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及其在调湿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晓雯 何玉凤 +2 位作者 王荣民 王俊峰 刘发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2-1417,共6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混合单体,在羧甲基纤维素(CMC)上进行乳液接枝共聚,制备了CMC接枝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CMC-g-AE)。采用IR和TG方法对CMC-g-AE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CMC与混合单体发生了...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混合单体,在羧甲基纤维素(CMC)上进行乳液接枝共聚,制备了CMC接枝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CMC-g-AE)。采用IR和TG方法对CMC-g-AE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CMC与混合单体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原料配比对接枝聚合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原料配比为m(MMA+AA+BA):m(CMC)=7:1。将CMC-g-AE与颜填料进行混合制备调湿涂料(CMC-g-AE-C),当颜调料与CMC-g-AE的质量比为10:(5~6)时,所制备的CMC-g-AE-C符合合成乳液内墙涂料国家标准。多孔结构使CMC-g-AE-C具有良好的调湿性能,吸水率可达173%。CMC-g-AE-C是一种安全、无毒和绿色环保的调湿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湿涂料 共聚 丙烯酸酯共聚物 羧甲基纤维素 多孔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锦宗 曹亚峰 +1 位作者 刘兆丽 马希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92,共4页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引发体系,m(Span20)∶m(OP4)=40∶60为乳化剂,m(淀粉)∶m(单体)=1∶1.5时,接枝率可达148%,特性粘数可达1520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淀粉 共聚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反相乳液聚合 非离子表面活性荆 特性粘数 阴离子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物的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孔旭新 徐昆 +1 位作者 王丕新 陈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39-1742,共4页
运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量13C魔角旋转/交叉极化(CP/MAS)谱、1H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及旋转坐标系中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ρ,对一系列淀粉-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淀粉、均聚丙烯酸钠及两者共混物的实验... 运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量13C魔角旋转/交叉极化(CP/MAS)谱、1H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及旋转坐标系中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ρ,对一系列淀粉-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淀粉、均聚丙烯酸钠及两者共混物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接枝共聚导致了淀粉结晶度的明显降低;在共混物和接枝共聚物中,淀粉和聚丙烯酸钠组分都具有纳米尺度的相容性,由于接枝的效应,接枝共聚物中两个组分表现出比共混物更高的相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丙烯酸共聚物 相结构 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碳谱 自旋-晶格弛豫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接枝聚丙烯酸共聚物网络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应燕 顾雪蓉 杨昌正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9-71,79,共4页
介绍聚氨酯接枝聚丙烯酸共聚物网络的合成与性能表征。利用异氰酸酯(—NCO)封端的聚氨酯(PU)预聚物同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PA)反应得到聚氨酯接枝聚丙烯酸共聚物网络。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网络的化学组成,... 介绍聚氨酯接枝聚丙烯酸共聚物网络的合成与性能表征。利用异氰酸酯(—NCO)封端的聚氨酯(PU)预聚物同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PA)反应得到聚氨酯接枝聚丙烯酸共聚物网络。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网络的化学组成,用应力—应变实验测试了本聚合物网络的力学性能,用动态粘弹谱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随着PU与PA链段比例的改变,该交联体系相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网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随着PU/PA比例的增大,聚合物网络内部相分离程度逐渐降低,直至达到相容性很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丙烯酸 共聚物 相分离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共混/接枝淀粉的研究———改性用丙烯酸酯的预共聚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力 张力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63-67,共5页
合成了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MMA/BA/AA/HEMA)。利用IR、DSC分析了共聚物的组成,用GPC测定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用该四元共聚物为预聚物改性淀粉,使其作为填充剂填充LDPE后,与单一丙烯酸酯改性... 合成了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MMA/BA/AA/HEMA)。利用IR、DSC分析了共聚物的组成,用GPC测定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用该四元共聚物为预聚物改性淀粉,使其作为填充剂填充LDPE后,与单一丙烯酸酯改性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共聚物 淀粉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王素娟 丁海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 g (St co MMA) ( 80 / 2 0 / 6)共混物中加入 1份HBP时 ,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 g (St co MMA)的界面粘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酯) 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丙烯共混体系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接枝共聚物的ATRP均相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英文)
