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造引才聚才的“磁场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毛荣志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40-40,共1页
要吸引人才落户,实现“借鸡生蛋”。一方面,要培养和用好本土杰出人才,吸引留学精英人才回国创业就业,用好用活现有人才,确保本土人才不流失;另一方面,要树立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建立海外人才创业园、软件园、科技城,帮助高层... 要吸引人才落户,实现“借鸡生蛋”。一方面,要培养和用好本土杰出人才,吸引留学精英人才回国创业就业,用好用活现有人才,确保本土人才不流失;另一方面,要树立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建立海外人才创业园、软件园、科技城,帮助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力引进培养一批通晓国际规则、掌握前沿技术、带动高新产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形成自己的关键核心技术及自主创新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效应 高层次人才 聚才 吸引人才 海外人才 借鸡生蛋 杰出人才 创业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党委政府的“求才、聚才、量才、留才”之方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应良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1-41,共1页
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县级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要着力做好"求才、聚才、量才、留才"四篇文章。一、"求才若渴"既要宏观谋划又要微... 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县级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要着力做好"求才、聚才、量才、留才"四篇文章。一、"求才若渴"既要宏观谋划又要微观推进。一是在认识上再深化。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工作放到"第一要务"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谋划发展的同时考虑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党委 政府 聚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又好又快发展 区域经济社会 人才强县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才引智 服务三农——为江阴新农村建设提供国外智力支持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福明 费庆军 《国际人才交流》 2013年第12期46-47,共2页
近年来,江阴的农业引智领域不断拓宽,引智结构不断优化,引智效果目益显现,有效地调整了全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有力地推动了江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引智 智力支持 江阴 服务三农 农业产业结构 国外 聚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聚才的魅力
4
作者 王运启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2-43,共2页
战国时期的孟尝君是个非常有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领导”,他身边曾聚拢了食客数千,其中有诸多贤人、能人可用,最终成就了一代大业。他的聚才四大法则也对后人影响颇深:身先足以率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倾财足以聚... 战国时期的孟尝君是个非常有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领导”,他身边曾聚拢了食客数千,其中有诸多贤人、能人可用,最终成就了一代大业。他的聚才四大法则也对后人影响颇深:身先足以率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倾财足以聚才。作为一名领导,需要非常了解人才的精神世界,还需要强大的聚拢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才 领导 战国时期 精神世界 孟尝君 影响力 号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聚才 力促发展——200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人才交流大会侧记
5
作者 徐继瑞 蒋红星 +1 位作者 郭召利 陈伟源 《国际人才交流》 2007年第11期49-50,共2页
洽谈!合作!这是中秋圣城济宁最响亮的主题。 博士!硕士!这是200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人才交流大会上最活跃的音符。
关键词 国际孔子文化节 人才交流 曲阜 中国 聚才 侧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舟正过万重山——2.0版“溜博一名校人才直通车”助力引才聚才
6
作者 卢诺 《中国就业》 2021年第12期26-27,共2页
今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人社部门将青年人才招引作为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抢抓招引黄金时段,以“三个提升”打造“淄博一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2.0版,凝神聚力多形式引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举办“直通车”活动141场,累计服务... 今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人社部门将青年人才招引作为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抢抓招引黄金时段,以“三个提升”打造“淄博一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2.0版,凝神聚力多形式引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举办“直通车”活动141场,累计服务企业2186家,达成就业意向12904人,其中博士39人、硕士1727人、本科7244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通车 就业意向 黄金时段 聚才 人社部门 人才招引 高质量发展 引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钐-聚乙二醇高分子转光剂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7
