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溴-锑阻燃剂对聚氨酯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穆佳凡 姜凤阳 +4 位作者 思芳 杨敏鸽 王俊勃 吴灶生 林跃兴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提升聚氨酯(PU)薄膜材料的阻燃性能,通过采用复配三氧化二锑(Sb2O_(3))和十溴二苯乙烷(DBDPE)组成的协效阻燃体系,制备出不同含量溴-锑复配的PU阻燃透湿薄膜,采用热重分析(TG)、垂直燃烧测试(UL94)分析PU阻燃透湿薄膜的阻燃性,通过接... 为提升聚氨酯(PU)薄膜材料的阻燃性能,通过采用复配三氧化二锑(Sb2O_(3))和十溴二苯乙烷(DBDPE)组成的协效阻燃体系,制备出不同含量溴-锑复配的PU阻燃透湿薄膜,采用热重分析(TG)、垂直燃烧测试(UL94)分析PU阻燃透湿薄膜的阻燃性,通过接触角、透湿率(WVT)研究其疏水性和透湿性,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研究不同含量溴-锑复配阻燃剂对PU阻燃透湿薄膜的透湿性、疏水性,阻燃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溴-锑复配阻燃剂能有效提升PU阻燃透湿薄膜的阻燃性能;当复配阻燃剂含量为28%时,PU阻燃透湿薄膜接触角由112.99°增大到123.69°,提升了9.5%,疏水性增强;PU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Tonset)从235℃提升至271℃,残炭率(600℃)达到22.48%,提高了4.21个百分点,UL94垂直燃烧等级为V-0级;SEM形貌分析中,溴-锑复配阻燃剂含量的增加,其排列从疏松至紧密,阻燃空白区域减少,有利于提升PU阻燃透湿薄膜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阻燃 透湿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草碱木质素聚氨酯薄膜的合成条件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靳帆 方桂珍 +2 位作者 刘志明 李珊珊 赵应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3-74,77,共3页
以麦草碱木质素、聚乙二醇(PEG)及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PAPI)为原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使用溶液固化成型法制备了碱木质素聚氨酯薄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了薄膜的热性能,并测定了木质素聚氨酯薄膜的弹性模量、拉伸... 以麦草碱木质素、聚乙二醇(PEG)及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PAPI)为原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使用溶液固化成型法制备了碱木质素聚氨酯薄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了薄膜的热性能,并测定了木质素聚氨酯薄膜的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拉伸率。试验结果表明:当使用PEG300、异氰酸酯指数为2.2、木质素加入量为11%(质量分数)时,聚氨酯薄膜的弹性模量为0.52GPa、拉伸强度69.1MPa、拉伸率15.6%,且成膜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碱木质素 聚乙二醇 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 聚氨酯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二向色性法研究聚氨酯薄膜的取向行为 被引量:2
3
作者 肖长发 孙维敏 +3 位作者 刘振 贾广霞 安树林 张宇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采用红外二向色性法对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 4 ,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聚氨酯薄膜样品的拉伸取向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拉伸倍率的增大 ,CH2 角基团发生取向。当拉伸倍率大于 80 %时 ,NH基团也发生取向 ,即在外力作用下 ,... 采用红外二向色性法对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 4 ,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聚氨酯薄膜样品的拉伸取向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拉伸倍率的增大 ,CH2 角基团发生取向。当拉伸倍率大于 80 %时 ,NH基团也发生取向 ,即在外力作用下 ,软链段较易取向 ,而硬链段的取向较难。同时发现 ,在拉伸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二向色性 聚氨酯薄膜 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聚氨酯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治民 杨晓慧 周永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15,25,共4页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它是一类复杂的、非结晶的、三维网状酚类高分子聚合物。将木质素引入到聚氨酯薄膜材料中,既提高了薄膜的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又提高了木质素资源的附加值。从未改性木质素聚氨酯薄膜和改性木质素聚...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它是一类复杂的、非结晶的、三维网状酚类高分子聚合物。将木质素引入到聚氨酯薄膜材料中,既提高了薄膜的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又提高了木质素资源的附加值。从未改性木质素聚氨酯薄膜和改性木质素聚氨酯薄膜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木质素在聚氨酯薄膜制备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改性木质素 未改性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指数对过氧酸木质素基聚氨酯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治民 杨晓慧 +1 位作者 周永红 胡立红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8,共4页
