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对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分子序列结构与结晶性能
1
作者 戴钧明 赵辉鹏 +2 位作者 李光 杨胜林 江建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3,150,共6页
以对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BBA)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技术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乙二酯(PETBB).特性黏度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表明得到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共聚物.13C-NMR证实PETBB大分子链上所含的BBA与投料比一致;... 以对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BBA)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技术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乙二酯(PETBB).特性黏度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表明得到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共聚物.13C-NMR证实PETBB大分子链上所含的BBA与投料比一致;随着BBA摩尔分数的增加,共聚酯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平均序列长度减小而聚联苯二甲酸乙二酯(PEBB)平均序列长度增大.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证明PETBB共聚酯自熔体冷却的结晶温度变低,较高BBA摩尔分数的PETBB甚至不能在熔体冷却过程中结晶,表明共聚酯结晶变得困难,但经充分热定型仍能形成晶体;而其熔融温度随BBA摩尔分数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则随BBA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乙二酯 序列长度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拓扑结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性能
2
作者 殷杰 韩翎 +3 位作者 王珅 贾雪飞 张龙贵 祝桂香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通过溶液流延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拓扑结构带支链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Kx)薄膜,利用^(1)H NMR、GPC、TG、DSC、XRD、流变测试等方法对PBST-Kx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支化剂的引入不会影响PBST-Kx分... 通过溶液流延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拓扑结构带支链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Kx)薄膜,利用^(1)H NMR、GPC、TG、DSC、XRD、流变测试等方法对PBST-Kx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支化剂的引入不会影响PBST-Kx分子链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但随支化剂官能度的增加,PBST-Kx的支链数增加,Mn呈减小的趋势,分子量分布变宽。支化结构的引入增加了PBST-Kx的熔体黏度,使其具有更高的弹性和更长的松弛时间,且随着支化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支化度的增加,PBST-Kx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结构 (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支化剂 熔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改性的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镁/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孟祥亮 武钰铃 +1 位作者 曹成林 张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7,共6页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MgO/Ag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纳米粒子加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基质中制备改性PBST/MgO/Ag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进...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MgO/Ag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纳米粒子加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基质中制备改性PBST/MgO/Ag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纳米粒子与PBST基质的相容性,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显著提高。此外,复合薄膜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B)的抑菌率均超过99%。在保鲜实验,使用3%改性抗菌剂所制复合膜(K5-PMA-3)包裹的樱桃番茄的质量损失率仅为5.6%。所有这些性能表明,制备的生物膜作为食品包装薄膜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氧化镁 表面改性 抗菌活性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淀粉材料迁移物的体外肾毒性
4
作者 王旭锴 陈聪颖 +4 位作者 让一峰 肖雪蔓 李银焕 王俊明 柳春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194,共12页
为研究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adipate terephthalate,PBAT)改性淀粉共混材料的肾脏毒性,本实验以PBAT-改性淀粉共混材料的食品模拟液迁移物为对象,通过人肾细胞系(human kidney tubular epithelial,HK-2)模型探讨... 为研究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adipate terephthalate,PBAT)改性淀粉共混材料的肾脏毒性,本实验以PBAT-改性淀粉共混材料的食品模拟液迁移物为对象,通过人肾细胞系(human kidney tubular epithelial,HK-2)模型探讨迁移物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sirtuin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l alpha,PGC-1α)/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介导的肾脏毒性效应。结果显示迁移物能够增加HK-2细胞的肾脏损伤分子1质量浓度,升高炎症因子水平和降低抗氧化因子水平。同时,迁移物能够上调HK-2细胞p-AMPK/AMPK比值,下调p-mTOR/mTOR比值和SIRT1、PGC-1α、NRF1、TFAM的表达水平。上述结果表明,PBAT-改性淀粉材料在接触不同种类食品模拟液时,其迁移物会诱发HK-2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并且可能通过AMPK通路介导线粒体功能异常,导致肾损伤,从而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改性淀粉共混材料 迁移物 肾损伤 氧化应激和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镁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张佳宁 郭睿劼 张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56,261,共5页
