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素蛋白对聚左旋乳酸-共-ε-己内酯电纺丝支架体内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作用
1
作者 程自申 杨成伟 +3 位作者 刘莉 杨洋 邓国英 叶晓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0-506,共7页
目的探讨丝素蛋白(SF)对聚左旋乳酸-共-ε-己内酯[P(LLA-CL)]电纺丝支架的体内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作用。方法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P(LLA-CL),(w/w=1∶1)及混有含25%SF的P(LLA-CL)[SF/P(LLA-CL)]纳米纤维支架,将两种支架分别植入至4... 目的探讨丝素蛋白(SF)对聚左旋乳酸-共-ε-己内酯[P(LLA-CL)]电纺丝支架的体内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作用。方法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P(LLA-CL),(w/w=1∶1)及混有含25%SF的P(LLA-CL)[SF/P(LLA-CL)]纳米纤维支架,将两种支架分别植入至45只6个月龄大鼠皮下6个月,以观察评估SF对P(LLA-CL)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病理切片显示,支架植入3个月时,P(LLA-CL)支架明显肿胀,并开始分层,6个月时支架已支离破碎;而SF/P(LLA-CL)支架植入6个月时仍能保持相对完整的结构。免疫组化切片显示,在支架植入1个月时P(LLA-CL)支架表面及内部有大量的巨噬细胞,3个月时仍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同时伴有异物巨细胞生成;而SF/P(LLA-CL)支架组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在各个时间点表达均不明显。炎症基因相对表达结果显示,在支架植入1周时P(LLA-CL)支架组TNF-α及IL-10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1个月时P(LLA-CL)支架组TNF-α、IL-1β及IL-10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2个月时P(LLA-CL)支架组TNF-α及IL-10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3个月时P(LLA-CL)支架组TGF-β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6个月时P(LLA-CL)支架组IL-1β及TGF-β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结论 SF能延缓P(LLA-CL)降解,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聚左旋乳酸-共-ε-己内酯 降解 炎症反应 巨噬细胞 异物巨细胞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聚乳酸-己内酯无规共聚物对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物的结构调控和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博 李琦 +4 位作者 李晓露 齐悦 董振峰 王锐 张秀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86,共8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聚己内酯(PCL)和右旋乳酸-己内酯无规共聚物(PDLA-r-PCL)的共混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拉伸测试等手段探究了相容剂PDLA-r-PCL对PLLA/PCL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聚己内酯(PCL)和右旋乳酸-己内酯无规共聚物(PDLA-r-PCL)的共混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拉伸测试等手段探究了相容剂PDLA-r-PCL对PLLA/PCL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DLA-r-PCL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立构晶(SC)含量增加;降温过程中,α晶结晶温度由93℃提高至108℃,表明SC晶对共混体系中α晶有异相成核作用。无规共聚物PDLA-r-PCL的加入,显著改善了PLLA与PCL的相容性,且随着无规共聚物含量增加,共混物中PCL的相尺寸减小,界面模糊;与PLLA/PCL相比,淬冷和退火处理PLLA/PCL/PDLA-r-PCL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且强度也略微提升;并且PDLA-r-PCL可有效提高退火的PLLA/PCL样品的冲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己内酯 乳酸-己内酯无规 结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左旋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阳军亮 赵婷 +5 位作者 崔继军 刘雷静 周云春 李杲 周恩乐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2-1166,共5页
通过变温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聚左旋乳酸-聚乙二醇(PLLA-PEG)二嵌段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用Ozawa方程分析了PLLA-PEG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高熔点的硬段PLLA结晶符合Ozaw... 通过变温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聚左旋乳酸-聚乙二醇(PLLA-PEG)二嵌段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用Ozawa方程分析了PLLA-PEG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高熔点的硬段PLLA结晶符合Ozawa理论,而低熔点的软段PEG对PLLA的结晶起到了稀释剂的作用;当软段PEG开始结晶时,已经结晶完全的硬段PLLA限制了PEG的结晶,使得软段PEG的结晶不符合Ozawa理论.此外,不同降温速率下的结晶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晶体经历了从环带球晶、环带和十字消光的混合球晶到典型的十字消光球晶的转变,并且球晶的尺寸也明显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二醇(PLLA—PEG) 非等温结晶 Ozawa方程 晶体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聚左旋乳酸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罗琳 康云清 +1 位作者 尹光福 董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0,共4页
