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_(2)辅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珠粒发泡
1
作者 陈先娇 梁锦涵 胡圣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9,共10页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学结构相似,熔融温度相近且结晶速率、熔体强度等性能互补的特点在PET/PBT合金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采用扩链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GMA)和...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学结构相似,熔融温度相近且结晶速率、熔体强度等性能互补的特点在PET/PBT合金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采用扩链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GMA)和碳纳米管(CNTs)协同改性PET/PBT,并通过超临界CO_(2)浸渍辅助发泡制备了PET/PBT发泡珠粒。结果表明,EMA-g-GMA(EG)的加入起到了扩链增容效果,提高了体系交联度和黏弹性;CNTs的加入有效提高了体系稳定性和黏度,并延缓了PET/PBT基体的降解;EG和CNTs的加入使可发泡温度从260℃降至200℃,泡孔分布趋于均匀,泡孔结构得到改善;在260℃,平均泡孔尺寸从4.4μm降至3.37μm,泡孔密度从3.06×10^(9)cm^(-3)提高至5.32×10^(9)cm^(-3);PET/PBT/EG,PET/PBT/CNTs和PET/PBT/EG/CNTs的拉伸强度相比于PET/PBT,分别提高了97%,67.6%和79.3%,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93.4%,57.4%和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碳纳米管 乙烯-丙烯酸甲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 珠粒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g-MAH和PC协同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脆韧转变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刚 彭娅 +1 位作者 龙盛如 黄锐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7-79,80,共4页
研究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和热塑性树脂(PC)协同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脆韧转变,借助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增韧体系的相形态和断口形貌,并对增韧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添加PC后,共混体系的脆韧转变在较低... 研究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和热塑性树脂(PC)协同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脆韧转变,借助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增韧体系的相形态和断口形貌,并对增韧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添加PC后,共混体系的脆韧转变在较低POE-g-MAH含量下发生。当PBT与PC质量配比为50/50时,共混物在POE-g-MAH含量为10%时获得超高韧性,达到78kJ/m2,同时拉伸强度达到52.5MPa。SEM分析认为,PC含量较高时,呈现极不规则的近似条状或片状的分散相结构,以及柔性界面层的存在是共混体系在较低弹性体含量下出现脆韧转变而获得高强韧性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OE-G-MAH 碳酸 脆韧转变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冰之 矫庆泽 赵芸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8-472,共5页
以对苯二甲酸柱撑水滑石为纳米前驱体,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聚苯二甲酸丁二酯与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大部分水滑石层板被剥离而分散于聚酯基体中,形成了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水滑... 以对苯二甲酸柱撑水滑石为纳米前驱体,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聚苯二甲酸丁二酯与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大部分水滑石层板被剥离而分散于聚酯基体中,形成了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水滑石层板降低了聚苯二甲酸丁二酯的熔体结晶温度和结晶度,提高了其熔点,并且对其β晶型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热失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水滑石 对苯二甲酸 纳米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结晶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邬立灏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58-64,共7页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1,4-丁二醇为原料,通过添加第三单体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制备出大分子链上含离子基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离聚物(SPBT).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其非等温结晶的过程,发现随着离子基团的引入结晶过程变得复...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1,4-丁二醇为原料,通过添加第三单体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制备出大分子链上含离子基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离聚物(SPBT).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其非等温结晶的过程,发现随着离子基团的引入结晶过程变得复杂,其成核与生长机理变化不大,离子基团的存在增加了大分子链表面的自由能从而改变了结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 非等温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醇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酯的合成及结晶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浩淼 陈延明 +1 位作者 王立岩 吴全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1,共5页
