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水玻璃破碎岩层注浆模型试验研究
1
作者 康志鹏 余国锋 +2 位作者 罗勇 段昌瑞 蔡志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21-3528,共8页
为解决矿山开采以及隧道挖掘等地下空间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顶板破碎、支护困难、突水突泥的难题,以聚酯氨/水玻璃有机无机杂化注浆加固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相似仿真注浆模型,对模型注浆过程中距注入点不同距离测点的温度、压力进行研... 为解决矿山开采以及隧道挖掘等地下空间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顶板破碎、支护困难、突水突泥的难题,以聚酯氨/水玻璃有机无机杂化注浆加固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相似仿真注浆模型,对模型注浆过程中距注入点不同距离测点的温度、压力进行研究,分析浆液扩散规律;对注浆加固体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检验固结效果。结果表明:聚氨酯(PU)/水玻璃双液注浆材料在破碎岩层试验模型中呈现不规律扩散,固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在浆液注入后10 min达到最大值83.2℃,为室温的6.6倍,最大压力5.7 MPa,为试验加载的1.425倍,温度和压力均随时间表现为先急速上升随后缓慢下降最终趋于稳定。聚氨酯(PU)/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体单轴抗压强度区间为15.32~32.57 MPa,三轴加载最大承载能力41.9 MPa,残余强度25 MPa,蠕变破坏最大载荷25 MPa,被注材料固结后强度大大提升。通过对注浆加固体进行细观分析可知岩石与浆液在交界处紧密胶结,注浆加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PU)/水玻璃 双液注浆 模型试验 加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聚氨酯/水玻璃堵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维萱 刘洋 +1 位作者 贾兰 余雯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2-136,142,共6页
随着煤矿开采力度加大,突水、动水等灾害严重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注浆堵水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水玻璃对聚氨酯改性,制备合成聚氨酯/水玻璃(PU/WG)复合注浆材料。探究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二甲基苄胺(BDMA)、二甲胺... 随着煤矿开采力度加大,突水、动水等灾害严重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注浆堵水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水玻璃对聚氨酯改性,制备合成聚氨酯/水玻璃(PU/WG)复合注浆材料。探究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二甲基苄胺(BDMA)、二甲胺基乙氧基乙醇(DMAEE)]对复合材料固化时间和最高反应温度的影响,得到其最佳配方为DBTDL∶BDMA=1∶1(总含量为0.2%)。同时,通过力学性能、最高反应温度等参数探究不同水玻璃模数对PU/WG复合材料的影响,得到水玻璃模数为2.31的效果最好,并对其进行抗老化性能、水质影响、渗透系数等测试,结果表明其均符合最新行业安全标准AQ/T 1087—2020《煤矿堵水用高分子材料》,PU/WG复合材料在煤矿堵水方面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催化剂 水玻璃模数 煤矿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基聚氨酯/水玻璃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玄 杨政鹏 +1 位作者 管学茂 张春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4-226,233,共4页
以PMDI、聚醚、MOCA、表面活性剂、三乙烯二胺及水玻璃为原料,通过一部混合法制得了聚氨酯/水玻璃凝胶,采用压力试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热失重分析仪对其性质及力学性能、稳定性与耐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水玻璃凝胶具有黏... 以PMDI、聚醚、MOCA、表面活性剂、三乙烯二胺及水玻璃为原料,通过一部混合法制得了聚氨酯/水玻璃凝胶,采用压力试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热失重分析仪对其性质及力学性能、稳定性与耐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水玻璃凝胶具有黏度低、可灌性好、绿色环保、成本低、阻燃性好、抗压强度高等特点。该凝胶的力学性能与水玻璃、聚醚、乳化剂以及促进剂的含量密切相关。凝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耐久性,适合煤矿等井下矿山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水玻璃 凝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性PU预聚体对PU/水玻璃注浆材料的增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夏茹 吕洋 +6 位作者 方超 荣传新 唐永志 钱家盛 陈鹏 杨斌 郑争志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82,共6页
