60MPa和8.28kJ·m-2,体积收缩率和翘曲度分别为-3.986%和3.62%,满足3D打印光敏树脂的成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3D打印 环氧树脂 聚氨酯丙烯酸酯 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光固化 体积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