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合金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立 施利毅 +2 位作者 曹绍梅 付继芳 张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845-2848,共4页
评述了近年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合金研究的最新工作,着重讨论了PET/PC合金酯交换与相容性的关系、第三组分增容PET/PC、PET/PC体系的结晶行为以及PET/PC合金的应用4个方面,并对PET/PC共混物的发展方... 评述了近年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合金研究的最新工作,着重讨论了PET/PC合金酯交换与相容性的关系、第三组分增容PET/PC、PET/PC体系的结晶行为以及PET/PC合金的应用4个方面,并对PET/PC共混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 聚碳酸酯 合金 交换反应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透明耐溶剂性聚碳酸酯合金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一搏 盖景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38,共6页
聚碳酸酯(PC)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但其熔体黏度大、流动性差、共混合金透光率下降、在极性溶剂中易应力开裂,这些缺点大大限制了PC的应用,文中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与PC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PC/PETG合金,并... 聚碳酸酯(PC)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但其熔体黏度大、流动性差、共混合金透光率下降、在极性溶剂中易应力开裂,这些缺点大大限制了PC的应用,文中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与PC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PC/PETG合金,并研究了共混合金的微观结构、热性能、透光性、力学性能及耐溶剂性能等。结果表明,PC/PETG合金只有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PC和PETG两组分之间无明显相界面,相容性良好,使得合金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拉伸强度,当PETG质量分数为10%,合金透光率高达85%,拉伸强度为58.31MPa,比纯PC提高了5.5%;尽管共混合金只有1个Tg值,但并未发生酯交换反应,这有利于合金保持各组分原有的性质,PETG可以有效促进PC分子链的解缠结,改善PC的熔体加工流动性,当PETG质量分数仅为10%时,流动性提高了约34.8%;而且无论在丙酮还是在二甲苯溶剂中,相对于纯PC,PC/PETG合金的溶剂开裂现象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二甲酸-1 4-环己烷甲醇 共混合金 透明性 耐溶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酯)环状低聚物的合成、表征和开环聚合反应 被引量:7
3
作者 宛新华 曹郁 +2 位作者 章斐 孙玲 周其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7-151,共5页
探索了由对苯二甲酰氯和 1 ,3-丙二醇在“假高稀”条件下合成聚 (对苯二甲酸 -1 ,3-丙二酯 ) ( PTT)环状低聚物的可行性 .通过柱色谱分离了环状低聚物和线形低聚物 ;用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 ;用 GPC和 HPLC研... 探索了由对苯二甲酰氯和 1 ,3-丙二醇在“假高稀”条件下合成聚 (对苯二甲酸 -1 ,3-丙二酯 ) ( PTT)环状低聚物的可行性 .通过柱色谱分离了环状低聚物和线形低聚物 ;用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 ;用 GPC和 HPLC研究了不同大小环的分布 ,发现在本文实验条件下合成的 PTT环状低聚物主要由二、三、四、五和七聚体构成 ,其中环状三聚体含量最多 ,没有发现环状六聚体的存在 .PTT环状低聚物的熔程为 92 .3~ 2 2 2 .6℃ ,熔融后是无色、透明的低粘度液体 .于 2 5 0℃将 PTT环状低聚物分别在辛酸亚锡、 1 -乙基 -3-氯四丁基锡氧烷、钛酸四丁酯和三氧化二锑催化下进行开环聚合反应 ,制备了特性粘数为0 .1 8~ 0 .4 9d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1 3-) 环状低 开环合反应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飞行时间质谱仪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结晶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的晶体形态和熔融行为
4
作者 闰明涛 李刚 +3 位作者 郭丽洁 李鑫 孙立立 崔福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9-51,共3页
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在特定温度下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的晶体形态和熔融行为。结果表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结晶形态依赖于结晶温度,在不同等温结晶温度下球晶依照无环带→规则环带→锯齿形环带→无环带的规律逐... 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在特定温度下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的晶体形态和熔融行为。结果表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结晶形态依赖于结晶温度,在不同等温结晶温度下球晶依照无环带→规则环带→锯齿形环带→无环带的规律逐渐改变;环带宽度也随结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环带球晶在加热过程中熔融并伴随着环带的变化,由于晶片的熔融再结晶,环带形态经历了清晰→模糊→清晰→融化的渐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 环带球晶 偏光显微镜 熔融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飞 姜国伟 +2 位作者 孙春荣 娄大伟 周光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使用无卤磷系阻燃剂二乙基次膦酸铝(ADP)和氮系阻燃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作为阻燃剂,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为增韧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进行阻燃改性,分别研究两种不同体系阻燃剂对PTT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 使用无卤磷系阻燃剂二乙基次膦酸铝(ADP)和氮系阻燃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作为阻燃剂,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为增韧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进行阻燃改性,分别研究两种不同体系阻燃剂对PTT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失重(TG)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DSC)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阻燃机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10%的ADP时,阻燃PTT达到V–0级,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0.0%,ADP主要在凝聚相中发挥阻燃作用;添加质量分数20%的MCA时,阻燃PTT达到V–0级,LOI达到24.9%,MCA主要在气相中发挥阻燃作用;ADP与MCA的加入都降低了阻燃PTT的综合力学性能。TG和DSC测试结果说明,ADP与PTT间的相容性良好,可以有效地促进PTT成炭并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MCA与PTT间的相容性较差,且MCA对PTT成炭没有影响。添加质量分数5%的ADP和10%的MCA时,阻燃PTT达到V–0级,LOI达到26.9%,说明ADP与MCA具有协效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卤阻燃 聚对二甲酸 磷系阻燃剂 氮系阻燃剂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段启稳 颜德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936-1938,共3页
