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在印花上的应用
1
作者 蒲娟 黄泳斌 +3 位作者 陈任 卢杰宏 赵文爱 袁腾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35,共8页
目的使聚丙烯酸酯乳液和聚氨酯乳液在印花胶浆的应用上实现优势互补,探究最佳的混合比例。方法以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己二酰肼等为原料,合成以肼基封端的聚氨酯乳液;以丙烯酸正丁酯为软单体,以... 目的使聚丙烯酸酯乳液和聚氨酯乳液在印花胶浆的应用上实现优势互补,探究最佳的混合比例。方法以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己二酰肼等为原料,合成以肼基封端的聚氨酯乳液;以丙烯酸正丁酯为软单体,以苯乙烯为硬单体,功能单体选择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双丙酮丙烯酰胺,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丙烯酸酮羰基共聚物乳液,将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聚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PUA),并使用含硅改性丙烯酸乳液,考察复合乳液的改性效果。结果经过测试发现,随着n(NH—NH_(2))/n(C=O)的上升,固化膜的拉伸强度从1.34 MPa升至2.17 MPa,残碳率从4.77%升至12.62%,水接触角从66.63°升至80.36°。在丙烯酸乳液中添加有机硅单体进行改性,能够使PUA固化膜的水接触角从80.36°增至90.21°。结论随着PUA中n(NH—NH_(2))/n(C=O)的增加,固化膜的拉伸强度增大,热稳定性增强,水接触角增大,吸水率减小,印花的综合性能变好。在丙烯酸乳液中添加有机硅单体,进一步改善了印花的耐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丙烯酸酯 酮肼交联 硅氧键 印花胶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茅星雨 张小海 房成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现有丙烯酸酯乳液主要源自石油基原料,而基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的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获得快速发展。文中主要阐述了纤维素、木质素、植物油、松香以及其他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生... 现有丙烯酸酯乳液主要源自石油基原料,而基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的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获得快速发展。文中主要阐述了纤维素、木质素、植物油、松香以及其他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在涂料、胶黏剂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展示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在提升产品环保性、降低碳足迹方面的显著优势,指出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原料成本高、生产技术不成熟以及产物性能差等。最后,展望了高生物基含量、高性能和多功能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产品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 丙烯酸酯 涂料 胶黏剂 可再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绿色”方向研究
3
作者 安万浩 卿宁 +1 位作者 汤柳燕 曾庆乐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01-705,共5页
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2-EHA)构成基体共聚体系,协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作为功能改性单体,创新采用活性-非离子复合乳化体系(含反应型乳化剂及环保表面活性剂),通过分步种子乳液聚合工艺构... 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2-EHA)构成基体共聚体系,协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作为功能改性单体,创新采用活性-非离子复合乳化体系(含反应型乳化剂及环保表面活性剂),通过分步种子乳液聚合工艺构建核壳结构聚合物胶粒。通过TEM、DSC、TGA、FTIR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系统表征,重点考察乳液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及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当A-174添加量达总单体质量4‰时,体系综合性能最优。该用量下的丙烯酸酯乳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单体转化率达到95.1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为0 g/L,符合“绿色”产品的要求;与改性前相比,乳胶膜接触角提升14%,铅笔硬度提升至H。综上,A-174改性可以显著提升乳液的耐水性能和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硅烷偶联剂 零VOC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低粘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廖虎 魏铭 +4 位作者 林泳岐 王旭 朱飞 夏雪 黄挺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9-354,共6页
以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作为可聚合乳化剂,搭配吐温-80作为复合乳化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高固低粘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影响因素对乳液... 以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作为可聚合乳化剂,搭配吐温-80作为复合乳化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高固低粘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影响因素对乳液固含量、粘度、凝胶率、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粒径、透射电镜(TEM)、凝胶色谱(GPC)等对乳液及涂膜进行结构与成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3.5 h、反应温度为77℃、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制备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固含量可达60.29%,粘度为125 mPa·s,凝胶率较低仅0.93%,稳定性达标。反应性乳化剂完全聚合,成功接枝至聚合物主链,乳胶粒形貌呈现核壳球状,粒径为371.8 nm,大小适中,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堆积结构。粒径分布(PDI)和Zeta电位分别为0.055 mV和-44.9 mV,体系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电荷稳定性,可以实现体系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低粘 无皂 丙烯酸酯 可聚合性化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4
5