以MDI-50和PEG400为单体合成端NCO的亲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利用预聚体制备改性PU/水玻璃双组分杂化注浆材料.对注浆材料固结体的力学性能和断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亲水性预聚体对聚氨酯/水玻璃两相的相容性改善明显,注浆材料的黏结、... 以MDI-50和PEG400为单体合成端NCO的亲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利用预聚体制备改性PU/水玻璃双组分杂化注浆材料.对注浆材料固结体的力学性能和断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亲水性预聚体对聚氨酯/水玻璃两相的相容性改善明显,注浆材料的黏结、拉伸、冲击强度显著提升.结合预聚体黏度综合考虑,以nNCO/nOH为2时合成得到的预聚体,添加量w为25%时,浆液黏度较低,流动性好,且固结体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中黏结强度为4.32 MPa,冲击强度为16.9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预聚体 水玻璃 相容性 注浆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荷载作用下PU泡沫防护RC柱抗冲击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何庆锋 张俊峰 +1 位作者 易帆 唐志龙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0-131,共12页
缓冲泡沫构型防护措施具有优良的防护效果,为探究所设计防护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在碰撞过程中的耗能效果及防撞机理,基于摆锤冲击试验数据,采用LS-DYNA软件对冲击作用下RC柱的动态响应与破坏模式进行数值模拟与模型... 缓冲泡沫构型防护措施具有优良的防护效果,为探究所设计防护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在碰撞过程中的耗能效果及防撞机理,基于摆锤冲击试验数据,采用LS-DYNA软件对冲击作用下RC柱的动态响应与破坏模式进行数值模拟与模型有效性验证。对比研究了无防护、采用聚氨酯(polyurethanes,PU)泡沫防护以及钢丝网砂浆综合防护等三种措施下的不同设计参数的RC柱抗冲击性能,结果表明,该研究所采取的两种防护措施均可显著提高RC柱抗冲击性能。在摆锤冲击荷载作用下,钢丝网砂浆-PU泡沫防护措施具有优异的抗冲击防护效果,相对于仅使用PU泡沫防护,在同样的防护厚度下,PU泡沫外层设置钢丝网复合砂浆相比来说可以分别降低冲击力峰值与位移峰值约20%、25%;在不同冲击速度下均有较好的耐撞性能,增加缓冲层的厚度与密度均能有效提升RC柱的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锤冲击试验 聚氨酯(PU)泡沫 防护措施 抗冲击性能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晨曦 林珩 +1 位作者 王伟山 郑柏存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4,共5页
水玻璃/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性能可调、形态多样、廉价和环保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主要对前人关于反应机理和分子结构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介绍近几年水玻璃/聚氨酯复合材料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玻璃/聚... 水玻璃/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性能可调、形态多样、廉价和环保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主要对前人关于反应机理和分子结构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介绍近几年水玻璃/聚氨酯复合材料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玻璃/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玻璃 聚氨酯 反应机理 分子结构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改性聚氨酯灌浆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雷雨 邵晓妹 +2 位作者 胡靖宇 陈亮 魏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2-1158,共7页
针对聚氨酯灌浆材料在引调水隧洞不良地质体堵水加固处理中存在造价较高和力学强度较低等问题,采用水玻璃对聚氨酯材料改性,制备改性油溶性聚氨酯,研究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PAPI)、水玻璃和催化剂添加量对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 针对聚氨酯灌浆材料在引调水隧洞不良地质体堵水加固处理中存在造价较高和力学强度较低等问题,采用水玻璃对聚氨酯材料改性,制备改性油溶性聚氨酯,研究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PAPI)、水玻璃和催化剂添加量对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测试,研究改性聚氨酯的结构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API、水玻璃和催化剂添加量对试样强度影响大小顺序为水玻璃>催化剂>PAPI;当m(PAPI)∶m(水玻璃)∶m(催化剂)=20∶20∶1时,纯固化体抗压强度达到49.5 MPa,结石体抗压强度达到16.5 MPa,优于其他同类产品。进一步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聚氨酯材料表面均匀,无明显微裂纹,各部分连接为较好的整体;随着水玻璃用量的增加,波数在1050 cm^(-1)附近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逐渐增强,聚合物链段中引入了无机Si—O键,该结构提高了聚氨酯的抗压强度。采用水玻璃改性制备的聚氨酯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材料力学强度,有望在引调水工程隧洞破碎围岩堵水加固处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隧洞 聚氨酯 水玻璃改性 化学灌浆材料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法制备PU/水玻璃有机-无机杂化注浆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方超 夏茹 +6 位作者 荣传新 唐永志 钱家盛 陈鹏 杨斌 曹明 郑争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0,共4页
