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法制备聚噻吩/聚吡咯/二氧化钛膜及电化学腐蚀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薛守庆 刘庆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2,共5页
在水蒸气气氛下,制备出表面富含羟基的纳米Ti O2颗粒,然后在室温和氧化剂三氯化铁存在下,通过化学固相氧化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出聚噻吩/聚吡咯/Ti O2(PTH/PPy/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 在水蒸气气氛下,制备出表面富含羟基的纳米Ti O2颗粒,然后在室温和氧化剂三氯化铁存在下,通过化学固相氧化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出聚噻吩/聚吡咯/Ti O2(PTH/PPy/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电化学阻抗(EIS)等技术手段对产物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不同纳米TiO2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使用温度(20~300℃)下,PTH/PPy/6%Ti O2(质量分数)膜热分解温度为450℃,能够满足其使用要求。用PTH/PPy/TiO2膜保护的不锈钢比裸露的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高出0.8 V以上,而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TiO2的添加明显的提高了PTH/PPy材料的抑制腐蚀的能力,并且由于TiO2的加入能够使聚合物与无机纳米粒子之间能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减少膜的缺陷,增大复合材料与金属基体的力学性能,使得膜结构更加的致密,从而减缓不锈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噻吩/聚吡咯/二氧化钛复合物 固相氧化反应 耐腐蚀 导电高分子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接枝纳米二氧化钛/聚乳酸复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银芳 熊祖江 +4 位作者 张秀芹 王锐 梁宁宁 尹会会 李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5-149,共5页
将乳酸低聚物接枝到纳米二氧化钛(TiO_2)的表面,获得接枝改性二氧化钛(g-TiO_2),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出聚左旋乳酸(PLLA)和g-TiO_2复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动态力学分析仪等技术系统研究... 将乳酸低聚物接枝到纳米二氧化钛(TiO_2)的表面,获得接枝改性二氧化钛(g-TiO_2),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出聚左旋乳酸(PLLA)和g-TiO_2复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动态力学分析仪等技术系统研究了g-TiO_2的加入对PLLA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辛酸亚锡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乳酸低聚物可接枝到纳米TiO_2的表面,接枝率为6.5%。TiO_2经过表面接枝改性后,在乙醇分散体系中团聚粒子的平均粒径由93 nm降低为58 nm。在质量分数低于1.5%时,g-TiO_2在PLLA中的分散性显著提升,可均匀分散在基体中。g-TiO_2的加入可提高PLLA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同时可改善PLLA的抗紫外性能和储能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乳酸 纳米二氧化钛 接枝改性 复合物 抗紫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聚吡咯/二氧化钛复合纳米粒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安静 罗青枝 +1 位作者 李雪艳 王德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10-214,273,共6页
以钛酸四丁酯、硝酸银和吡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银/聚吡咯/二氧化钛(Ag/PPy/TiO2)复合纳米粒,考察了PPy单体用量、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制备复合纳米粒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方法对复... 以钛酸四丁酯、硝酸银和吡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银/聚吡咯/二氧化钛(Ag/PPy/TiO2)复合纳米粒,考察了PPy单体用量、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制备复合纳米粒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方法对复合纳米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PPy/TiO2复合纳米粒具有棒状的核壳结构,聚吡咯包覆在Ag和TiO2纳米粒子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二氧化钛 吡咯 核壳结构 复合纳米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复合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固相微萃取纤维的制备及应用
4
作者 马明广 魏云霞 +3 位作者 魏慧娟 叶鹤琳 刘芳 周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08-3517,共10页
