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SiO_2/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SA)复合材料的力学及流变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宏 龙柱 +2 位作者 戴磊 吕勇 胡更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3-388,共6页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纳米SiO2/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SA)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万能拉力机及流变分析仪等,研究改性纳米SiO2的加入对复合材料体系的力学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纳米SiO2/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SA)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万能拉力机及流变分析仪等,研究改性纳米SiO2的加入对复合材料体系的力学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与纳米SiO2发生强烈的键合作用,使得纳米SiO2能较好分散在基体中。当SiO2的质量分数为2%时,PCL/PBSA/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性能有明显提高,此后随着改性纳米SiO2含量的提高,其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熔融状态下,复合材料体系剪切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着频率的增大呈单增趋势,复合材料体系的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属假塑性流体;少量的改性纳米SiO2可以均匀分散在PCL/PBSA基体树脂中,并能显著提高复合体系的韧性,但当加入量过多时,容易发生团聚现象,并使得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 丁二酸丁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 纳米二氧化硅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诱导聚己二酸丁二醇酯的结晶行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海军 李金祥 王学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6,共4页
使用偏光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分别研究了纤维诱导和剪切作用下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结晶的晶型结构和结晶形貌。结果表明,不同纤维置入过冷态PBA熔体时产生的剪切作用诱导PBA在纤维表面形成横晶结构。... 使用偏光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分别研究了纤维诱导和剪切作用下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结晶的晶型结构和结晶形貌。结果表明,不同纤维置入过冷态PBA熔体时产生的剪切作用诱导PBA在纤维表面形成横晶结构。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PBA形成不同于球晶的高成核密度、高取向度的横晶。过冷度决定横晶的晶型结构,高温时形成热力学性能更为优异的α型横晶,而较低的结晶温度则有利于生成β型横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 结晶 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复合薄膜的晶体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海军 阮潇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3,共5页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VDF/PBA)复合薄膜,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复合体系在不同的共混比例的形貌和晶体结构变化,通过TF Analyzer2000分析了PBA组分的...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VDF/PBA)复合薄膜,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复合体系在不同的共混比例的形貌和晶体结构变化,通过TF Analyzer2000分析了PBA组分的加入对复合体系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型PVDF环带球晶的环带间距随着体系内PBA含量的增多而增大,并且同一球晶外延的环带间距大于球晶中心位置的环带间距;PBA的加入促进了γ-PVDF晶体的生成,PVDF/PBA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矫顽场和剩余极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共聚组成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及相对分子质量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露露 张成峰 张先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6,共8页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是目前最常用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之一,但在对其开展的研究中,缺乏对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的详细探讨。文中通过合成共聚组成可控的PBAT,研究了PBAT的结构对其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的影响规律。在使用尺...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是目前最常用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之一,但在对其开展的研究中,缺乏对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的详细探讨。文中通过合成共聚组成可控的PBAT,研究了PBAT的结构对其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的影响规律。在使用尺寸排除色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过程中,采用良溶剂二氯甲烷替代常用的四氢呋喃,可避免因溶解度低引起的双峰结果的干扰,实现不同共聚组成PBAT相对分子质量的准确测定。此外,首次测定了不同共聚组成PBAT的折光指数增量,并将其用于超高效聚合物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示差检测器联用中,测定了PBAT的绝对分子量;将所测绝对重均分子量与特性黏度拟合,得到Mark-Houwink方程的相关参数a=0.74,K=4.33×10^(-4)。基于优化后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手段,研究了所测得的PBAT相对重均分子量与绝对重均分子量的关系。