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对谷子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迪苏 卢霖 +5 位作者 闫鹏 王琦 张薇 许艳丽 于爱忠 董志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60,共10页
为研究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PAC)对不同施氮量下谷子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于2021-2022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以华优谷9号为材料,设置常规氮素(CN)和PAC配合氮素(PN)的不同施氮量(0... 为研究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PAC)对不同施氮量下谷子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于2021-2022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以华优谷9号为材料,设置常规氮素(CN)和PAC配合氮素(PN)的不同施氮量(0、75、112.5、150、225和337.5 kg·hm^(-2))全基施处理。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谷子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呈升高趋势,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核酮糖-1,5-二磷酸(RuBP)羧化酶活性、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活性和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同一施氮量下,PN处理可以提高谷子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功能叶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以及花期和灌浆中期净光合速率。2021和2022年PN较CN处理谷子产量增幅分别为10.43%~16.17%和3.64%~23.60%,其增产效果在中、低氮水平(75、112.5、150 kg·hm^(-2))下更为显著。综上,PAC配合适量氮肥全基施可增强谷子叶片光合能力,提高谷子产量,可作为一项增产增效的生产技术应用于我国谷子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 施氮量 光合生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对东北春谷光合生产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琦 许艳丽 +4 位作者 闫鹏 董好胜 张薇 卢霖 董志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40-2852,共13页
为探究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polyaspartic acid-chitosan,PAC)对东北春谷光合生产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以张杂谷13号(Zhangzagu 13,Z13)和华优谷9号(Huay... 为探究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polyaspartic acid-chitosan,PAC)对东北春谷光合生产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以张杂谷13号(Zhangzagu 13,Z13)和华优谷9号(Huayougu 9, H9)为材料,设置常规氮素(CN)和PAC配合氮素(PN)的不同施氮量(0、75、112.5、150、225和337.5 kg hm^(-2))全基施处理。结果表明,随氮素用量增加,两品种谷子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净同化速率、光合势、群体生长率等群体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同一氮素用量下, PN处理可提高谷子花后旗叶SPAD值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花期及灌浆中期旗叶净光合速率,同时提高谷子净同化速率、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促进群体光合产物积累,且上述各项指标在中、低氮水平(75、112.5及150 kg hm^(-2))下提高效果更为显著。PN处理后, Z13在2020年和2021年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1.24%~21.55%和8.65%~14.22%, H9两年的增产幅度分别为5.53%~15.75%和10.43%~16.17%。相关性分析表明,谷子产量与净同化速率、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及净光合速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 PAC配合氮肥全基施能提高东北春谷光合生产能力和产量,可作为我国谷子生产中重要的增产增效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 光合特性 产量 全基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门冬氨酸与壳聚糖配施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游离氨基酸及感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梁 赵莉 +7 位作者 罗贞宝 张学伟 贺帅 罗东升 席飞虎 喻奇伟 王茂贤 景延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232,共10页