为了开发一种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氯酚类化合物样品预处理及灵敏检测的方法,以钛丝表面原位阳极氧化生成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为基体,在石英管式炉内高温退火后,通过电聚合吡咯组装得到新型聚吡咯复合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纤维(PPy@TiO_(2)NPs/... 为了开发一种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氯酚类化合物样品预处理及灵敏检测的方法,以钛丝表面原位阳极氧化生成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为基体,在石英管式炉内高温退火后,通过电聚合吡咯组装得到新型聚吡咯复合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纤维(PPy@TiO_(2)NPs/Ti),用于固相微萃取(SPME)氯酚类污染物。讨论了吡咯单体浓度、聚合电压、聚合时间对吡咯电化学聚合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进行纤维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PPy@TiO_(2)NPs/Ti纤维涂层兼具二氧化钛和聚吡咯纤维的优点,与单独的聚吡咯和二氧化钛涂层相比,具有萃取效率高、机械稳定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将PPy@TiO_(2)NPs/Ti纤维与带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实际水样中的多氯酚(CPs),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纤维对一些CPs具有良好的萃取能力。试验对影响该纤维SPME酚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在最佳的萃取条件下,该纤维对CPs萃取分析的特征数据如下:回归方程线性相关性(R^(2))大于0.9965,检出限(LOD,信噪比为3)和定量限(LOQ,信噪比为10)的范围分别为0.008~0.026μg/L和0.03~0.09μg/L,单个纤维测定5次和3个纤维平行测定得到的相对标准差(RSD)数值范围分别在3.5%~5.8%和4.6%~7.2%。对实际水样黄河水、废水和自来水中的酚类化合物测定并加标分析,平均回收率在89.7%~112%。与商品纤维相比,该纤维萃取效率高,操作性强,可灵敏测定复杂环境样品中的CPs。这种新型纤维具有化学稳定性和制备复制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固相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多氯酚 三氯生 二氧化钛 吡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包覆二氧化钛纳米自修复微胶囊制备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潇雨 李丹丹 +1 位作者 管勇 冯立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134,共6页
目的以聚吡咯为有机囊壁、纳米二氧化钛为无机囊芯制备粒径均一的纳米级自修复微胶,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采用化学氧化法于超声环境中制备出有机/无机复合自修复微胶囊,利用SEM、FT-IR和XRD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微胶囊粒径、... 目的以聚吡咯为有机囊壁、纳米二氧化钛为无机囊芯制备粒径均一的纳米级自修复微胶,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采用化学氧化法于超声环境中制备出有机/无机复合自修复微胶囊,利用SEM、FT-IR和XRD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微胶囊粒径、形貌、结构的影响。结果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更有利于聚吡咯在二氧化钛颗粒表面包覆,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超声波作用下,吡咯单体以纳米二氧化钛为核心聚合,形成具有纳米晶结构的聚吡咯囊壁,进而获得粒径均一、直径约为100 nm的球形PPy-TiO_2复合纳米微胶囊。结论由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二氧化钛粉体表面的化学吸附,形成了有机修饰层,从而可在有效抑制纳米二氧化钛自身团聚的同时,促进吡咯单体在其表面的包覆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微胶囊 腐蚀防护 吡咯 纳米二氧化钛 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合成及电容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海英 胡中爱 +5 位作者 张富海 梁鹏举 张亚军 杨玉英 张子瑜 吴红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4-681,共8页
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不同配比的聚吡咯/氧化石墨(PPy/GO)复合物,将其用NaBH4还原得到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PPy/RGO)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物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 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不同配比的聚吡咯/氧化石墨(PPy/GO)复合物,将其用NaBH4还原得到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PPy/RGO)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物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所制备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5 A/g、吡咯(Py)与GO质量比为95∶5时,得到的复合物还原前后比电容分别可达401.5和314.5 F/g,远高于单纯的GO(34.8 F/g)和PPy(267.5 F/g)。