骨折内固定材料是骨修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为了避免二次手术,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溶液成膜/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βTCP/PLLA骨折内固定复合材料,将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分别浸入SBF中进行体... 骨折内固定材料是骨修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为了避免二次手术,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溶液成膜/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βTCP/PLLA骨折内固定复合材料,将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分别浸入SBF中进行体外降解,之后进行GPCI、R、吸水率分析及抗弯、抗压强度的测定,筛选出-βTCP与PLLA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降解初期聚乳酸分子量下降较快,3周后下降减缓;降解后,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了HCA。含20%、30%-βTCP的材料抗弯抗压下降缓慢,而40%的下降较快,初步显示30%为最适的β-磷酸三钙/聚左旋乳酸复合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 体外降解 复合材料 β-磷酸三钙/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左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静电纺人工血管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涛 陈剑锋 +7 位作者 赵珺 吴桐 莫秀梅 梅家才 张健 邵明哲 潘烨 吴海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6-752,共7页
探讨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构建的可降解人工血管材料的降解规律以及生物相容性.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混合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成静电纺人工血管材料作为实验组(n=40),市售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材料作为对照组(n=40),分... 探讨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构建的可降解人工血管材料的降解规律以及生物相容性.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混合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成静电纺人工血管材料作为实验组(n=40),市售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材料作为对照组(n=40),分别植入兔背部脊柱两侧肌肉,于术后10、30、90、180 d取材,行形态学、组织学观察;并在400倍光学显微镜视野下进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分类计数.结果镜下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组材料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轻,术后90 d材料碎裂,纤维组织长入材料网孔间隙内,逐步取代材料部位,形成囊状纤维膜;术后180 d材料基本降解殆尽,植入区域组织重塑后形态接近正常组织.聚四氟乙烯组材料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轻,术后180 d仍基本保持原有结构,材料周围有薄层纤维组织膜包绕.细胞计数结果提示植入后不同时期两组材料引起的细胞反应类型和反应趋势相同;仅术后10 d时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多(224.4±37.2 vs 192.2±18.1个/0.25 mm2,P <0.05),其余两组各期各类细胞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材料降解时间为3~6月,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降解规律适宜的良好生物学性能,有作为血管替代物的潜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 降解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co-L-丙交酯)/聚L-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艾 陈龙 +2 位作者 熊左春 熊成东 陈栋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1,共5页
合成了两种不同摩尔质量的聚(ε-己内酯-co-L-丙交酯)(PCLA)大分子增韧剂。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CLA含量的大分子增韧剂与聚L-乳酸(PLLA)的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摩尔质量和不同含量PCLA大分子增韧剂对PLLA的热力学性能和增韧... 合成了两种不同摩尔质量的聚(ε-己内酯-co-L-丙交酯)(PCLA)大分子增韧剂。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CLA含量的大分子增韧剂与聚L-乳酸(PLLA)的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摩尔质量和不同含量PCLA大分子增韧剂对PLLA的热力学性能和增韧效果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的相形态。结果表明,PCLA的引入降低了PLLA的结晶温度、熔点和结晶度;随着PCLA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下降,断裂伸长率较PLLA有明显提高;当PCLA-2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23.41%,拉伸强度仍有37.72 MPa;PCLA相与PLLA相未出现明显的相分离,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其中高摩尔质量的PCLA-1与PLLA的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co-丙交酯) 乳酸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聚L-乳酸复合支架材料制备过程中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勇 张云 +2 位作者 尹光福 周大利 王王月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8-300,共3页