为明确聚天门冬氨酸(PASP)与壳聚糖(CTS)配施对烟草氨基酸组分及感官质量的调控效应,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浓度聚天门冬氨酸及壳聚糖施用处理,测定烟叶游离氨基酸、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及感官质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PASP与... 为明确聚天门冬氨酸(PASP)与壳聚糖(CTS)配施对烟草氨基酸组分及感官质量的调控效应,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浓度聚天门冬氨酸及壳聚糖施用处理,测定烟叶游离氨基酸、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及感官质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PASP与CTS配施对中性致香物质的合成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上部叶棕色化产物、中部叶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及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提升效果显著,高浓度PASP与CTS配施可有效提升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叶绿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降解产物、棕色化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的增幅分别为14.76%、23.83%、135.26%、83.52%、155.45%。(2)PASP与CTS配施对氨基酸组分占比具有协调作用,高浓度PASP与CTS配施可有效提升游离氨基酸含量。(3)PASP与CTS配施能有效提升香气质、香气量以及总体感官质量,3 kg/hm^(2) PASP与0.6 kg/hm^(2) CTS配施对烟叶感官质量提升效果明显。(4)中性香味物质总量与香气质、香气量显著正相关,酸性氨基酸与中性香味物质总量显著正相关,与总体感官质量极显著正相关。聚天门冬氨酸及壳聚糖对中性香味物质、游离氨基酸及感官质量存在显著影响,二者配施可作为我国烟叶生产中重要的提质增香技术,其中6 kg/hm^(2) PASP与0.6 kg/hm^(2) CTS配施对烟叶中性香味物质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提升效果最为显著,3 kg/hm^(2) PASP与0.6 kg/hm^(2) CTS对烟叶感官质量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 壳聚糖 烟叶 游离 中性香味物质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门冬氨酸与壳聚糖配施对植烟土壤肥力、氮组分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张梁 张学伟 +8 位作者 贺帅 马黔 马关凯 赵莉 罗东升 席飞虎 邵兰军 殷鸿飞 景延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6-273,共8页
为明确聚天门冬氨酸(PASP)与壳聚糖(CTS)配施,对烟草氨基酸组分及感官质量的调控效应,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施加不同用量聚天门冬氨酸及壳聚糖,测定植烟土壤肥力特征(土壤理化指标、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氮素利用效率(... 为明确聚天门冬氨酸(PASP)与壳聚糖(CTS)配施,对烟草氨基酸组分及感官质量的调控效应,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施加不同用量聚天门冬氨酸及壳聚糖,测定植烟土壤肥力特征(土壤理化指标、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氮素利用效率(氮组分含量、氮素利用率、氮素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量)、生长发育(叶长、叶宽、叶面积、株高、叶间距、茎围)及化学成分协调性。结果表明:(1)聚天门冬氨酸与壳聚糖配施显著提升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全氮含量,用量越高作用效果越显著。(2)PASP与CTS中等用量配施处理能够显著提升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增加微生物多样性,活化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同时生物活动产生的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提升显著,高用量配施细菌及放线菌数量反而下降。(3)高用量配施处理显著提升氮素积累量及氮肥利用率,提升土壤碱解氮及生物氮含量,对烟株叶长、叶宽、叶面积、茎围提升效果显著,分别提升6.85%、20.45%、25.90%、8.92%。(4)3 kg/hm^(2)PASP与0.3 kg/hm^(2)CTS、3 kg/hm^(2)PASP与0.6 kg/hm^(2)CTS配施处理化学成分协调性均明显高于对照,中部叶、上部叶得分提升5.83~18.07%,6 kg/hm^(2)PASP与0.6 kg/hm^(2)CTS配施处理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反而下降。综上,聚天门冬氨酸与壳聚糖配施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降低养分流失,提升肥料利用效率,低用量及适宜中等用量PASP与CTS配施对烤烟生长及化学成分协调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改善植烟土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 壳聚糖 植烟土壤 氮素利用率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门冬氨酸与壳聚糖配施对云烟87光合特性及碳氮代谢的影响
5
作者 张梁 张学伟 +6 位作者 殷鸿飞 李怀奇 席飞虎 罗东升 陈建中 李全胜 景延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8,共8页
为明确聚天门冬氨酸与壳聚糖配施对烟草光合作用及碳氮代谢的调控效应。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对处理施加不同浓度聚天门冬氨酸及壳聚糖,测定烟叶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色素降解产物)和碳氮代谢指标(碳氮代谢产物、碳氮代... 为明确聚天门冬氨酸与壳聚糖配施对烟草光合作用及碳氮代谢的调控效应。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对处理施加不同浓度聚天门冬氨酸及壳聚糖,测定烟叶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色素降解产物)和碳氮代谢指标(碳氮代谢产物、碳氮代谢关键酶)。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PASP与CTS配施处理光合作用及碳氮代谢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聚天门冬氨酸及壳聚糖对烟株光合作用及碳氮代谢均能产生影响。(2)壳聚糖对烟叶光合作用影响最为明显,对光合速率提升8.29%,聚天门冬氨酸稍弱,提升7.40%。而聚天门冬氨酸对碳氮代谢相关反应影响明显,增幅为7.75%,壳聚糖影响较弱,增幅为4.87%。(3)二者配施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聚天门冬氨酸与壳聚糖配施对烟叶光合作用及碳氮代谢影响显著。T4处理对光合及碳氮代谢影响最显著,对净光合速率提升11.02%,对碳氮代谢产物含量提升13.92%。说明聚天门冬氨酸及壳聚糖能对光合作用及碳氮代谢产生显著影响,二者配施可作为我国烟叶生产中重要的增产增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 壳聚糖 烟草 光合作用 碳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门冬氨酸酯聚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应凡 王梦飞 +2 位作者 郭东杰 王国庆 曾瑞豪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74,共6页