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为基体,纳米氧化镁(MgO NPs)为抗菌剂,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BST/MgO纳米复合薄膜,并探讨了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了MgO NPs对纳米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汽透过率(WVP)、氧气透过... 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为基体,纳米氧化镁(MgO NPs)为抗菌剂,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BST/MgO纳米复合薄膜,并探讨了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了MgO NPs对纳米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汽透过率(WVP)、氧气透过率(OTR)和紫外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 NPs的加入改善了PBST基体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与PBST薄膜相比,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43.7%和32.2%,水蒸汽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分别降低了28.1%和23.6%,并具有良好的紫外阻隔性能。当MgO NPs质量含量为5%时,复合膜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纳米氧化镁 溶剂挥发法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丙三醇改性玉米淀粉/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6
作者 杜云婷 王妤鑫 +2 位作者 邹金成 杨贞旋 张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51,共9页
为制备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淀粉(CS)/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材料,以氯化锂(LiCl)和丙三醇(Gly)构建新型复合改性剂,提出了一步共混制备改性CS/PBAT共混材料的新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 为制备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淀粉(CS)/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材料,以氯化锂(LiCl)和丙三醇(Gly)构建新型复合改性剂,提出了一步共混制备改性CS/PBAT共混材料的新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力学性能测试等考察了复合改性剂中LiCl对淀粉的作用效果,探究了复合改性剂对CS/PBAT共混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ly/LiCl复合改性剂中LiCl的引入能够增强改性剂与淀粉羟基和PBAT酯基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进一步破坏淀粉的氢键和颗粒结构,从而降低CS/PBAT的结晶度,改善淀粉与PBAT的相容性,提高共混材料的韧性、耐水性和降解性能,表现出比单纯丙三醇改性更好的作用效果。采用Gly和LiCl质量比10:1的复合改性剂,在CS和PBAT质量比为50:75时改性CS/PBAT共混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断裂伸长率从改性前的21.9%提高到了271.7%,拉伸强度从改性前的13.4 MPa变为10.8 MPa,下降不大,显示出良好的改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对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 共混材料 氯化锂 丙三醇 复合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松香增容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7
作者 钱裕洁 王文刚 +4 位作者 皮秋月 王艳红 侯秀良 徐荷澜 刘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2,共11页
以聚合松香(PR)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LA/PBAT)共混纤维。采用拉伸试验、微观结构、热分析和流变测试分析评估了熔体和纤维的物化性能。PR的引入使得PBAT和PLA的玻璃... 以聚合松香(PR)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LA/PBAT)共混纤维。采用拉伸试验、微观结构、热分析和流变测试分析评估了熔体和纤维的物化性能。PR的引入使得PBAT和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融温度降低,促进了PBAT相的均匀分散,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增强了PBAT的非均相成核效应,提高了PLA的结晶温度,并在30%PR时观测到了直径小于2μm的微纤结构。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共混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与断裂强度均得到显著提升,断裂伸长率最多提高了近600%,同时断裂强度不仅得到了保留,还提升了2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己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合松香 增容 共混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剂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乙烯-辛烯共混物结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勇军 郭卫红 +2 位作者 苏志忠 李滨耀 吴驰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2-65,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mPOE)为增容剂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物进行增容改性。用HAAKE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别研究了不同mPOE含量对r-PET/POE... 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mPOE)为增容剂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物进行增容改性。用HAAKE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别研究了不同mPOE含量对r-PET/POE共混物的扭矩变化和接枝共聚物对PET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的扭矩随着mPOE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即mPOE与r-PET生成的接枝共聚物POE-g-PET含量增大。DSC和WAXD结果表明,POE对PET有异相成核作用,而POE-g-PET共聚物对PET结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聚对二甲酸乙二 乙烯-辛烯共 接枝共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程红原 田明 张立群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3-918,共6页