作者 郝丽芬 李梅 +5 位作者 吴泽昆 赵泽青 姚孟军 张光华 韩晓丽 李俊国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以三聚氯氰交联月桂醇、8-羟基喹啉和聚乙二醇制备高分子配体CHA(PEG),再与稀土Sm 3+中心离子配位合成了一种新型高分子转光剂Sm[CHA(PEG)].采用FTIR、XPS、XRD、荧光光谱、UV和TGA等测试方法分析了Sm[CHA(PEG)]的化学结构、荧光性能以... 以三聚氯氰交联月桂醇、8-羟基喹啉和聚乙二醇制备高分子配体CHA(PEG),再与稀土Sm 3+中心离子配位合成了一种新型高分子转光剂Sm[CHA(PEG)].采用FTIR、XPS、XRD、荧光光谱、UV和TGA等测试方法分析了Sm[CHA(PEG)]的化学结构、荧光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Sm[CHA(PEG)]在320~400 nm具有紫外宽吸收带,而荧光激发峰的最佳峰位在362 nm处,二者具有良好的吻合性;荧光发射峰在566 nm、614 nm和645 nm均出现了Sm 3+的特征发射峰,其中在645 nm处强度最大,与植物在红光区光合作用的吸收光谱具有较佳的匹配性.热失重曲线显示该转光剂的分解温度为281℃,热稳定性良好.本文合成的Sm[CHA(PEG)]具有优良的光学和热学性能,在农膜领域极具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钐 乙二醇 高分子配体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阿奇霉素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用于牙周炎治疗
8
作者 王璐 叶强 +3 位作者 王秀丽 赵明璨 李毅 侯宇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6-233,共8页
利用二甲基咪唑与六水合硝酸锌之间的配位作用制备了正十二面体形貌的ZIF-8;再以ZIF-8为模板,多巴胺盐酸盐为原料,利用配位竞争诱导聚合法制备了中空结构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PDANPs);进一步以PDA NPs为载体负载药物,制备了负载阿奇霉素(... 利用二甲基咪唑与六水合硝酸锌之间的配位作用制备了正十二面体形貌的ZIF-8;再以ZIF-8为模板,多巴胺盐酸盐为原料,利用配位竞争诱导聚合法制备了中空结构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PDANPs);进一步以PDA NPs为载体负载药物,制备了负载阿奇霉素(AZM)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AZM@PDA NPs).研究结果表明,PDANPs的中空结构有助于阿奇霉素的大量负载,载药率高达20.2%.AZM@PDANPs的生物相容性高,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极低,能够促进细胞中抗炎因子的表达.AZM@PDANPs实现的药物缓释能够有效治疗牙周炎,对抗牙槽嵴吸收,并且在体内的生物安全性良好,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多巴胺 载药 药物缓释 牙周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锡锑/聚吡咯复合导电涂层棉织物性能研究
9
作者 郭敏 李智慧 +3 位作者 朱雅蕾 刘勇 黄媛 郭增革 《棉纺织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了提高柔性电子纺织品的导电性能,探究多组分导电涂层组装层数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利用浸渍-层层组装技术在棉织物基底上构筑纳米氧化锡锑/聚吡咯(ATO@WPU/PPy)双组分导电涂层,测试了不同涂层棉织物的微观结构、质量、厚度、透气性、导... 为了提高柔性电子纺织品的导电性能,探究多组分导电涂层组装层数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利用浸渍-层层组装技术在棉织物基底上构筑纳米氧化锡锑/聚吡咯(ATO@WPU/PPy)双组分导电涂层,测试了不同涂层棉织物的微观结构、质量、厚度、透气性、导电性、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并与纳米氧化锡锑/聚二烯基丙二甲基氯化铵(ATO@WPU/PDDA)单组分导电涂层织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ATO@WPU/PPy组装层数的增加,棉织物表面涂层负载量提高,双组分复合导电涂层棉织物的表面电阻降低,最低为1.4 kΩ/sq,而相同组装层数的ATO@WPU/PDDA单组分导电涂层织物表面电阻为37.3 kΩ/sq,说明双组分复合涂层棉织物的导电性明显提高,且ATO@WPU/PPy双组分复合涂层棉织物的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也逐渐提高。认为:制备的双组分导电涂层棉织物性能优于单组分导电涂层织物,其在开发柔性电子纺织器件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锡锑 吡咯 层层组装 涂层织物 导电性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拓扑结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性能
10
作者 殷杰 韩翎 +3 位作者 王珅 贾雪飞 张龙贵 祝桂香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通过溶液流延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拓扑结构带支链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Kx)薄膜,利用^(1)H NMR、GPC、TG、DSC、XRD、流变测试等方法对PBST-Kx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支化剂的引入不会影响PBST-Kx分... 通过溶液流延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拓扑结构带支链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Kx)薄膜,利用^(1)H NMR、GPC、TG、DSC、XRD、流变测试等方法对PBST-Kx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支化剂的引入不会影响PBST-Kx分子链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但随支化剂官能度的增加,PBST-Kx的支链数增加,Mn呈减小的趋势,分子量分布变宽。支化结构的引入增加了PBST-Kx的熔体黏度,使其具有更高的弹性和更长的松弛时间,且随着支化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支化度的增加,PBST-Kx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结构 (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支化剂 熔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方法的遥感图像谱聚类算法
