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燃剂的层状受限分布实现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物性能同步增强 被引量:1
1
作者 向阳 程慧强 +1 位作者 吴宏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9,共8页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共混物具有高表面硬度、高耐热性和耐化学性,在汽车、建筑、电子电器等领域应用广泛。但PC和PBT在阻燃体系上的差异导致共混物阻燃改性效率较低,阻燃性能较差,难以实现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同步增强...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共混物具有高表面硬度、高耐热性和耐化学性,在汽车、建筑、电子电器等领域应用广泛。但PC和PBT在阻燃体系上的差异导致共混物阻燃改性效率较低,阻燃性能较差,难以实现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同步增强。文中采用层叠复合挤出加工制备了PC/PBT交替层状共混物,调控不同阻燃剂在交替层状共混物基体中的层状受限分布,实现了共混物阻燃性能大幅提高的同时力学性能同步增强,成功解决了PC/PBT传统共混物在高阻燃和高强度、高韧性间的矛盾。研究表明,交替层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了48.1 MPa和15.8 kJ/m2,相较传统共混物分别提高了139.7%和89.7%,而且其阻燃等级达到了UL-94 V-0(1.5 mm),峰值放热率降低了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二甲酸丁二醇 阻燃 受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冲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物的结构表征与抗应力发白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宣伯 张龙贵 +3 位作者 蔡小光 苗小培 郭梅芳 邵静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5,共6页
采用抗冲聚丙烯(hi 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进行共混得到hi PP/PET共混物。利用DSC,DMA,SEM等方法分析了PET的冷结晶行为,研究了hi PP/PET共混物中各组分的相区,探讨了分散相体积收缩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hi... 采用抗冲聚丙烯(hi 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进行共混得到hi PP/PET共混物。利用DSC,DMA,SEM等方法分析了PET的冷结晶行为,研究了hi PP/PET共混物中各组分的相区,探讨了分散相体积收缩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hi PP/PET共混物在注塑成型过程中,PET结晶不完善,在120℃时即可完成冷结晶。hi PP/PET共混物中,橡胶、聚丙烯和PET各自具有独立的相区,橡胶和PET形成各自的独立颗粒。未经退火处理的hi PP/PET共混物的抗应力发白性能较好,共混物中的橡胶颗粒尺寸与hi PP相比有所降低,共混物中PET颗粒的收缩程度与基体差异不明显。退火之后PET颗粒的体积发生收缩,共混物中的内应力增大,聚丙烯/PET两相界面分离的趋势增加,使hi PP/PET共混物的抗应力发白性能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丙烯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抗应力发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嵌段共聚物对聚砜/半芳族聚酯液晶共混体系的增容改性作用
3
作者 张秋禹 谢钢 +2 位作者 苏力宏 黄英 李郁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3-86,共4页
合成了具有不同分子量的 PSF- PET共聚物。考察了这种共聚物对于聚砜 /热致液晶聚合物 (PSF/TLCP)共混物的增容改性效果。这种增容剂的增容改性效果与其分子量的大小有关 ,分子量较大共聚物的增容效果较好。与未增容体系相比 ,只加入少... 合成了具有不同分子量的 PSF- PET共聚物。考察了这种共聚物对于聚砜 /热致液晶聚合物 (PSF/TLCP)共混物的增容改性效果。这种增容剂的增容改性效果与其分子量的大小有关 ,分子量较大共聚物的增容效果较好。与未增容体系相比 ,只加入少量分子量较高的 PSF- PET共聚物 ,原位复合体系的多项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液晶聚合物分散相分散更均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F-PET 增容剂 相容性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磷含量阻燃聚酯及其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物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基锐 沙建昂 +2 位作者 龚静华 李文华 马敬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以阻燃剂2-羧乙基苯基次磷酸(CEPPA)作为第三单体采用共缩聚法制备了高磷含量的阻燃聚酯,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阻燃聚酯共混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差示量热、扫描电镜(SEM)、极限氧指数及元素分析... 以阻燃剂2-羧乙基苯基次磷酸(CEPPA)作为第三单体采用共缩聚法制备了高磷含量的阻燃聚酯,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阻燃聚酯共混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差示量热、扫描电镜(SEM)、极限氧指数及元素分析对高磷含量的阻燃聚酯和PET/阻燃聚酯共混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大多数CEPPA以无规共聚形式分布在大分子链中,少部分以短嵌段形式存在于大分子链中。SEM结果表明:PET与高磷含量阻燃聚酯之间有很好的相容性。当磷含量达到6mg/g时,PET/阻燃聚酯共混物的极限氧指数超过28%,具有很好的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PET) 阻燃剂 高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的聚碳酸酯和聚酯共混物
5
作者 严淑芬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45,共1页
据“www.ptonline.com”报道,沙特阿拉伯的基础创新塑料公司根据XenoyHMD树脂的要求,最近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模量和良好冲击韧性的树脂——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合金。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聚对二甲酸丁二醇 沙特阿拉伯 .com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云母共混物的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云轩 李英才 +2 位作者 贺彤 齐勇 刘欣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4,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云母共混物。探究了不同云母用量对PET/云母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的影响;观察了云母在PET基体中的分散状态;考察了400目云母对PET共混物的结晶温度、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云母共混物。探究了不同云母用量对PET/云母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的影响;观察了云母在PET基体中的分散状态;考察了400目云母对PET共混物的结晶温度、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云母降低了PET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与纯PET相比,400目改性云母用量20质量份的PET共混物弯曲强度提高了10%,拉伸强度提高了19%,初始结晶温度提高了15℃,熔融温度降低了2%。PET/云母共混物的热稳定性与纯PET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云母 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与聚酯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宇宏 袁渊 郭宝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共4页
