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分水现象的理论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武生 陈修宁 +1 位作者 刘斌 曾俊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是乳胶涂料的重要流变学助剂,本文主要介绍了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在乳胶体系中造成分水的机理,并在分水机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涂料分水现象的方法。
关键词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分水现象 乳胶漆 首尾一致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君 吕彤 +2 位作者 黄丹丹 曹玮 花玉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反应获得预聚体,用1,6-己二醇扩链,并用长链烷基醇封端,最终获得内部含有疏水链段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HEUR)。采用FT-IR和1H NMR对HEUR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黏度测定,着重研究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反应获得预聚体,用1,6-己二醇扩链,并用长链烷基醇封端,最终获得内部含有疏水链段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HEUR)。采用FT-IR和1H NMR对HEUR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黏度测定,着重研究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疏水链段的位置和大小对增稠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增稠剂的加入对苯丙乳液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末端疏水链一定时,增加亲水链长度,有助于黏度的提高;相同浓度下,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样品比分布宽的样品增稠效果好;分子内部疏水链段会使黏度降低,同时会使乳液粒径增大,乳液黏度的大小完全由增稠剂分子末端疏水链以及增稠剂的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疏水链段 扩链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梳状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艳玲 郭建维 +1 位作者 吕满庚 梁利岩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68-171,175,共5页
将中间含不同长度烷基的疏水性二醇引入到聚氨酯预聚体链段中,得到一系列链段中带悬挂基团的梳状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并用FTIR和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着重研究了疏水性二醇与总羟基(疏水性二醇与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以及中间疏水基的... 将中间含不同长度烷基的疏水性二醇引入到聚氨酯预聚体链段中,得到一系列链段中带悬挂基团的梳状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并用FTIR和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着重研究了疏水性二醇与总羟基(疏水性二醇与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以及中间疏水基的大小对增稠剂增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基团是决定增稠剂增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疏水性二醇所占比例的增大,增稠效果显著加强;同样中间烷基链段的碳原子数的增多,缔合作用加强,增稠效果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状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缔合作用 疏水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型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乃宇 王武生 +3 位作者 彭晓萌 余学康 郭文鹤 陈昕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8,共7页
分别以乙二醇、甘油、山梨醇作为起始剂,合成星型聚乙二醇(2臂、3臂和6臂),再将其分别与十八烷基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星型结构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HEUR)。采用红外、核磁、透射电镜和粒径仪等测试手段对增稠剂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稳态... 分别以乙二醇、甘油、山梨醇作为起始剂,合成星型聚乙二醇(2臂、3臂和6臂),再将其分别与十八烷基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星型结构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HEUR)。采用红外、核磁、透射电镜和粒径仪等测试手段对增稠剂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HEUR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聚集数(N)。通过流变学探究并对比HEUR在不同转速下对水增稠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多臂星型结构的HEUR;不同臂数的HEUR具有相同的CMC值,且随臂数增加其形成的胶束变大;实验发现6臂HEUR对纯水以及乳液都未表现出有效的增稠作用,可能是因为6臂HEUR的亲油端基出现了强烈的分子内端基缔合,使其不能与体系形成有效缔合网络以增加体系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聚集数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忠奥 杨建军 +2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4-579,共6页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乙二醇(PEG)反应制备预聚体,将自制的支化型核(B)引入到预聚体中,制得一系列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BHEUR)。利用FTIR和GPC对BHEUR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黏度计和旋转流变仪对BHEUR...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乙二醇(PEG)反应制备预聚体,将自制的支化型核(B)引入到预聚体中,制得一系列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BHEUR)。利用FTIR和GPC对BHEUR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黏度计和旋转流变仪对BHEUR增稠性能及流变性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不同结构BHEUR对其增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相对分子质量为4 000时,合成的BHEUR-4具有较好的自增稠能力和对PU乳液的增稠效果;向PU乳液中加入BHEUR-4质量分数为1.6%时,增稠后的乳液黏度达到50 112 m Pa·s;流变性测试表明,4种样品均随剪切力增大出现不同程度变稀行为,BHEUR-4相比其他样品在较低的剪切力下出现剪切变稀行为,证明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缔合网络结构;粒径测试表明,BHEUR在PU乳液中形成的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触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支化型聚合物 性能 流变行为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第36卷《涂料工业》总目次
6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涂料工业 《涂料工业》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