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包膜尿素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及根际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薛慧玲 曹兵 +4 位作者 高如霞 王东 魏红 樊明寿 张子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158,共9页
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生态型的转变,发展绿色新型肥料成为一种趋势。探究新型肥料聚氨酯包膜尿素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及根际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为新型控释氮肥在马铃薯种植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 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生态型的转变,发展绿色新型肥料成为一种趋势。探究新型肥料聚氨酯包膜尿素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及根际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为新型控释氮肥在马铃薯种植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U0)、普通尿素常规施氮处理(N 0.1 g/kg土,U1)、普通尿素高氮处理(N 0.3 g/kg土,U2)和聚氨酯包膜尿素处理(N 0.1 g/kg土,CRF)。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马铃薯产量,其中CRF处理增产优势明显。第20 d时,U1和CRF处理增加了马铃薯根、茎、叶、块茎生物量;第40 d时,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显著提高马铃薯的生物量,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第60 d时,CRF处理不同程度增加了块茎生物量、叶片SPAD值、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与U1和U2处理相比,CRF处理促进了马铃薯氮素积累,增加了中后期根际土壤铵态氮(NH_(4)^(+)-N)含量,而显著降低前期硝态氮(NO_(3)^(-)-N)含量。相关分析发现:马铃薯产量与40 d的根生物量和60 d的叶片和块茎生物量、SPAD值、总根长和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聚氨酯包膜尿素通过增加根际NH_(4)^(+)-N含量而显著提高了40 d马铃薯根生物量和60 d茎生物量,通过增加根际NO_(3)^(-)-N含量提高了60 d的块茎生物量、氮素积累量和SPA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聚氨酯包膜尿素 生理特性 根际土壤 氮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基聚氨酯包膜缓释肥的制备及控释性能研究
2
作者 常馨彤 刘艳芬 +4 位作者 白玉莹 陈敬辉 王紫方 赵雪超 李永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61-66,共6页
以天然植物油多元醇蓖麻油为基础,合成的聚氨酯制备肥料包膜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使用石油基产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匮乏问题。本研究探讨了异氰酸酯种类以及蓖麻油羟基与异氰酸酯基团摩尔比对聚氨酯包膜材料力学性能、交联密度... 以天然植物油多元醇蓖麻油为基础,合成的聚氨酯制备肥料包膜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使用石油基产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匮乏问题。本研究探讨了异氰酸酯种类以及蓖麻油羟基与异氰酸酯基团摩尔比对聚氨酯包膜材料力学性能、交联密度和水接触角的影响;采用转鼓式包衣机构建植物油基聚氨酯缓控释肥料,分析其缓控性能和耐受性能,揭示其水分触发式缓控释对应规律及调控机理。结果表明,以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MDI)为原料,且蓖麻油羟基与异氰酸酯基团摩尔比为1.0∶1.2时,所得聚氨酯交联密度、刚性、疏水性和抵抗水渗透能力较强,养分初期释放率不足1.5%,养分释放期长达140 d,缓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聚氨酯包膜 缓释肥 控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聚氨酯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营 赵天成 +2 位作者 刘汝亮 纪立东 张爱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6,共7页
以聚氨酯为主要包膜材料,以石蜡、改性高岭土和双氰胺(氧化钙)为组合材料,采用滚转包衣法制备了3种聚氨酯包膜尿素。通过静水浸泡和盆栽试验,探讨了3种自研制聚氨酯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特性,在氮磷钾等养分供应下研究了6个施肥处理对... 以聚氨酯为主要包膜材料,以石蜡、改性高岭土和双氰胺(氧化钙)为组合材料,采用滚转包衣法制备了3种聚氨酯包膜尿素。通过静水浸泡和盆栽试验,探讨了3种自研制聚氨酯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特性,在氮磷钾等养分供应下研究了6个施肥处理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自研制聚氨酯包膜尿素在静水(25℃)中氮素累积释放比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24 h初期释放率为2.04%-3.64%(≤15%),28 d累积释放率为29.88%-34.80%(≤80%),符合缓释肥料的国家标准要求。相对于NPK处理,自研制聚氨酯包膜尿素能明显促进春玉米对氮素吸收利用,其氮肥利用率达32.5%-40.0%,但其与商品包膜尿素(19.5%)之间无显著差异。自研制聚氨酯包膜尿素和商品包膜尿素处理下土壤无机氮素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28和15 d前后,其在土壤中氮素释放时间分别达70和60 d以上。春玉米全生育期内(91 d),自研制聚氨酯包膜尿素处理下土壤无机氮含量都高于商品包膜尿素和NPK处理。因此,与商品包膜尿素和NPK处理相比,自研制聚氨酯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时间长且氮素供应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包膜尿素 氮素释放 春玉米 吸氮量 氮肥利用率 土壤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包膜尿素掺混比例对早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康兴蓉 周旋 +4 位作者 彭建伟 杨相东 钟雪梅 胡文峰 龙俊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9-126,共8页
