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醇在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网络中的吸收动力学及传递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永民 窦东友 +3 位作者 康树华 王贵友 刘洪来 胡春圃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7-251,共5页
采用石英弹簧称重法测定了乙醇在几种聚氨酯(PU)/乙烯基酯树脂互穿网络(IPN)中的吸收动力学数据, 用蠕变传递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 并对IPN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乙醇在PU/含仲羟基的乙烯基酯树脂(CBIPN)膜和PU/正丁醇接... 采用石英弹簧称重法测定了乙醇在几种聚氨酯(PU)/乙烯基酯树脂互穿网络(IPN)中的吸收动力学数据, 用蠕变传递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 并对IPN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乙醇在PU/含仲羟基的乙烯基酯树脂(CBIPN)膜和PU/正丁醇接枝乙烯基酯树脂(HBIPN)膜中的D远大于在PU膜和PU/不含仲羟基的乙烯基酯树脂(PIPN)膜中的D, 关联得到的CBIPN和HBIPN膜的杨氏模数也远大于纯PU和PIPN膜,与其它实验结果相吻合, 说明在网络间引入化学键或氢键作用能有效地改善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网络的相容性, 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 动力学 互穿聚合物网络 溶剂吸收 分子传递 蠕变模型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对室温固化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的动力学研究(英文)
2
作者 吴婷 文秀芳 +2 位作者 皮丕辉 程江 杨卓如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6期39-44,共6页
利用"同步互穿"工艺室温固化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 SIN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SINs体系的聚合过程进行了动态跟踪及半定量分析,研究了固化体系对SINs的影响及两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同步互穿"工艺室温固化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 SIN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SINs体系的聚合过程进行了动态跟踪及半定量分析,研究了固化体系对SINs的影响及两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PO和DBTDL的用量直接影响到两个网络的相对聚合速率;当BPO用量为VER树脂的0.75%,DBTDL用量为PU的0.6%时,PU的加聚反应首先进行并与VER的转化率近似.两个网络的最终转化率高于90%,基本实现了同步互穿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 同步互穿网络聚合物 动力学 傅立叶红外光谱 室温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万勇军 顾宜 +4 位作者 谢美丽 欧阳庆 刘小平 陆雯 王建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1-84,89,共5页
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 ,动态力学分析法研究了IPN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 ,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出现宽温度阻尼范围。当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 =40 /60时 ,材料的宽温度范围的阻尼性能最好... 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 ,动态力学分析法研究了IPN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 ,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出现宽温度阻尼范围。当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 =40 /60时 ,材料的宽温度范围的阻尼性能最好。在体系中引入柔性链可改善低温阻尼性能 ,而引入刚性链则降低阻尼值、提高阻尼温度、阻尼温度范围变窄。在体系中引入大侧基能显著提高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的阻尼性能 ,提高交联密度会使阻尼性能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乙烯基树脂 聚合物网络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型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万勇军 谢美丽 +4 位作者 顾宜 欧阳庆 刘小平 陆雯 王建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5-137,14,共4页
以聚氨酯(PU)为组分Ⅰ、乙烯基酯树脂(VER)为组分Ⅱ,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IPN),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PU/VER-IPN的微观形态,用调制D... 以聚氨酯(PU)为组分Ⅰ、乙烯基酯树脂(VER)为组分Ⅱ,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IPN),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PU/VER-IPN的微观形态,用调制DSC(M-DSCTM )、动态力学分析方法(DMA)研究了IPN 的玻璃化转变行为及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 网络与VER网络形成了多相微区结构,在界面处互穿和缠结,形成类似胞状的结构,PU 相为胞壁,VER为胞体。在PU 和VER之间,次级作用明显加强,出现氢键吸收峰,并且出现宽温度阻尼范围。当PU/VER= 40/60 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乙烯基树脂 互穿聚合物网络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合成动力学及相容性 被引量:8
5
作者 秦川丽 张巨生 +2 位作者 唐冬雁 蔡俊 蔡伟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3-258,共6页
