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VO2@聚多巴胺改性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及其调温织物
1
作者 周建华 李昕悦 刘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0-1276,共7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聚多巴胺包覆的钨掺杂二氧化钒(W-VO_(2)@PDA)为填料,制备了钨掺杂二氧化钒@聚多巴胺改性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W-VO_(2)@PDA/PUPCM)。考察了PEG相对分子质量...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聚多巴胺包覆的钨掺杂二氧化钒(W-VO_(2)@PDA)为填料,制备了钨掺杂二氧化钒@聚多巴胺改性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W-VO_(2)@PDA/PUPCM)。考察了PEG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对W-VO_(2)@PDA/PUPCM乳液稳定性和整理织物调温性的影响。通过FTIR、TEM、POM、XRD、DSC和TG对材料的化学结构、结晶性能、相变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PEG分子量对W-VO_(2)@PDA/PUPCM的储热性能和相变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当PEG分子量为8000时,W-VO_(2)@PDA/PUPCM具有良好的形状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熔融温度和熔融焓最高,分别为51.52℃和144.82 J/g,与未经整理织物相比,经W-VO_(2)@PDA/PUPCM整理后织物升温和降温最大温差分别为7.8和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聚氨酯 钨掺杂二氧化钒 调温 织物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用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骉 段诗雨 +1 位作者 魏堃 李瑞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32-3238,共7页
为改善传统路用固-液相变材料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发挥相变材料优越的潜热储能特性,主动调控沥青路面温度状况,减轻公路沥青路面温度病害。以多元醇A为软段,异氰酸酯B及扩链剂C为硬段,采用预聚体法合成65%~90%软段含量不等的聚氨酯固-固... 为改善传统路用固-液相变材料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发挥相变材料优越的潜热储能特性,主动调控沥青路面温度状况,减轻公路沥青路面温度病害。以多元醇A为软段,异氰酸酯B及扩链剂C为硬段,采用预聚体法合成65%~90%软段含量不等的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PUPCMs)。借助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热重分析仪(TG)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研究PUPCMs的结构特征、热稳定性及储热特性。针对道路沥青路面环境温度特点,对比PUPCMs的储热能力,推荐适用于公路沥青路面的PUPCMs。结果表明,PUPCMs由于其特殊的嵌段结构,硬段对软段起到束缚作用,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由宏观固态转变为无定形固态,解决传统固-液相变材料泄露问题的同时发挥潜热作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储热能力;在模拟道路沥青路面最不利条件时发现PUPCMs的结构特性、热稳定性及储热性能均满足道路用相变材料的使用要求。同时,通过改变软段分子量与含量可以得到不同相变潜热、相变温度及热稳定性的材料。考虑到沥青混合料的实际应用状况,根据材料的相变焓值与相变温度区间,推荐选用6000-70%-PUPCMs掺入沥青中制备相变沥青,作为后续主要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 试验研究 机理分析 调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储能功能的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粟劲苍 刘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7-200,共4页
以高分子量聚乙二醇(PEG)为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 I)、1,4-丁二醇(BDO)为硬段,采用两步溶液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固-固相变储能性能的聚氨酯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偏光显微... 以高分子量聚乙二醇(PEG)为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 I)、1,4-丁二醇(BDO)为硬段,采用两步溶液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固-固相变储能性能的聚氨酯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偏光显微镜(POM)等手段分析了该材料的形态结构和相变行为,并对其储能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型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储热性能,相变焓较大,相变温度适中,热性能稳定,相变过程中不产生液体,其相变实质是聚氨酯软段PEG由结晶固态转变为非晶固态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聚乙二醇 储能材料 -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的相变性能及形态 被引量:4
4
作者 曹琪 刘朋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2-655,共4页
以聚乙二醇(PEG)、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 I)、季戊四醇(PETA)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种交联型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C-PUPCM),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广角X射线衍射(WAXD)、偏光显微镜(POM)测试技... 以聚乙二醇(PEG)、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 I)、季戊四醇(PETA)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种交联型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C-PUPCM),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广角X射线衍射(WAXD)、偏光显微镜(POM)测试技术对该材料进行形态结构分析,考察了其相变行为。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型相变储能材料具有典型的固-固相转变性质,其相变过程是聚氨酯软段PEG由结晶固态转变为无定形固态的过程。同时,通过改变PEG的含量可以得到不同结晶性能、不同相转变潜热、不同相变温度及不同热稳定性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聚乙二醇 储能材料 -材料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水性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少锋 崔杉杉 +3 位作者 师文钊 李苏松 谢艳 杨乾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74-2581,共8页