其工作丰富了PBAT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手段,揭示了PBAT结构和溶剂对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的影响方式,对PBAT的相对分子质量表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PBAT相对分子质量对其性能及应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结构表征 相对分子质量 绝对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绢云母对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多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海军 王帅毅 王学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5-70,共6页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绢云母微粒复合材料。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广角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绢云母微粒/PBA复合材料中PBA结晶行为、多晶结构以及晶体形貌。结果表明,绢云母作为成核剂有效地增加PBA晶...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绢云母微粒复合材料。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广角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绢云母微粒/PBA复合材料中PBA结晶行为、多晶结构以及晶体形貌。结果表明,绢云母作为成核剂有效地增加PBA晶体成核密度、降低晶体尺寸。在较高的降温速率和较低的结晶温度下依然能生成稳定的α晶体,对比纯PBA在25℃的晶体类型,加入质量分数1%绢云母微粒后有生成α晶体结构存在。因此通过控制降温速率和添加绢云母微粒能够起到调控PBA多晶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 绢云母 复合材料 多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钾对多晶型聚己二酸丁二醇酯结晶行为的调控作用
6
作者 王海军 阮潇潇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36-41,共6页
使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PBA/KBr(聚己二酸丁二醇酯/溴化钾)复合材料中KBr对PBA结晶行为和晶体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KBr含量的增加,PBA的成核密度不断增大,而球晶... 使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PBA/KBr(聚己二酸丁二醇酯/溴化钾)复合材料中KBr对PBA结晶行为和晶体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KBr含量的增加,PBA的成核密度不断增大,而球晶尺寸不断减小。此外,PBA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都随着KBr含量的增加而提高。WAXD和拉曼光谱研究进一步表明,KBr促进PBA生成热力学稳定且降解速率更快的α型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 溴化钾(KBr) 复合材料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淀粉材料迁移物的体外肾毒性
7
作者 王旭锴 陈聪颖 +4 位作者 让一峰 肖雪蔓 李银焕 王俊明 柳春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194,共12页
为研究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adipate terephthalate,PBAT)改性淀粉共混材料的肾脏毒性,本实验以PBAT-改性淀粉共混材料的食品模拟液迁移物为对象,通过人肾细胞系(human kidney tubular epithelial,HK-2)模型探讨... 为研究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adipate terephthalate,PBAT)改性淀粉共混材料的肾脏毒性,本实验以PBAT-改性淀粉共混材料的食品模拟液迁移物为对象,通过人肾细胞系(human kidney tubular epithelial,HK-2)模型探讨迁移物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sirtuin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l alpha,PGC-1α)/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介导的肾脏毒性效应。结果显示迁移物能够增加HK-2细胞的肾脏损伤分子1质量浓度,升高炎症因子水平和降低抗氧化因子水平。同时,迁移物能够上调HK-2细胞p-AMPK/AMPK比值,下调p-mTOR/mTOR比值和SIRT1、PGC-1α、NRF1、TFAM的表达水平。上述结果表明,PBAT-改性淀粉材料在接触不同种类食品模拟液时,其迁移物会诱发HK-2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并且可能通过AMPK通路介导线粒体功能异常,导致肾损伤,从而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改性淀粉共混材料 迁移物 肾损伤 氧化应激和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松香增容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8
作者 钱裕洁 王文刚 +4 位作者 皮秋月 王艳红 侯秀良 徐荷澜 刘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2,共11页
以聚合松香(PR)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LA/PBAT)共混纤维。采用拉伸试验、微观结构、热分析和流变测试分析评估了熔体和纤维的物化性能。PR的引入使得PBAT和PLA的玻璃... 以聚合松香(PR)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LA/PBAT)共混纤维。采用拉伸试验、微观结构、热分析和流变测试分析评估了熔体和纤维的物化性能。PR的引入使得PBAT和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融温度降低,促进了PBAT相的均匀分散,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增强了PBAT的非均相成核效应,提高了PLA的结晶温度,并在30%PR时观测到了直径小于2μm的微纤结构。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共混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与断裂强度均得到显著提升,断裂伸长率最多提高了近600%,同时断裂强度不仅得到了保留,还提升了2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己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合松香 增容 共混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选择性分布增韧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材料
9
作者 李桂丽 冯巧 +6 位作者 陈树芳 尹田欣 何彝昕 谢丹 毛辰静 邵春光 高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9,共7页