分别采用熔融共混法和溶液共混法制备配比不同的聚碳酸酯 /聚双 (4 羟苯基 )丙烷苯二甲酸酯 (PC/PARL)。熔融共混法制备的PC/PARL具有良好的透明性 ,DSC和DMA测试表明其具有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说明PC与PARL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溶液... 分别采用熔融共混法和溶液共混法制备配比不同的聚碳酸酯 /聚双 (4 羟苯基 )丙烷苯二甲酸酯 (PC/PARL)。熔融共混法制备的PC/PARL具有良好的透明性 ,DSC和DMA测试表明其具有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说明PC与PARL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溶液共混法制备的PC/PARL外观不透明 ,FTIR分析表明PC与PARL相容性不好。扭矩流变分析表明PC与PARL在熔融共混时相容是由于PC与PARL在高温下发生了酯交换反应 ,反应产物起到了增容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相容性 熔融 溶液 扭矩流变分析 交换反应 增容剂 (4-羟基)丙烷二甲酸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聚物surlyn对PET/PA66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静旖 丁永红 +2 位作者 俞强 唐丽军 张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6,共5页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离聚物surlyn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6(PET/PA66)共混物结构、结晶性能的影响;通过低角频率下流变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以及热变形温度测试,考察了离聚物对该共混物流变性能、力学...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离聚物surlyn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6(PET/PA66)共混物结构、结晶性能的影响;通过低角频率下流变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以及热变形温度测试,考察了离聚物对该共混物流变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离聚物surlyn增加了界面的粘接力和分子间的链缠结,使共混物的相容性得到了提高,其中以离聚物surlyn含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效果较好;随着sur-lyn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热变形温度和结晶性能降低,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酰胺66 surlyn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聚合物增强PC/PET共混物挤出片材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冯建民 李忠明 杨鸣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3-84,90,共3页
介绍液晶聚合物(LCP)对PC/PET共混体系的增强改性。选用了六种不同熔点的LCP引入到PC/PET共混体系中,用自制的有利于形成定向的口模,将共混物挤出成片材,并测定了拉伸强度、维卡软化点、结晶速率,结果表明:在... 介绍液晶聚合物(LCP)对PC/PET共混体系的增强改性。选用了六种不同熔点的LCP引入到PC/PET共混体系中,用自制的有利于形成定向的口模,将共混物挤出成片材,并测定了拉伸强度、维卡软化点、结晶速率,结果表明:在PC/PET共混物中,加入少量LCP后,拉伸强度可比原体系提高30%左右,不同熔点的LCP影响有差异,熔点太高的LCP反而会使体系的拉伸强度下降,维卡软化点未见明显变化,当增大LCP用量后,体系的维卡软化点有下降趋势,但并不明显;将熔点与PET达到最大结晶速率的温度相接近的LCP引入到PC/PET体系中,可加快PET的结晶速率,熔点太高或太低的LCP其促进作用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二甲酸 乙二醇 挤出 L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C共混物配比对其高压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军 龙盛如 +2 位作者 陈勇 黄锐 李良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利用SEM及W AX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配比对PET/PC共混物高压结晶行为的影响。SEM观察表明,随PC比例的增加,共混物高压下主要结晶形态以伸直链晶体,生长成熟的立体开放球晶,大尺寸球晶的方式变化。拟合分峰法和W arren-A verbach傅氏分析法... 利用SEM及W AX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配比对PET/PC共混物高压结晶行为的影响。SEM观察表明,随PC比例的增加,共混物高压下主要结晶形态以伸直链晶体,生长成熟的立体开放球晶,大尺寸球晶的方式变化。拟合分峰法和W arren-A verbach傅氏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表明,随PC含量的增加,高压结晶共混物的结晶度降低,PET的平均晶粒尺寸总体呈减小趋势,晶粒尺寸分布则变窄,而晶格畸变平均值在一定PC比例范围内达到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混物 高压结晶 结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性液晶共聚酯──PET共混体的流变性能研究
11
作者 林国良 姚青青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317-320,共4页