以丙烯酸乙酯为乙烯基酯树脂的共聚单体 ,利用“同步互穿”工艺室温固化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 (PU/VERIPN) .对IPN固化过程的动态跟踪及半定量考察的结果表明 :由于两网络不同的聚合机理及体系黏度的影响 ,P... 以丙烯酸乙酯为乙烯基酯树脂的共聚单体 ,利用“同步互穿”工艺室温固化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 (PU/VERIPN) .对IPN固化过程的动态跟踪及半定量考察的结果表明 :由于两网络不同的聚合机理及体系黏度的影响 ,PU网络先形成 ,网络形成得较完善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 (DSC)、原子力显微镜 (AFM )及透射电镜 (TEM)定性考察了IPN两网络间的相容性 ,结果表明 :形成的双相连续“同步互穿”体系的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 ,当PU和VER的组成比为 80 /2 0和 70 /30时体系均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 ,较好地改善了PU与常规VER树脂的相容性 .进一步通过DSC实测和理论Tg 值的计算获得相容因子(θ) ,定量考察了两网络间的相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乙烯基树脂 动力学 相容因子(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顺序互穿聚合物网络形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万勇军 顾宜 +5 位作者 谢美丽 凌鸿 欧阳庆 陆雯 刘小平 王建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9-72,共4页
采用恒温DSC研究了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顺序互穿聚合物网络 (PU/VER-IPN)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 ,顺序PU/VER -IPN的形成分二步。聚氨酯 (PU)首先形成网络一 ,然后乙烯基酯树脂 (VER)形成网络二。两步反应都用n级反应模型来描述。确... 采用恒温DSC研究了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顺序互穿聚合物网络 (PU/VER-IPN)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 ,顺序PU/VER -IPN的形成分二步。聚氨酯 (PU)首先形成网络一 ,然后乙烯基酯树脂 (VER)形成网络二。两步反应都用n级反应模型来描述。确定了反应动力学参数 :PU的反应级数为n1=1.2 9,lgk1=3.2 71/min ,Ea1=2 5 .9kJ/mol;VER的反应级数为n2 =0 .96 1,lgk2 =4.44 1/min,Ea2 =40 .2kJ/mol。根据动力学参数得出了反应速度、和反应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曲线及PU/VER-IPN形成的工艺参数 :反应温度 6 0℃、反应时间 2h ;反应温度 ,10 0℃、反应时间 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乙烯基树脂 互穿聚合物网络 反应动力学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万勇军 李俊丽 +5 位作者 谢美丽 欧阳庆 顾宜 刘小平 陆雯 王建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9-21,共3页
通过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PU/VER-IPN),研究了PU/VERIPN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PU含量的增加,IPN的热稳定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VER的含量增加,PU/VE... 通过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PU/VER-IPN),研究了PU/VERIPN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PU含量的增加,IPN的热稳定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VER的含量增加,PU/VER-IPN的剪切强度提高。实验还发现:当PU/VER-IPN为部分相容的多相微区结构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乙烯基树脂 互穿聚合物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复合弹性体的阻尼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春蓉 钟发春 +4 位作者 王建华 周秋明 李长江 尚蕾 严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3-156,共4页
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复合弹性体 ,并用动态力学分析法研究了组成、异氰酸酯指数及是否计量 VER中的仲羟基等对复合弹性体的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 PU/VER的质量比例为 60 /40 ,且异氰酸酯指数接近 1时 ... 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复合弹性体 ,并用动态力学分析法研究了组成、异氰酸酯指数及是否计量 VER中的仲羟基等对复合弹性体的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 PU/VER的质量比例为 60 /40 ,且异氰酸酯指数接近 1时 ,材料的阻尼性能最好 ;不计量 VER中的仲羟基时 ,所合成的 PU/VER表现为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此外 ,用 VER直接作为 PU的交联剂 ,二者共聚所形成的的 PU/VER的阻尼温域可达 10 0℃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乙烯基树脂 复合弹性体 阻尼性能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次化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IPN的结构及阻尼性能
9
作者 秦川丽 王哲 +3 位作者 白续铎 唐冬雁 张巨生 蔡伟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619-2623,共5页
