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黏膜柱状缝合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女性直肠前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作者 翁和语 张伟伟 陈启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1-715,共5页
目的观察评估直肠黏膜柱状缝合(Block)术联合聚桂醇注射在治疗女性直肠前突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女性直肠前突患者。按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三组:Bloc... 目的观察评估直肠黏膜柱状缝合(Block)术联合聚桂醇注射在治疗女性直肠前突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女性直肠前突患者。按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三组:Block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术(BP组)30例、单纯Block术(B组)30例和传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术(H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围术期各项指标、围术期患者Longo′s排便梗阻综合征(Longo′s ODS)评分、手术前后直肠前突程度、手术前后肛门直肠测压相关指标、手术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H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B组和BP组(P<0.05)。BP组在术后24 h VAS评分和住院时间方面优于H组和B组(P<0.05)。术前三组患者的Longo′s ODS评分、直肠前突深度、肛管静息压和残余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P组的Longo′s ODS评分和直肠前突深度显著优于B组和H组(P<0.05)。术后肛管静息压和残余压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P组更接近正常范围。BP组的总体显效率为93.3%,高于B组的73.3%和H组的66.7%(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ock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术是治疗女性直肠前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单纯行PPH术及Block术,可有效恢复女性直肠生理解剖形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前突 直肠黏膜柱状缝合 聚桂醇注射 排便功能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血管瘤 被引量:10
2
作者 尚国臣 刘浩 +1 位作者 刘芳 陈卫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1月对3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聚桂醇注射治疗。瘤体长径3.0 cm×2.6 cm^6.0 cm×5.6 cm。治疗前和术后查肝脏B型超声及肝功能,测量瘤...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1月对3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聚桂醇注射治疗。瘤体长径3.0 cm×2.6 cm^6.0 cm×5.6 cm。治疗前和术后查肝脏B型超声及肝功能,测量瘤体大小,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2例患者共穿刺治疗54次,其中2例治疗3次,18例治疗2次,12例治疗1次。25例治愈,7例有效,治愈率78.1%,有效率100%。患者术后均感不同程度肝区疼痛,可自行缓解,2例出现术后发热(37.5~38.5℃),经物理降温,2 d后体温逐渐正常,1例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是临床治疗肝血管瘤的简单、安全、无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聚桂醇注射 经皮穿刺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例次聚桂醇注射液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兰春慧 李平 +4 位作者 曹艳 兰丽 沈小春 陈东风 樊丽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经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镜中心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行内镜下行硬化治疗的64例患者共153例次的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21~78(48.6±14.0)岁。观察... 目的探讨国产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经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镜中心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行内镜下行硬化治疗的64例患者共153例次的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21~78(48.6±14.0)岁。观察急诊止血率、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急诊止血率94.4%,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率80.0%,并发症发生率2.0%~23.5%,死亡率1.6%。门诊及电话随访时间1~17个月。结论国产聚桂醇注射液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好,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硬化治疗 聚桂醇注射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治疗肝血管瘤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丽秀 尚国臣 陈卫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6-888,共3页
目的探讨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和聚桂醇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每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和聚桂醇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每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P>0.05),无水乙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聚桂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3,P=0.03,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相当,但聚桂醇组不良反应少,疼痛率低,患者耐受性好,此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桂醇注射 无水乙 超声引导 肝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瘘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纯珍 程宝泉 于明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评价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从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山东大学校医院收治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淋巴瘘的患者,治疗组采取聚桂醇与空气混合物从引流管内注入,残腔局部适当加压包扎24 h。... 目的:评价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从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山东大学校医院收治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淋巴瘘的患者,治疗组采取聚桂醇与空气混合物从引流管内注入,残腔局部适当加压包扎24 h。对照组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的传统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淋巴瘘均在注射1次后消失,12例全部获得随访,无淋巴瘘复发。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出现的淋巴瘘,疗效确切,可作为淋巴瘘治疗方法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桂醇注射 乳腺癌 淋巴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桂醇注射兔面部腮腺区组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延镯 刘宇 +1 位作者 吴美娟 赵福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对兔面神经、腺体、肌肉组织的影响。方法:选16只实验兔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每只兔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阴性对照。全麻下暴露面神经、腮腺腺体及咬肌,左侧注射聚桂醇注射液,右侧注射生理盐... 目的:探讨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对兔面神经、腺体、肌肉组织的影响。方法:选16只实验兔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每只兔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阴性对照。全麻下暴露面神经、腮腺腺体及咬肌,左侧注射聚桂醇注射液,右侧注射生理盐水。然后分别在术后第1、2、3、4周观察面神经、腺体及肌肉的功能情况,并取1组兔面神经、腺体、肌肉组织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初期会造成面神经的轻度空泡性变,腺体、肌肉组织的炎症反应,远期观察无明显影响。结论: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对面神经、腺体、肌肉组织无明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桂醇注射 面神经 腮腺 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内出血对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谢民 宁金波 +4 位作者 姚明木 陈强 黄峥嵘 陈斌 陈思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并发囊内出血的硬化治疗效果。方法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儿外科收治的50例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患者按是否发生囊内出血分为出血组(22例)和未出血组(28例),术前根据包块发现时间、彩超、MRI及穿刺结果确... 目的探讨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并发囊内出血的硬化治疗效果。方法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儿外科收治的50例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患者按是否发生囊内出血分为出血组(22例)和未出血组(28例),术前根据包块发现时间、彩超、MRI及穿刺结果确诊。在彩超引导下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射聚桂醇注射液,局部加压包扎2~3天。两周后包块未消失者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治疗,直至包块消失为止。观察第一次硬化治疗后及最终包块大小的变化、治疗次数。包块消失判定为显效,包块缩小50%及以上判定为有效,包块缩小50%以下判定为无效。结果两组均成功进行硬化治疗,第一次治疗后出血组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9.09%;未出血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71%;两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39,P<0.05)。最终两组包块均完全消失,有效率均为100%,其中出血组平均治疗(3.55±1.26)次;未出血组平均治疗(2.57±1.35)次,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结论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并发囊内出血会降低首次硬化治疗效果,最终疗效满意,但需增加治疗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畸形 硬化治疗 聚桂醇注射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