采用原位法制备了聚氨酯/水玻璃有机-无机杂化注浆材料,研究了水玻璃的模数和浓度、异氰酸酯平均官能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对杂化注浆材料力学、阻燃、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玻璃模数为2.8、质量分数为50%,异氰酸酯平均... 采用原位法制备了聚氨酯/水玻璃有机-无机杂化注浆材料,研究了水玻璃的模数和浓度、异氰酸酯平均官能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对杂化注浆材料力学、阻燃、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玻璃模数为2.8、质量分数为50%,异氰酸酯平均官能度为2.8,DBP含量为10%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拉伸、压缩、冲击强度分别为3.43 MPa、47.5 MPa、0.74kJ/m^2;上、下表面电阻分别为7.7×10~5、3.2×10~5Ω;氧指数为33%。SEM测试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二月桂酸酯(PEG400DL)可以明显减小杂化注浆材料分散相的相畴尺寸,加入4%的PEG400DL可使注浆材料的拉伸强度显著提升至8.4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水玻璃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注浆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PU)泡沫塑料的受热过程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昭君 孙诗兵 +1 位作者 田英良 姚国库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4,共3页
采用不同的加热方式,在升温速率为10 K/min时,研究聚氨酯泡沫塑料(PU)受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采用热重-红外(TG-FTIR)联用测试方法,研究PU的热解特性,同时研究了其热分解过程中气体产物的释放规律。在烧结影像仪中观察试样加热过程中的... 采用不同的加热方式,在升温速率为10 K/min时,研究聚氨酯泡沫塑料(PU)受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采用热重-红外(TG-FTIR)联用测试方法,研究PU的热解特性,同时研究了其热分解过程中气体产物的释放规律。在烧结影像仪中观察试样加热过程中的膨胀收缩变形,确定其熔融和流动温度,试样受热过程中无熔融现象,最后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塑料(PU) 烧结 热重-红外(TG—FTIR) 加热 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微波技术制备玻璃化温度渐变的EP/PU梯度功能材料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学清 刘继延 +1 位作者 王源升 张远方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68,共3页
采用微波固化技术,制备了环氧树脂/聚氨酯梯度功能材料(EP/PU)FGM。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该梯度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机械性质进行了测定。该FGM厚11·2mm,PU和E... 采用微波固化技术,制备了环氧树脂/聚氨酯梯度功能材料(EP/PU)FGM。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该梯度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机械性质进行了测定。该FGM厚11·2mm,PU和EP层分别为2mm,过渡部分每层约为1mm。沿梯度方向,弹性模量变化范围可从0·069GPa到3·2GPa,玻璃化转变从160℃到-54℃,拉伸强度沿梯度方向也呈现渐变,从4·65MPa到64·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EP) 聚氨酯(PU) 梯度功能材料(FGM) 微波制备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聚氨酯(PU)/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敏暄 覃小红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3-709,共7页
采用聚氨酯(PU)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为原料制备静电纺纤维,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纤维的直径和表面结构的变化,测试了纤维膜的断裂强度、浸润性与导电性随单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聚氨酯(PU)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为原料制备静电纺纤维,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纤维的直径和表面结构的变化,测试了纤维膜的断裂强度、浸润性与导电性随单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直径降低,不匀率增大,有串珠出现;在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0.5%时,纤维膜断裂强度达到最大值12.18MPa;纤维膜的接触角变化不明显,增量只有10°;在所测碳纳米管质量分数范围内,纤维膜的电导率明显增加,较原聚氨酯电导率提高近200倍,导电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PU) 单壁碳纳米管(SWCNTs) 强度 接触角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蘑菇状仿生微纤维的混合黏附破坏分析
12
作者 鲁雯雨 宁志华 +2 位作者 彭焘 陈海燕 金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8-254,共7页