采用同步互穿和梯次化涂层工艺,室温固化制备新型梯次化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BMA)IPN).采用DMA考察了涂层时间间隔和组成比对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涂层时间间隔为3h,组成比为50/50~60/40~... 采用同步互穿和梯次化涂层工艺,室温固化制备新型梯次化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BMA)IPN).采用DMA考察了涂层时间间隔和组成比对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涂层时间间隔为3h,组成比为50/50~60/40~70/30的梯次化IPN材料,tgδ>0.3的温域为-57~90℃,tgδ>0.5的温域为-36~54℃,其有效阻尼温域较单层材料的明显变宽.SEM-EDX对材料梯度结构的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梯次化IPN材料宏观组成上存在梯度结构;存在独立的组成和结构均匀的各层结构;层间过渡区域为组成连续变化的梯度结构.TEM检测结果表明:材料的梯度区域较每层区域具有更加精细、均匀的双相连续微观结构.并且通过梯次化涂层工艺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得以改善,涂层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乙烯基树脂 梯次化IPN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乙烯基酯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王健龙 陈梦迪 +3 位作者 王金炜 朱泓熹 马腾 魏浩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43,82,共7页
聚氨酯(PUR)和乙烯基酯树脂(VE)作为两类常见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在工业防护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为增强VE材料韧性,以聚丙二醇(PPG)、聚丁二醇(PTMG)和聚己内醇二酯(PCL)为原料合成PUR预聚体,将其引入VE中进行增韧改性,制备了... 聚氨酯(PUR)和乙烯基酯树脂(VE)作为两类常见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在工业防护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为增强VE材料韧性,以聚丙二醇(PPG)、聚丁二醇(PTMG)和聚己内醇二酯(PCL)为原料合成PUR预聚体,将其引入VE中进行增韧改性,制备了PUR种类和含量不同的改性VE材料,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压缩强度测试和冲击强度测试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当PUR含量为VE质量的0%~30%时,随着PUR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压缩强度逐渐降低,由114.4℃,73.02 MPa降至97.4℃,15.53 MPa;而冲击强度逐渐提升,由11.91 kJ/m^(2)升至37.16 kJ/m^(2)。不同种类PUR制备的VE材料性能也有所不同,其中以PCL为原材料,制备的PUR改性VE表现出最优异的冲击性能,PUR含量为VE质量的20%时,冲击强度可达72.87 kJ/m^(2),较以PPG为原料的样品的26.64 kJ/m^(2)提升了173%。上述分析表明,增加PUR的含量和软段分子链的柔性都能提高PUR改性VE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可以为制备高抗冲击型VE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乙烯基树脂 力学性能 冲击强度 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信君 李平昌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6,71,共8页
为获得具有良好耐久性能的乙烯基酯树脂(VE)基复合材料,以碳纤维(CF)为增强材料,采用熔融灌注法制备了碳纤维/乙稀基酯树脂复合材料(CF/VE)。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吸湿率等测试方法,对CF/VE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为获得具有良好耐久性能的乙烯基酯树脂(VE)基复合材料,以碳纤维(CF)为增强材料,采用熔融灌注法制备了碳纤维/乙稀基酯树脂复合材料(CF/VE)。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吸湿率等测试方法,对CF/VE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VE在不同介质中浸泡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且NaOH溶液影响最大。VE在去离子水、H_(2)SO_(4)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吸湿率符合Fick扩散定律,而VE在NaOH溶液吸湿率在60 d之前符合Fick扩散定律,60 d之后吸湿率显著增长。CF显著提高了CF/VE的力学性能,CF/VE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是纯VE的18和7倍。不同介质浸泡后,纯VE和CF/VE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逐渐下降。不同介质对弯曲强度的不利影响高于拉伸强度,且浸泡120 d后,NaOH溶液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大。NaOH中浸泡120 d后CF/VE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7.2%和39.9%,但是CF/VE的力学性能仍远高于纯VE。总体来说,CF显著提高了CF/VE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拉伸强度 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改性氧化石墨烯增韧乙烯基酯树脂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瑞瑞 王雅婷 +1 位作者 冉晓璐 刘万双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0,共9页
乙烯基酯树脂作为一类通用的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在工业界被广泛使用,但固化后的乙烯基酯树脂交联密度大,质脆,受冲击载荷易开裂。本研究将硅烷偶联剂(KH570)通过一步反应接枝到氧化石墨烯(GO)表面,制备了改性氧化石墨烯(m-GO)。显微镜观... 乙烯基酯树脂作为一类通用的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在工业界被广泛使用,但固化后的乙烯基酯树脂交联密度大,质脆,受冲击载荷易开裂。本研究将硅烷偶联剂(KH570)通过一步反应接枝到氧化石墨烯(GO)表面,制备了改性氧化石墨烯(m-GO)。显微镜观察表明,相比于未改性氧化石墨烯(p-GO),m-GO在乙烯基酯树脂基体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相应地,m-GO对乙烯基酯树脂表现出更佳的增韧效应。相比未改性乙烯基酯树脂,当加入0.4wt%的m-GO时,得到的改性乙烯基酯树脂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_(ⅠC))和临界应变能释放率(G_(ⅠC))分别提高了40%和32%。此外,加入m-GO对乙烯基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树脂 增韧改性 氧化石墨烯 硅烷偶联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POSS阻燃乙烯基酯树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坤 张兆恒 +3 位作者 邢亚娟 左小彪 王博尧 赵泽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4,107,共5页