采用玻璃纤维(GF)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GM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增强、增韧改性。用扩展流变仪测定了PET,PET-GF,PET-GF-EGMA熔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损耗因子(tanδ)和动态黏度(h)等随角频率(... 采用玻璃纤维(GF)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GM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增强、增韧改性。用扩展流变仪测定了PET,PET-GF,PET-GF-EGMA熔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损耗因子(tanδ)和动态黏度(h)等随角频率(ω)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ET熔体的G′远小于G″,h很小,PET熔体的形变主要来源于分子链的滑移;GF可同时提高PET熔体的G′和G″,但对G′的贡献略大,PET熔体的tanδ变小,h变大;EGMA可显著提高PET-30%GF(w(GF)=30%)熔体的G′和G″,但对G′的影响远大于G″,添加很少量的EGMA可使PET-GF熔体的tanδ迅速降低,PET-GF熔体形变中弹性形变的比例增大,同时PET-GF熔体的h(尤其在低角频率区)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 玻璃纤维 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 复合材料 动态流变 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共聚物/聚酰胺6共混物流变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郭增革 姜兆辉 +3 位作者 贾曌 蒲丛丛 李鑫 程博闻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31,共5页
为研究高压条件下聚合物的流变性能,以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嵌段共聚物(PET-PA6)与聚酰胺6(PA6)共混物,利用安装在反向压力腔末端的旋塞控制毛细管出口压力,研究该共混物在出口压力为5~50 MPa条件下,剪... 为研究高压条件下聚合物的流变性能,以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嵌段共聚物(PET-PA6)与聚酰胺6(PA6)共混物,利用安装在反向压力腔末端的旋塞控制毛细管出口压力,研究该共混物在出口压力为5~50 MPa条件下,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ET-PA6/PA6共混物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ET-PA6/PA6共混物的剪切黏度随压力的变化规律符合Barus方程;在恒定剪切速率下,随着毛细管内平均压力的增加,剪切黏度逐渐增大;当剪切速率从108 s-1增加到1 080 s-1时,压力系数减小19. 24%,当温度从265℃增加到290℃时,压力系数减小32. 33%,共混物熔体剪切黏度对压力的依赖性随剪切速率和温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酰胺6共 酰胺6 剪切黏度 流变行为 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辅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珠粒发泡
11
作者 陈先娇 梁锦涵 胡圣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9,共10页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学结构相似,熔融温度相近且结晶速率、熔体强度等性能互补的特点在PET/PBT合金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采用扩链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GMA)和...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学结构相似,熔融温度相近且结晶速率、熔体强度等性能互补的特点在PET/PBT合金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采用扩链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GMA)和碳纳米管(CNTs)协同改性PET/PBT,并通过超临界CO_(2)浸渍辅助发泡制备了PET/PBT发泡珠粒。结果表明,EMA-g-GMA(EG)的加入起到了扩链增容效果,提高了体系交联度和黏弹性;CNTs的加入有效提高了体系稳定性和黏度,并延缓了PET/PBT基体的降解;EG和CNTs的加入使可发泡温度从260℃降至200℃,泡孔分布趋于均匀,泡孔结构得到改善;在260℃,平均泡孔尺寸从4.4μm降至3.37μm,泡孔密度从3.06×10^(9)cm^(-3)提高至5.32×10^(9)cm^(-3);PET/PBT/EG,PET/PBT/CNTs和PET/PBT/EG/CNTs的拉伸强度相比于PET/PBT,分别提高了97%,67.6%和79.3%,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93.4%,57.4%和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 聚对二甲酸丁二 碳纳米管 乙烯-丙烯酸甲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 珠粒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嵌段共聚物/聚酰胺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柳毅琨 邱志成 +2 位作者 金剑 甘丽华 叶晋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共聚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嵌段共聚物(PET-PA)与聚酰胺6(PA6)的共混物,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PET-PA/PA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PA/PA6共混物熔体为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共聚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嵌段共聚物(PET-PA)与聚酰胺6(PA6)的共混物,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PET-PA/PA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PA/PA6共混物熔体为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随温度升高,PET-PA/PA6共混物熔体的表观黏度下降,非牛顿指数增大,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减小,因此升高温度能改善共混物熔体的流动性能。随PET-PA中PA共聚比例的增加,PET-PA/PA6共混物的黏度减小,非牛顿指数增大,这为开发酸性染料可染聚酯纤维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酰胺嵌段共 酰胺6 共混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丁二醇共聚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振兴 刘桂兰 +4 位作者 李永海 李连国 黄燕 张光宇 苏朝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0-175,共6页