11
作者 赵海军 陈华月 崔梦天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随着遥感图像在各行各业的日益广泛应用,遥感图像的处理变得愈来愈重要。为了实现谱聚类算法应用于林业工程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和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新算法。首先,通过对基于多变量核特征提取的一般核熵... 随着遥感图像在各行各业的日益广泛应用,遥感图像的处理变得愈来愈重要。为了实现谱聚类算法应用于林业工程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和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新算法。首先,通过对基于多变量核特征提取的一般核熵成分分析法的分析,并运用信息论概念和核密度估计密切相关的瑞利二次熵,提出了最佳特征提取和无监督降维方法,即最佳核熵成分分析法。它根据类或聚类信息方面的数据结构,采用一个额外的旋转,使得成分之间的独立性最大化;在这些成分中最佳地捕捉数据的高信息势部分,直接找到关于保留成分的数量的最大化信息势的基,以确保得到的解比标准的核熵成分分析得到的解保留更多(或相等)的信息势;并提出了采用梯度上升法来求解最佳核熵成分分析优化问题,具体实现是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提前终止方案,以确保梯度达到一个额外迭代不会显著修改成本函数的区域。其次,通过对最佳核熵成分分析变换和样本外扩展的分析,构建了一种基于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算法,它采用角距离度量的核k-均值聚类目标,而不是采用基于欧氏距离的度量。优化过程采用最佳核熵成分分析空间中的角距离,以保证收敛到局部最优,从而实现图像的聚类。采用多光谱卫星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谱聚类算法不仅适用于遥感图像的云筛选问题,而且相比目前其他先进的聚类算法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非线性特征提取 概率密度函数 K-均值 瑞利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旋转机械多传感器故障诊断的模态融合深度聚类方法
12
作者 伍章俊 许仁礼 +1 位作者 方刚 邵海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9,共16页
针对单传感器和单模态信号特征信息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端到端深度聚类旋转机械多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EDCM-MFF)。首先,利用门控递归单元自编码模块提取多传感器故障信号的深度时序特征。然后,应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 针对单传感器和单模态信号特征信息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端到端深度聚类旋转机械多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EDCM-MFF)。首先,利用门控递归单元自编码模块提取多传感器故障信号的深度时序特征。然后,应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将故障信号转换为时频图像,并通过卷积自编码器提取这些图像的深度空间特征。接着,设计了一种模态融合注意力机制,通过计算不同模态深度特征之间的亲和矩阵,实现模态特征的融合。最后,采用Kullback-Leibler(KL)散度聚类,以端到端方式实现故障类型的识别。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东南大学齿轮箱和轴承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9.16%和98.63%。与现有的无监督学习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多传感器和多模态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机械 故障诊断 多模态融合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聚类中心个数选择:一种联邦学习的隐私效用平衡方法
13
作者 宁博 宁一鸣 +3 位作者 杨超 周新 李冠宇 马茜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9-529,共11页
联邦学习是一种分布式机器学习方法,它使多个设备或节点能够协作训练模型,同时保持数据的本地性。但由于联邦学习是由不同方拥有的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敏感数据可能会被泄露。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已有相关工作在联邦学习中应用差分隐私对... 联邦学习是一种分布式机器学习方法,它使多个设备或节点能够协作训练模型,同时保持数据的本地性。但由于联邦学习是由不同方拥有的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敏感数据可能会被泄露。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已有相关工作在联邦学习中应用差分隐私对梯度数据添加噪声。然而在采用了相应的隐私技术来降低敏感数据泄露风险的同时,模型精度和效果因为噪声大小的不同也受到了部分影响。为解决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聚类中心个数选择机制(DP-Fed-Adap),根据训练轮次和梯度的变化动态地改变聚类中心个数,使模型可以在保持相同性能水平的同时确保对敏感数据的保护。实验表明,在使用相同的隐私预算前提下DP-Fed-Adap与添加了差分隐私的联邦相似算法(FedSim)和联邦平均算法(FedAvg)相比,具有更好的模型性能和隐私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差分隐私保护 梯度 自适应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强度指标换算