对β TCP粉末表面改性剂进行了筛选,并对棕榈酸的改性效果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润湿角测量仪、扫描电镜(SEM)和 X光电子能谱(XPS)分别对改性前后β TCP 的水性接触角、颗粒形貌以及表面—OH基团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改性β TCP/聚乳酸(... 对β TCP粉末表面改性剂进行了筛选,并对棕榈酸的改性效果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润湿角测量仪、扫描电镜(SEM)和 X光电子能谱(XPS)分别对改性前后β TCP 的水性接触角、颗粒形貌以及表面—OH基团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改性β TCP/聚乳酸(PL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用 1%棕榈酸在20min超声分散搅拌处理后的β TCP 微粒具有良好的疏水性,且在 PLLA 基质中分散均匀;通过棕榈酸改性,改善了β TCP/PLLA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 乳酸 棕榈酸 表面改性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LA-PDLA共聚物薄膜的结晶形态
8
作者 李海东 林驭寒 +1 位作者 聂伟 姬相玲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52,共5页
利用旋涂法制备一系列的聚左旋-右旋乳酸(PLLA-PDLA)共聚物薄膜,对其进行等温结晶处理。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研究了体系的热性能、结晶形态、晶体结构等性能。结果表明,PLLA-PDLA共聚物在128~15... 利用旋涂法制备一系列的聚左旋-右旋乳酸(PLLA-PDLA)共聚物薄膜,对其进行等温结晶处理。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研究了体系的热性能、结晶形态、晶体结构等性能。结果表明,PLLA-PDLA共聚物在128~153℃呈现明显结晶峰;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得到PLLA-PDLA共聚物样品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不同溶剂、不同基底条件下的结晶形态,得到不同尺寸的棒状和支化结构晶体,尤其在玻璃基底上形成细的支化结构且互相缠绕,表面覆盖密度比硅片高的结晶形态;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12.01°、20.88°和24.18°处出现明显的结晶衍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薄膜 原子力显微镜 结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左旋乳酸微型接骨板在家犬体内降解时的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海鹏 张舵 +4 位作者 荣莉 邵英 兰珊珊 刘杨 景遐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观察聚左旋乳酸(PLLA)微型接骨板固定家犬下颌骨骨折时的降解特性。方法:采用人工方法在家犬下颌骨建立骨折模型(n=12),用国产PLLA骨折内固定系统固定下颌骨骨折,通过大体、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术后1、3、6及12个月时,植入PLLA... 目的:观察聚左旋乳酸(PLLA)微型接骨板固定家犬下颌骨骨折时的降解特性。方法:采用人工方法在家犬下颌骨建立骨折模型(n=12),用国产PLLA骨折内固定系统固定下颌骨骨折,通过大体、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术后1、3、6及12个月时,植入PLLA接骨板下颌骨骨折犬(n=3)体内可吸收PLLA微型接骨板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植入前扫描电镜观察见PLLA表面光滑,未见任何裂纹及孔洞;植入后1个月时,PLLA接骨板大体观察未见明显变化,质硬,弹性良好,半透明。扫描电镜观察见表面开始变得粗糙;植入后3个月时,大体观察见接骨板表面粗糙、质稍硬,不易折断,近白垩色,不透明。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散在的比较表浅的小裂纹和凹槽;植入后6个月时,大体观察见接骨板表面已经变成白垩色,质硬,不透明,易折断,其上有裂纹。扫描电镜下可见表面裂纹加深,并出现深在的裂隙;植入后12个月时,大体观察见接骨板变成类似乳酪样的灰白物质,细腻、质软。扫描电镜观察见接骨板表面已经完全断裂成多个碎片,截面呈蜂窝状均匀分布的微孔结构。结论:PLLA微型接骨板的降解最早始于材料与组织液浸泡的表面和浅层,术后6个月表面的裂隙逐渐深入内部;术后12个月时,降解材料已经从内部完全崩解。其力学强度的下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与骨折愈合过程基本相匹配,PLLA微型接骨板更有利于避免应力遮挡效应,加速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可降解接骨板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己内酯的聚乳酸基立构复合物的形成及对聚右旋乳酸的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卓 黄冬玲 +3 位作者 鲁越 邢璐瑶 熊成东 熊左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采用本体开环聚合法制备聚(L-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LLCA),与聚右旋乳酸(PDLA)进行溶液共混生成立构复合物,对PDLA进行改性,探讨了PLLCA的含量以及共聚物中LA/CL的物质的量比对立构复合物的形成以及对PDLA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采用本体开环聚合法制备聚(L-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LLCA),与聚右旋乳酸(PDLA)进行溶液共混生成立构复合物,对PDLA进行改性,探讨了PLLCA的含量以及共聚物中LA/CL的物质的量比对立构复合物的形成以及对PDLA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己内酯(PCL)柔性链段的引入对PDLA具有增韧效果,且共聚物中的PLLA链段与PDLA之间形成的立构复合物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具有一定的提升(保持)作用,LA/CL物质的量比为90/10,添加量为50%时效果最佳,材料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14%,并且保持了一定的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交酯 ε-己内酯 乳酸 乳酸立构复合物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己内酯的聚乳酸基立构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卓 黄冬玲 +3 位作者 鲁越 邢璐瑶 熊成东 熊左春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4,109,共4页