采用碳纳米管(CNTs)来调控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材料的微结构和宏观性能,探究了CNTs添加量对PLA/PBAT共混物结晶行为、相形貌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润湿理论量化分析了CNTs选择性分布的原因,探讨了C... 采用碳纳米管(CNTs)来调控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材料的微结构和宏观性能,探究了CNTs添加量对PLA/PBAT共混物结晶行为、相形貌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润湿理论量化分析了CNTs选择性分布的原因,探讨了CNTs增韧PLA/PBAT共混材料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CNTs选择性分布在PBAT中,显著增大了PBAT相的粒径,使共混材料相形貌粗化,暗示CNTs不具备增容作用;提高CNTs的添加量,共混材料拉伸强度略有降低,断裂伸长率大幅提升;CNTs的质量分数为1%时,PLA/PBAT/CNTs试样的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与未添加CNTs的PLA/PBAT试样相比提高了2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碳纳米管 选择性分布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丙三醇改性玉米淀粉/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0
作者 杜云婷 王妤鑫 +2 位作者 邹金成 杨贞旋 张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51,共9页
为制备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淀粉(CS)/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材料,以氯化锂(LiCl)和丙三醇(Gly)构建新型复合改性剂,提出了一步共混制备改性CS/PBAT共混材料的新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 为制备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淀粉(CS)/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材料,以氯化锂(LiCl)和丙三醇(Gly)构建新型复合改性剂,提出了一步共混制备改性CS/PBAT共混材料的新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力学性能测试等考察了复合改性剂中LiCl对淀粉的作用效果,探究了复合改性剂对CS/PBAT共混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ly/LiCl复合改性剂中LiCl的引入能够增强改性剂与淀粉羟基和PBAT酯基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进一步破坏淀粉的氢键和颗粒结构,从而降低CS/PBAT的结晶度,改善淀粉与PBAT的相容性,提高共混材料的韧性、耐水性和降解性能,表现出比单纯丙三醇改性更好的作用效果。采用Gly和LiCl质量比10:1的复合改性剂,在CS和PBAT质量比为50:75时改性CS/PBAT共混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断裂伸长率从改性前的21.9%提高到了271.7%,拉伸强度从改性前的13.4 MPa变为10.8 MPa,下降不大,显示出良好的改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 共混材料 氯化锂 丙三醇 复合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行为 被引量:31
11
作者 赵剑豪 王晓青 +3 位作者 曾军 杨光 石峰辉 严庆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研究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物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薄膜在可控堆肥条件下的宏观生物降解行为,结果显示,PBS和PBSA薄膜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降解过程经历三个阶段:诱导期、加速期和平坦期。对堆肥中的微生物进行... 研究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物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薄膜在可控堆肥条件下的宏观生物降解行为,结果显示,PBS和PBSA薄膜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降解过程经历三个阶段:诱导期、加速期和平坦期。对堆肥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筛选,发现杂色曲霉菌对PBS和PBSA的生物降解能力最强。进一步研究PBS和PBSA薄膜在杂色曲霉菌作用下的微观生物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BSA薄膜比PBS薄膜具有更快的生物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钙高填充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冰 季君晖 +4 位作者 许颖 张长安 张以河 张自强 李玉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9-142,共4页
以生物降解塑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为基材,以50%表面改性的CaCO3为填充物制备出具有较好吹膜性能的可降解高填充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aCO3添加量的增加,CaCO3/PBAT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出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而... 以生物降解塑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为基材,以50%表面改性的CaCO3为填充物制备出具有较好吹膜性能的可降解高填充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aCO3添加量的增加,CaCO3/PBAT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出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偶联剂KH560以及增溶剂ADR的使用则可以明显提高CaCO3/PBAT(50%)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且在偶联剂使用量为2.0%,增容剂为1.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达到最佳,CaCO3/PBAT(50%)薄膜制品的横向拉伸强度可达20.10 MPa,纵向拉伸强度可达21.73 MPa,横向断裂伸长率为648%,纵向断裂伸长率为528%,熔融指数为1.58 g/10min。通过SEM对薄膜表面进行观察,发现CaCO3分布均匀,完全被PBAT浸润包覆。