经过1200圈循环稳定性测试后,PPy/RGO复合物比电容保持了原来的62.5%,与PPy和PPy/GO(电容保持率分别为16.8%和46.4%)相比,PPy/RGO表现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能,有望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吡咯/氧化石墨 复合物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的原位聚合及气体渗透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彩虹 满春利 +4 位作者 薛琬蕾 王挺 陈迪 陈潜 吴礼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6-693,共8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TiO_2-GO)复合物,再将TiO_2-GO复合物与4,4'-(六氟异亚丙基)邻苯二甲酸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通过原位聚合构建TiO_2-GO/TiO_2-GO/PI(聚酰亚胺)混合基质...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TiO_2-GO)复合物,再将TiO_2-GO复合物与4,4'-(六氟异亚丙基)邻苯二甲酸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通过原位聚合构建TiO_2-GO/TiO_2-GO/PI(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用于CO_2的渗透脱除.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TG)和Zeta电位等表征了TiO_2-GO复合物和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形貌与结构;探讨了TiO_2掺杂量对TiO_2-GO复合物及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结构和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GO复合物中TiO_2纳米粒子较均匀地沉积在GO片层上,TiO_2纳米粒子在形成的同时破坏了GO的结构,使其无序度增加.TiO_2的掺杂对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形貌与结构影响较小,但提升了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CO_2和N2渗透性能.但过量的掺杂使TiO_2粒子在GO片层上团聚,从而导致TiO_2-GO复合物在混合基质膜中的分散性变差,CO_2渗透性及CO_2/N2渗透选择性降低.当TiO_2掺杂质量分数为30%时,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CO_2渗透性为360 Barrer[1 Barrer=10^(-10)cm^3(STP)·cm/(cm^2·s·cm Hg)=7.5×10^(-14)cm^3(STP)·cm/(cm^2·s·Pa)],CO_2/N_2的渗透选择性可达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物 酰亚胺 混合基质膜 原位 气体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8
作者 吴佩琦 王景平 +2 位作者 吴成俊 任佳悦 白杨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6,共7页
采用化学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吡咯/二氧化钛(PPy/TiO2)复合物,其中聚吡咯和二氧化钛的质量比分别为1∶1、2∶1、3∶1、4∶1,将其作为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PPy/TiO2的形貌和相组成,通过... 采用化学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吡咯/二氧化钛(PPy/TiO2)复合物,其中聚吡咯和二氧化钛的质量比分别为1∶1、2∶1、3∶1、4∶1,将其作为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PPy/TiO2的形貌和相组成,通过电化学测试研究了PPy/TiO2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TiO2均匀地包覆在PPy基体中,PPy/TiO2的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纯PPy;当PPy与TiO2的质量比为3∶1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即在2 A/g充放电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达到了255.68F/g,比纯PPy提高了2倍左右;在1A/g充放电电流密度下,循环充放电1000圈之后PPy/TiO2的比电容保持率为87.2%,纯PPy的比电容保持率仅为4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 二氧化钛 超级电容器 比电容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复合物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金莉 孙东 张剑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4-1090,共7页
首次提出了一种在离子液体中在石墨烯表面用恒电流法聚合3,4-乙烯二氧噻吩(EDOT)单体制备石墨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石墨烯/PEDOT)复合物的方法。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表征证明石墨烯/PEDOT复合物是由PEDOT纳米谷粒状颗粒分... 首次提出了一种在离子液体中在石墨烯表面用恒电流法聚合3,4-乙烯二氧噻吩(EDOT)单体制备石墨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石墨烯/PEDOT)复合物的方法。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表征证明石墨烯/PEDOT复合物是由PEDOT纳米谷粒状颗粒分散在石墨烯片表面而组成的。将该复合物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在1.0 A.g-1的充放电比电流下得到的比电容值为181 F.g-1。同时,该材料还显现出较好的充放电可逆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3 4-乙烯二氧噻吩复合物 离子液体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接枝聚吡咯复合物的原位合成及其电容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建华 张施露 +2 位作者 于美 安军伟 李松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3-408,共6页