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丙三醇(GL)为扩链剂,制备了一种交联高分子水性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WPUPCM)。首先,探讨了单体摩尔比、软段含量对WPUPCM储热性能和相变形态的影响;然后,利用红外光谱仪... 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丙三醇(GL)为扩链剂,制备了一种交联高分子水性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WPUPCM)。首先,探讨了单体摩尔比、软段含量对WPUPCM储热性能和相变形态的影响;然后,利用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热台系统、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所制备WPUPCM的化学结构、微观结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做了测试和分析;最后,探讨了经WPUPCM处理后的蓄热调温纺织品的调温性能。结果表明,单体摩尔比和软段含量对WPUPCM的储热性能和相变形态有很大影响,减少软段含量和增加扩链剂的比例均有利于WPUPCM熔融温度的降低,当PEG、IPDI、GL的单体摩尔比为1∶1.8∶0.5时,所制备WPUPCM的熔融温度为35.52℃,并具有较高的熔融热焓(89.75J/g),可以较好地满足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需求。所制备的WPUPCM与纯PEG相比,结晶机理均为均相成核结晶,由于硬段的束缚使得WPUPCM的结晶速率变慢,球晶尺寸变小,球晶稳定性提高。研究同时表明所制备的WPUPCM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循环使用稳定性和调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材料 水性聚氨酯 结晶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固相变聚氨酯基储热材料的制备及光热性能
6
作者 徐瑾歌 谭蕉君 +3 位作者 宋顺喜 张美云 陈瑛奇 舒管汭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固-液相变材料可通过储存和释放潜热来提升热能利用率,在废热回收、温度调节、建筑保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固-液相变材料的单一热量来源和泄漏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克服上述不足,以聚乙二醇(PEG)为软段单体、异佛尔酮... 固-液相变材料可通过储存和释放潜热来提升热能利用率,在废热回收、温度调节、建筑保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固-液相变材料的单一热量来源和泄漏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克服上述不足,以聚乙二醇(PEG)为软段单体、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硬段、丁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三巯基丙酸酯为扩链剂和交联剂,制备了固-固相变聚氨酯材料,将PEG基固-液相变材料转化为固-固相变聚氨酯基材料(SSPU)。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PEG、柔性组分对SSPU结构、力学性能和储热能力的影响,并引入光热染料(IR780)赋予SSPU光热转换能力,拓展其能量来源。结果表明,SSPU不仅保留了PEG的结晶能力和潜热吸收能力,且具有无泄漏风险、高热焓(122.1J/g)、高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超过350℃)、循环稳定性好(循环热焓无衰减)、可变形、可循环再加工等优势。引入IR780后,SSPU表现出优异的光热转换、温度调控和循环稳定性,有望用于太阳能利用和热管理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聚氨酯 热管理 光热转换 无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对沥青调温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雪丽 孙伟清 郑君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1-843,共3页
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沥青的相变储能能力,从而在调节路面温度的同时,减小温度波动。基于上述背景,针对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对沥青调温效果的影响展开研究。确定相变材料的分类标准,并分别研究其储能原理及具体... 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沥青的相变储能能力,从而在调节路面温度的同时,减小温度波动。基于上述背景,针对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对沥青调温效果的影响展开研究。确定相变材料的分类标准,并分别研究其储能原理及具体应用情况,完成对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特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定义周期性储热边界条件,根据沥青调温过程中内聚能密度的变化形式,推导相变储能材料的能量变化规律,从而确定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对沥青调温效果的影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储能材料 沥青调温效果 储热边界条件 内聚能密度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基聚合物固固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艳 黎子琦 +3 位作者 陈南豪 张一弛 吴晓鸿 陈大柱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9,共16页