以过氧酸木质素为原料替代30%的聚乙二醇1000,以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为混合溶剂,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采用溶液浇注法制备过氧酸木质素基聚氨酯(PUR)薄膜。研究了异氰酸酯指数对薄膜拉伸性能、热稳定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及导... 以过氧酸木质素为原料替代30%的聚乙二醇1000,以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为混合溶剂,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采用溶液浇注法制备过氧酸木质素基聚氨酯(PUR)薄膜。研究了异氰酸酯指数对薄膜拉伸性能、热稳定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及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异氰酸酯指数的增大,薄膜的拉伸性能先升高后降低、热稳定性能下降但T g升高、导热系数下降即隔热性能提高。当异氰酸指数为1.55时,PUR薄膜的拉伸性能达到最佳,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分别为663.97%和16.86 MPa,且具有较高的T g和较好的隔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酸木质素 聚氨酯薄膜 拉伸性能 热稳定性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无人机用热塑性聚氨酯薄膜软油箱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元明 赵鹏飞 杨嘉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0-42,共3页
针对小型无人机燃油系统的设计要求,经过分析和试验,选择耐油性、耐高低温性和耐老化性能良好的热塑性聚氨酯(PUR-T)薄膜作为燃油箱材料。详细介绍了PUR-T薄膜在小型无人机燃油箱上的应用研究,包括材料选择、材料的适应性试验等。PUR-T... 针对小型无人机燃油系统的设计要求,经过分析和试验,选择耐油性、耐高低温性和耐老化性能良好的热塑性聚氨酯(PUR-T)薄膜作为燃油箱材料。详细介绍了PUR-T薄膜在小型无人机燃油箱上的应用研究,包括材料选择、材料的适应性试验等。PUR-T薄膜软油箱采用高频热压熔合方法制造,工艺简单,易于实现。PUR-T薄膜软油箱在多个无人机系统中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使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薄膜 无人机 油箱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接枝的聚氨酯薄膜光谱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杨文正 陈烽 +2 位作者 易文辉 杨青 侯洵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0Z2期160-164,共5页
利用旋涂法,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偶氮侧基的聚氮酯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并利用二倍频YAG激光(532nm)作为激发光,白光光源作为参考光,在室温下测试了该薄膜在激发光作用前后的吸收光谱,发现该薄膜在430nm-530nm内有较强的... 利用旋涂法,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偶氮侧基的聚氮酯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并利用二倍频YAG激光(532nm)作为激发光,白光光源作为参考光,在室温下测试了该薄膜在激发光作用前后的吸收光谱,发现该薄膜在430nm-530nm内有较强的吸收。以及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大和撤去激发光后,随着无光照时间的延长,360nm与500nm波长处吸收强度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侧基 接枝共聚 聚氨酯薄膜 光谱响应 旋涂法 高分子聚合物薄膜 实验研究 光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膜温度对聚氨酯薄膜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健伟 李菲 +3 位作者 张德浩 江贵长 魏诗杭 王旭辉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0-136,共7页
本研究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1,6-己二醇(HDO)为硬段,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为软段,采用流延的方式制备聚氨酯(Polyurethan,PU)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U膜进行测试表征,并系统研究了成膜温度对PU膜力学性... 本研究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1,6-己二醇(HDO)为硬段,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为软段,采用流延的方式制备聚氨酯(Polyurethan,PU)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U膜进行测试表征,并系统研究了成膜温度对PU膜力学性能、水接触角、透明度和阻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膜温度的升高,PU膜的力学性能先变好后变差,水接触角先增大后减小,透氧透湿系数先下降后上升,阻隔性先增大后降低;PU膜的微相分离程度随着成膜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结晶性也进一步增强,透明度逐渐降低。当成膜温度为60℃时,PU膜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成膜温度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推出太阳能电池用聚氨酯薄膜 被引量:3
9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组件 聚氨酯薄膜 拜耳 乙酸乙烯酯 生产效率 热塑性聚氨酯 发电效率 材料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聚氨酯薄膜鱼眼的形成机理及抑制
10
作者 魏艳红 冯川桂 +2 位作者 黄桐 李泽汉 李瑞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102,共7页