将含磷POSS(DMPOSS)以5wt%、10wt%和15wt%的添加量添加到乙烯基酯树脂中,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仪和扫描电镜(SEM)测试研究了DMPOSS对乙烯基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的影... 将含磷POSS(DMPOSS)以5wt%、10wt%和15wt%的添加量添加到乙烯基酯树脂中,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仪和扫描电镜(SEM)测试研究了DMPOSS对乙烯基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的影响。DSC测试结果表明:DMPOSS的加入能够明显提升乙烯基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LOI测试结果表明:添加DMPOSS改性的乙烯基酯树脂的氧指数随DMPOSS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添加15wt%DMPOSS时,乙烯基酯树脂的氧指数达到23.8%。锥形量热仪测试结果表明:DMPOSS的加入能够有效降低乙烯基酯树脂的热释放。当添加15wt%DMPOSS时,乙烯基酯树脂的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44.9%,总的热释放降低了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树脂 含磷POSS 阻燃 成炭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紫外韧性光固化乙烯基酯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研究
14
作者 陈迪 张志文 +4 位作者 温青 杨卓鸿 陈依露 邹容青 胡洋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5-243,共9页
目的 构建具有高疏水和紫外屏蔽效果的韧性功能涂层。方法 利用环氧树脂E51、丙烯酸和二硫代二丙酸(DTDPA)为原料合成了具有UV光固化活性的乙烯基酯树脂,与稀释剂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制得涂料后经UV固化制备获得乙烯基酯光固化涂层,接着在... 目的 构建具有高疏水和紫外屏蔽效果的韧性功能涂层。方法 利用环氧树脂E51、丙烯酸和二硫代二丙酸(DTDPA)为原料合成了具有UV光固化活性的乙烯基酯树脂,与稀释剂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制得涂料后经UV固化制备获得乙烯基酯光固化涂层,接着在光固化涂层表面喷涂含纳米氧化锌和硬脂酸的悬浮液构建了超疏水涂层。结果 当DTDPA质量分数为10%时所制备的涂层拉伸强度可达45 MPa,韧性为5.31 kJ/m^(3),铅笔硬度为4H,喷涂含硬脂酸和纳米氧化锌的悬浮液后涂层的水接触角可达151°;疏水复合涂层机械稳定性优异,砂纸摩擦440cm仍保持疏水状态,并且具有抗紫外的能力。结论 在乙烯基酯树脂结构中引入DTDPA能够调控乙烯基酯固化涂层的拉伸强度和韧性,喷涂纳米氧化锌的疏水悬浮液能使涂层表面疏水性和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此外,复合涂层表面镶嵌的纳米氧化锌赋予了复合涂层高的紫外屏蔽性。为高强韧、超疏水及紫外屏蔽作用的功能性涂层开发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构建思路,在光固化功能涂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韧性 乙烯基树脂 疏水涂层 紫外屏蔽 仿生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杂化聚氨酯/乙烯基树脂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艳宏 陈蓉蓉 +1 位作者 宋川 李占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31,共3页
在聚氨酯(PU)/乙烯基树脂(VER)互穿网络聚合物中掺杂受阻胺(DZ)制备了有机杂化PU/VER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动态力学热分析仪(DMA)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阻尼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聚氨酯(PU)/乙烯基树脂(VER)互穿网络聚合物中掺杂受阻胺(DZ)制备了有机杂化PU/VER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动态力学热分析仪(DMA)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阻尼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净DZ为晶态,但在复合材料中DZ具有晶态、与聚合物基质形成氢键、无序聚集态等多种形态,DZ的加入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乙烯基树脂 受阻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M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形态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学成 胡春圃 +2 位作者 陈永林 王得宁 应圣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19,共6页
研究了适用于反应注射成型(RIM)过程的含聚氧化丙烯三元醇软段的聚氨酯(PU)与乙烯基酯树酯(VER)形成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的形态与力学性能,发现VER与PU网络能较好地互穿,但由两种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 研究了适用于反应注射成型(RIM)过程的含聚氧化丙烯三元醇软段的聚氨酯(PU)与乙烯基酯树酯(VER)形成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的形态与力学性能,发现VER与PU网络能较好地互穿,但由两种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碳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在接近室温条件下形成的IPN的形态与力学性能,与这两个网络在各自放热条件下形成的IPN有较大差异。这与由前者形成的材料形态中存在明显的PU硬段远程有序结构有关。该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在明,刚性的VER网络或弹性的PU网络对两种由不同异氰酸酯形成的IPN材料均有较明显的增强效果或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网络 聚氨酯 乙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乙烯基低聚硅倍半氧烷的合成及乙烯基酯树脂复合物的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海莲 张泽祺 +3 位作者 张文超 杨荣杰 赵翰鹏 赵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4,共13页
