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与聚丙烯酸酯混合乳液(PU+PA)共聚氯乙烯复合树脂的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仕沛 王会昌 +2 位作者 王强 刘栋杰 潘明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68,90,共3页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醚(PPG)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用三乙胺(TEA)为中和剂合成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以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丙烯酸酯乳液(PA),并与PU共混形成(PU+PA...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醚(PPG)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用三乙胺(TEA)为中和剂合成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以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丙烯酸酯乳液(PA),并与PU共混形成(PU+PA)混合乳液。在高压釜中以混合乳液为种子进行氯乙烯(VC)原位共聚,制备了(PU+PA)/PVC复合乳液树脂。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TA-2000热分析仪和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等手段对(PU+PA)/PVC复合树脂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耐热性较好的PA的加入,不但提高了材料的耐热性能,还能有效地改善复合树脂的抗缺口冲击强度。当PA/PU为4/6,聚醚分子量为3000时,(PU+PA)/PVC复合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共混乳液 复合树脂 共聚改性P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合成中的中和方式对PU/PVC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栋杰 潘明旺 +1 位作者 袁金凤 刘仕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38,46,共4页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醚(PPG-3000)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氢氧化钠(NaOH)和三乙胺(TEA)为中和剂合成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同时,以PU为种子原位共聚氯乙烯,制备了PU/PVC复合树脂。通过...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醚(PPG-3000)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氢氧化钠(NaOH)和三乙胺(TEA)为中和剂合成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同时,以PU为种子原位共聚氯乙烯,制备了PU/PVC复合树脂。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D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TA-2000热分析仪等手段对PU乳液和PU/PVC树脂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TEA为中和剂的乳液其PU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接枝后的复合树脂冲击强度明显提高;不同的中和方式对材料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采用NaOH中和时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聚氨酯/聚氯乙烯复合树脂 中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聚氨酯/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士财 张晓东 佘希林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4,共4页
对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蒙脱土(MMT)的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将MMT利用超声辐照技术并经搅拌分散于液化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采用反应挤出一步法制备了PVC/PU/MMT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对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蒙脱土(MMT)的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将MMT利用超声辐照技术并经搅拌分散于液化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采用反应挤出一步法制备了PVC/PU/MMT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螺杆挤出速度为40-50r/min,挤出机均化段温度为180~190℃是PVC/PU/MMT反应挤出的最佳工艺;当PVC/PU/MMT的配比为100/16/4(质量比,下同)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冲击强度达到47.8kJm^2,拉伸强度为58.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氨酯 蒙脱土 反应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等开发高抗冲聚氯乙烯复合树脂
4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3-723,共1页