14
作者 董硕 郑立森 +2 位作者 史奉伟 王来 刘哲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3,共8页
以再生粗骨料替换率(0%~100%)和钢纤维体积掺量(0%~1.5%)为主要变量,设计制作了240个钢纤维地聚物再生混凝土(SFGRC)试件,并进行各项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微观形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再生粗骨料替换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各项基本力学性... 以再生粗骨料替换率(0%~100%)和钢纤维体积掺量(0%~1.5%)为主要变量,设计制作了240个钢纤维地聚物再生混凝土(SFGRC)试件,并进行各项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微观形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再生粗骨料替换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各项基本力学性能均会降低。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0%时,采用再生粗骨料100%替换天然骨料的SFGRC,其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分别降低15%、9%、25%、15%和15%,峰值应变增加24%。除了弹性模量外,钢纤维的掺入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试件破坏呈延性模式;当再生粗骨料替换率为100%时,掺入1.5%钢纤维的SFGRC后,其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分别增加15%、9%、10%、65%、39%。根据试验结果并综合考虑再生粗骨料替换率和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影响,提出了SFGRC基本强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换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混凝土 钢纤维 再生粗骨料 力学性能 强度指标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石墨烯改性织物制备及传感性能研究
15
作者 朱芳 熊莹 程浩南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0,共5页
为探究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聚吡咯(PPy)配合使用在电阻式应变传感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以锦纶针织物为基材,然后依次对其进行rGO和PPy改性处理。然后利用SEM照片、FT-IR光谱和XRD图谱对制备的PPy-rGO改性锦纶针织物进行表征。得益于PPy-... 为探究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聚吡咯(PPy)配合使用在电阻式应变传感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以锦纶针织物为基材,然后依次对其进行rGO和PPy改性处理。然后利用SEM照片、FT-IR光谱和XRD图谱对制备的PPy-rGO改性锦纶针织物进行表征。得益于PPy-rGO改性锦纶针织物的高导电性[(345±6)Ω/4 cm]和较好的延伸性,其所构建的应变传感器表现出较快反应(反应时间31 ms)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时间2 400 s)。此外,该应变传感器还能有效监测人体关节运动,为针织物应变传感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针织物 还原氧化石墨烯 吡咯 应变传感材料 运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钨/聚(3,4-乙烯二氧噻吩)核壳纳米线阵列薄膜的制备与电致变色性能
16
作者 陈传胜 李熙瑞 张青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1-409,共9页
本文采用溶剂热和电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三氧化钨/聚(3,4-乙烯二氧噻吩)(WO_(3)/PEDOT)核壳纳米线阵列薄膜,对实验样品进行表面结构表征、电化学性能测试和电致变色性能测试。测试显示WO_(3)/PEDOT纳米线阵列直径约为15-55 nm。透射... 本文采用溶剂热和电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三氧化钨/聚(3,4-乙烯二氧噻吩)(WO_(3)/PEDOT)核壳纳米线阵列薄膜,对实验样品进行表面结构表征、电化学性能测试和电致变色性能测试。测试显示WO_(3)/PEDOT纳米线阵列直径约为15-55 nm。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证实WO_(3)/PEDOT纳米线阵列薄膜为核壳结构,X射线衍射花样和拉曼光谱证明核壳结构为六方相的WO_(3)核与非晶PEDOT薄壳层所组成。循环伏安曲线显示WO_(3)/PEDOT纳米线的电化学反应为扩散控制过程。WO_(3)/PEDOT纳米线在波长为633 nm处获得了对比度为78.2%、着色时间为4.6 s、褪色时间为2.0 s以及着色效率为78.6 cm^(2)/C的优异特性,由于核与壳层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复合结构的变色响应速度和循环稳定性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在智能显示、节能窗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钨 (3 4-乙烯二氧噻吩) 核壳纳米结构 溶剂热 电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模糊聚类语义分割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17
作者 曾宇 姚琨 秦勤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5,共6页