以对苯二甲酸(PTA)、1,4-丁二醇(BDO)和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熔融缩聚工艺路线,在5L缩聚釜中制备了CHDM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聚酯。通过乌氏黏度计、核磁共振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台正交偏光显微镜... 以对苯二甲酸(PTA)、1,4-丁二醇(BDO)和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熔融缩聚工艺路线,在5L缩聚釜中制备了CHDM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聚酯。通过乌氏黏度计、核磁共振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台正交偏光显微镜对共聚酯的组成结构与熔融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BDO相比较,共聚体系中CHDM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CHDM破坏了PBT的结构规整性,随着CHDM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熔点下降,结晶温度降低,球晶直径逐渐减小,结晶能力逐渐降低。拉膜实验表明与商业化PBT相比较,改性共聚酯具有更好的成膜性。为制备低结晶度PBT共聚酯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1 4-环己烷二甲醇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丙烯共混体系相形态、热稳定性与流变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曹亚南 张玉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7-151,155,共6页
为了丰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纤维品种,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G)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组成比例... 为了丰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纤维品种,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G)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组成比例的PBT/PP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失重分析法和毛细管流变仪等手段测试了共混物,考察增容剂种类和用量对共混物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PBT/PP为不相容体系,选择共混物PBT/PP为70/30(质量比)时加入3种增容剂,发现增容剂对PBT/PP共混的增容效果为:EMG>POE-g-GMA>EVA-g-MAH。共混物的熔点无明显变化,分解温度增加,耐热性增强。对比不同种类增容剂含量为1份的共混物,其表观黏度均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说明改性共混物是假塑性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丙烯 增容剂 相容性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缩聚法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反应动力学
7
作者 吕红武 M.A.G.JANSEN +1 位作者 J.G.P.GOOSSENS G.de WIT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研究了芳香族二醇单体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固态缩聚反应及其反应动力学.采用的二醇单体是对苯二甲酸二羟乙酯(BHET).一定配比的PBT和BHET混合物在185°C下进行固态缩聚(SSP)反应,分别利用凝胶色谱(SEC)、核磁共振氢谱(1H-N... 研究了芳香族二醇单体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固态缩聚反应及其反应动力学.采用的二醇单体是对苯二甲酸二羟乙酯(BHET).一定配比的PBT和BHET混合物在185°C下进行固态缩聚(SSP)反应,分别利用凝胶色谱(SEC)、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对缩聚产物的数均分子量、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SEC表征的结果表明:反应起始阶段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快速下降,这是由于酯交换导致PBT链的断裂,形成了低聚物;0.5 h后,所有自由的BHET单体都已参与了酯交换反应;此后,所得到的低聚物重新缩聚,导致数均分子量上升,最终得到高数均分子量共聚物.1H-NMR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固相反应的进行乙二醇基团在体系中趋于无规分布.13C-NMR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起始阶段,体系自由度快速上升;反应4 h后,自由度开始趋于缓和,所得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固态缩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化工研究院成功开发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用环氧化聚合物扩链剂
8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92-992,共1页
山西省化工研究院成功开发以KL-E4300和KL-E4370为代表的环氧官能化聚合物扩链剂,标志着该院在生物基和生物可降解塑料配套助剂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KL-E系列环氧官能化聚合物类扩链剂在常规的加工温度下能与缩聚类树脂中的端羟基、端... 山西省化工研究院成功开发以KL-E4300和KL-E4370为代表的环氧官能化聚合物扩链剂,标志着该院在生物基和生物可降解塑料配套助剂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KL-E系列环氧官能化聚合物类扩链剂在常规的加工温度下能与缩聚类树脂中的端羟基、端羧基和端氨基等反应性基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化工研究院 氧化合物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扩链剂 开发 生物可降解塑料 配套助剂 加工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汽车阻燃材料的研究
9
作者 左龙 黄伟明 +2 位作者 唐生伟 李宝玲 杨小勇 《汽车实用技术》 2022年第11期54-60,共7页
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和平板硫化工艺制备了膨胀型阻燃剂海岛状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阻燃材料。首先,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粒径均匀、体积相同、膨胀型阻燃剂含量不同的膨胀型阻燃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颗粒,然后采用平板硫化技术,... 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和平板硫化工艺制备了膨胀型阻燃剂海岛状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阻燃材料。首先,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粒径均匀、体积相同、膨胀型阻燃剂含量不同的膨胀型阻燃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颗粒,然后采用平板硫化技术,通过熔炼制备膨胀型阻燃剂颗粒含量梯度分布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阻燃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UL-94、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分别得到膨胀型阻燃剂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中的含量梯度分布、力学性能和形态特征。极限氧指数和UL-94试验结果表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膨胀型阻燃剂中颗粒含量梯度分布变化较小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性能较好。拉伸和冲击试验表明,与相同膨胀型阻燃剂含量的均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膨胀型阻燃剂复合材料相比,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膨胀型阻燃剂颗粒含量梯度分布的微小变化对其力学性能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含量梯度分布 膨胀型阻燃剂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诱导扩链改性对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发泡性能的优化