以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为样本,研究TPU薄膜表面存在的颗粒状凸起(聚合物鱼眼)的形成机理。文中通过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充分研究了鱼眼和非鱼眼区域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态的差异。凭借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 以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为样本,研究TPU薄膜表面存在的颗粒状凸起(聚合物鱼眼)的形成机理。文中通过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充分研究了鱼眼和非鱼眼区域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态的差异。凭借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评估其热性能。结果表明,鱼眼区域相对分子质量略高于非鱼眼区域,且两者化学结构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由于聚氨酯粒料硬段区域氢键聚集,结晶度偏高,制得的TPU薄膜的熔融温度范围为160~200℃,高于工业生产实际加工温度,导致结晶部分不能完全熔融,未熔融颗粒冷却形成鱼眼。研究反驳了工业上将聚合物鱼眼视为物理杂质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理论,为降低TPU等一类低结晶度聚合物薄膜鱼眼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鱼眼 化学结构 热性能 熔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接枝的聚氨酯薄膜作为光存储介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文正 陈烽 +2 位作者 易文辉 杨青 侯洵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6,共4页
 利用旋涂法,通过接枝共聚方法制备具有偶氮侧基的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利用二倍频YAG激光(532nm)作为激发光,白光光源作为参考光,在室温下测试了该薄膜在激发光作用前后的吸收光谱,发现该薄膜在430-530nm内有较强的吸收。最后给...  利用旋涂法,通过接枝共聚方法制备具有偶氮侧基的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利用二倍频YAG激光(532nm)作为激发光,白光光源作为参考光,在室温下测试了该薄膜在激发光作用前后的吸收光谱,发现该薄膜在430-530nm内有较强的吸收。最后给出激发光强度的增大和撤去激发光后,随着无光照时间的延长,380nm与520nm波长处吸收强度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存储介质 接枝共聚 偶氮侧基 光致异构 实验研究 旋涂法 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薄膜 光盘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研发出可减轻患者痛苦的热塑性聚氨酯薄膜
12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7-137,共1页
就伤口愈合而言,如何缩减治疗时间,使伤口尽快愈合,同时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患者与医疗机构都极为关注的问题。拜耳材料科技(2015年9月1日起将更名为科思创)旗下的Platilon系列热塑性聚氨酯薄膜可以极好地满足伤口愈合方面... 就伤口愈合而言,如何缩减治疗时间,使伤口尽快愈合,同时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患者与医疗机构都极为关注的问题。拜耳材料科技(2015年9月1日起将更名为科思创)旗下的Platilon系列热塑性聚氨酯薄膜可以极好地满足伤口愈合方面的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薄膜 患者 痛苦 拜耳 伤口愈合 研发 治疗时间 医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自愈性和阻燃性的聚氨酯薄膜
13
作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2-152,共1页
科学家们最近生产出一种由可逆化学和环三磷腈带来的可持续、坚韧的阻燃聚氨酯薄膜(PUR-DA-x).下游应用领域对聚氨酯薄膜提出了能自动愈合、阻燃、可回收、经过机械增强等要求.但将这些理想的性能集成到单个系统中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科... 科学家们最近生产出一种由可逆化学和环三磷腈带来的可持续、坚韧的阻燃聚氨酯薄膜(PUR-DA-x).下游应用领域对聚氨酯薄膜提出了能自动愈合、阻燃、可回收、经过机械增强等要求.但将这些理想的性能集成到单个系统中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科学家们在可逆(DA)反应和环三磷腈基础上,制备了一系列新型自愈合,阻燃、可回收和强度高的PUR-D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阻燃性 自愈性 科学家 可回收 自愈合 磷腈 可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薄膜及其制备用的分散液
14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78,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薄膜,其中薄膜由聚氨酯分散液制备,分散液山非离子聚氨酯预聚物制备,并且预聚物由聚氨酯预聚物配方制备,所说的配方中包括二异氰酸酯和含活性氢的物质。分散液分两步或更多步过程形成,其中第一步形成预聚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薄膜,其中薄膜由聚氨酯分散液制备,分散液山非离子聚氨酯预聚物制备,并且预聚物由聚氨酯预聚物配方制备,所说的配方中包括二异氰酸酯和含活性氢的物质。分散液分两步或更多步过程形成,其中第一步形成预聚物,并且在随后的步骤中,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形成预聚物的水分散液,这两个步骤在基本上不存在有机溶剂的情况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水分散液 聚氨酯预聚物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备用 二异氰酸酯 有机溶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研发减少痛苦的热塑性聚氨酯薄膜
15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90,共1页
让患者早日康复和返家几乎是每个医生的心愿。就伤口愈合而言,如何缩减治疗时间,使伤口尽快愈合,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是患者与医疗机构都极为关注的。拜耳材料科技(2015年9月1日起将更名为科思创)旗下的Platilon系列热塑... 让患者早日康复和返家几乎是每个医生的心愿。就伤口愈合而言,如何缩减治疗时间,使伤口尽快愈合,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是患者与医疗机构都极为关注的。拜耳材料科技(2015年9月1日起将更名为科思创)旗下的Platilon系列热塑性聚氨酯薄膜可以极好地满足伤口愈合方面的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薄膜 痛苦 拜耳 伤口愈合 研发 治疗时间 医疗机构 材料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5年热塑性聚氨酯薄膜将掀起全球热潮
16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95,共1页