为了探索生物基乙二醇中的1,2-丁二醇(1,2-BDO)作为共聚单体对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合成了生物基PET均聚物和不同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系列生物基PET共聚物(共聚单体摩尔分数分别为2.... 为了探索生物基乙二醇中的1,2-丁二醇(1,2-BDO)作为共聚单体对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合成了生物基PET均聚物和不同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系列生物基PET共聚物(共聚单体摩尔分数分别为2. 0%、2. 7%和5. 6%),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力学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其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增加,PET共聚物的熔融温度、结晶速率及结晶度均明显降低,表明1,2-BDO共聚单体的引入破坏了PET分子链的规整性,阻碍了PET链段的结晶。PET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增加而降低,而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对二甲酸乙二 1 2-丁二醇 结晶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化反应制备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 被引量:1
14
作者 雪冰峰 张袁铖 +6 位作者 徐晓慧 阙永婵 崔喆 张晓朦 刘民英 赵蔚 付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5,共8页
文中以十二碳二元胺(DDMD)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环丁砜为溶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12T-co-ET))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投料比和溶剂用量对产物相对黏度和转化率的影响,确定... 文中以十二碳二元胺(DDMD)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环丁砜为溶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12T-co-ET))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投料比和溶剂用量对产物相对黏度和转化率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10°C、DDMD与PET的投料摩尔比为1.1:1、PET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得到产物的相对黏度为1.37、转化率为82.1%。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熔点为234°C、结晶温度为201°C,初始热分解温度为357°C。拉伸强度为37.0 MPa、断裂伸长率为9.32%、弯曲强度为49.2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5 kJ/m^(2)。动态力学热分析结果显示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91°C。尽管共聚物的综合性能较差,但仍可以作为基体树脂进行共混改性使用,同时,该聚合方法对PET的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碳二元胺 聚对二甲酸乙二 (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对苯二甲酸乙二) 回收再利用 酰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钛催化剂上制备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孝恒 陈伟 +3 位作者 祝桂香 吕静兰 张艳霞 张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97,共5页
采用熔融缩聚法,以稀土-钛复合物为催化剂,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和1,4-丁二酸为单体,制备了-系列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酯。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 采用熔融缩聚法,以稀土-钛复合物为催化剂,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和1,4-丁二酸为单体,制备了-系列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酯。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示差扫描量热和广角x射线衍射等手段表征了该系列共聚酯的结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并对它们的宏观力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实验结果表明,在共聚酯中当脂肪族单元的摩尔分数为60%~80%时,共聚酯具有较好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且具有-定的生物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催化剂 脂肪-芳香共 生物降解 聚对二甲酸丁二醇 丁二酸丁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GC-Q-TOF M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鉴别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郝天英 林勤保 +5 位作者 钟怀宁 董犇 寇筱雪 陈智峰 叶智康 王志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47-1458,共12页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GC×GC-Q-TOF MS)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别回收和原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首先,对回收和原生PET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非靶...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GC×GC-Q-TOF MS)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别回收和原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首先,对回收和原生PET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非靶向分析。然后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T检验筛选出对鉴别贡献度高的标记物质,并基于所有物质、标记物质和高标准标记物质建立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结果表明,PCA模型很好地展示了回收PET组和原生PET组之间的差异,基于高标准标记物的LDA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7.1%。