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研发高抗冲聚氯乙烯(PVC)复合树脂产品,到2012年年底,该公司已生产高抗冲PVC复合树脂10kt以上,预计今年7月将形成50kt/a的生产能力。该产品经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检测中心进行物化性能的检测... 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研发高抗冲聚氯乙烯(PVC)复合树脂产品,到2012年年底,该公司已生产高抗冲PVC复合树脂10kt以上,预计今年7月将形成50kt/a的生产能力。该产品经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检测中心进行物化性能的检测,其缺口冲击强度(23℃)为7010/m2,拉伸强度不小于46MPa,20m落锤、回缩和液压实验均合格,达到国家要求水平;尤其是缺口冲击强度比通用PVC树脂高出14倍左右。产品成本低、强度高、韧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冲聚氯乙烯 河北工业大学 复合树脂 化工 缺口冲击强度 PVC树脂 开发 树脂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再生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拴丽 王伟 李迎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0-53,共4页
分别以四乙烯五胺(TEPA)、TEPA/二乙二醇(DEG)、三乙醇胺(TEA)为解交联剂制备了再生聚氨酯(RRPU),研究了不同解交联剂对解交联效果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C/RRPU复合材料,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扫描电镜研究了解交联剂的种类对... 分别以四乙烯五胺(TEPA)、TEPA/二乙二醇(DEG)、三乙醇胺(TEA)为解交联剂制备了再生聚氨酯(RRPU),研究了不同解交联剂对解交联效果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C/RRPU复合材料,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扫描电镜研究了解交联剂的种类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以及微观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解交联剂解交联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TEPA>TEPA/DEG>TEA。以TEPA为解交联剂制备的PVC/RRPU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较好。加入RRPU粉末后,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E′)和玻璃化温度(Tg)都比纯PVC的有所提高。经TEPA处理所得到的RRPU和PVC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相界面粘接作用较好,拉伸断面中的撕裂拉扯现象最为明显,宏观上表现为力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氨酯泡沫 复合材料 动态力学性能 微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肼交联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树脂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东阳 金敏 吴蓁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11,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通过加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合成了具有活性酮羰基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同时通过羟基酮将酮羰基引入聚氨酯分子中,经分散得到含活性酮羰基的聚氨酯树脂;将二者混合,并加入己二酰肼(ADH),得到酮肼交联水性聚氨酯/聚丙...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通过加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合成了具有活性酮羰基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同时通过羟基酮将酮羰基引入聚氨酯分子中,经分散得到含活性酮羰基的聚氨酯树脂;将二者混合,并加入己二酰肼(ADH),得到酮肼交联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UA)复合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动态力学分析和耐磨性等测定对涂膜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将其与常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树脂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酮肼交联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树脂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水性聚丙烯酸酯 酮肼交联 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树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复合树脂砂浆在固海扬水泵站泵壳磨蚀防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温鸿浦 张雷 郭维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6-128,133,共4页
固海扬水工程位于黄河中上游,受黄河水质泥沙影响,部分泵体、泵盖严重穿孔,隔舌残缺或磨平,流道几何尺寸改变,高低压区窜水严重,严重影响泵站运行效率的同时,额外增加了机电设备维修费用及检修人员工作量,长期困扰工程高效、安全、经济... 固海扬水工程位于黄河中上游,受黄河水质泥沙影响,部分泵体、泵盖严重穿孔,隔舌残缺或磨平,流道几何尺寸改变,高低压区窜水严重,严重影响泵站运行效率的同时,额外增加了机电设备维修费用及检修人员工作量,长期困扰工程高效、安全、经济运行。采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研发的聚氨酯复合树脂砂浆涂层技术,以胺基材料作固化剂,提高环氧树脂剥离强度并降低其脆性,利用聚氨酯材料较强的抗汽蚀性能,形成聚氨酯复合树脂砂浆耐磨蚀涂层。