固固相变材料(SSPCMs)是一类能够通过可逆相变过程高效吸收与释放热能,同时保持固态特性的新型材料,具有相变期间体积变化微小、高温下使用无泄漏和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吸引了科技界的广泛瞩目。其中,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单元的聚合物SS... 固固相变材料(SSPCMs)是一类能够通过可逆相变过程高效吸收与释放热能,同时保持固态特性的新型材料,具有相变期间体积变化微小、高温下使用无泄漏和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吸引了科技界的广泛瞩目。其中,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单元的聚合物SSPCMs凭借其高储能密度、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可调控相变温度等独特优势,在能量储存、温度调节及热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围绕近几年PEG基SSPCMs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其分类和化学制备方法。根据其存在的导热、阻燃、可回收利用差等缺陷,重点讨论了如何对其进行性能优化和改性,以拓宽PEG基SSPCMs的应用,同时总结了在电池、电子设备和柔性可穿戴设备的热管理以及太阳能热能储存等领域的潜在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PEG基SSPCMs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环境友好型和多功能化的SSPCMs研发,提高SSPCMs的综合性能、降低成本和增强可行性等,并探索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潜力,进一步推动其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材料 聚氨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101@MF复合材料-枪头高效固相萃取鸡蛋中酰胺醇类抗生素残留
9
作者 王晓 张洪铭 +1 位作者 常晨阳 庞月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7,共8页
将Fe-MIL-101通过聚偏二氟乙烯固定在三聚氰胺泡沫(MF)上制备MIL-101@MF复合材料,将其用做枪头固相萃取(PT-SPE)的吸附剂,并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实现了鸡蛋中酰胺醇类(CAPs)抗生素的高效测定。对MIL-101@MF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官能... 将Fe-MIL-101通过聚偏二氟乙烯固定在三聚氰胺泡沫(MF)上制备MIL-101@MF复合材料,将其用做枪头固相萃取(PT-SPE)的吸附剂,并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实现了鸡蛋中酰胺醇类(CAPs)抗生素的高效测定。对MIL-101@MF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官能团进行了表征,证实了Fe-MIL-101的成功合成并固定在MF上。优化了PT-SPE萃取条件,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以基质标准曲线结合内标法同时测定氯霉素(CAP)、甲砜霉素(TAP)、氟苯尼考(FF)。由于氢键、π-π、静电等相互作用,MIL-101@MF对3种CAPs具有极高的萃取能力,萃取过程小于3 min,材料可重复使用60次。3种CAPs的定量下限为0.1μg/kg,加标回收率为78.2%~108%。采用该方法测定80批次鸡蛋样品,TAP的检出率2.50%,含量为0.21~1.2μg/kg;FF的检出率8.75%,含量为0.47~4.2μg/kg。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且定量准确,有望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多兽药残留的预处理中,为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残留监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三聚氰胺泡沫 枪头萃取 色谱-串联质谱法 鸡蛋 酰胺醇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基固固相变储热材料及其调温沥青的制备与性能
10
作者 魏晋 贾猛 +1 位作者 张帆 田鹏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5,共7页
为解决夏季沥青路面温度过高导致稳定性降低等问题,本研究采用两步聚合法合成具有主动调温功能的聚氨酯基固固相变储热材料(PUPCM)作为沥青改性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探究了PUPCM的化学... 为解决夏季沥青路面温度过高导致稳定性降低等问题,本研究采用两步聚合法合成具有主动调温功能的聚氨酯基固固相变储热材料(PUPCM)作为沥青改性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探究了PUPCM的化学结构、相变性能和热稳定性,通过离析、流变和调温实验研究PUPCM对调温沥青性能的影响,通过比热容实验揭示调温机理。结果表明,PUPCM在180℃下无降解和泄漏问题,能承受沥青路面的高温施工环境;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熔化和结晶起始温度为48.07℃和37.50℃)和出色的相变储热能力(潜热值:101.71 J/g)。添加PUPCM能同时改善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为确保良好的贮存稳定性,调温沥青中PUPCM的最大掺量为8%。此掺量下,调温沥青升高至55℃时的时间比原样沥青迟25 min,PUPCM可降低沥青温度达3.6℃,原因为PUPCM在20~60℃范围始终具有比沥青更大的比热容(尤其在相变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材料 调温沥青 性能 调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磁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8种磺胺类抗生素
11
作者 袁光年 马继平 +1 位作者 李原琨 李爽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4-903,I0001,I0002,共12页
磺胺类抗生素(SAs)可被人体或动物代谢,随后通过地表径流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开发一种针对水中SAs的简单、快速、高效且灵敏的分析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Fe₃O₄@TpDT,并... 磺胺类抗生素(SAs)可被人体或动物代谢,随后通过地表径流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开发一种针对水中SAs的简单、快速、高效且灵敏的分析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Fe₃O₄@TpDT,并将其作为磁固相萃取吸附剂,用于环境水体中8种SAs的吸附与富集。为获得最佳萃取效率,本研究系统考察了萃取条件(材料用量、水样pH、吸附时间)和洗脱条件(洗脱溶剂的类型及体积、洗脱时间)。优化结果显示,Fe₃O₄@TpDT吸附剂在6 min内即可完全吸附目标化合物,使用1 mL甲醇洗脱2 min,目标化合物便可充分解吸。在最佳萃取条件下,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测定环境水样中8种SAs的新方法。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8种SAs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26),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80~3.44 ng/L和2.66~11.47 ng/L。