使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作为异氰酸酯原料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并将其与聚天门冬氨酸酯反应制备聚脲。研究了稀释剂、填料、聚醚多元醇与扩链剂对聚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乙酸丁酯作为稀释剂时聚脲的力学性能最佳,选用二甲苯... 使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作为异氰酸酯原料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并将其与聚天门冬氨酸酯反应制备聚脲。研究了稀释剂、填料、聚醚多元醇与扩链剂对聚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乙酸丁酯作为稀释剂时聚脲的力学性能最佳,选用二甲苯为稀释剂时,在失重率为5%的情况下,失重温度约为225℃,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选用钛白粉作为聚脲的填料,当添加量为质量分数25%时聚脲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约为22MPa,断裂伸长率约为285%,经过酸碱盐处理后,力学性能保持率均维持在90%以上,展现出较好的耐候性;低分子量、多羟基的聚醚多元醇可以提高聚脲拉伸强度,但会导致断裂伸长率大幅下降;加入甘油作为扩链剂可以显著提高聚脲的撕裂强度,当添加量超过质量分数5%时,聚脲的撕裂强度超过100N/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 扩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门冬氨酸包裹尿素对冬小麦增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克刚 和爱玲 +2 位作者 张运红 姚健 杜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8-130,共3页
目前,氮肥利用率低,是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过去主要通过施肥技术来提高氮肥利用率,而忽略了对肥料本身的增值提效开发。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作物品种筛选、土壤改良、平衡施肥技术等来实现[1-6]。聚天门冬氨酸是一种水溶性仿生... 目前,氮肥利用率低,是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过去主要通过施肥技术来提高氮肥利用率,而忽略了对肥料本身的增值提效开发。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作物品种筛选、土壤改良、平衡施肥技术等来实现[1-6]。聚天门冬氨酸是一种水溶性仿生聚合物,在农业上作为植物养分吸收促进剂,可有效地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肥、药流失导致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体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 植物养分吸收促进 冬小麦 平衡施肥技术 农业生产成本 氮肥利用率 尿素 包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和生根剂复配对玉米根系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亮亮 高志山 宋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7-69,共3页
为探究聚天冬氨酸与生根剂复配对玉米根系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设计以Hoagland's营养液作对照(CK)及在营养液中分别添加聚天冬氨酸(T1)、生根剂(T2)、聚天冬氨酸加生根剂(T3)等4个处理的玉米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营养液... 为探究聚天冬氨酸与生根剂复配对玉米根系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设计以Hoagland's营养液作对照(CK)及在营养液中分别添加聚天冬氨酸(T1)、生根剂(T2)、聚天冬氨酸加生根剂(T3)等4个处理的玉米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营养液中同时添加聚天冬氨酸及生根剂的处理可增加玉米根系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分枝数、根平均直径及根鲜质量,提高根系活力,同时增加玉米的株高及地上部鲜质量。其中,T3处理玉米的根系活力、根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较CK分别提高6.10%、31.33%、25.86%;较T1处理分别提高3.14%、12.37%、5.80%;较T2处理分别提高0.46%、2.83%、8.96%,增幅明显,说明聚天冬胺酸与生根剂复配在促进玉米根系及幼苗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因此,二者复配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 生根 玉米 根系活力 复配 水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秀葡萄应用聚天门冬氨酸的效果
9