作者 蒋欣 刘治猛 +1 位作者 刘煜平 靳东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04-607,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N-210(Mn=1000)、蓖麻油、扩链剂乙二醇和二乙烯三胺、亲水单体环氧氯丙烷和马来酸酐等为主要原料,通过丙酮法制得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PU)。将PU与乳化剂、水混合后,滴加丙烯酸丁酯溶液,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N-210(Mn=1000)、蓖麻油、扩链剂乙二醇和二乙烯三胺、亲水单体环氧氯丙烷和马来酸酐等为主要原料,通过丙酮法制得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PU)。将PU与乳化剂、水混合后,滴加丙烯酸丁酯溶液,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下进行PU/PBA(聚丙烯酸丁酯)种子乳液聚合,合成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PUA)均一稳定,成膜性能良好。运用TEM、DSC等手段对PUA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 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 丙烯酸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核壳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3
6
作者 丁帅帅 程相林 +1 位作者 亓子怡 王小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5-1624,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丙烯酸乳液“热黏冷脆”的问题,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单体,制备了软核硬壳粒子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设计结构,探究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DS... 为了解决传统丙烯酸乳液“热黏冷脆”的问题,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单体,制备了软核硬壳粒子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设计结构,探究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DSC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当w(St)=15.0%(以核层和壳层所有单体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核层与壳层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分别为–10.0和30.0℃,核层交联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和壳层交联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2.0%时,乳液的稳定性和成膜性较好。与未加交联单体的均相粒子结构相比,核壳结构聚合物的最大热黏温度提高90℃,吸水率降低10.77%,缓解了水墨涂层的高温回黏问题,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和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油墨连接料 丙烯酸酯 硅烷偶联剂 核壳结构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有机硅复合乳液的制备及涤纶织物的增深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丰 刘欣宇 +1 位作者 吴华平 杨雷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74,共4页
针对涤纶纤维染料上染率低、织物染深性较差的问题,以聚丙烯酸异辛酯(PEHA)作为Pickering粒子,协同低剂量乳化剂制备Pickering有机硅乳液,考察了乳化剂及粒子用量对有机硅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将有机硅乳液用于涤纶织物增深整理。结果表... 针对涤纶纤维染料上染率低、织物染深性较差的问题,以聚丙烯酸异辛酯(PEHA)作为Pickering粒子,协同低剂量乳化剂制备Pickering有机硅乳液,考察了乳化剂及粒子用量对有机硅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将有机硅乳液用于涤纶织物增深整理。结果表明:体系中加入Pickering粒子时,乳化剂用量较常规可降低50%。有机硅丙烯酸酯增深剂对黑色涤纶织物的最佳整理工艺为:增深剂质量浓度40 g/L,渗透剂质量浓度1.0 g/L,抗静电剂质量浓度4 g/L,此时织物增深度达53.0%,抗静电等级为B级。浸轧整理织物时,与仅用乳化剂稳定的硅油乳液相比,Pickering粒子协同乳化的硅油乳液整理后工作液COD值降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Pickering粒子 稳定性 有机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构建及对水性油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咏佳 费贵强 +3 位作者 段仪豪 郑熙熙 桑起龙 徐洪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0-928,共9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羟丙酯(HPA)、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A-173)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再通过...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羟丙酯(HPA)、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A-173)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再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将其与颜料等混合制备了水性油墨。采用FTIR、DSC、TEM、SEM对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BPO用量对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的影响,不同AA添加量对乳液及水性油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PO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18%时,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具有最低表面张力40.43mN/m;当AA添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0%时,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具有合格的储存稳定性,乳胶膜拉伸强度可达5.00 MPa,断裂伸长率为2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8.5℃,所制备的水性油墨黏度为23.79mPa·s,附着牢度90.75%,耐摩擦性4.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化剂 聚合 丙烯酸酯 无皂 水性油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物料与工艺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旭东 瞿金清 陈焕钦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8,22,共5页