采用化学接枝法原位合成了石墨烯接枝聚吡咯复合物,对复合物的结构、形貌、导电率以及比电容值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石墨烯接枝聚吡咯复合物中,石墨烯与吡咯单体间产生了紧密的化学键结合,吡咯在石墨烯层片上均匀分布,石墨... 采用化学接枝法原位合成了石墨烯接枝聚吡咯复合物,对复合物的结构、形貌、导电率以及比电容值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石墨烯接枝聚吡咯复合物中,石墨烯与吡咯单体间产生了紧密的化学键结合,吡咯在石墨烯层片上均匀分布,石墨烯片层间的吡咯大量成链并与石墨烯层片相互连接,测得复合物的电导率为3.32 S/cm,比电容值可以达到284 F/g,相比于纯聚吡咯的186 F/g的比电容值提高了52%,具有优异的电容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吡咯 原位合成 复合物 比电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聚吡咯插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电容性能 被引量:12
11
作者 石琴 门春艳 李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91-1697,共7页
以FeCl3-甲基橙(MO)为模板,通过化学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出氧化石墨烯/聚吡咯(GO/PPy)插层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物性表征.此外,利用循环伏安... 以FeCl3-甲基橙(MO)为模板,通过化学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出氧化石墨烯/聚吡咯(GO/PPy)插层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物性表征.此外,利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方法对复合材料在两种不同水系电解液(1mol·L-1Na2SO4和1mol·L-1H2SO4)中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氧化石墨烯和聚吡咯表现出各自优势并发挥协同作用,使得GO/PPy插层复合材料在中性和酸性电解液中都显示出可观的比电容.电流密度为0.5A·g-1时,GO/PPy插层复合材料在Na2SO4和H2SO4电解液中的比电容分别为449.1和619.0F·g-1,明显高于纯PPy的比电容.经过800次循环稳定性测试后,两种不同电解液中,复合材料初始容量的保持率分别为92%和62%.其中酸性电解液体系中初始容量更大,而中性溶液中具有更稳定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吡咯 插层复合物 电极材料 电化学电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机酸对聚吡咯/TiO_2复合物的吸附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江涛 李晶晶 +1 位作者 徐浩 延卫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94-303,共10页
考察了不同无机酸对PPy/TiO_2复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首先分别在HNO3、H2SO4和H3PO4体系中合成了聚吡咯(PPy)/TiO_2复合物(分别简写为N-PPy/TiO_2、S-PPy/TiO_2和P-PPy/TiO_2)。以红外光谱、热重分析、Zeta电位、比表面积分析和扫描电... 考察了不同无机酸对PPy/TiO_2复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首先分别在HNO3、H2SO4和H3PO4体系中合成了聚吡咯(PPy)/TiO_2复合物(分别简写为N-PPy/TiO_2、S-PPy/TiO_2和P-PPy/TiO_2)。以红外光谱、热重分析、Zeta电位、比表面积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接着以几种合成的复合对阴离子染料酸性红G和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进行吸附研究,发现无机酸对合成的复合物的吸附性有较大的影响。几种复合物均可在3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并且可以重复使用6次以上吸附量没有明显的降低。其中S-PPy/TiO_2的吸附性能最好,其对ARG和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218.34mg/g和314.68mg/g。复合物对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S-PPy/TiO_2进行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其对染料的吸附过程为熵增的自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TiO2复合物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在一些聚合物基质中聚合生成导电高分子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毕先同 裴启兵 +1 位作者 韩宝珍 宝净生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13-121,共9页