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制备了苯基乙烯基低聚硅倍半氧烷(MPOSS),采用^(1)H-NMR,^(13)C-NMR,^(29)Si-NMR和MALDI-TOF-MS证明MPOSS段主体为完整的T10和T12笼型结构。将MPOSS用于乙烯基酯树脂(VER)制... 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制备了苯基乙烯基低聚硅倍半氧烷(MPOSS),采用^(1)H-NMR,^(13)C-NMR,^(29)Si-NMR和MALDI-TOF-MS证明MPOSS段主体为完整的T10和T12笼型结构。将MPOSS用于乙烯基酯树脂(VER)制备了VER/MPOSS复合物,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表明,VER/MPOSS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随MPOSS比例增加而升高;相对于纯VER,添加20%的MPOSS后复合物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断裂力分别提高了203%,365%和200%,力学性能显著提升。极限氧指数、锥形量热、热重-红外等阻燃性能与机理研究表明,MPOSS促进了致密炭层的形成,阻止了有机挥发性产物的释放,降低了VER的热释放、烟释放和有毒气体释放量,增强了VER/MPOSS复合物的阻燃性能。综合认为,MPOSS同时提高了乙烯基酯树脂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乙烯基低聚硅倍半氧烷 乙烯基树脂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形态及力学性能──添加工业接枝聚醚多元醇
18
作者 黄学成 胡春圃 +2 位作者 陈永林 王得宁 应圣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5期621-626,共6页
将不同比例的聚环氧丙烷三元醇和工业生产的接枝聚环氧丙烷三元醇混合,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或碳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L-MDI)快速反应,合成了两类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用扫描电镜... 将不同比例的聚环氧丙烷三元醇和工业生产的接枝聚环氧丙烷三元醇混合,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或碳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L-MDI)快速反应,合成了两类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它们的拉仲断面以及经DSC的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少量工业接枝聚醚多元醇,由TDI合成的IPN,其两个网络间的相容性有较显著的改善,显示出好的拉仲性能。然而,L-MDI合成的IPN,随工业接枝聚醚多元醇的加入,网络间的相容性变差,拉伸性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乙烯基树脂 I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增韧改性乙烯基酯树脂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国栋 刘烨 +1 位作者 管涌 江先龙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7-92,共6页
为提高乙烯基酯树脂韧性,本文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聚丙二醇(PPG)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再与乙烯基酯树脂共混,在引发剂的作用下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得含有聚氨酯丙烯酸酯嵌段的改性乙烯基酯... 为提高乙烯基酯树脂韧性,本文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聚丙二醇(PPG)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再与乙烯基酯树脂共混,在引发剂的作用下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得含有聚氨酯丙烯酸酯嵌段的改性乙烯基酯树脂。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添加量对改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丙烯酸酯能有效改善乙烯基酯树脂脆性。当MDI∶PPG=3∶2,制备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添加量为15%时,其拉伸强度达到56.3 MPa,断裂伸长率为22.5%,缺口冲击强度为2.56 kJ/m^2,断裂伸长率与冲击强度分别为未改性树脂的2.45倍和2.29倍,综合力学性能最好。以改性树脂为基体树脂,通过拉挤成型工艺制备的玻纤增强光缆加强芯,其断裂伸长率提升了21.5%,高温弯曲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 改性 乙烯基树脂 韧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石海洋 李鹏 +2 位作者 薛忠民 杨小平 陈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00-303,共4页
复合材料固化是成型过程中关键步骤之一,涉及到模具设计,成型工艺确定等。本文采用等温DSC分别研究了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碳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和乙烯基酯树脂的固化过程。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存在加速了乙烯基酯树脂的固化速... 复合材料固化是成型过程中关键步骤之一,涉及到模具设计,成型工艺确定等。本文采用等温DSC分别研究了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碳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和乙烯基酯树脂的固化过程。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存在加速了乙烯基酯树脂的固化速度,而碳纤维的存在使得乙烯基酯树脂的固化速度变慢,纤维增强材料的存在提高了树脂的固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 乙烯基树脂 纤维 复合材料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