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摩尔比对高强度聚氨酯(脲)水凝胶的性能影响
1
作者 赵雨楠 黄毅萍 +4 位作者 鲍俊杰 郑慧洁 赵明明 全晴晴 朱港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145,共9页
以1,4-丁二醇(BDO)和水为扩链剂,改变软段中聚乙二醇(PEG)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的摩尔比,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脲),并制备成了水凝胶。红外光谱仪和电子拉力机对聚氨酯(脲)及不同形态水凝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EG和PTMG摩尔... 以1,4-丁二醇(BDO)和水为扩链剂,改变软段中聚乙二醇(PEG)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的摩尔比,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脲),并制备成了水凝胶。红外光谱仪和电子拉力机对聚氨酯(脲)及不同形态水凝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EG和PTMG摩尔比减小,水凝胶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及压缩模量增强,溶胀率降低。在初始溶胀阶段,水凝胶扩散指数均大于0.5,表明初始溶胀阶段的溶胀行为是non-Fickian扩散。PEG与PTMG的摩尔比为4/1时综合性能较优,溶胀平衡水凝胶的拉伸强度、压缩应力及压缩模量分别为3.53 MPa,37.02 MPa和1.51 MPa,溶胀率为118.98%。PEG/PTMG型聚氨酯水凝胶有望应用于人工软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水凝胶 力学性能 溶胀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脲)涂层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钟萍 彭恩高 +1 位作者 李健 肖鑫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7-450,共4页
选用不同比例的低聚合物多元醇、多元胺、扩链剂、催化剂和异氰酸酯制备聚氨酯(脲)弹性涂料,采用喷涂技术在玻璃试片上制备聚氨酯(脲)涂层,用Taber摩擦磨损试验机和高速含沙水射冲蚀磨损试验机评价聚氨酯(脲)涂层的耐磨性能,用扫描电子... 选用不同比例的低聚合物多元醇、多元胺、扩链剂、催化剂和异氰酸酯制备聚氨酯(脲)弹性涂料,采用喷涂技术在玻璃试片上制备聚氨酯(脲)涂层,用Taber摩擦磨损试验机和高速含沙水射冲蚀磨损试验机评价聚氨酯(脲)涂层的耐磨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的磨损表面形貌,分析涂层组分与其冲蚀磨损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聚氨酯(脲)涂层体系中主要成膜物质的组分对耐冲蚀磨损性能影响较大,随着活性氢组分中端胺基聚醚和胺类扩链剂含量增加,聚氨酯(脲)涂层的耐冲蚀磨损性能提高;由于聚氨酯/聚脲混合体系和聚氨酯涂层中大量气孔的存在,从而导致涂层冲蚀磨损量增加;纯聚脲涂层具有比聚氨酯/聚脲混合体系涂层优越的磨损性能,不仅在干摩擦条件下,在高速含水砂流冲蚀条件下也体现出优异的抗冲蚀性能,而且对冲蚀角的敏感性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涂层 冲蚀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全一武 陈庆民 余学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共5页
综述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脲)的合成及类型,讨论了材料本体相态结构特点和表面性质,总结了提高本体相容性的途径和表面表征方法,简要介绍了其性能与应用。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氨酯() 研究进展 相分离 表面性质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送带用聚氨酯(脲)修补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一泽 吴小龙 +1 位作者 姜志国 张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00,207,共4页
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与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的预聚物为A组分,PTMG、聚醚多元醇(330N)、端氨基聚醚(D2000)和二乙基甲苯二胺(DETDA)的混合物为B组分,制备了双组分聚氨酯(脲)修补胶。考察了异氰酸酯指数(R值)对凝胶时间、表干时... 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与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的预聚物为A组分,PTMG、聚醚多元醇(330N)、端氨基聚醚(D2000)和二乙基甲苯二胺(DETDA)的混合物为B组分,制备了双组分聚氨酯(脲)修补胶。考察了异氰酸酯指数(R值)对凝胶时间、表干时间、力学性能、耐磨性能、耐水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值的增大,修补胶凝胶时间和表干时间逐渐缩短,磨耗体积逐渐减小,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剪切强度和起始热分解温度(Ti)先增加后减小;当R值为1.15时,修补胶综合性能最佳,此时拉伸强度为16.7 MPa,撕裂强度为57.1 kN/m,剪切强度为2.77 MPa,Ti为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修补胶 异氰酸酯指数 拉伸强度 耐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u)A/SiO_2杂化水分散液及成膜性能研究
5
作者 宋春梅 喻志刚 +1 位作者 袁荞龙 王得宁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二乙醇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聚氨酯(脲)/聚丙烯酸酯水分散液,并且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二乙醇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聚氨酯(脲)/聚丙烯酸酯水分散液,并且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聚氨酯(脲)/聚丙烯酸酯/硅溶胶(PU(U)A/SiO2)杂化水分散液.杂化水分散液在pH值为7-11时的贮存稳定性大干1年;经高温、冻融试验后,无絮凝或沉淀出现, 与PU(U)A水分散液相同.杂化膜的摆杆硬度、粘附力、耐吸水性、耐溶剂性比无硅溶胶的膜性能好.PU(U) A/SiO2杂化水分散稀溶液成膜后的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粒径为8—10nm的硅溶胶(SiO2)包覆在粒径为50-200nm的PU(U)A粒子外围.ART—FTIR分析结果表明,杂化膜表面富含Si-O-Si官能团.AFM结果表明,与PU(U)A膜相比,杂化膜的硬区相畴尺寸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 硅溶胶 杂化材料 水性涂料 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