10
作者 沈超 蒋团辉 +3 位作者 李胜男 朱能贵 曾祥补 熊一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5,共9页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的低熔体强度限制了其在轻量化方面的应用。文中采用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扩链改性PBAT,以改善其熔体强度,从而提高其在注塑成型条件下的发泡性能。通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旋转流变仪和万能力...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的低熔体强度限制了其在轻量化方面的应用。文中采用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扩链改性PBAT,以改善其熔体强度,从而提高其在注塑成型条件下的发泡性能。通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旋转流变仪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含量TGIC对PBAT熔融结晶行为、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经TGIC扩链改性后不同PBAT样品的发泡性能。结果表明,适量的TGIC能诱导PBAT形成长链支化结构,提高分子链交联度,降低其结晶度、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同时提高其拉伸强度,但降低了断裂伸长率。改性后的PBAT具有较高的储能模量、复数黏度和较低的损耗因子,表现出应变硬化行为,熔体弹性和强度得到提高。发泡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在注塑发泡条件下,含4%TGIC的样品具有最小泡孔直径、最大泡孔密度和均匀泡孔分布,展现出理想泡孔结构,说明经TGIC扩链改性后,PBAT熔体强度得以改善,发泡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 扩链改性 熔体强度 发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白桢慧 苏婷婷 +1 位作者 李萍 王战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1-44,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填充改性、共混改性以及纳米复合改性。通过改性,可改善PBT的冲击性、耐热性、阻燃性以及翘曲性能,使其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还指出了目前改性PBT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 综述了近年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填充改性、共混改性以及纳米复合改性。通过改性,可改善PBT的冲击性、耐热性、阻燃性以及翘曲性能,使其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还指出了目前改性PBT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填充改性 共混改性 纳米复合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和降解能力测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霍向东 高雁 +8 位作者 林青 曾军 张涛 楚敏 杨红梅 史应武 王斌 孙九胜 王金鑫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86-2091,共6页
【目的】研究能够降解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的微生物及其降解能力。【方法】以PBAT粉末为唯一碳源,从南疆疏勒县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的土样中分离可有效降解PBAT聚合物的微生物,利用... 【目的】研究能够降解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的微生物及其降解能力。【方法】以PBAT粉末为唯一碳源,从南疆疏勒县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的土样中分离可有效降解PBAT聚合物的微生物,利用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失重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菌株的降解能力。【结果】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能够明显降解PBAT聚合物的细菌XJSL2,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Sphingopyxis ginsengisoli,经过60 d培养,该菌株对PBAT颗粒的实际降解率达到0.92%。【结论】菌株XJSL2能够显著降解PBAT聚合物,对于PBAT的再生利用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能够降解PBAT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己二酸丁二 生物降解 Sphingopyxis ginsengisol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生物降解膜对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青 曾军 +8 位作者 王斌 史应武 杨红梅 张涛 高雁 楚敏 王金鑫 孙九胜 霍向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06-1314,共9页
【目的】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铺覆PE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 【目的】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铺覆PE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解析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中土壤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多样性。【结果】同种作物(除棉花外)铺覆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不显著。