在空白水样(水厂水)中进行3个水平(50、500和800 ng/L)的加标回收试验,8种SAs的回收率为73.0%~112.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4.4%~12.5%和8.7%~19.2%。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水厂水、水库水和海水中SAs的测定,结果表明,水厂水均未检出8种SAs,在水库水中检出3种SAs,在海水中检出1种SAs;在3个加标水平(50、500和800 ng/L)下,水库水和海水中8种SAs的回收率为55.0%~10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14.0%。该方法操作简单,萃取时间短且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环境水体中SAs的富集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骨架材料 萃取 超高效液色谱-串联质谱 磺胺类抗生素 环境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聚氨酯制品中25种有机磷阻燃剂
12
作者 杨阳 任洁芳 +3 位作者 唐纱丽 曹慧 周学军 王瑾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6,I0004,共12页
本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聚氨酯制品中25种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并对提取溶剂和固相萃取方式等前处理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乙腈提取样品后,经柱层层析硅胶(Si)和N-丙基乙二胺吸附... 本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聚氨酯制品中25种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并对提取溶剂和固相萃取方式等前处理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乙腈提取样品后,经柱层层析硅胶(Si)和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PSA)分散固相萃取可有效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净化后的提取液经Kinete^(®)C_(18)色谱柱(2.6μm×3 mm,150 mm),在0.1%甲酸水-甲醇溶液梯度洗脱下分离,电喷雾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析。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25种OPFRs在各自浓度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02~0.50、0.05~1.00 mg/kg之间。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61.09%~114.8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27%~13.92%之间。该方法的各项指标均能够满足检测要求,同时该净化方式避免了商品化固相萃取小柱的繁琐流程,成本低廉、耗时短、操作简便,可提高批量样品的分析效率。采用该方法检测实际样品,发现OPFRs广泛存在于日用消费品中,应加强对该类产品中OPFRs赋存情况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阻燃剂(OPFRs) 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分散萃取 聚氨酯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中28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
13
作者 曹慧 杨春 +5 位作者 来肖京 童小娟 杨阳 王瑾 张慧 朱李娜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2-298,共7页
采用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中28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上清液经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方式净化后上机测试。化合物经Waters AtlantisTM T3色谱柱(15... 采用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中28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上清液经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方式净化后上机测试。化合物经Waters AtlantisTM T3色谱柱(150 mm×2.1 mm,3μm)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28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01~0.9999,在3个不同加标浓度下,28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回收率为81.5%~107.1%,相对标准偏差为0.8%~4.6%,定量限为2~20μg/kg。对各种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进行检测,少数材料检出含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检测通量大,适用于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中28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 色谱-串联质谱 注射器内分散萃取 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玻璃纤维织物的固-固相变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电磁屏蔽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超博 霍强强 隋绪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0,共6页