将聚(右旋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DLCA)以及聚(左旋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LLCA)分别与聚左旋乳酸(PLLA)进行溶液共混,对PLLA进行改性,并进行对比。探讨了共聚物的添加量以及共聚物中LA/CL(LA/CL为共聚物中丙交酯与ε-己... 将聚(右旋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DLCA)以及聚(左旋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LLCA)分别与聚左旋乳酸(PLLA)进行溶液共混,对PLLA进行改性,并进行对比。探讨了共聚物的添加量以及共聚物中LA/CL(LA/CL为共聚物中丙交酯与ε-己内酯的投料摩尔比)的共聚摩尔比对立构复合物的形成以及PLLA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己内酯(PCL)柔性链段对PLLA具有增韧效果,经过对比发现,PDLCA中的PDLA链段与PLLA之间形成的立构复合物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具有一定的保持作用,当LA/CL为90/10,PDLCA添加量为50%时,效果最佳,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到30%,比PLLA的韧性提高了328%,同时,拉伸强度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乳酸 乳酸立构复合物 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LA-PEG750纤维毡缓释紫杉醇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抑制作用
12
作者 李春生 刘铜军 +3 位作者 景遐斌 陈学思 徐效义 于惠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0-564,共5页
目的:探讨担载紫杉醇纤维毡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缓释效应及作用的有效性。方法:以聚左旋乳酸-聚乙二醇750(PLLA-PEG750)作为载体材料,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成载药率为2.5%紫杉醇纤维毡,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紫杉醇纤维毡药物释放情况。将... 目的:探讨担载紫杉醇纤维毡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缓释效应及作用的有效性。方法:以聚左旋乳酸-聚乙二醇750(PLLA-PEG750)作为载体材料,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成载药率为2.5%紫杉醇纤维毡,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紫杉醇纤维毡药物释放情况。将其分为实验组(2.5%紫杉醇纤维毡组)、纯药组(紫杉醇作用于SKOV3组)及对照组(不加药同期培养的SKOV3组)3个组,采用MTT法筛选并计算紫杉醇纤维毡对卵巢癌SKOV3的抑瘤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实验组进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药物释放基本符合零级动力学;担载紫杉醇纤维毡体外抑瘤率达94.59%±1.16%,接近或达到纯药组;流式细胞术表明,实验组作用于SKOV3 48 h后,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48h实验组凋亡率为20.02%±0.96%,而对照组凋亡率为8.09%±0.5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担载紫杉醇纤维毡具有明显缓释效应,体外作用于卵巢癌细胞SKOV3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止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乳酸-乙二醇750 卵巢肿瘤 缓释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溶剂在聚酰亚胺合成与薄膜制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端怡 任茜 +3 位作者 韩淑军 齐悦新 王振中 刘金刚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本文从PI薄膜的分类、制造技术、溶剂组成以及绿色溶剂的应用状况等角度阐述了生物基绿色溶剂在聚酰亚胺(PI)薄膜制造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重点综述了生物基γ-戊内酯(GVL)、异山梨醇二甲醚(DMI)以及二氢左旋葡萄糖酮(Cyrene^(TM))等绿... 本文从PI薄膜的分类、制造技术、溶剂组成以及绿色溶剂的应用状况等角度阐述了生物基绿色溶剂在聚酰亚胺(PI)薄膜制造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重点综述了生物基γ-戊内酯(GVL)、异山梨醇二甲醚(DMI)以及二氢左旋葡萄糖酮(Cyrene^(TM))等绿色溶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在PI薄膜制造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绿色溶剂在PI薄膜制造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亚胺薄膜 生物基绿色溶剂 γ-内酯 异山梨醇二甲醚 二氢葡萄糖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 被引量:43
14