7
作者 俞娟 王春鹏 +1 位作者 王基夫 储富祥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3,共7页
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体系中,利用2-溴代异丁酰溴与纤维素的直接酯化反应首先合成了具有不同引发点数量的ATRP大分子引发剂(cell-Br);然后以CuBr/PMDETA为催化体系,cell-Br为引发剂,将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通过原子转移... 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体系中,利用2-溴代异丁酰溴与纤维素的直接酯化反应首先合成了具有不同引发点数量的ATRP大分子引发剂(cell-Br);然后以CuBr/PMDETA为催化体系,cell-Br为引发剂,将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接枝到纤维素的大分子骨架上合成纤维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接枝共聚物(cellulose-g-PHEMA)。通过FT-IR,1H NMR,GPC和TGA对cell-Br和cellulose-g-PHEM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观察了cellulose-g-PHEMA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cellulose-g-PHEMA易于组装成直径约180 nm的球形胶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 共聚物 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乙烯-α-烯烃共聚物封装胶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志远 徐梦楠 +1 位作者 陶家骏 蒋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苯乙烯(St)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接枝单体,熔融接枝乙烯-α-烯烃共聚物(POE)制备POE-g-P(HEMA-co-St)(以下简称POE-g-PHS)和POE-g-P(HEMA-co-St-co-KH570)(以下简称POE-g-PHSK)。以过...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苯乙烯(St)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接枝单体,熔融接枝乙烯-α-烯烃共聚物(POE)制备POE-g-P(HEMA-co-St)(以下简称POE-g-PHS)和POE-g-P(HEMA-co-St-co-KH570)(以下简称POE-g-PHSK)。以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丁酯(TBEC)为交联剂、POE-g-PHS和POE-g-PHSK为改性剂,分别加入POE基材中,经熔融共混和层压交联制备POE/POE-g-PHS胶膜和POE/POE-g-PHSK胶膜,研究了POE-g-PHS和POE-g-PHSK对胶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g-PHS和POE-g-PHSK含量的增加,POE预制膜的防交联剂迁移能力明显提升;同时,POE胶膜交联度的提升和结晶度的变化也影响其综合性能。当POE-g-PHS和POE-g-PHSK质量分数分别为9%和6%时,综合性能最优。预制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率从17.13%分别降低到0.53%和0.49%,胶膜交联度从86.28%分别提高至89.87%和90.91%,剥离强度从12.86 N/cm分别提升至20.86 N/cm和32.14N/cm,同时,抗紫外老化性能、力学性能和体积电阻率等性能均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α-烯烃共聚物胶膜 熔融 交联剂迁移 表面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接枝共聚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7
9
作者 蔡斯让 郭宁 +1 位作者 张瑞珠 金永祥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2-14,共3页
采用原位接枝聚合制备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用电子显微镜测定了乳液粒子的大小和形态。DSC和TG谱图特征 ,以及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研究证实丙烯酸酯在聚氨酯链上接枝共聚。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热稳定性、耐水性和耐溶剂性明显... 采用原位接枝聚合制备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用电子显微镜测定了乳液粒子的大小和形态。DSC和TG谱图特征 ,以及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研究证实丙烯酸酯在聚氨酯链上接枝共聚。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热稳定性、耐水性和耐溶剂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聚氨酯 共聚 核壳乳液 改性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聚乳酸接枝共聚物涂膜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王鹏飞 闵江 +3 位作者 韦雄雄 郝红 刘明 张青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0-155,共6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生物降解材料聚丙烯酸-聚乳酸接枝共聚物(PAA-g-PLLA),通过红外、核磁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涂膜的附着力、黏度和硬度等基本性能。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硬软单体的质量比为55...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生物降解材料聚丙烯酸-聚乳酸接枝共聚物(PAA-g-PLLA),通过红外、核磁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涂膜的附着力、黏度和硬度等基本性能。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硬软单体的质量比为55∶35,过氧化苯甲酰(BPO)的用量为3%,反应温度为85℃,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乳酸大单体(HEMA-PLLA)与软硬单体的质量比为1∶2,单体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2。对比聚丙烯酸涂膜和PAA-g-PLLA涂膜的接触角,以及PLLA降解性能看出,PAA-g-PLLA涂膜具有降低表面能和自抛光的双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污涂料 丙烯酸-聚乳酸共聚物 触角 自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在稠油降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植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1-256,共6页