作者 李正西 吴锡章 钱明理 《山西果树》 2009年第5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天门冬 京秀葡萄 植物养分吸收促进 应用 吸收利用 营养元素 环保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配施氮肥对高粱花后叶片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薇 闫鹏 +6 位作者 王琦 许艳丽 李桂英 陈迪苏 焦晓燕 卢霖 董志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目的]东北地区全基施施肥方式易造成高粱生育期内营养供应失衡,导致生育后期缺氮早衰。探究全基施背景下聚天门冬氨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对东北地区高粱花粒期叶片衰老与产量的调控效应,有助建立全基施施肥背景下高粱防衰增产生产技术。[方... [目的]东北地区全基施施肥方式易造成高粱生育期内营养供应失衡,导致生育后期缺氮早衰。探究全基施背景下聚天门冬氨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对东北地区高粱花粒期叶片衰老与产量的调控效应,有助建立全基施施肥背景下高粱防衰增产生产技术。[方法]2021-2022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试验,试验材料为龙杂25号和吉杂127号,设置氮肥处理与化控处理(聚天门冬氨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复配剂,polyaspartic ac-id-chitosan,PAC),测定分析PAC配施氮肥下高粱叶片衰老程度、抗氧化特性和产量差异。[结果]花期到成熟期,随施氮水平增加,可显著增加2高粱品种单株叶面积,提高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上述指标在2品种间存在差异。PAC处理可显著提高各施氮水平下2高粱品种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抑制单株叶面积下降,延缓植株衰老进程。PAC处理后,各施氮水平下,龙杂25号和吉杂127号较各自常规施氮处理分别平均增产2.26%~9.11%和3.51%~15.76%;2高粱品种均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显著增产,2年平均增幅分别为9.11%和15.76%。[结论]PAC配施氮素全基施可作为一项防衰增产增效的栽培技术应用于吉林省中西部高粱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复配 全基施 高粱 抗氧化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尿素掺混施用实现冬小麦全生育期氮素稳定供应
11
作者 穆香君 王亚宁 +3 位作者 黑泽文 胡婷婷 束维正 陈永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5年第10期1955-1969,共15页
【目的】研究稳定性尿素(指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或硝化抑制剂DMPP的尿素)、聚天门冬氨酸尿素(U_(M))、聚氨酯包膜尿素(CU)及其掺混组合在华北平原土壤中的氮素转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研发新型尿素产品,支撑农业生产节肥增效。... 【目的】研究稳定性尿素(指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或硝化抑制剂DMPP的尿素)、聚天门冬氨酸尿素(U_(M))、聚氨酯包膜尿素(CU)及其掺混组合在华北平原土壤中的氮素转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研发新型尿素产品,支撑农业生产节肥增效。【方法】首先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探究硝化抑制剂(DMPP)和脲酶抑制剂(NBPT)发挥抑制效果的最佳添加量,然后采用其最佳添加量制备新型尿素进行组合并采用室内培养方法,探究了最佳的新型尿素组合。最佳添加量土壤培养试验:设置10个处理,分别为不施尿素(CK)、普通尿素(U)、聚氨酯包膜尿素(CU)、聚天门冬氨酸尿素(U_(M))、0.4%DMPP+U、0.7%DMPP+U、1.0%DMPP+U、0.09%NBPT+U、0.15%NBPT+U、0.2%NBPT+U,测定不同培养时间下的土壤无机氮浓度和脲酶活性。掺混比例土壤培养试验:设置11个处理,分别为CK,U,U_(M)与CU分别按1:3、1:1和3:1掺混,0.7%DMPP+U与CU按1:3、1:1和3:1掺混,0.15%NBPT+U与CU按1:3、1:1和3:1掺混,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的土壤无机氮浓度和脲酶活性。冬小麦大田试验:设置10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U、75%U、CU、U_(M)、0.7%DMPP+U、0.15%NBPT+U、0.7%DMPP+U与CU按1:1掺混(0.7%DMPP+U1-CU1)、0.15%NBPT+U与CU按1:1掺混(0.15%NBPT+U1-CU1)、U_(M)与CU按1:1掺混(U_(M)1-CU1),测定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结果】DMPP抑制效果随其浓度增加而提高,培养第15天,0.15%NBPT+U处理的脲酶活性显著低于U处理17.0%。当稳定性尿素与聚氨酯包膜尿素作掺混时,稳定性尿素所占掺混比例越高,土壤NH4+-N含量越高;聚氨酯包膜尿素所占掺混比例增加时,土壤NO3--N含量降低。稳定性尿素或聚天门冬氨酸尿素与聚氨酯包膜尿素掺混比例为1:1时,与尿素处理相比,稳定性尿素或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在培养前期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聚氨酯包膜尿素后期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大田试验结果表明,0.7%DMPP+U1-CU1处理的小麦产量、穗粒数、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硝态氮含量最低。0.15%NBPT+U1-CU1处理和U_(M)1-CU1处理的小麦产量、穗数、千粒重、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与75%U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添加0.15%NBPT或0.7%DMPP制备的稳定性尿素延缓尿素水解和铵态氮氧化的效果最佳。稳定性尿素和0.6%聚天门冬氨酸尿素与聚氨酯包膜尿素掺混比例为1:1时可有效发挥稳定性尿素、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在前期调控氮素转化作用,聚氨酯包膜尿素在后期调控氮素释放的双重调控效果。在减少氮投入总量25%的条件下,采用该混合比例一次性基施氮肥较其他相同施氮量处理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以0.7%DMPP尿素与聚氨酯包膜尿素以1:1比例掺混配施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尿素 硝化抑制 脲酶抑制 酯包膜尿素 天门冬尿素 土壤表观硝化率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