具备灵活热响应的电磁干扰(EMI)屏蔽复合材料是电磁防护、建筑工程、电子兼容等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之一。为制得该类EMI屏蔽复合材料,首先将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PTS)与聚乙二醇(PEG)反应,获得具有高活性硅醇基团可自交联的柔韧固-... 具备灵活热响应的电磁干扰(EMI)屏蔽复合材料是电磁防护、建筑工程、电子兼容等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之一。为制得该类EMI屏蔽复合材料,首先将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PTS)与聚乙二醇(PEG)反应,获得具有高活性硅醇基团可自交联的柔韧固-固相变树脂(SPCR)基体,随后,通过SPCR封装被银纳米线(AgNWs)修饰的玻璃纤维织物(GFF)制备得到AgNWs/GFF/SPCR复合材料。测试了SPCR的结构和热稳定性,研究了AgNWs/GFF层数对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最后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热响应性能。结果表明,SPCR在保留原始PEG相变特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形状稳定能力,从而避免被泄漏。4层AgNWs/GFF组成的复合材料在2.8 mm厚度下的EMI屏蔽效能(SE)约为73 dB。电磁波吸收效能(SEA)随着EMI SE的增加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而电磁波反射效能(SER)在6~18 dB范围内波动。同时,反射系数(R)远大于吸收系数(A),AgNWs/GFF/SPCR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反射主导屏蔽机制。此外,AgNWs/GFF/SPCR复合材料在升温和降温过程均表现出明显的温度滞后现象。因此,AgNWs/GFF/SPCR复合材料在电磁辐射防护和设备热管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聚乙二醇 银纳米线 玻璃纤维织物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嵌段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影响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毅 田春蓉 王建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6期446-449,共4页
以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4-丁二醇(BDO)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类材料。通过热重分析(TG)、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确定其化学组成,通过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 以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4-丁二醇(BDO)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类材料。通过热重分析(TG)、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确定其化学组成,通过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材料形态结构分析。同时,改变聚乙二醇在材料中所占质量分数得到一系列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发现随聚乙二醇分子量增大,材料相变焓增大,相变温度升高。考察其相变行为发现当聚乙二醇所占质量分数低于91%时,材料呈固-固相变,相变过程为晶态-无定型态的一级相变,且随聚乙二醇质量分数增加,相变焓增加,硬度降低,拉伸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氨酯 储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英文)
16
作者 顾晓华 西鹏 +3 位作者 刘朝辉 贾永堂 沈新元 高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20-222,共3页
利用聚乙二醇(PEG)为主体,加入无机纳米材料蛋白石(Opal),制备出的新型的有机-无机体系的聚氨酯/Opal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利用了IR、1HNMR、DSC、POM、TG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型相变材料具有较高... 利用聚乙二醇(PEG)为主体,加入无机纳米材料蛋白石(Opal),制备出的新型的有机-无机体系的聚氨酯/Opal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利用了IR、1HNMR、DSC、POM、TG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型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变焓值、适宜的相变温度、热性能稳定和相变过程中不产生液体等特点。同时,加入天然纳米无机材料蛋白石后,不仅提高了材料的相变焓值,而且提高了其结晶性能,促使其结晶速率加快,结晶呈现出很规整的球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蛋白石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磁性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茶叶中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东岳 许秀丽 +2 位作者 王秀娟 吴薇 张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63-269,共7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磁性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 phase extraction,M-SP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方法,用于茶叶中4种黄曲霉毒素(afla... 建立了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磁性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 phase extraction,M-SP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方法,用于茶叶中4种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的高效测定。样品经过乙腈、水和冰醋酸按8.0∶1.9∶0.1(V/V)提取、离心、M-SPE和过滤,净化后滤液经正离子模式测定,并用HPLC-MS/MS法进行定量。建立的4种AFs分析方法在0.05~5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决定系数R2>0.9992,加标回收率在67.6%~103.7%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9.24%,方法检出限为0.01~0.06μg/kg,定量限为0.05~0.20μg/kg。本研究制备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对AFs吸附能力强,开发的M-SPE-HPLC-MS/MS适用于茶叶中AFs的快速、高灵敏、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高效液色谱-串联质谱 黄曲霉毒素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建华 刘庚 +1 位作者 刘晨 赵姣姣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65,共5页