同种作物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与PE膜之间,AOA-amoA、AOB-amoA及nosZ基因丰度无显著差异,而不同作物对AOA-amoA、AOB-amoA及nosZ基因丰度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BAT生物降解膜可以作为PE膜的替代品以解决PE膜造成的白色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己二酸丁二 生物降解 氨氧化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生物降解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青 曾军 +8 位作者 史应武 杨红梅 张涛 高雁 楚敏 王斌 王金鑫 孙九胜 霍向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目的】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PBAT生物降解膜替代PE地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铺覆传统PE膜为对照,通过脲酶、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芳... 【目的】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PBAT生物降解膜替代PE地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铺覆传统PE膜为对照,通过脲酶、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测定解析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同种作物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与PE膜之间,脲酶、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且不同作物(除棉花外)之间土壤酶活也无显著差异(P>0.05),部分土壤酶活性与速效钾、速效磷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己二酸丁二 生物降解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林林 宋树鑫 +3 位作者 梁敏 张玉琴 齐小晶 董同力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5-130,共6页
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一种生物可降解缓冲包装材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并测试其表观密度、热学性能、红外光谱及缓冲性能。利用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筛选出发泡最佳工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质构仪分别测... 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一种生物可降解缓冲包装材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并测试其表观密度、热学性能、红外光谱及缓冲性能。利用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筛选出发泡最佳工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质构仪分别测试缓冲包装材料的热学性能和缓冲性能。结果显示,最佳发泡工艺为发泡剂碳酸氢钠添加量为20%,发泡温度为140℃,发泡时间为25 min,其表观密度为0.18 g/cm^3;NaHCO_3在发泡材料中无残留;30 mm厚的缓冲材料缓冲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 碳酸氢钠 发泡 缓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改性聚乳酸(PLA)高性能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6
作者 王鑫 石敏 +2 位作者 余晓磊 彭少贤 赵西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97-1909,共13页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可降解、可再生的聚合物,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高强度、高模量的力学性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聚乳酸基生物复合材料自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由于其固有的延展性差、冲击强度低,加工过程结晶速率慢,结晶度小等缺陷,...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可降解、可再生的聚合物,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高强度、高模量的力学性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聚乳酸基生物复合材料自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由于其固有的延展性差、冲击强度低,加工过程结晶速率慢,结晶度小等缺陷,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关于PLA的改性研究在近十年里从未间断过,主要集中在增塑改性、增强改性、增韧改性。增塑改性是指向PLA中加入乳酸低聚物、柠檬酸酯、聚乙二醇等小分子化合物,减少PLA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改善PLA的塑性,断裂伸长率大幅度提高,但增塑剂易渗出、迁移是如今面临的一大难题;增强改性是指向PLA加入无机填料或纳米粒子(二氧化硅(SiO 2)、二氧化钛(TiO 2)、碳酸钙(CaCO 3)、滑石粉(Talc)、蒙脱土(MMT)等)引发异相成核,改善PLA的结晶性能,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材料韧性差的缺陷;增韧改性是指加入橡胶粒子或热塑性弹性体(天然橡胶(NR)、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碳酸酯(PC)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PLA的韧性,但PLA的生物降解性无法保证;随着一些可降解聚酯(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等)的产生,在不改变降解性能下,对PLA进行有效的增韧改性,是聚乳酸改性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研究热点。PBAT作为一种可降解聚酯聚合物,链段兼具长链脂肪烃的柔性和芳环的刚性,赋予了其优异的柔韧性,与其他聚酯材料相比,这一优势是作为增韧改性PLA的最佳选择。在早期PLA/PBAT的研究过程中就发现,由于分子链段上结构的巨大差异,PBAT与PLA的相容性差导致共混物力学性能不佳。近十年里,研究者在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第三组分对PLA/PBAT共混体系进行改性,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PLA/PBAT共混体系的增韧后冲击强度由纯PLA的2.3 kJ/m 2提高至61.9 kJ/m 2。本文归纳了PBAT增韧改性PLA共混体系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别对物理共混(无机填料或纳米粒子和物理相容剂)、反应性共混增容剂改性PLA/PBAT体系进行了介绍,分析了PLA/PBAT共混改性体系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以期为制备高性能全生物降解PLA/PBAT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 生物降解 反应性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增容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生物降解阻隔膜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毛帅 龚佳荣 +7 位作者 孙文涛 宁博远 罗耀发 许平凡 刘源森 蓝小平 章培昆 刘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8-155,共8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PBAT/PLA)共混物的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AT/PLA/IPDI共混粒子并吹制得到薄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拉伸试验、热重分析和水蒸气透过率...