由于汽车燃料效率的提高,碳足迹不断减少,发展中国家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等因素,在未来五年内,热塑性聚氨酯薄膜将掀起全球热潮。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薄膜 发展中国家 燃料效率 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公司推出太阳能电池用聚氨酯薄膜
17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7-57,共1页
目前全球太阳能设施装机容量几乎以指数式增长,开发发电效率和生产效率更高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变得极为重要。拜耳材料科技公司研发人员开发成功的一种耐光热塑性聚氨酯为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与德国一家公司合作,... 目前全球太阳能设施装机容量几乎以指数式增长,开发发电效率和生产效率更高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变得极为重要。拜耳材料科技公司研发人员开发成功的一种耐光热塑性聚氨酯为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与德国一家公司合作,该公司利用这种聚氨酯制成一种商品名为VISTASOLAR的新型薄膜,将其用作太阳能电池原料替代传统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薄膜,不仅使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更为方便和快捷,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在生产太阳能电池时,一般是将硅片置于玻璃与E/VAC薄膜包覆基材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组件 聚氨酯薄膜 拜耳公司 乙酸乙烯酯 生产效率 热塑性聚氨酯 发电效率 装机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拉伸传感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文龙 王江楠 赵昕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8,共7页
采用静电纺丝制备聚氨酯纳米纤维薄膜作为可拉伸柔性基体,将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作为导电材料,利用真空浸渍和超声辅助将CNTs负载在聚氨酯纤维表面,形成的三维导电纤维薄膜用作拉伸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进... 采用静电纺丝制备聚氨酯纳米纤维薄膜作为可拉伸柔性基体,将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作为导电材料,利用真空浸渍和超声辅助将CNTs负载在聚氨酯纤维表面,形成的三维导电纤维薄膜用作拉伸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进行形貌表征,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热量分析仪的测试来证明聚氨酯和碳纳米管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力。研究浸渍时间对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发现,浸渍12h时,复合薄膜的灵敏性最大,肩峰最小。通过500圈循环测试,进一步证明了传感器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电阻具有可重复性。将传感器贴合在人体不同部位上,对人体活动进行了简单检测,证明传感器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碳纳米管 传感器 真空浸渍 静电纺丝 灵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段结构对填充MWNT/聚氨酯导电薄膜气敏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新建 罗延龄 +1 位作者 牛莉 段贤勇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47,共4页
分别用不同的软段结构和硬段结构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PU),并填充多壁碳纳米管制成多壁碳纳米管(MWNT)/PU导电薄膜。测试其对四种不同溶剂(苯、无水乙醚、丙酮和氯仿)的气敏响应性,研究了不同软硬段及其结构式对导电薄膜气敏响应性的影... 分别用不同的软段结构和硬段结构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PU),并填充多壁碳纳米管制成多壁碳纳米管(MWNT)/PU导电薄膜。测试其对四种不同溶剂(苯、无水乙醚、丙酮和氯仿)的气敏响应性,研究了不同软硬段及其结构式对导电薄膜气敏响应性的影响。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PU导电薄膜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当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为软段、三羟基甲基丙烷为硬段,并用羟基碳纳米管为填料时,合成的PU导电薄膜具有较好的气敏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段 硬段 导电复合材料 气敏响应性 聚氨酯导电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宏军 蒋振奇 +3 位作者 柏涛 薛小强 黄文艳 蒋必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2,共5页
用Hummers方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对其进行异氰酸酯化改性,最后将改性石墨烯掺杂入由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乙二醇-600(PEG-600)制备的薄膜之中,得到石墨烯/聚氨酯杂化材料。采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 用Hummers方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对其进行异氰酸酯化改性,最后将改性石墨烯掺杂入由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乙二醇-600(PEG-600)制备的薄膜之中,得到石墨烯/聚氨酯杂化材料。采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杂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杂化材料的水接触角及耐酸性能。结果表明,异氰酸酯成功与石墨烯的羟基或羧基反应,增加了氧化石墨烯的不规整性及单片层率。未掺杂氧化石墨烯的聚氨酯薄膜自身水接触角为126°,平衡水含量接近40%。当氧化石墨烯掺杂量为1.5%(质量分数)时,水接触角减小至80°,平衡水含量降至30%,具有"阻路效应"。此薄膜在稀盐酸中浸泡7 d后,其质量损失仅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氧化石墨烯 甲苯二异氰酸酯 聚乙二醇-6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