该技术在固海长山头泵站水泵泵壳磨蚀修复中进行应用,经过一年运行后,检查发现涂层效果明显,水泵运行效率长期保持稳定,达到了预期试验目的,该技术为引黄泵站和水泵制造厂家解决水泵泵壳汽蚀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复合树脂砂浆 磨蚀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共混改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叶成兵 张军 周圣中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52,共5页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 (TPU )与聚氯乙烯 (PVC)共混物。探讨了共混比对TPU/PV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优化出TPU/PVC共混比 3 0 /70 (质量比 )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增塑剂、热稳定剂、填料对TPU/PVC共混物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耐...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 (TPU )与聚氯乙烯 (PVC)共混物。探讨了共混比对TPU/PV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优化出TPU/PVC共混比 3 0 /70 (质量比 )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增塑剂、热稳定剂、填料对TPU/PVC共混物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耐油、耐溶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TPU/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在共混时有协同作用 ,耐油、耐溶剂性均较好 ,从成本和实用两方面出发 ,选择TPU/PVC =3 0 /70共混比更有实用性。随增塑剂DOP的增加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在所选热稳定剂中 ,以硬脂酸钙制得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最好 ;在所选填料中 ,白炭黑的补强效果最好。扫描电镜观察共混物的微观结构显示 ,TPU /PVC共混比为 3 0 /70有较好的相容性 ,这与力学性能结果相一致。TGA分析显示 ,TPU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热稳定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TPU和PVC共混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共混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聚氯乙烯 共混 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共混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叶成兵 张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7,共7页
综述了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了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共混物的相容性、共混方式、热塑性聚氨酯的类型和组分。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聚氯乙烯 共混改性 相容性 共混方式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中空纤维膜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淑红 马春燕 +1 位作者 戎静 奚旦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9,共5页
以聚氯乙烯(PVC)和热塑性聚氨酯(PUR—T)为原料,制备了PVC/PUR—T共混中空纤维膜,研究了铸膜液浓度、PVC与PUR—T配比、铸膜液添加剂、纺丝温度对PVC/PUR—T共混中空纤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PUR-T配比为80:20,其... 以聚氯乙烯(PVC)和热塑性聚氨酯(PUR—T)为原料,制备了PVC/PUR—T共混中空纤维膜,研究了铸膜液浓度、PVC与PUR—T配比、铸膜液添加剂、纺丝温度对PVC/PUR—T共混中空纤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PUR-T配比为80:20,其质量分数为15%~16.5%,添加剂为PEG600,纺丝温度为90℃时制取的PVC/PUR—T共混中空纤维膜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热塑性聚氨酯 中空纤维膜 发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欧阳娜 李云龙 +1 位作者 林松柏 柯爱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49,共3页
采用挤出注塑的方法制备聚氯乙烯(PVC)和热塑性聚氨酯(TPU)共混材料。探讨了PVC与TPU共混比、增塑剂、热稳定剂、填料等因素对共混材料拉伸强度、断裂拉伸应变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TPU(质量比)为70/30,增塑剂为50份,稳定剂为... 采用挤出注塑的方法制备聚氯乙烯(PVC)和热塑性聚氨酯(TPU)共混材料。探讨了PVC与TPU共混比、增塑剂、热稳定剂、填料等因素对共混材料拉伸强度、断裂拉伸应变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TPU(质量比)为70/30,增塑剂为50份,稳定剂为2份,纳米活性碳酸钙为30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实现了对PVC的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热塑性聚氨酯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型多嵌段聚氨酯与氯化聚氯乙烯共混物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伟 罗筱烈 马德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8-120,124,共4页