介绍了适合于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的常规物料及新近开发的物料,包括多异氰酸酯、聚多元醇、乙烯基单体、亲水性物质、中和剂、交联剂、引发剂等。介绍了种子乳液聚合法、原位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转相法三种典型的制备PUA... 介绍了适合于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的常规物料及新近开发的物料,包括多异氰酸酯、聚多元醇、乙烯基单体、亲水性物质、中和剂、交联剂、引发剂等。介绍了种子乳液聚合法、原位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转相法三种典型的制备PUA复合乳液的工艺及其最新进展。指出开发功能性原材料、完善原位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转相法以及探索新的合成工艺将成为今后研制高性能PUA复合乳液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 物料 工艺 聚合转相法 种子聚合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平华 伍胜利 +3 位作者 刘春华 黄璐 王文平 尤业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共5页
系统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的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合成方法及各自性能,其中包括A/U型、IPN型、A/A-g-U型三种主要的核壳结构形式;讨论了核壳之间化学键交联结构及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及乳液涂膜的耐水、耐... 系统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的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合成方法及各自性能,其中包括A/U型、IPN型、A/A-g-U型三种主要的核壳结构形式;讨论了核壳之间化学键交联结构及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及乳液涂膜的耐水、耐溶剂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与丙烯酸酯乳液交联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崔月芝 张庆思 +2 位作者 段洪东 王世泰 盖永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将由双丙酮丙烯酰胺 (DAAM )参与共聚的丙烯酸酯乳液与含有肼基的聚氨酯水分散体混合后 ,得到了交联型聚氨酯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技术证实了酮羰基与肼基之间的交联反应的发生。对乳液膜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交... 将由双丙酮丙烯酰胺 (DAAM )参与共聚的丙烯酸酯乳液与含有肼基的聚氨酯水分散体混合后 ,得到了交联型聚氨酯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技术证实了酮羰基与肼基之间的交联反应的发生。对乳液膜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交联反应极大地提高了乳液膜的耐水性、耐溶剂性、断裂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丙酮丙烯酰胺 丙烯酸酯 水性聚氨酯 酮羰基 肼基 交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性能的因素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辉 沈慧芳 +2 位作者 张心亚 黄洪 陈焕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77-1782,共6页
丙烯酸酯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优异、用途广泛,是当前涂料工业研究的一个热点.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先制得水性聚氨酯(PU)预聚物,然后加入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自由基乳液聚合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并通过傅... 丙烯酸酯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优异、用途广泛,是当前涂料工业研究的一个热点.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先制得水性聚氨酯(PU)预聚物,然后加入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自由基乳液聚合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粒径分析仪等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NCO/OH比值、二羟甲基丙酸(DMPA)含量、MMA含量及三乙胺与DMPA的摩尔比值对PUA乳液性能及外观的影响.发现当NCO/OH=1.3~1.4,—COOH含量为2.6%左右,MMA含量为20%~30%,三乙胺与DMPA的摩尔比值为90%~100%时,所得PUA乳液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丙烯酸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制备及其包覆的RDX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陆铭 孙杰 +2 位作者 陈煜 罗运军 谭惠民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20,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氧化丙烯二醇DL-400(Mn=340)、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为主要原料,制得水性聚氨酯乳液(WPU),用FTIR表征了其结构。以WPU、水、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分别以AIBN、(NH4)2S2O8-NaHSO3作引发剂,采用种...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氧化丙烯二醇DL-400(Mn=340)、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为主要原料,制得水性聚氨酯乳液(WPU),用FTIR表征了其结构。以WPU、水、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分别以AIBN、(NH4)2S2O8-NaHSO3作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PUA),运用TEM表征了PUA乳液的粒子形态。结果表明:以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UA乳液,壳层为黑色的聚氨酯胶粒,核层为白色的聚丙烯酸酯胶粒;而(NH4)2S2O8-NaHSO3引发的乳液不具有核-壳结构,黑白粒子相间分布。采用加入10%明矾水溶液使核-壳乳液破乳的方法包覆RDX,并用SEM观察RDX的表面变化,证实包覆后的RDX表面有均匀的包覆层,且颗粒间流散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剂 RDX 水性聚氨酯 聚氨酯-丙烯酸酯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国文 沈慧芳 +1 位作者 杨清峰 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70,共7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元醇(N210)、二羟甲基丙酸(DMP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己二酸二酰肼(ADH)和二丙酮丙烯酰胺(DAAM)等为原料,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先制得水性聚氨酯(PU)预聚物,然后加入引发剂进行自...