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PBAT/PLA)共混物的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AT/PLA/IPDI共混粒子并吹制得到薄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拉伸试验、热重分析和水蒸气透过率测试等研究了不同含量IPDI对共混薄膜形态结构、结晶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PDI的异氰酸酯基团能与PBAT和PLA发生化学反应,分散相尺寸变小,两相界面变得模糊,有效改善了共混物的相容性。随着IPDI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PBAT的结晶度升高,薄膜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水蒸气阻隔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IPDI质量分数为0.5%时,PBAT/PLA/IPDI薄膜的横纵向拉伸强度相较于纯PBAT/PLA薄膜分别提升了74.2%和28.6%,断裂伸长率维持在790%和244%,水蒸气透过率降低了38.2%,表现出良好的力学和水蒸气阻隔等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 乳酸 反应增容 水蒸气阻隔性能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酯PMT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少华 吴丝竹 吴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37-40,共4页
聚对苯二甲酸甲二酯 (PMT)是一种新型芳香族聚酯 ,本文以DSC差示扫描量热计对PMT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用Avrami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 :PMT的Avrami指数n在 2 4~ 2 6之间 ,为非整数且接近于 3,说明PMT结晶时倾... 聚对苯二甲酸甲二酯 (PMT)是一种新型芳香族聚酯 ,本文以DSC差示扫描量热计对PMT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用Avrami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 :PMT的Avrami指数n在 2 4~ 2 6之间 ,为非整数且接近于 3,说明PMT结晶时倾向于异相成核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 ,随着等温结晶温度Tc的升高 ,PMT的结晶速率常数K减小 ,半结晶时间t1/ 2 增加。PMT的熔点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接近 ,但高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PT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B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甲二 DSC差示扫描量热计 等温结晶动力学 Avrami方程 聚对二甲酸乙二 聚对二甲酸丙二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梳状共聚物增容改性PLA/PBAT共混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分析
19
作者 邬豪益 朱曜峰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为增强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LA/PBAT)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并提高PLA/PBAT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韧性,制备了PBAT接枝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梳状共聚物(BSGE)反应性增容剂,进一步通过反应性挤出的方式制备得到改性PLA... 为增强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LA/PBAT)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并提高PLA/PBAT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韧性,制备了PBAT接枝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梳状共聚物(BSGE)反应性增容剂,进一步通过反应性挤出的方式制备得到改性PLA/PBAT共混材料。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旋转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BSGE对PLA/PBAT共混材料的化学结构、流变特性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改性PLA/PBAT共混材料热性能,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摆锤冲击试验机测试改性PLA/PBAT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BSGE后,PLA/PBAT共混材料内部形成了双接枝共聚物,双组分共混物的相区结构由明显的海-岛结构转变为共连续相结构,界面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且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了346.2%和35 kJ/m^(2),力学性能优异,应力在材料内得以有效传递,充分发挥了PBAT的增韧效果。该研究可为开发高性能PLA/PBAT可降解共混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聚对二甲酸己二酸丁二 反应性增容剂 相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家族巡礼
20
作者 徐锡环 《江苏丝绸》 2005年第4期45-46,共2页
聚酯纤维(PES)一般由二元醇和芳香二羧酸缩聚成聚酯后经熔融纺丝制成,它主要包括:涤纶(PET,又称为2GT),它由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缩聚而成的聚酯制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PTT,又称为3GT),它由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缩聚而成的聚... 聚酯纤维(PES)一般由二元醇和芳香二羧酸缩聚成聚酯后经熔融纺丝制成,它主要包括:涤纶(PET,又称为2GT),它由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缩聚而成的聚酯制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PTT,又称为3GT),它由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缩聚而成的聚酯制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PBT,又称为4GT),它由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缩聚而成的聚酯制成。其中涤纶纤维自1954年开始工业化生产以来,发展迅速,已成为第一大合纤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纤维 聚对二甲酸丙二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家族 工业化生产 1954年 熔融纺丝 涤纶纤维 制成 二羧酸 二元醇 乙二醇 丙二醇 丁二 芳香 合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