该方法具有可行性、高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能够达到鉴别回收PET材料的要求。此外,共检测和鉴定了468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31种挥发性有机物为对鉴别起重要作用的高标准标记物质。这些高标准标记物质的可能来源是食品、药品、化妆品、农药、塑料、工业和未知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 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 化学计量学 聚对二甲酸乙二 回收塑料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酯)环状低聚物的合成、表征和开环聚合反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宛新华 曹郁 +2 位作者 章斐 孙玲 周其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7-151,共5页
探索了由对苯二甲酰氯和 1 ,3-丙二醇在“假高稀”条件下合成聚 (对苯二甲酸 -1 ,3-丙二酯 ) ( PTT)环状低聚物的可行性 .通过柱色谱分离了环状低聚物和线形低聚物 ;用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 ;用 GPC和 HPLC研... 探索了由对苯二甲酰氯和 1 ,3-丙二醇在“假高稀”条件下合成聚 (对苯二甲酸 -1 ,3-丙二酯 ) ( PTT)环状低聚物的可行性 .通过柱色谱分离了环状低聚物和线形低聚物 ;用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 ;用 GPC和 HPLC研究了不同大小环的分布 ,发现在本文实验条件下合成的 PTT环状低聚物主要由二、三、四、五和七聚体构成 ,其中环状三聚体含量最多 ,没有发现环状六聚体的存在 .PTT环状低聚物的熔程为 92 .3~ 2 2 2 .6℃ ,熔融后是无色、透明的低粘度液体 .于 2 5 0℃将 PTT环状低聚物分别在辛酸亚锡、 1 -乙基 -3-氯四丁基锡氧烷、钛酸四丁酯和三氧化二锑催化下进行开环聚合反应 ,制备了特性粘数为0 .1 8~ 0 .4 9d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1 3-丙二) 环状低 开环合反应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飞行时间质谱仪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和降解能力测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霍向东 高雁 +8 位作者 林青 曾军 张涛 楚敏 杨红梅 史应武 王斌 孙九胜 王金鑫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86-2091,共6页
【目的】研究能够降解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的微生物及其降解能力。【方法】以PBAT粉末为唯一碳源,从南疆疏勒县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的土样中分离可有效降解PBAT聚合物的微生物,利用... 【目的】研究能够降解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的微生物及其降解能力。【方法】以PBAT粉末为唯一碳源,从南疆疏勒县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的土样中分离可有效降解PBAT聚合物的微生物,利用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失重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菌株的降解能力。【结果】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能够明显降解PBAT聚合物的细菌XJSL2,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Sphingopyxis ginsengisoli,经过60 d培养,该菌株对PBAT颗粒的实际降解率达到0.92%。【结论】菌株XJSL2能够显著降解PBAT聚合物,对于PBAT的再生利用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能够降解PBAT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己二酸丁二 生物降解 Sphingopyxis ginsengisol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等温结晶行为及等温热处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思思 庞素娟 +1 位作者 徐鼐 潘莉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8-44,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80/20)共混物,对其等温结晶行为、微观形貌、拉伸性能和维卡软化点(VST)进行研究。并在110℃时,利用等温热处理控制样品的结晶度,研究结晶度对样品拉伸韧性和VST的影...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80/20)共混物,对其等温结晶行为、微观形貌、拉伸性能和维卡软化点(VST)进行研究。并在110℃时,利用等温热处理控制样品的结晶度,研究结晶度对样品拉伸韧性和VST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样品结晶度由9%增大至最大值36%,PLA基体中的无定形部分不断发生结晶,样品的断裂伸长率由256%骤降至11%,而VST值则由58℃提高至143℃。这是由PLA无定形部分与结晶部分巨大的性能差异所造成。当结晶度在27%时,其VST值达到123℃,断裂伸长率维持在160%左右,在增韧和耐热性能之间取得较好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结晶 拉伸性能 维卡软化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生物降解膜对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青 曾军 +8 位作者 王斌 史应武 杨红梅 张涛 高雁 楚敏 王金鑫 孙九胜 霍向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06-1314,共9页
【目的】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铺覆PE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 【目的】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铺覆PE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解析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中土壤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多样性。【结果】同种作物(除棉花外)铺覆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不显著。同种作物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与PE膜之间,AOA-amoA、AOB-amoA及nosZ基因丰度无显著差异,而不同作物对AOA-amoA、AOB-amoA及nosZ基因丰度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BAT生物降解膜可以作为PE膜的替代品以解决PE膜造成的白色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己二酸丁二 生物降解 氨氧化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