用原位缩聚的方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TT/MMT),所得的材料为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通过DSC等测试手段研究了PTT/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和热分解过程;测定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蒙脱土含量... 用原位缩聚的方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TT/MMT),所得的材料为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通过DSC等测试手段研究了PTT/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和热分解过程;测定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蒙脱土含量的增加,PTT/MMT的熔融结晶温度增高,其结晶过程为异相成核;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合金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韩晓意 张胜 +2 位作者 谷晓昱 辛菲 陈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6-140,共5页
概述了近些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热塑性聚酯合金,如PET与聚烯烃(PO)、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的研究进展。叙述包括PET,PO,PC,PTT,PBT纯树脂和相应合金的性能优缺点以及近期关于此类... 概述了近些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热塑性聚酯合金,如PET与聚烯烃(PO)、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的研究进展。叙述包括PET,PO,PC,PTT,PBT纯树脂和相应合金的性能优缺点以及近期关于此类合金相容性、酯交换反应、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合金 烯烃 聚碳酸酯 聚对二甲酸 聚对二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聚乳酸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的鉴别
8
作者 吴俭俭 陈启群 +1 位作者 姚洁丽 李琴 《现代纺织技术》 2008年第6期52-55,共4页
以应用前景较好的两种新型聚酯纤维(聚乳酸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和普通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纤维作样品,用显微镜观察法、燃烧试验法、化学溶解试验法、熔点试验法、红外吸收光谱试验法进行分析测试,最后得出上述两种... 以应用前景较好的两种新型聚酯纤维(聚乳酸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和普通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纤维作样品,用显微镜观察法、燃烧试验法、化学溶解试验法、熔点试验法、红外吸收光谱试验法进行分析测试,最后得出上述两种新型聚酯纤维的具体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纤维 聚对二甲酸纤维 涤纶纤维 显微镜 燃烧 化学溶解 熔点 红外吸收光谱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球压及耐漏电起痕指数阻燃聚碳酸酯合金的探讨
9
作者 李术 徐卫兵 +2 位作者 姚晨光 李枭 邵灵芝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9-73,共5页
本文分别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作为聚碳酸酯(PC)合金原料,制成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合金和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合金,探讨了其所占比例的变化对应PC... 本文分别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作为聚碳酸酯(PC)合金原料,制成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合金和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合金,探讨了其所占比例的变化对应PC合金的热球压以及耐漏电起痕指数(CTI)的影响。结果表明,PC/PBT合金和PC/ABS合金分别随着PBT、ABS含量的提高,热球压性能下降,而耐漏电起痕指数上升;当PBT含量为20%和ABS含量为40%时,对应的PC/PBT和PC/ABS合金拥有较均衡的热球压性能和耐漏电起痕性;在上述最佳比例基础上,分别选用无卤和有卤阻燃剂对材料阻燃化,分别讨论其对综合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球压 耐漏电起痕指数 阻燃剂 聚碳酸酯/聚对二甲酸合金 聚碳酸酯/烯腈-丁烯-乙烯共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薄膜材料作为证件个性化打印材料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王成 黄斗星 温家权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5-118,137,共5页
证件个性化有多种工艺,其中个性化打印材料是证件个性化过程中的关键工艺之一。探究了聚碳酸酯薄膜材料作为证件个性化材料的应用,讨论了聚碳酸酯薄膜材料作为证件个性化材料及所制成证件的性能。
关键词 证件 聚碳酸酯 聚对二甲酸-1 4-环己烷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阻燃PC/PBT合金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觉渊 刘述梅 +1 位作者 傅轶 赵建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100,105,共5页