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稠油开采和输送技术,具有不同于其他稠油降黏技术的独特性及其适用范围,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其研究在石油领域非常活跃。根据油溶性降黏剂的降黏机理,针对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 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稠油开采和输送技术,具有不同于其他稠油降黏技术的独特性及其适用范围,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其研究在石油领域非常活跃。根据油溶性降黏剂的降黏机理,针对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通过固定其他反应条件用TDI(甲苯二异腈酸酯)、氯化石蜡、平平加、硬脂酸对其进行了接枝改性处理,探讨了接枝改性物的品种和用量对降黏率的影响。所合成的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对稠油的降黏率最高可达94%左右。采用红外光谱仪器分析手段,对部分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表征数据分析表明,已合成的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符合所设计的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稠油降黏 丙烯酸酯 丙烯酸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原位接枝木粉及其对HDPE/木粉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江李贝 马猛 +3 位作者 施燕琴 陈思 吴波震 王旭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106,共5页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原位接枝木粉复合材料,并研究了EAA含量、木粉含量和不同丙烯酸(AA)含量的EAA对HDPE/木粉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规律。在HDPE/木粉复合材料熔融混合过程中,在热和剪...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原位接枝木粉复合材料,并研究了EAA含量、木粉含量和不同丙烯酸(AA)含量的EAA对HDPE/木粉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规律。在HDPE/木粉复合材料熔融混合过程中,在热和剪切力的作用下,EAA分子链上的—COOH与木粉(WF)表面的—OH发生化学反应,实现了对木粉的原位接枝,提高了木粉与HDPE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HDPE/木粉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分析(TG)表征了EAA对木粉的原位接枝,并采用高低温双立柱试验机研究了HDPE/木粉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性能。研究表明,EAA在HDPE/木粉复合材料的熔融制备过程中成功地接枝到了木粉表面,提高了木粉与HDPE的相容性及HDPE/木粉的拉伸和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 复合材料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高密度聚乙烯 木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ATRP的腐植酸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13
作者 时春辉 薛守喜 甄卫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共7页
采用新疆奇台风化煤为原料,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方法制备腐植酸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HA-Na-PMMA),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SI-ATRP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时间8 h,溴化亚铜∶溴化铜∶2,2-联吡啶质量比为20∶4∶... 采用新疆奇台风化煤为原料,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方法制备腐植酸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HA-Na-PMMA),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SI-ATRP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时间8 h,溴化亚铜∶溴化铜∶2,2-联吡啶质量比为20∶4∶20,物料质量比∶体积比为1 g∶10 m L,反应温度80℃。通过SI-ATRP制备的HA-Na-PMMA的接触角为84°,比HA-Na的接触角增大了54°,表明HA-Na的SI-ATRP接枝共聚效果显著。以HA-Na-PMMA为吸附剂,研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同时建立了HA-Na-PMMA对Cr(Ⅵ)的等温吸附模型,研究了其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HA-Na-PMMA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等温吸附模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焓变为-0.2849 k J/mol,ΔGθ<0,所以吸附是自发的放热反应。常温下吸附速率常数KL为0.9113 mg/(g·min),表明其吸附动力学模型遵循Langmuir模型和Bingham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钠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Cr(Ⅵ) 腐植酸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共聚物对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共混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宣伯 陆赵峻 +3 位作者 苏萃 姚雪容 张龙贵 张韬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DPE与EVOH不相容,EVOH以球形颗粒均匀分散在LDPE基体中,添加PE-g-MAH后可显著改善EVOH的分散性,大幅降低EVOH的结晶温度,进一步提高EVOH/LDPE共混物的强度及对一类萜类物质的阻隔性能。另外,当EVOH含量为10%(w)时,EVOH/LDPE共混物的阻隔性能相对纯LDPE有明显提升,之后进一步提高EVOH含量,阻隔性能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低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聚乙烯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接枝丙烯酸共聚物与微晶纤维素和二氧化硅的抗结块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文静 汪超 +3 位作者 倪学文 赵伟丽 张敏燕 姜发堂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3,共5页