声环境功能区划多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但公开发布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中的文字和图片无法直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首先提出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超像素方法,对声环境功能区划图进行语义分割以获取声功能区信息。接着采用简单线... 声环境功能区划多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但公开发布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中的文字和图片无法直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首先提出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超像素方法,对声环境功能区划图进行语义分割以获取声功能区信息。接着采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构建超像素,提取声环境功能区划图特征矩阵,基于K-means++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语义分割超像素粒化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图,并以声功能区面积占比计算结果偏差为评价指标,分析超像素尺度对分割结果的影响。然后基于不同图像特征矩阵构建方法和聚类中心初始化方法,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高斯混合模型聚类、K-medoids聚类语义分割声环境功能区划图,最后比较不同组合方案的声功能区面积占比计算结果偏差,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彩色图像分割 模糊C均值 简单线性迭代 K-mean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度和密度的抗噪声船舶轨迹聚类方法
18
作者 杨家轩 吴长胜 赵时雨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4,共7页
通过对船舶AIS数据聚类可以掌握船舶运动行为和特征规律,但在轨迹聚类中通过距离描述的相似性不能连续地表征轨迹之间的相似程度,且对轨迹中的噪声点敏感、无法区分轨迹方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和密度的抗噪声轨迹聚... 通过对船舶AIS数据聚类可以掌握船舶运动行为和特征规律,但在轨迹聚类中通过距离描述的相似性不能连续地表征轨迹之间的相似程度,且对轨迹中的噪声点敏感、无法区分轨迹方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和密度的抗噪声轨迹聚类方法,构建航向约束分段路径距离并定义轨迹相似度函数;根据轨迹相似度分布特征和聚类评价指标,建立自适应确定最佳聚类参数流程。以长江口水域AIS数据为例,基于确定的最佳参数聚类出8个不同方向的轨迹簇,结果与实际船舶习惯航路相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确定最佳聚类参数并对不同运动方向的轨迹进行聚类,结果可用于特征轨迹提取和航路识别,为智能航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交通 轨迹 相似度 轨迹密度 特征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rd2vec-LSTM与聚类修正的海上风电出力预测方法
19
作者 潘国兵 余方吉 +1 位作者 陈坚 欧阳静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针对目前海上风电出力预测方法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词向量化和长短期记忆网络(word to vector long short-term memory,Word2vec-LSTM)与聚类修正的海上风电出力预测方法。对Word2vec方法进行改进来提取时间序列数据特征,实现... 针对目前海上风电出力预测方法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词向量化和长短期记忆网络(word to vector long short-term memory,Word2vec-LSTM)与聚类修正的海上风电出力预测方法。对Word2vec方法进行改进来提取时间序列数据特征,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k-shape聚类结果的预测结果修正算法,对预测结果距离聚类中心超过阈值的数值判定为预测误差偏大的数据并向簇中心进行修正。最后,基于江苏某海上风电场的真实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Word2vec-LSTM与聚类修正的海上风电出力预测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达到5.04和5.42,相比传统LSTM预测模型的误差平均降低了11.10%和12.25%,为海上风电并网与电网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功率预测 特征提取 类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聚单元法的层状页岩巴西劈裂数值模拟
20
作者 马天寿 王浩男 +1 位作者 FADHEL A M 刘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2-715,共14页
为了分析层状页岩巴西劈裂力学行为,开展龙马溪页岩巴西劈裂试验,采用全局嵌入零厚度黏聚单元法,建立层状页岩巴西圆盘二维有限元模型,对比数值模拟与巴西劈裂试验结果,并分析层理间距和强度对层状页岩巴西劈裂力学行为及破坏模式的影... 为了分析层状页岩巴西劈裂力学行为,开展龙马溪页岩巴西劈裂试验,采用全局嵌入零厚度黏聚单元法,建立层状页岩巴西圆盘二维有限元模型,对比数值模拟与巴西劈裂试验结果,并分析层理间距和强度对层状页岩巴西劈裂力学行为及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试验得到的巴西劈裂强度和破坏模式吻合较好,两者的最大相对误差低于10%。数值模拟和试验得到的页岩巴西劈裂强度各向异性比分别为2.18和2.00,说明龙马溪页岩各向异性特征显著。巴西劈裂强度和破坏模式对层理面加载角度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随着加载角度增加,巴西劈裂强度大致呈现出线性增长趋势,巴西圆盘破坏模式先由沿层理面的拉伸破坏转变为沿层理面和基质的拉伸-剪切复合破坏,再转变为沿基质的拉伸破坏。层理强度是影响巴西圆盘力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低层理强度导致巴西劈裂强度大幅降低,破坏模式主要受层理强度控制,主要产生沿层理面的拉伸或剪切破坏;高层理强度导致巴西劈裂强度大幅增加,破坏模式主要受基质强度控制,主要产生岩石基质拉伸或拉伸-剪切复合破坏。研究结果可为油气开采、采矿、隧道、边坡及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页岩 巴西劈裂 各向异性 单元 层理面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