研究了10%(质量分数,下同)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阻燃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合金的增韧方法。5%苯乙烯-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MBS)、3%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复合增韧基体质量比70... 研究了10%(质量分数,下同)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阻燃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合金的增韧方法。5%苯乙烯-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MBS)、3%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复合增韧基体质量比70∶30的合金,缺口冲击强度达44.5 kJ/m2,拉伸强度达53.8 MPa,3.2 mm厚样条UL-94测试为V-0级。热重分析表明,RDP使上述合金第一失重段残炭率增加17.6%,700℃残炭率增加4.1%。聚苯醚(PPO)代替10%的合金基体后1.6 mm厚的样条阻燃等级达UL-94 V-1级,垂直燃烧残炭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炭层表面结构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二甲酸 合金 酚双(基磷酸) 无卤阻燃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交换抑制剂对PC/PET合金材料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徐星驰 王时远 +2 位作者 陈锐 陈金伟 刘亚辉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分别选用磷酸二氢钠、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苯酯、焦磷酸二氢二钠作为聚碳酸酯(P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酯交换抑制剂,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PC/PET合金材料。研究了4种酯交换抑制剂对材料的流动性、力学性能以及热性能的影响。... 分别选用磷酸二氢钠、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苯酯、焦磷酸二氢二钠作为聚碳酸酯(P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酯交换抑制剂,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PC/PET合金材料。研究了4种酯交换抑制剂对材料的流动性、力学性能以及热性能的影响。DSC测试表明,这4种酯交换抑制剂的加入均导致PC和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值降低,同时,降低了PET树脂的结晶度。酯交换抑制剂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了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磷酸三苯酯和亚磷酸三苯酯在抑制酯交换反应的同时,具有增塑作用,使材料的热变形温度降低。磷酸二氢钠和焦磷酸二氢钠作为酯交换抑制剂分别使材料的热变形温度提升至99.9、98.4℃。添加0.3%焦磷酸二氢二钠的材料综合性能较好,其冲击强度为16.8 kJ/m^(2),热变形温度为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抑制剂 聚碳酸酯 聚对二甲酸 合金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交换反应对PTT/PC合金相形态、熔融与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美玲 孙剑 李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19,共5页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碳酸酯(PC)熔融共混过程中酯交换反应对合金相形态、熔融及结晶行为的影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无酯交换剂存在时,PTT与PC间有酯交换反应发生。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酯交换反应抑...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碳酸酯(PC)熔融共混过程中酯交换反应对合金相形态、熔融及结晶行为的影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无酯交换剂存在时,PTT与PC间有酯交换反应发生。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酯交换反应抑制了与链段和分子运动有关的一切松弛过程,使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冷结晶温度升高,并强烈抑制结晶过程。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酯交换反应产物显著改善了组分间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碳酸酯合金 交换反应 相形态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酯PMT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少华 吴丝竹 吴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37-40,共4页
聚对苯二甲酸甲二酯 (PMT)是一种新型芳香族聚酯 ,本文以DSC差示扫描量热计对PMT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用Avrami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 :PMT的Avrami指数n在 2 4~ 2 6之间 ,为非整数且接近于 3,说明PMT结晶时倾... 聚对苯二甲酸甲二酯 (PMT)是一种新型芳香族聚酯 ,本文以DSC差示扫描量热计对PMT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用Avrami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 :PMT的Avrami指数n在 2 4~ 2 6之间 ,为非整数且接近于 3,说明PMT结晶时倾向于异相成核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 ,随着等温结晶温度Tc的升高 ,PMT的结晶速率常数K减小 ,半结晶时间t1/ 2 增加。PMT的熔点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接近 ,但高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PT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B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 DSC差示扫描量热计 等温结晶动力学 Avrami方程 聚对二甲酸 聚对二甲酸 聚对二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挤出酯交换法制备r-PET/PC合金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旭 王益龙 蒋明远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使用反应型挤出机研究了在乙酸铈催化作用下同收聚对苯二甲酸乙酯饮料瓶片(r-PET)和聚碳酸酯(PC)的挤出反应情况、产物的特性黏数、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少量的乙酸铈可使部分大分子链发生酯交换反应,促进了高结晶性... 使用反应型挤出机研究了在乙酸铈催化作用下同收聚对苯二甲酸乙酯饮料瓶片(r-PET)和聚碳酸酯(PC)的挤出反应情况、产物的特性黏数、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少量的乙酸铈可使部分大分子链发生酯交换反应,促进了高结晶性PET和非晶性PC间的相容性,使两者可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正常地挤出。酯交换使产物的特性黏数提高、最高达0.82dL/g;加入质量分数为0.045%的乙酸铈,挤出反应产物r-PET/PC的力学性能比纯r-PET有明显提高,简支梁无缺口冲击强度比纯r-PET提高4.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回收聚对二甲酸 改性 反应挤出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TT共聚酯的流变性能
16
作者 邹汉涛 徐卫林 +1 位作者 李光 江建明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69,共4页