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节能材料,具有无泄漏、体积变化小、热稳定性好等特点,还可以通过调节软硬段比例来调控相变焓和相变温度,已成为近年来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相变材料之一。综述了线型、交联型、超支化聚氨酯固-固相变... 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节能材料,具有无泄漏、体积变化小、热稳定性好等特点,还可以通过调节软硬段比例来调控相变焓和相变温度,已成为近年来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相变材料之一。综述了线型、交联型、超支化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并介绍了其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材料 储能 调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多孔碳材料的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4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盼 马继平 +2 位作者 李爽 程嘉雯 黄超囡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74,共11页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种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外源性物质,其进入生物体后会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引起生殖发育毒性,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用于环境水体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由金属有机骨...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种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外源性物质,其进入生物体后会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引起生殖发育毒性,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用于环境水体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由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多孔碳材料(UiO-66-C),并将其作为萃取吸附剂来富集水中的4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4-叔辛基苯酚、4-壬基酚、壬基酚)。建立了一种分散固相萃取(DSPE)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水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UiO-66-C进行表征,证明了该材料的成功制备。对DSPE条件进行优化,包括UiO-66-C用量、水样pH、吸附时间、洗脱液种类及体积、洗脱时间和离子强度。在最佳实验条件下,4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在0.5~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0.13μg/L和0.03~0.42μg/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5%~10.6%和6.1%~13.2%。将该方法应用于自来水和地表水的检测,4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加标回收率为77.1%~116.6%;在自来水样品中未检测到4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而在地表水中检测到微量的4-壬基酚和壬基酚,检出水平分别为1.38μg/L和0.26μg/L。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环境水体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灵敏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色谱-串联质谱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分散萃取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复合气凝胶的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7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鑫 吴阁格 +2 位作者 崔文连 李爽 马继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2-1051,共10页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PCAs)在水体中难以降解,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亟需建立有效测定水体中痕量PCAs的方法。本文以常温干燥法制备的金属有机骨架/海藻酸钠气凝胶材料MIL-101(Fe)-NH 2/SA作为分散固相萃取的吸附剂,对环...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PCAs)在水体中难以降解,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亟需建立有效测定水体中痕量PCAs的方法。本文以常温干燥法制备的金属有机骨架/海藻酸钠气凝胶材料MIL-101(Fe)-NH 2/SA作为分散固相萃取的吸附剂,对环境水体中的7种PCAs进行吸附和富集,从萃取条件(气凝胶中MIL-101(Fe)-NH 2与海藻酸钠比例、水样pH、萃取时间)、洗脱条件(洗脱溶剂比例、洗脱时间、洗脱体积)、离子强度(盐度)等方面对萃取效果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萃取效果。优化结果显示,吸附剂在12 min内可以对目标物进行完全吸附,用总体积为4 mL的含1.5%甲酸的甲醇洗脱30 s,目标物可以充分解吸。在最优条件下,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建立了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气凝胶测定水体中7种PCAs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6),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0~1.52 ng/L和1.00~5.00 ng/L。在低(8 ng/L)、中(80 ng/L)、高(800 ng/L)3个水平下进行精密度试验,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以RSD计)分别为6.5%~17.1%和7.4%~19.4%。该方法应用于地表水、海水、垃圾渗滤液的检测中,检出量为0.6~19.3 ng/L;在8、80、800 ng/L 3个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61.7%~120.3%。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为环境水体中苯氧羧酸类物质的痕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色谱-串联质谱 分散萃取 复合气凝胶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苯氧羧酸除草剂 环境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