用DSC及FTIR方法研究了聚四亚甲基醚型多嵌段聚氨酯(SPU)与氯化聚氯乙烯(CPVC)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共混物具有两个分立的Tg,属不相容体系。FTIR结果表明随共混物中CPVC含量的增加,其SPU组... 用DSC及FTIR方法研究了聚四亚甲基醚型多嵌段聚氨酯(SPU)与氯化聚氯乙烯(CPVC)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共混物具有两个分立的Tg,属不相容体系。FTIR结果表明随共混物中CPVC含量的增加,其SPU组分的氢键键合的C=O、N-H吸收峰所占的分数明显减少,CPVC与SPU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多嵌段聚氨酯硬段含量的增加,加强了SPU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减小了共混物两组分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氯化聚氯乙烯 共混物 相容性 聚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化水性聚氨酯改性医用聚氯乙烯表面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维涛 李树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以N 甲基二乙醇胺为扩链剂合成了阳离子水性聚氨酯 (ACPU) ,将其固定在医用聚氯乙烯管内壁并对其进行肝素化。通过全血凝固时间实验证明 ,改性后的医用聚氯乙烯管的抗凝血性明显提高。另外使用红外光谱分析了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结构及... 以N 甲基二乙醇胺为扩链剂合成了阳离子水性聚氨酯 (ACPU) ,将其固定在医用聚氯乙烯管内壁并对其进行肝素化。通过全血凝固时间实验证明 ,改性后的医用聚氯乙烯管的抗凝血性明显提高。另外使用红外光谱分析了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结构及其肝素化处理后聚合物结构的变化 ,并考察了MDEA含量对阳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乳液 改性 聚氯乙烯 扩链剂 肝素化 阳离子 医用 全血凝固时间 固定 抗凝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改性聚氨酯/聚氯乙烯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昆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4-246,共3页
利用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对溶胶-凝胶法聚氨酯/聚氯乙烯共混超滤膜进行改性。研究表明,聚氨酯和聚氯乙烯有较好的相容性;SiO2可改善共混超滤膜的分离性能,并且粒径越小的SiO2改性聚氨酯/聚氯乙烯共混超滤膜的分离性能更好;利... 利用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对溶胶-凝胶法聚氨酯/聚氯乙烯共混超滤膜进行改性。研究表明,聚氨酯和聚氯乙烯有较好的相容性;SiO2可改善共混超滤膜的分离性能,并且粒径越小的SiO2改性聚氨酯/聚氯乙烯共混超滤膜的分离性能更好;利用较大聚合度的聚氯乙烯共混改性聚氨酯所制得的超滤膜的纯水通量更小、截留率更高;经SiO2改性的聚氨酯/聚氯乙烯共混超滤膜对卵清蛋白的截留率最高达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聚氯乙烯 SIO2 超滤膜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叔胺聚氨酯和聚氯乙烯共混物的介电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锡群 顾明 杨昌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02-107,共6页
通过运用介电分析的方法对聚氯乙烯和含叔胺聚ε-己内酯聚氨酯共混物进行了研究。介电研究表明,当聚酯聚氨酯的含量在50%(质量)左右时,介电损耗曲线表现出单一的玻璃化转变,低于或高于此比例,体系在现出部分相容的两相结构,... 通过运用介电分析的方法对聚氯乙烯和含叔胺聚ε-己内酯聚氨酯共混物进行了研究。介电研究表明,当聚酯聚氨酯的含量在50%(质量)左右时,介电损耗曲线表现出单一的玻璃化转变,低于或高于此比例,体系在现出部分相容的两相结构,归一化的介电损耗曲线表明,共混物的损耗曲线宽度宽于聚氨酯和聚氯乙烯的损耗曲线宽度,理论计算表明,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X_(12)为0.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性 共混 相容性 聚氯乙烯 聚氨酯
全文增补中
透明、耐寒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雅鹏 丁雪佳 +1 位作者 宋长统 刘明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70,117,共5页
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分别选用2种聚酯型和聚醚型TPU对PVC进行共混改性,通过透光率雾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低温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研究了4种TPU对PVC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拜耳60A(聚醚型)对PVC的改性... 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分别选用2种聚酯型和聚醚型TPU对PVC进行共混改性,通过透光率雾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低温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研究了4种TPU对PVC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拜耳60A(聚醚型)对PVC的改性效果最好;随着TPU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和低温冲击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透明性良好,SEM测试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酯型聚氨酯 聚醚型聚氨酯 透明 耐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链方式及扩链剂用量对PU/PVC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傅戚妹 潘明旺 +1 位作者 袁金凤 刘栋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47,61,共4页