探究一次性施肥条件下,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掺混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并评价其经济增长效益。连续两年(2018~2019年)在洞庭湖典型双季稻种植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N肥(CK)、优化施肥(CU)、40%释放期90 d聚氨酯包膜尿素+60%常... 探究一次性施肥条件下,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掺混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并评价其经济增长效益。连续两年(2018~2019年)在洞庭湖典型双季稻种植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N肥(CK)、优化施肥(CU)、40%释放期90 d聚氨酯包膜尿素+60%常规尿素掺混(0.4PuCU+0.6CU)、60%释放期90 d聚氨酯包膜尿素+40%常规尿素掺混(0.6PuCU+0.4CU)、释放期90 d聚氨酯包膜尿素(PuCU)共5个处理,研究包膜尿素与常规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双季早稻产量、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膜尿素掺混比例对双季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与CU处理相比,0.4PuCU+0.6CU、0.6PuCU+0.4CU和PuCU处理的2018年双季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4.55%~6.19%和4.69%~6.96%,有效穗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9.17%~13.17%和16.43%~23.51%;2019年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9.42%~24.00%和21.29%~26.90%,有效穗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2.28%~14.61%和16.00%~36.58%。其中,不同比例包膜尿素掺混处理作用效果优于单施包膜尿素处理。0.6PuCU+0.4CU处理控释氮所占比例高于0.4PuCU+0.6CU处理,较优化施肥处理增产增效。相关分析表明,株高、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与双季早稻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一次性施入聚氨酯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适宜比例掺混可有效改善双季早稻产量构成,利于形成有效穗,扩充籽粒库容,促进生长,实现增产增收。其中,60%聚氨酯包膜尿素+40%尿素处理养分释放适宜,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包膜尿素 掺混比例 早稻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康兴蓉 周旋 +4 位作者 彭建伟 杨相东 徐章倩 黄粤林 费讲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39-2551,共13页
为有效减少平原河网双季稻种植区农田氮素(N)损失并提高N肥利用率,采用聚氨酯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一次性施肥技术,探究控释掺混肥对早稻季氨挥发损失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连续两年(2018—2019年)在湖南益阳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N肥(... 为有效减少平原河网双季稻种植区农田氮素(N)损失并提高N肥利用率,采用聚氨酯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一次性施肥技术,探究控释掺混肥对早稻季氨挥发损失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连续两年(2018—2019年)在湖南益阳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N肥(CK)、常规施肥(CF)、聚氨酯包膜尿素(PuCU)、聚氨酯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以6∶4比例配比(0.6PuCU+0.4CF)共4个处理,采用半密闭通气法监测水稻生育期间氨挥发特征。结果表明:CF和0.6PuCU+0.4CF处理稻田氨挥发主要发生在移栽后10 d内,峰值出现于第2~3天和第10天;而PuCU处理整个早稻生长季氨挥发通量缓慢,略高于CK处理。早稻全生育期CF处理氨挥发损失量(率)最高,达39.48 kg·hm^(-2)(22.22%),N肥吸收利用率(NRE)和N肥农学利用率(NAE)分别为29.19%和13.82 kg·kg^(-1);PuCU和0.6PuCU+0.4CF处理氨挥发损失量(率)分别为12.01 kg·hm^(-2)(3.91%)和20.70 kg·hm^(-2)(9.70%),NRE分别为60.22%和71.36%,NAE分别为18.99 kg·kg^(-1)和20.34 kg·kg^(-1)。其中,0.6PuCU+0.4CF和PuCU处理早稻季总计氨挥发损失量较CF处理分别降低47.57%和69.56%,而NRE分别提高163.08%和116.29%,NAE分别提高69.85%和55.97%。Elovich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稻田氨挥发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各处理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早稻季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NH_(4)^(+)-N浓度及pH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聚氨酯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能有效避免施肥后NH~+-N的急剧升高,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并提高早稻N肥利用率,而将其与尿素按比例进行互配能进一步促进N素吸收,提高N素利用效率,但氨挥发减排效果较单施聚氨酯包膜尿素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掺混肥 聚氨酯包膜尿素 氨挥发 稻田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