复合材料满足市场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大幅度降低了PBAT的使用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充复合材料 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 碳酸钙 表面改性 可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等温结晶行为及等温热处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思思 庞素娟 +1 位作者 徐鼐 潘莉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8-44,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80/20)共混物,对其等温结晶行为、微观形貌、拉伸性能和维卡软化点(VST)进行研究。并在110℃时,利用等温热处理控制样品的结晶度,研究结晶度对样品拉伸韧性和VST的影...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80/20)共混物,对其等温结晶行为、微观形貌、拉伸性能和维卡软化点(VST)进行研究。并在110℃时,利用等温热处理控制样品的结晶度,研究结晶度对样品拉伸韧性和VST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样品结晶度由9%增大至最大值36%,PLA基体中的无定形部分不断发生结晶,样品的断裂伸长率由256%骤降至11%,而VST值则由58℃提高至143℃。这是由PLA无定形部分与结晶部分巨大的性能差异所造成。当结晶度在27%时,其VST值达到123℃,断裂伸长率维持在160%左右,在增韧和耐热性能之间取得较好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结晶 拉伸性能 维卡软化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酯的挤出扩链反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静兰 陈伟 +2 位作者 祝桂香 朱孝恒 向明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46-1051,共6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可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己二酸丁二醇酯)(PBTA)共聚酯进行挤出扩链改性,比较了不同扩链剂和过氧化物引发剂对PBTA共聚酯的改性效果。通过对扩链改性前后PBTA共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热性能及流变性能的...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可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己二酸丁二醇酯)(PBTA)共聚酯进行挤出扩链改性,比较了不同扩链剂和过氧化物引发剂对PBTA共聚酯的改性效果。通过对扩链改性前后PBTA共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热性能及流变性能的表征和分析,研究了扩链剂添加量和过氧化物引发接枝反应对PBTA共聚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加工要求可适当调整扩链剂的添加量,制得了适合常规薄膜吹塑加工的可生物降解PBTA共聚酯。通过对扩链改性后的PBTA共聚酯进行堆肥埋片降解时发现,PBTA共聚酯经适当的接枝改性,在保证物理和加工性能得到改善的前提下,PBTA共聚酯仍具有很好的可生物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芳香共 生物降解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己二酸丁二醇) 扩链改性 反应性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辅助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珠粒发泡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茂卿 杜俊威 +5 位作者 张世豪 胡园园 刘清亭 付旭东 张荣 胡圣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6-74,共9页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由于其低熔体强度、低模量使其在发泡过程中易发生泡孔塌陷、收缩等问题。文中利用熔点较高的聚乳酸(PLA,175℃)与熔点较低的PBAT(125℃)在180℃共混后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为发泡剂,采用升温法...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由于其低熔体强度、低模量使其在发泡过程中易发生泡孔塌陷、收缩等问题。文中利用熔点较高的聚乳酸(PLA,175℃)与熔点较低的PBAT(125℃)在180℃共混后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为发泡剂,采用升温法(50℃浸渍、130℃发泡)制备了不黏结的PBAT/PLA发泡珠粒。旋转流变仪结果表明,随着PLA含量的增加,低频下共混物的储能模量和黏度均增加;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结果表明,发泡过程中不熔的PLA晶体与scCO_(2)促进了共混物的结晶;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发泡实物图表明,随着PL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发泡珠粒的泡孔密度和体积膨胀率先增加后减小,平均泡孔尺寸减小。PLA质量分数为5%时,泡孔密度最大达7.489×10^(7)cm^(-3)、体积膨胀率达9.47倍、收缩率低至5.6%,发泡珠粒表面光滑。该法在不损失PBAT降解性的基础上,通过升温法工艺并辅助少量PLA改善PBAT泡孔形态和抗收缩性能,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简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乳酸 超临界二氧化碳 结晶 抗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的制备及其环境降解性能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咏 乌婧 +4 位作者 王朝生 潘小虎 李乃祥 戴钧明 王华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43,共7页
为研究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的可纺性及纤维降解性能,采用熔融纺丝-牵伸二步法制得生物可降解PBAT纤维,研究了纺丝温度、牵伸倍数对PBAT纤维结晶度、回潮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PBAT纤维在不同环境下的... 为研究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的可纺性及纤维降解性能,采用熔融纺丝-牵伸二步法制得生物可降解PBAT纤维,研究了纺丝温度、牵伸倍数对PBAT纤维结晶度、回潮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PBAT纤维在不同环境下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BAT的最佳纺丝温度为260℃,且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加,PBAT纤维的断裂强度、结晶度和取向度呈快速上升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低温、干燥的非生物环境因素对PBAT纤维的降解性能影响最小,在该环境中储存1个月纤维断裂强度仅下降3.6%;相较于酶解和水解生物环境条件下,土壤环境对PBAT纤维的影响更明显,可使纤维的结晶度从34.45%下降到1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环境降解性能 生物基纤维 可纺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聚己二酸丁二酯多晶结构和降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丽芬 蒋妮 甘志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5-189,共5页