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共聚酯(简称PETT)熔体的剪切流动性能,且与对应纯组分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ETT熔体属于非牛顿流体,在相同温度下,PETT的剪切速率和黏度均小于纯PTT... 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共聚酯(简称PETT)熔体的剪切流动性能,且与对应纯组分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ETT熔体属于非牛顿流体,在相同温度下,PETT的剪切速率和黏度均小于纯PTT的值,且均随PTT链段含量的增加而减小。PETT的非牛顿指数和结构黏度指数均小于纯PTT。在相同剪切速率下,PETT的黏流活化能介于纯PET和纯PTT之间,且随PTT链段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 聚对二甲酸 流变性能 黏流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链含硅的芳香嵌段共聚酯的制备
17
作者 杨杨 刘硕 +1 位作者 王天佑 闰明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1,23,共6页
通过酯交换、熔融缩聚的方法将含硅耐热单元引入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大分子链中,制备了一系列硅含量不同的嵌段共聚酯,并对其结构、特性黏数、熔融和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能以及燃烧后试样形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 通过酯交换、熔融缩聚的方法将含硅耐热单元引入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大分子链中,制备了一系列硅含量不同的嵌段共聚酯,并对其结构、特性黏数、熔融和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能以及燃烧后试样形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熔融缩聚可以合成含硅嵌段共聚酯;含适量硅组分的共聚酯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能,更高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的阻燃性;随着主链中硅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熔点降低,起始结晶温度和残炭量均升高,当硅油质量分数为7%时,冲击强度提高了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 四亚甲基醚 羟甲基硅油 热性能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交换抑制剂对玻璃纤维增强PC/PBT合金性能的影响的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传鑫 陈晓东 +1 位作者 范金辰 徐群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2-118,共7页
在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玻璃纤维/增韧剂(PC/PBT/30GF/5PTW)复合材料体系中分别添加磷酸二氢钠和亚磷酸三苯酯两种酯交换抑制剂,研究了酯交换抑制剂含量在0.5%-2%变化下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稳定性、熔体流动性... 在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玻璃纤维/增韧剂(PC/PBT/30GF/5PTW)复合材料体系中分别添加磷酸二氢钠和亚磷酸三苯酯两种酯交换抑制剂,研究了酯交换抑制剂含量在0.5%-2%变化下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稳定性、熔体流动性、耐热性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含量的酯交换抑制剂的复合材料性能差异性,优选出玻璃纤维增强PC/PBT合金中适量的酯交换抑制剂。我们发现分别添加0.5%NaH_(2) PO_(4)和TPPI与未添加相比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明显提高,刚性增大,其他力学性能保持接近。当酯交换抑制剂含量超过1%时,添加TPPI的复合材料的强度急剧下滑,而添加NaH_(2) PO_(4)的复合材料的强度趋于稳定。通过热重分析得出酯交换抑制剂的添加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别添加1.5%、2%TPPI复合材料起始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110.2、140.4℃,最大分解速率温度分别提高了130、130.8℃,有效地减缓了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热失重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抑制剂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相容性 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聚对二甲酸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化学性高透明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19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3-83,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化学性高透明柔性聚酯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它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通过长径比为40~100的双螺杆挤出机共混制备。其中PTT的质量分数为30%~80%。所制备薄膜的冷结晶峰温度在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化学性高透明柔性聚酯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它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通过长径比为40~100的双螺杆挤出机共混制备。其中PTT的质量分数为30%~80%。所制备薄膜的冷结晶峰温度在83℃~125℃之间,玻璃化转变温度在59℃~70℃之间。制备方法为将干燥过的PTT和PET切片通过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制得非取向聚酯合金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方法 薄膜 耐化学性 高透明 玻璃化转变温度 双螺杆挤出机 聚对二甲酸 聚对二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阳石化新型聚酯技术通过验收
20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49,共1页
近H,由辽阳石化公司研究院独立承担完成的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新型聚酯连续模式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实施PTT、新型聚酯连续模试技术,突破了国外对肿新型聚酯的技术垄断,可提升中国石油在高性能聚... 近H,由辽阳石化公司研究院独立承担完成的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新型聚酯连续模式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实施PTT、新型聚酯连续模试技术,突破了国外对肿新型聚酯的技术垄断,可提升中国石油在高性能聚酯领域的领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垄断 石化公司 辽阳 聚对二甲酸 连续模式 中国石油 专家评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