在仿生学领域壁虎因具有优越的攀爬能力而被广泛研究。为对壁虎仿生微结构的垂直攀爬功能进行设计,本工作对壁虎仿生微纤维与垂直表面之间的黏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对聚氨酯(PU)蘑菇状仿生微纤维与刚性基体之间... 在仿生学领域壁虎因具有优越的攀爬能力而被广泛研究。为对壁虎仿生微结构的垂直攀爬功能进行设计,本工作对壁虎仿生微纤维与垂直表面之间的黏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对聚氨酯(PU)蘑菇状仿生微纤维与刚性基体之间的界面黏附行为进行研究。运用压缩+剪切、剪切加载、拉伸+剪切分别模拟壁虎足部的附着、滑移及分离等爬行动作,探讨壁虎爬行过程中的黏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在剪切加载、拉伸+剪切混合加载下,界面均发生法向和切向的混合黏附破坏;在压缩+剪切混合加载下,界面发生切向脱黏或混合黏附破坏取决于压缩载荷的大小。法向载荷通过改变微纤维与基体的接触面积来实现对切向黏附承载力的调控。斜向加载下界面的黏附承载力与载荷倾角有关,对于所选用的聚氨酯蘑菇状仿生微纤维,当斜向压力的倾角小于52°时,界面的切向黏附承载力随着斜向压力倾角的增大而增大;最优的斜向拉力方向为17°,沿该方向可用最小的拉力实现界面的脱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仿生黏附 聚氨酯(PU)蘑菇状微纤维 黏附机制 混合黏附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改性硫铝酸盐水泥注浆材料试验与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严国超 白龙剑 +2 位作者 张志强 杨涛 刘金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47-754,共8页
通过添加水溶性聚氨酯(PU)和外加剂以提高硫铝酸盐水泥(SAC)基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流动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XRD矿物组分衍射、接触角分析和SEM显微观察等方法对其可注性、力学性能、化学结构、亲水性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 通过添加水溶性聚氨酯(PU)和外加剂以提高硫铝酸盐水泥(SAC)基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流动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XRD矿物组分衍射、接触角分析和SEM显微观察等方法对其可注性、力学性能、化学结构、亲水性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现场工程应用,研究了该材料对破碎煤岩体注浆加固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PU的加入提高了该材料流动度,增加了硫铝酸盐水泥材料韧性,特别在早期较为明显。当PU的质量分数为10%时,PU-SAC的综合性能最好,硬化结石体拉强度在1,3,7 d分别增加了29.4%,50.7%,39.5%,对抗压强度无明显改善。(2)XRD定性物相分析表明随着PU的加入水化速率加快,水化产物种类与改性前一致;改性后浆液结石体表面静水接触角由11°增加到95°,润湿性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可以更好地阻止水侵入注浆材料;(3)该材料具有微膨胀特性,体积膨胀率为1.17%;SEM微观结构形貌分析可知改性后的结石体内部结构裂隙较少,且有聚氨酯构成的网状结构镶嵌贯穿于水泥石内部,抑制微裂纹的发展;(4)现场试验表明,该材料性能稳定、泵送距离长、胶凝时间可控、力学性能好、体积微膨胀、强度不倒缩,提升了破碎煤岩体完整性和稳定性,降低了巷道变形量,为类似注浆加固成功提供了借鉴。注浆材料能够有效加固煤岩体,一方面是充填了裂隙,另一方面是黏结2个结构面增加了岩体黏聚力,但物理试验难以揭示加固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聚氨酯(PU) 接触角 流动度 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合成革厂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谱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伯光 冯志诚 +1 位作者 周炎 刘慧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4-918,共5页
采用吸附管采样和二次热解吸-GC-MSD联用技术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典型聚氨酯(PU)合成革厂不同车间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含量和成分谱.结果表明,主要检出卤代烃、氯苯类、芳香烃类、酯类、酰胺类和酮类等6类共15种VOCs化合物,... 采用吸附管采样和二次热解吸-GC-MSD联用技术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典型聚氨酯(PU)合成革厂不同车间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含量和成分谱.结果表明,主要检出卤代烃、氯苯类、芳香烃类、酯类、酰胺类和酮类等6类共15种VOCs化合物,其中生产车间VOCs总浓度高达(15.300±0.964)mg/m3,而半成品车间、树脂原料车间和厂边界分别为(12.047±0.977)mg/m3,(1.912±1.281)mg/m3,(1.980±0.522)mg/m3;生产车间和半成品车间的VOCs特征轮廓图谱较相似,特征化合物均为甲苯、乙酸乙酯和2-丁酮;而树脂原料车间的特征化合物为甲苯、苯和苯乙烯.源成分谱研究得出该类污染源排放的VOCs分子标志物为乙酸乙酯,其百分比含量最高,达到36.32%±16.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聚氨酯(PU)合成革厂 分子标志物 成分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静媛 李玉玮 +1 位作者 李跃先 汤心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7-20,共4页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醚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PMM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讨论了不同交联缠结程度对IPN形态及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IPN两网络相容性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因素。增加网络的交联密度可有效地改善IPN网络间的相容性,同时,...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醚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PMM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讨论了不同交联缠结程度对IPN形态及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IPN两网络相容性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因素。增加网络的交联密度可有效地改善IPN网络间的相容性,同时,调节两网络生成速度基本同步,控制在热力学相分离发生前使两网络最大程度地互穿缠结,也能减小相分离的程度,改善IPN网络间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聚氨酯 PU PMMA 互穿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玉玮 袁盛辉 +1 位作者 王静媛 汤心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71-275,共5页