首先制备自乳化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然后以此为种子原位接枝共聚氯乙烯制备PU/PVC复合乳液树脂。通过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TA-2000热分析仪研究了扩链方式以及扩链剂用量对PU粒径及其分布、乳液PU的动态力学性能... 首先制备自乳化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然后以此为种子原位接枝共聚氯乙烯制备PU/PVC复合乳液树脂。通过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TA-2000热分析仪研究了扩链方式以及扩链剂用量对PU粒径及其分布、乳液PU的动态力学性能和PU/PVC复合树脂耐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时扩链所得到的PU乳液粒径较小,且随着扩链剂用量的增加粒径逐渐增大;预聚时扩链,扩链剂用量较高时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预聚时扩链的PU/PVC复合树脂的热稳定性较好,但随着扩链剂用量的增加耐热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PU/PVC复合树脂 扩链剂 扩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聚氨酯与聚氯乙烯火灾特性及人员安全疏散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和燕 池秀文 +1 位作者 嵇舒翰 周睿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结合聚氨酯与聚氯乙烯(PVC)材料的物理化学参数,采用PyroSim火灾仿真软件建立地铁站火灾模型,根据危险临界值判据确定各工况可用安全疏散时间。通过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的设定,将PyroSim火灾模型与Pathfinder疏散模拟软件融合,分析地铁站... 结合聚氨酯与聚氯乙烯(PVC)材料的物理化学参数,采用PyroSim火灾仿真软件建立地铁站火灾模型,根据危险临界值判据确定各工况可用安全疏散时间。通过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的设定,将PyroSim火灾模型与Pathfinder疏散模拟软件融合,分析地铁站火灾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站聚氨酯燃烧火灾中,各危险位置的烟气温度、CO质量浓度及能见度达到危险临界值的时间依次为:能见度临界值时间<CO质量浓度临界值时间<烟气温度临界值时间,都满足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的时间要求;地铁站PVC燃烧火灾中,各危险位置烟气温度、CO质量浓度及能见度达到危险临界值的时间依次为:CO质量浓度临界值时间<能见度临界值时间<烟气温度临界值时间。因CO质量浓度临界时间决定了可用安全疏散时间,所以火灾危害性大,且各危险位置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较少,滞留在站厅层的人员无法全部疏散至安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火灾 聚氨酯燃烧 聚氯乙烯燃烧 人员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分子模拟及共混膜的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美惠 沈惠玲 +1 位作者 李小江 王双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4-120,共7页
利用分子模拟软件Materials Studio(MS)6.0对不同比例聚氨酯(PU)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行了分子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当PU/PVC质量比在90/10时,两者的相容性最好。采用湿法相转换法制备PU/PVC共混膜。研究了PU/PVC共混体系铸... 利用分子模拟软件Materials Studio(MS)6.0对不同比例聚氨酯(PU)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行了分子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当PU/PVC质量比在90/10时,两者的相容性最好。采用湿法相转换法制备PU/PVC共混膜。研究了PU/PVC共混体系铸膜液的热力学相图、成膜动力学,测定了共混膜的断面形态、X射线衍射光谱、热失重曲线、透气性、导热效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PVC后,PU/PVC铸膜液体系的分相曲线均不同程度地向PU-DMF轴移动,分相时所需凝固浴的量减少;与PU膜相比,当PU/PVC质量比在90/10时,膜透气性由0.1561 L/(cm^2·min)增至2.600 L/(cm^2·min),导热效率由0%增至25.18%,断裂拉伸应变由414.26%增至430.96%,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膜 分子模拟 聚氨酯 聚氯乙烯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对聚氯乙烯的增韧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侃社 周远 +1 位作者 牛红梅 闫兰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0,共7页
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聚ε-己内酯多元醇(PCL)及1,4-丁二醇(1,4-BDO)为原料,成功设计合成了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合成条件:异氰酸酯指数R=0.98,温度60~70℃,反应时间1 h。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示... 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聚ε-己内酯多元醇(PCL)及1,4-丁二醇(1,4-BDO)为原料,成功设计合成了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合成条件:异氰酸酯指数R=0.98,温度60~70℃,反应时间1 h。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凝胶色谱等测试,确定了TPU中的硬段含量及化学结构。通过与聚氯乙烯(PVC)进行共混,评价了合成TPU对PVC的增韧效果,经力学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揭示增韧机理。结果表明,合成TPU与PVC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对PVC有良好的增韧作用,当m(PVC)∶m(TPU)=170∶30时,力学性能优于市售TPU牌号。合成的TPU随硬段比例增加,PVC/TPU共混物材料拉伸强度变化不大,断裂伸长率下降,而冲击强度大幅提高,实现了对PVC的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聚氯乙烯 合成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