通过对液晶共聚酯(p-HB/PET=40:60mol比)与PET共混体流变性能测试,探讨了共混体组成、温度、切应力等与流变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共混物具有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性质;η_a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相当敏感,随剪切速... 通过对液晶共聚酯(p-HB/PET=40:60mol比)与PET共混体流变性能测试,探讨了共混体组成、温度、切应力等与流变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共混物具有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性质;η_a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相当敏感,随剪切速率提高η_a迅速下降;随液晶含量的增加,表观切粘度下降,液晶含量超过30%时,易产生不稳定流动;共混体的流动对温度的依赖性随液晶含量增加而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液晶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G/PC共混物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雨 丁雪佳 +3 位作者 郭甜甜 周克斌 韩海军 张丽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26,共3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与聚碳酸酯(PC)熔融共混,制备PETG/PC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透明性、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结构以及流变性等性能。研究发现,制备的PETG/PC共混物透光率约为91%;PETG、PC...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与聚碳酸酯(PC)熔融共混,制备PETG/PC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透明性、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结构以及流变性等性能。研究发现,制备的PETG/PC共混物透光率约为91%;PETG、PC相容性很好;PETG/PC共混物为韧性断裂;随着PC含量的增加,共混物拉伸强度升高,断裂伸长率下降;共混物在低频区表现出典型的非牛顿流体行为,有剪切变稀现象;复数粘度随着PC含量的增加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烷二甲醇 聚碳酸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LA共混物中小分子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梅林玉 廖黎琼 +2 位作者 付一政 张梦赟 刘亚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9-182,186,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O2、CO2小分子在不同质量比(90/10、70/30、50/50、30/70和10/9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乳酸(PLA)共混物中的扩散行为,基于Einstein关系式计算了小分子在共混物中的扩散系数。讨论了不同探针半...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O2、CO2小分子在不同质量比(90/10、70/30、50/50、30/70和10/9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乳酸(PLA)共混物中的扩散行为,基于Einstein关系式计算了小分子在共混物中的扩散系数。讨论了不同探针半径对自由体积分数(FFV)的影响以及自由体积分数与扩散系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探针半径越大,自由体积分数越小;扩散分子的动力学半径越小,在同一比例PET/PLA共混物中的扩散系数越大,与自由体积理论取得统一。当PET/PLA共混物质量比为70/30时共混物的阻隔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分子动力学模拟 自由体积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韧PBT/PC共混物的研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陆波 徐晓强 +1 位作者 亢萍 刘丽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0,共3页
研究了3种增韧剂SWR-6B、AX8900和EXL-2691A对PBT/PC(80/20)共混物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BT/PC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增韧剂用量的增加,PBT/PC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不断提高,当3种增韧... 研究了3种增韧剂SWR-6B、AX8900和EXL-2691A对PBT/PC(80/20)共混物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BT/PC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增韧剂用量的增加,PBT/PC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不断提高,当3种增韧剂各自的用量增加到20份时,PBT/PC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均达到600 J/m以上,约为未加入增韧剂时的10倍;当增韧剂的用量增加到30份时,PBT/PC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900 J/m以上,同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而维卡软化温度仍高于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丁二 聚碳酸酯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C-MA/PETG共混型生物降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小文 潘丽莎 +4 位作者 徐鼐 林强 刘慧宏 卢凌彬 庞素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3,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马来酸酐(MA)封端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的共混物(PPC-MA/PETG),采用套管上吹法将共混物吹塑成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TG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马来酸酐(MA)封端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的共混物(PPC-MA/PETG),采用套管上吹法将共混物吹塑成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TG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共混物的热、力学性能及形貌。结果表明:PPC-MA/PETG共混物为部分相容体系;MA封端PPC可以提高PPC的热分解温度(T-5%),PETG与PPC-MA共混进一步提高了PPC的热性能;当PETG含量低时,PETG作为岛相分散在PPC基体中,随着含量的增加,共混物将发生"海-岛"结构转变成"海-海"结构;共混物薄膜的力学性能较纯PPC大幅增强,从4.7 MPa提高到16.93MPa。PPC-MA与PETG共混可以获得力学性能较好的膜材料,改善PPC材料的缺陷,在包装、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 聚碳酸亚丙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烷二甲醇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ETG对PS/PETG共混物相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本刚 汪文昭 +2 位作者 杜中杰 张玉霞 张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9-65,共7页