本文对(蓖麻油-聚乙二醇)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PMM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体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IPN的力学性能受网络化学构型控制.在PU/PMMA为25/75时,应力-应变曲线出现屈服点,产生类似皮革行为,并在此点抗张强度最高,... 本文对(蓖麻油-聚乙二醇)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PMM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体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IPN的力学性能受网络化学构型控制.在PU/PMMA为25/75时,应力-应变曲线出现屈服点,产生类似皮革行为,并在此点抗张强度最高,表现明显的协同效应.动态力学性能及电镜均证明该体系相分离十分严重,通过加入扩链剂及网间交联剂能显著改善两组分相容性,其中网间交联剂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PMMA IPN PU 聚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热行为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芝华 李菊仁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68-72,共5页
通过二树脂的机械共混、化学共混即核壳型聚合过程,及设计聚氨酯(PU) 、丙烯酸树脂(PA) 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等方法,研究了用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DSC 曲线分析表明:材料中的PU 链的软段、硬段及PA 分子... 通过二树脂的机械共混、化学共混即核壳型聚合过程,及设计聚氨酯(PU) 、丙烯酸树脂(PA) 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等方法,研究了用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DSC 曲线分析表明:材料中的PU 链的软段、硬段及PA 分子链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和共混程度;PU 链硬段、PA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能提高二者分子链相容性及共混程度;化学共混体系即核壳型聚合物PUA及PUA′中PU、PA 分子链之间处于一定的微相分离状态;机械共混物PU/PA 体系中PA 分子链与PU 链硬段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和共混程度,但聚氨酯链软段与PA链之间的共混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树脂 改性 热行为 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同步互穿网络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轶群 高同斋 +2 位作者 陈福泰 多英全 谭惠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4-137,共4页
采用 FT- IR法研究了增塑同步互穿网络 PU/ PGMA的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体系、引发剂浓度、不同组分比等因素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得到 PU和 PGMA反应均为二级动力学反应 ,且 PU与 PGMA的反应由于体系粘度的变化 ,存在着相... 采用 FT- IR法研究了增塑同步互穿网络 PU/ PGMA的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体系、引发剂浓度、不同组分比等因素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得到 PU和 PGMA反应均为二级动力学反应 ,且 PU与 PGMA的反应由于体系粘度的变化 ,存在着相互作用。 PU反应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反应动力学 PU PG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氨酯防火涂料的阻燃抑烟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锦成 陈月辉 +1 位作者 温绍国 王继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12,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采用锥形量热仪法测试由聚磷酸铵(APP)/新型成炭剂(Carbonific)/聚氨酯(PU)清漆所构成的防火阻燃体系的阻燃、抑烟性能,并和聚氨酯(PU)清漆体系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了该体系阻燃、抑烟的原因。
关键词 聚氨酯清漆 APP/Carbonific/PU 锥形量热仪法 阻燃 抑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宁香 叶代勇 陈焕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19-1424,共6页
总结了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PUA)复合乳液(包括PUA共混乳液、PUA共聚乳液、PUA核壳结构乳液、PUA互穿网络乳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PUA复合乳液的新进展,并对PUA复合乳液的发展作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PA) 聚氨酯(PU) 改性 复合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