用电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将吡咯在聚氨酯(PU)、聚已内酰胺(Nylon 6)、聚芳砜酰胺(PSu)及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等绝缘聚合物中聚合生成聚吡咯(PP_y)的高分子复合物PU/PP_y、Nylon 6/PP_y、PS_u/PP_y、PPTA/PP_y等。它们具有良好的电... 用电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将吡咯在聚氨酯(PU)、聚已内酰胺(Nylon 6)、聚芳砜酰胺(PSu)及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等绝缘聚合物中聚合生成聚吡咯(PP_y)的高分子复合物PU/PP_y、Nylon 6/PP_y、PS_u/PP_y、PPTA/PP_y等。它们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及力学性能、报导了他们的制备方法及电导率、力学性能、电化学活性、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 导电复合物 合物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4-乙烯二氧噻吩和吡咯-3-甲酸的共聚物薄膜的制备、表征及电致变色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耀康 刘幼幼 +6 位作者 潘云 刘刚 陈钧 郭芸 初文静 慎炼 张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4-494,共11页
以3,4-乙烯二氧噻吩(EDOT)和吡咯-3-甲酸(P3C)为共聚单体,EDOT和P3C分别按物质的量比1∶1,3∶1,5∶1,10∶1配比,通过电化学聚合制得了4种聚(3,4-乙烯二氧噻吩-吡咯-3-甲酸)薄膜,并依次命名为P(EDOT∶P3C)-1,P(EDOT∶P3C)-3,P(EDOT∶P3C... 以3,4-乙烯二氧噻吩(EDOT)和吡咯-3-甲酸(P3C)为共聚单体,EDOT和P3C分别按物质的量比1∶1,3∶1,5∶1,10∶1配比,通过电化学聚合制得了4种聚(3,4-乙烯二氧噻吩-吡咯-3-甲酸)薄膜,并依次命名为P(EDOT∶P3C)-1,P(EDOT∶P3C)-3,P(EDOT∶P3C)-5和P(EDOT∶P3C)-10.光谱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4种共聚物薄膜都具有优良的电致变色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活性和较高的光学对比度.与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相比,P(EDOT∶P3C)能展示更丰富的颜色变化,如P(EDOT∶P3C)-1薄膜随着电压的变化,可呈现从暗红色、浅褐色、灰蓝色到蓝色的变化.此外,基于EDOT和P3C以及钛氧簇[Ti_7(OEt)_(19)O_5(CoBr)],我们还设计合成了含钛共聚物薄膜P(EDOT∶P3C)-1-Ti,该薄膜不仅具有电致变色性能,而且还具有电催化氧化水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乙烯二氧噻吩-吡咯-3-甲酸) 电化学 电致变色 钛氧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氧化石墨烯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思哲 周雪皎 +2 位作者 吴坤 杨永强 吴海霞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8-358,共11页
通过将吡咯单体在低温下与氧化石墨烯进行原位聚合,获得聚吡咯/石墨烯(Ppy/CRGO)复合材料.采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红外(FT-IR)和热重分析(TGA)对复合物的表面形貌、结构进行表征.FESEM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氧化石墨烯(GO)和吡咯单... 通过将吡咯单体在低温下与氧化石墨烯进行原位聚合,获得聚吡咯/石墨烯(Ppy/CRGO)复合材料.采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红外(FT-IR)和热重分析(TGA)对复合物的表面形貌、结构进行表征.FESEM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氧化石墨烯(GO)和吡咯单体的质量比例,可以对复合物的层状和厚度进行调控.FT-IR和TGA结果表明,聚吡咯(Ppy)是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与氧化石墨烯复合在一起.通过机械冷压法将粉末状Ppy/CRGO复合物压成圆片电极,并探讨了石墨烯和聚吡咯复合比例、反应时间、烘干温度和孔隙率等因素对Ppy/CRGO复合物电极的电学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y与CRGO质量比为10∶1所制得的Ppy/CRGO复合物的电容量为421 F·g-1,通过在电极中引入孔隙,电容量能进一步提升为509 F·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化学还原石墨烯 吡咯 复合物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吡咯)共聚物/Fe_3O_4网状纳米纤维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冬柏 杨春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54-1059,共6页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存在下,将苯胺(An)与吡咯(Py)单体在Fe3O4磁流体中原位化学氧化共聚制备了PAn-co-PPy/Fe3O4网状纳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改变CTAB的浓度、An/Py单体的配比及Fe3O4磁流体的用量可以调控纳米纤维复合物的形貌...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存在下,将苯胺(An)与吡咯(Py)单体在Fe3O4磁流体中原位化学氧化共聚制备了PAn-co-PPy/Fe3O4网状纳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改变CTAB的浓度、An/Py单体的配比及Fe3O4磁流体的用量可以调控纳米纤维复合物的形貌结构和电磁性能。采用SEM、TEM、XRD、FT-IR、TG、电导和磁性能测试技术对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获得了试样在2~18GHz范围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经计算获取了相应的微波反射损耗曲线。