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元醇(N210)、二羟甲基丙酸(DMP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己二酸二酰肼(ADH)和二丙酮丙烯酰胺(DAAM)等为原料,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先制得水性聚氨酯(PU)预聚物,然后加入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分别得到无交联型PUA-1、合成交联型PUA-2和室温交联型PUA-3 3种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PUA),并用这3种乳液配制了清漆.探讨了DMPA、HEMA、ADH和DAAM加入量对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DMPA中的COOH、HEMA、ADH和DAAM的含量(占PU的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2.5%、1.44%、3.5%和2.0%-3.0%时,乳液和涂膜性能较好.通过粒径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发现,PUA-1胶粒的平均粒径在40-50nm之间,粒子呈规则球形;PUA-2胶粒的平均粒径在90-100nm之间,核壳间形成互穿网状交联结构,胶粒形态偏离球形,与PUA-1相比,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PUA-3胶粒的平均粒径在30-40nm之间,壳层分子与核内分子的互穿部分呈无规状态,胶粒形态非常不规则,但粒径分布比较均匀.由PUA-3配制的清漆的耐水性、耐干热性及耐粘污性都很好,但涂膜干燥速度很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丙烯酸酯 清漆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向荣 丁小斌 +2 位作者 郑朝辉 张文传 彭宇行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7-132,共6页
概述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特别对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共聚法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 聚氨酯 丙烯酸酯 复合 共聚 涂料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小君 杨建军 +2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5-58,共4页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氟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已见报道的氟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种类、结构特点、合成工艺以及性能,并指出了国内相应领域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发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氟化 聚氨酯-丙烯酸酯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聚物/加聚物复合胶乳的制备科学Ⅱ.核壳结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游波 武利民 +1 位作者 李丹 邹丽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8,共5页
用合成的含羧基端羟基聚氨酯树脂 ,通过强外力乳化可形成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 ,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单体共聚 ,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 -丙烯酸酯接枝乳液。通过接枝乳液和共混乳液的性能差别对比 ,及 DSC、FT- IR、粒径分析及力... 用合成的含羧基端羟基聚氨酯树脂 ,通过强外力乳化可形成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 ,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单体共聚 ,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 -丙烯酸酯接枝乳液。通过接枝乳液和共混乳液的性能差别对比 ,及 DSC、FT- IR、粒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分析表明 ,在聚氨酯 -丙烯酸酯接枝乳液中 ,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发生部分交联形成稳定的核 -壳结构。文中还对聚氨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聚物 加聚物 复合胶 制备 核壳结构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 合成 表征 接枝 交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海燕 张晓镭 杨德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96-1199,共4页
采用丙烯酸树脂 (PA或PAr)、有机硅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 ,合成了一种有机硅丙烯酸酯聚氨酯预聚物。探讨了各种合成条件如反应温度、NCO/OH值、引发剂浓度、—COOH用量。
关键词 有机硅 丙烯酸酯 改性 聚氨酯 共聚 合成树脂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新进展 被引量:41
19
作者 尹朝辉 张洪涛 林柳兰 《涂料工业》 CAS CSCD 1998年第12期31-24,共1页
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类新型的PUA复合乳液,并对该领域进一步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聚氨酯 丙烯酸酯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单体对聚氨酯-氟化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建军 王小君 +4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 瞿贤超 崔国庭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7,108,共7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和丙烯酸酯为单体,以水性聚氨酯作种子乳液,通过单体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两种不同的聚合工艺制备聚氨酯-氟化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对FPUA胶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检测与表征,探讨了含氟单体、不同聚合...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和丙烯酸酯为单体,以水性聚氨酯作种子乳液,通过单体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两种不同的聚合工艺制备聚氨酯-氟化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对FPUA胶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检测与表征,探讨了含氟单体、不同聚合工艺对FPUA复合乳液聚合稳定性及胶膜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单体 聚氨酯-氟化丙烯酸酯 复合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