本实验对摩芋葡甘聚糖接枝丙烯酸共聚物(KAC)和通用的抗结剂微晶纤维素(MCC)、二氧化硅的粒径进行了测定,并测定了它们的吸湿性能。将试样品中加入鸡精粉体中,比较了不同剂量和不同条件下它们的抗结性能。结果表明:粒径在20~30μm时,... 本实验对摩芋葡甘聚糖接枝丙烯酸共聚物(KAC)和通用的抗结剂微晶纤维素(MCC)、二氧化硅的粒径进行了测定,并测定了它们的吸湿性能。将试样品中加入鸡精粉体中,比较了不同剂量和不同条件下它们的抗结性能。结果表明:粒径在20~30μm时,有效阻止结块,粒径越小抗结块性能越好;在相对湿度RH=90%±3%、T=25±1℃;RH=75%±3%、T=25±1℃和RH=30%±3%、T=25±1℃下添加3‰的KAC的鸡精颗粒比添加1%的MCC和1%SiO_2流动性好,抗结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丙烯酸共聚物 抗结块剂 粒径 吸湿增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共聚物改性聚氨酯胶粘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倘余昌 徐星 倪礼忠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20-624,共5页
以2402酚醛树脂/聚氨酯为胶粘剂组分,得到具有优秀粘接强度的胶粘剂体系.通过自由基无规共聚合的方法合成出一系列不同玻璃化温度(-40~80℃)的聚丙烯酸酯,并对胶粘剂进行改性.结果表明:2402酚醛树脂的适量加入不仅可以改善胶粘剂对被... 以2402酚醛树脂/聚氨酯为胶粘剂组分,得到具有优秀粘接强度的胶粘剂体系.通过自由基无规共聚合的方法合成出一系列不同玻璃化温度(-40~80℃)的聚丙烯酸酯,并对胶粘剂进行改性.结果表明:2402酚醛树脂的适量加入不仅可以改善胶粘剂对被粘面的浸润性、调节胶粘剂的粘度,还可以提高胶粘剂的粘接性能;使T剥离强度达到45 N/cm;而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加入虽然降低了胶粘剂的粘接性能,使T剥离强度降至20~30 N/cm,却可拓宽胶粘剂的阻尼温域,达到50℃.用SEM研究了不同组分对胶粘剂微观形貌的影响,用DMA研究了聚丙烯酸酯的改性对胶粘剂的阻尼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剂 丙烯酸酯共聚物 性能 丙烯酸酯 剥离强度 改性聚氨酯 酚醛树脂 自由基 影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对苯二胺共聚物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婧莉 沈一丁 +2 位作者 王海花 费贵强 胡苗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8-1083,共6页
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合成苯胺-对苯二胺共聚物P(ANI-PDA),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WPUA),根据物理共混法制备出苯胺-对苯二胺共聚物/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涂层P(ANI-PDA)/WPUA。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热... 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合成苯胺-对苯二胺共聚物P(ANI-PDA),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WPUA),根据物理共混法制备出苯胺-对苯二胺共聚物/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涂层P(ANI-PDA)/WPUA。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热重分析(TGA)、吸水率测试、电化学测试和盐雾实验对P(ANI-PDA)/WPUA的形貌、热稳定性和防腐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了P(ANI-PDA)用量对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NI-PDA)用量的增加,胶膜的热稳定性提高,乳胶粒粒径增大,当P(ANI-PDA)用量为1.5%时,胶膜的吸水率最低为4.1%,腐蚀电位为-1.034V,腐蚀电流密度为2.75×10^(-7) A·cm^2,耐盐雾最好,防腐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对苯二胺共聚物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18
作者 瞿雄伟 商淑瑞 +2 位作者 刘国栋 姬荣琴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EPDM含量及 St/ AN质量比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择适当的引发剂浓度及 EPDM用量可得到具有较高接枝参数的 AES。用热重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热性能 ,表明 AES耐热性优于 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共聚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聚物/加聚物复合胶乳的制备科学Ⅱ.核壳结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游波 武利民 +1 位作者 李丹 邹丽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8,共5页
用合成的含羧基端羟基聚氨酯树脂 ,通过强外力乳化可形成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 ,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单体共聚 ,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 -丙烯酸酯接枝乳液。通过接枝乳液和共混乳液的性能差别对比 ,及 DSC、FT- IR、粒径分析及力... 用合成的含羧基端羟基聚氨酯树脂 ,通过强外力乳化可形成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 ,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单体共聚 ,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 -丙烯酸酯接枝乳液。通过接枝乳液和共混乳液的性能差别对比 ,及 DSC、FT- IR、粒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分析表明 ,在聚氨酯 -丙烯酸酯接枝乳液中 ,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发生部分交联形成稳定的核 -壳结构。文中还对聚氨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聚物 加聚物 复合胶乳 制备 核壳结构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合成 表征 乳液 交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接枝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蔡斯让 郭宁 +1 位作者 张瑞珠 余永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34-35,20,共3页
采用原位接枝聚合方法制备丙烯酸酯接枝改性聚氨酯乳液 ,通过电镜、差示扫描量热 (DSC)、热重分析 (TG)、耐水、耐溶剂性测定等研究了接枝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证实丙烯酸酯在聚氨酯分子链上接枝。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丙烯酸酯 聚氨酯 乳液 共聚 核壳结构 性能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