结果表明,当CTAB的浓度为42mmol/L时,所得共聚复合物呈现规则的网状纳米纤维结构。ω(Fe3O4)=22.1%时,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4.8emu/g。XRD证实了Fe3O4存在于共聚复合物中。FT-IR表明,共聚复合物中PAn和PPy的主要特征吸收峰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PAn-co-PPy/Fe3O4具有比PAn、PPy、PAn-co-PPy、PAn/Fe3O4及PPy/Fe3O4更优越的微波吸收性能;ω(Fe3O4)=12.4%的样品在9.0GHz处具有最大的反射损耗为-36.5dB,损耗超过-10dB的频带宽度达4.7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吡咯)共 氧化三铁 纳米纤维复合物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及光性能研究进展
17
作者 欧娅玲 王婉秦 于德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31,共3页
聚吡咯(PPy)是具有独特光电性能的功能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电、磁特性,光吸收系数高。近年来,PPy及其衍生物、PPy与有机/无机复合物的制备及光性能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对PPy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光... 聚吡咯(PPy)是具有独特光电性能的功能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电、磁特性,光吸收系数高。近年来,PPy及其衍生物、PPy与有机/无机复合物的制备及光性能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对PPy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光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其光学特性在光电器件、光催化剂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 光性能 进展 吡咯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任祥忠 李溪 +2 位作者 梁讯 刘剑洪 张培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7-160,共4页
聚吡咯纳米复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从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吡咯 导电合物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羧化壳聚糖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环氧树脂涂层防腐性能的改善
19
作者 燕群 李传宪 +2 位作者 石恩华 杨爽 杨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0,共5页
采用三氯化铁作为氧化剂,在羧化壳聚糖-对甲苯磺酸水溶液中原位生成聚吡咯-羧化壳聚糖(PPyCCS)复合物。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分析表明,羧化壳聚糖(CCS)可与聚吡咯(PPy)发生接枝反应,生成PPyCCS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 采用三氯化铁作为氧化剂,在羧化壳聚糖-对甲苯磺酸水溶液中原位生成聚吡咯-羧化壳聚糖(PPyCCS)复合物。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分析表明,羧化壳聚糖(CCS)可与聚吡咯(PPy)发生接枝反应,生成PPyCCS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PPy-CCS复合物的结构及形貌,发现随着CCS含量的提高,复合物晶面间距不断增大,平均粒径显著减小。将定量PPy-CCS复合物(0.5%,质量分数)分散于环氧树脂中,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复合物对环氧树脂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y-CCS复合物能够显著降低环氧树脂涂层的腐蚀电流,提高其防腐性能;随着复合物中CCS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复合物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及其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成膜,从而进一步提高环氧树脂涂层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 羧化壳 复合物 环氧树脂涂层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导电聚合物/磁性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娜 黄英 +1 位作者 何倩 丁晓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6-100,共5页
论述了近年来导电聚合物/磁性复合物的一些常用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电化学合成法、化学沉淀法、共混法、电沉积法、自组装技术、溶胶–凝胶法。介绍了复合物的磁性能、导电性能、吸波性能、光电性能及聚噻吩等新型复合物的研究现... 论述了近年来导电聚合物/磁性复合物的一些常用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电化学合成法、化学沉淀法、共混法、电沉积法、自组装技术、溶胶–凝胶法。介绍了复合物的磁性能、导电性能、吸波性能、光电性能及聚噻吩等新型复合物的研究现状、导电聚合物/磁性复合物等有发展潜力的新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 磁性 导电 复合物 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