通过熔融结晶并结合退火处理方法得到多晶结构的聚己二酸丁二酯(PBA)及具有不同热历史的热力学稳定的α晶型,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PBA的多晶结构、晶体尺寸和结晶形貌,跟踪了退火处... 通过熔融结晶并结合退火处理方法得到多晶结构的聚己二酸丁二酯(PBA)及具有不同热历史的热力学稳定的α晶型,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PBA的多晶结构、晶体尺寸和结晶形貌,跟踪了退火处理PBA的生物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分子链在相同晶格排列中围绕c轴空间取向的不同是决定多晶PBA降解速率差别的根本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 多晶结构 退火处理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挤出加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热塑性淀粉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白娟 王勇 +1 位作者 周兴平 解孝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8-133,142,共7页
采用偏心转子挤出机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热塑性淀粉(TPS)共混物。通过与双螺杆挤出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了拉伸挤出对PBAT/TPS共混物形态结构、结晶结构、流变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伸挤出加工促进了淀... 采用偏心转子挤出机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热塑性淀粉(TPS)共混物。通过与双螺杆挤出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了拉伸挤出对PBAT/TPS共混物形态结构、结晶结构、流变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伸挤出加工促进了淀粉的塑化及在PBAT基体中的分散,强化了PBAT与TPS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与双螺杆挤出共混物相比,拉伸挤出加工PBAT/TPS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9%,9%和28%。当TPS含量为40%时,拉伸挤出共混物拉伸强度仅比PBAT降低了29%,但其断裂伸长率与PBAT相当,冲击强度比PBAT提高了75%。偏心转子挤出机为制造低成本、高性能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提供了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 热塑性淀粉 拉伸挤出 偏心转子挤出机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填充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生物降解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19
作者 马发行 尚祖明 +5 位作者 俞利生 王莹 孙稚菁 冷雪菲 魏志勇 桑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43,共9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不同种类硅酸盐填充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PBAT/PLA)材料并吹塑成膜,分析了层状和管柱状结构的硅酸盐及添加量对复合塑料薄膜力学性能、热性能、加工性能及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熔融共混法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不同种类硅酸盐填充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PBAT/PLA)材料并吹塑成膜,分析了层状和管柱状结构的硅酸盐及添加量对复合塑料薄膜力学性能、热性能、加工性能及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硅酸盐后,材料的热性能维持稳定;另一方面,硅酸盐充当了树脂基体的成核剂,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使PBAT/PLA的结晶度有所提升。当有机改性蒙脱土与白云母添加量为10%~20%、埃洛石纳米管添加量为10%时,复合薄膜的拉伸性能与撕裂强度得到明显提升。硅酸盐的加入对PBAT/PLA薄膜的阻隔性能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总体而言,层状结构白云母硅酸盐填充PBAT/PLA薄膜综合性能提升效果较好,在绿色包装和生物降解农膜覆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 硅酸盐 生物可降解材料 吹膜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打孔膜对双孢蘑菇的保鲜效果研究
20
作者 李晓楠 于泽东 +4 位作者 邹丽娜 周小婉 吴习宇 任丹 徐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31-237,共7页
为探究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果蔬保鲜包装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采用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为原料制备薄膜,比较了其与聚乙烯(polyethylene,PE)膜的透光率、拉伸... 为探究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果蔬保鲜包装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采用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为原料制备薄膜,比较了其与聚乙烯(polyethylene,PE)膜的透光率、拉伸性能和气体渗透性等性能,然后将PBAT和PE膜打孔后用于包装双孢蘑菇,对其保鲜效果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与PE膜相比,PBAT膜具有更高的断裂伸长率、水接触角和水蒸气透过率,以及较低的拉伸强度和氧气透过率。PBAT膜能够有效防止水蒸气在膜上的凝结,所包装的双孢蘑菇虽然与PE组相比具有较高的失重率,但保持了较高的感官品质。打孔数为6的PBAT膜能使包装内保持适宜的气体环境,使双孢蘑菇维持相对较高的白度、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波动较小的总酚含量,因此感官和营养品质得到较好的保持。总之,可完全生物降解的PBAT膜的气体透过性可通过打孔方式来调节,使其适用于具有不同采后呼吸强度的果蔬,在果蔬采后保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孔膜 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 可生物降解 双孢蘑菇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