作者 徐靖 许国安 +6 位作者 方向明 周亚军 高栋才 刘毓平 徐军 邓武昌 杨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多发肋骨骨折,2006年8月~2008年8月采用非内固定手术(包括加压包扎、呼吸机辅助呼吸、胸腔穿刺等)治疗63例,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术治疗60例,即采用日本Gunze Li... 目的探讨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多发肋骨骨折,2006年8月~2008年8月采用非内固定手术(包括加压包扎、呼吸机辅助呼吸、胸腔穿刺等)治疗63例,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术治疗60例,即采用日本Gunze Limited,Medical Material Center生产的各型号NiTi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及江苏亚华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各型号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刚子)微创内固定复位。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非内固定手术组相比,微创肋骨内固定组住院时间短[(15.5±3.4)d vs.(21.3±5.6)d,t=-6.996,P=0.000],疼痛轻[视觉模拟评分(2.1±1.1)分vs.(5.7±1.5)分,t=-14.854,P=0.000],镇痛药用量少[哌替啶总用量(67.5±27.0)mgvs.(128.6±33.6)mg,t=-11.094,P=0.000],但住院费用高[(3.8±1.8)万元vs.(1.5±1.4)万元,t=8.011,P=0.000]。结论 微创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优于非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 微创 NiTi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 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PCL增韧PLA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孟兵 郑金辉 孙建丽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1,共5页
采用两种不同分子量的聚(ε-己内酯)(PCL)(粘均分子量60 000和3 000)与聚乳酸(PLA)在175℃下共混10 min制备PLA/PCL共混物。通过动态流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性能等研究了PLA/PCL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动态流变显示,在PCL低含量... 采用两种不同分子量的聚(ε-己内酯)(PCL)(粘均分子量60 000和3 000)与聚乳酸(PLA)在175℃下共混10 min制备PLA/PCL共混物。通过动态流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性能等研究了PLA/PCL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动态流变显示,在PCL低含量(质量分数小于15%)时,PCL与PLA是相容的,质量分数为15%时PCL与PLA表现出明显的相分离行为。SEM显示,随着PCL含量的增加,PCL相的尺寸变大;低分子量PCL(L-PCL)的相尺寸明显大于高分子量PCL(H-PCL),而且相形态不是规则的球状。随着PCL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下降,而断裂伸长率增加。当H-PCL质量分数为8.3%时,PLA/H-PCL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为137.32%。当H-PCL质量分数为15%时,其断裂伸长率高达232.76%。在添加相同含量PCL时,PLA/H-PCL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高于PLA/L-PCL;而PCL质量分数<8%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相差不多,当PCL质量分数大于8%时,PLA/H-PCL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明显比PLA/L-PCL共混物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ε-己内酯) 动态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SF/COL/PLLA和SF/COL/PLCL三维纳米纤维支架化学结构和浸润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琳 王红 +5 位作者 张忠芮 黄嵩涛 殷丽华 彭鹏 何许霞 余占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5,共4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丝素(SF)、胶原(COL)混合聚左旋乳酸(PLLA)和聚(左旋乳酸-己内酯)(PLCL),制备不同质量配比的SF/COL/PLLA和SF/COL/PLCL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高分子聚合物对丝素、胶原结构的影响,测量接...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丝素(SF)、胶原(COL)混合聚左旋乳酸(PLLA)和聚(左旋乳酸-己内酯)(PLCL),制备不同质量配比的SF/COL/PLLA和SF/COL/PLCL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高分子聚合物对丝素、胶原结构的影响,测量接触角以检测其亲水性能。结果表明:高分子聚合物破坏丝素胶原之间形成的氢键,使以β折叠结构为主的SF变为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结构为主;当SF/COL与高聚物质量比为70∶30时,接触角θ<90°,液体对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润湿性较好,且SF/COL/PLCL的亲水性比SF/COL/PLLA的亲水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 丝素 胶原 乳酸 (乳酸-己内酯)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塑料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7
17
作者 林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59-762,共4页
综述了生物降解塑料的种类,对几种重要的生物降解塑料(如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聚羟基烷酸酯、脂肪-芳香共聚酯、聚乙烯醇、二氧化碳共聚物等)的研究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生物降解塑料对环境无污染或无二次污染,... 综述了生物降解塑料的种类,对几种重要的生物降解塑料(如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聚羟基烷酸酯、脂肪-芳香共聚酯、聚乙烯醇、二氧化碳共聚物等)的研究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生物降解塑料对环境无污染或无二次污染,但价格较传统塑料高,高性能、功能化产品的研究尚未成熟,应用范围较窄,有待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塑料 乳酸 羟基烷酸酯 脂肪-芳香 己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