通过转矩流变仪制备了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S/PETG)共混物和PS/改性PETG(PETG-M)共混物,采用旋转流变仪和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测定了PS、PETG和PETG-M的流变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共混物的相态结... 通过转矩流变仪制备了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S/PETG)共混物和PS/改性PETG(PETG-M)共混物,采用旋转流变仪和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测定了PS、PETG和PETG-M的流变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共混物的相态结构。结果表明,随着PETG和PETG-M含量的提高,PS/PETG和PS/PETG-M共混物中PETG和PETG-M分散相颗粒平均粒径均增大,分散相颗粒密度均降低;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PETG-M的分散相颗粒平均粒径小于PETG,PETG-M的分散相颗粒密度高于PETG,PETG-M的分散相粒径分布宽度更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烷二甲醇 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PETG共混物熔体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雨 丁雪佳 +3 位作者 郭甜甜 周克斌 韩海军 张丽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85-2687,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共混物,测试了PC/PETG共混物的熔融指数,研究了共混物的复数黏度与剪切频率、温度以及物料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PETG的引入改善了PC的成型加工流变...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共混物,测试了PC/PETG共混物的熔融指数,研究了共混物的复数黏度与剪切频率、温度以及物料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PETG的引入改善了PC的成型加工流变性能;PC/PETG共混物呈现出假塑性流体特性,表现出切力变稀的现象;共混物随着温度的升高,复数黏度下降,随着PETG含量的增加,共混物黏度呈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烷二甲醇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交换抑制剂对PBT/PC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勇 张师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4年第4期61-64,共4页
通过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碳酸酯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酯交换抑制剂对其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酯交换抑制剂磷酸二氢钠的质量分数[棕(NaH2PO4)]对共混体系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 通过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碳酸酯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酯交换抑制剂对其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酯交换抑制剂磷酸二氢钠的质量分数[棕(NaH2PO4)]对共混体系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NaH2PO4,可以提高共混体系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热稳定性;当棕(NaH2PO4)为0.75%,共混体系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 交换 PBT 缺口冲击强度 聚对二甲酸丁二 聚碳酸酯 NaH2PO4 热稳定性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S-g-MAH对PC/PBT共混物性能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春林 陈玲红 +1 位作者 周如东 吴盾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6,共4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g-MAH)的共混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平板流变仪研究了SEB-g-MAH对PC/PBT共混物的机械性能、断面形态结构、动...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g-MAH)的共混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平板流变仪研究了SEB-g-MAH对PC/PBT共混物的机械性能、断面形态结构、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EBS-g-MAH提高了PC/PBT共混物的相容性,随着SEBS-g- MAH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上升,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当SEBS-g-MAH质量分数为5%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佳,同时,SEBS-g-MAH的加入,并未对PC/PBT共混物的成型加工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二甲酸丁二醇 马来酸酐接枝 氢化乙烯-丁二烯-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ETG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和发泡行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本刚 董帅 +4 位作者 王向东 刘燕 汪文昭 杜中杰 张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2-77,共6页
采用密炼机制备了聚苯乙烯(PS)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二甲醇酯(PETG)共混物;以超临界二氧化碳(CO2)为物理发泡剂,采用釜压法制备了PS和PS/PETG共混物发泡试样。通过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S和PS/PETG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采用密炼机制备了聚苯乙烯(PS)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二甲醇酯(PETG)共混物;以超临界二氧化碳(CO2)为物理发泡剂,采用釜压法制备了PS和PS/PETG共混物发泡试样。通过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S和PS/PETG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和泡沫的泡孔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PETG没有对PS的流变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PS泡沫的泡孔形态影响显著,加入10%的PETG时,其平均泡孔直径由纯PS的22.68μm降至7.58μm,泡孔密度由3.45×108个/cm3提高到4.47×109个/cm3,泡孔尺寸分布明显变窄,说明PETG在PS中起到明显的气泡成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二甲醇 流变性能 发泡行为 泡孔密度 泡孔尺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