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吡咯苯甲烯及其铜螯合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曹守镜 王丽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9-84,共6页
用红外光谱研究吡咯、苯甲醛在常温和酸催化条件下缩聚合成的新型大π共轭高分子,红外光谱信息表明,醛基(2734、1701cm-1)已经消失,出现了与苯环共轭的α-碳双键取代基(1576cm-1)和吡咯环的-C=N-键(... 用红外光谱研究吡咯、苯甲醛在常温和酸催化条件下缩聚合成的新型大π共轭高分子,红外光谱信息表明,醛基(2734、1701cm-1)已经消失,出现了与苯环共轭的α-碳双键取代基(1576cm-1)和吡咯环的-C=N-键(1491cm-1).这意味着产物为聚吡咯苯甲烯.吡咯N-H(3423cm-1的消失和C-H面内变形振动频率的特征位移,启示了含铜产物为聚吡咯苯甲烯一铜螯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苯甲烯 红外光谱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2,5-二(对二甲胺基苯甲烯)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易文辉 姚熹 +1 位作者 魏志祥 王丽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63,166,共4页
通过 FT- IR、UV- Vis- NIR、in- situ UV- Vis- NIR、Raman Spectra等光谱分析手段对一种新型水溶性大 π共轭高分子——聚吡咯 - 2 ,5-二 (对二甲胺基苯甲烯 ) ( PPDMAB)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FT- IR光谱和 Raman光谱证实经过质... 通过 FT- IR、UV- Vis- NIR、in- situ UV- Vis- NIR、Raman Spectra等光谱分析手段对一种新型水溶性大 π共轭高分子——聚吡咯 - 2 ,5-二 (对二甲胺基苯甲烯 ) ( PPDMAB)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FT- IR光谱和 Raman光谱证实经过质子化处理后 ,PPDMAB分子链上芳香吡咯环明显减少 ,而氧化结构吡咯环明显增加。In- situ UV- vis- NIR光谱表明 ,PPDMAB质子化后 ,紫外区的吸收峰消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2 5-二(对二甲胺苯甲) 质子掺杂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偶氮侧链的吡咯甲烯的合成与研究
3
作者 孟令杰 吴洪才 +2 位作者 易文辉 闫少林 高潮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4-337,共4页
以4 甲酰基 4′ 二甲胺基偶氮苯(FDMAA)与吡咯为原料,在浓盐酸催化下缩聚得到了聚吡咯对二甲胺基偶氮苯甲烷(PPDMAB),再与四氯苯醌进行脱氢反应得到聚吡咯对二甲胺基偶氮苯甲烯(PPDMABQ)。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PPDMAB中含有... 以4 甲酰基 4′ 二甲胺基偶氮苯(FDMAA)与吡咯为原料,在浓盐酸催化下缩聚得到了聚吡咯对二甲胺基偶氮苯甲烷(PPDMAB),再与四氯苯醌进行脱氢反应得到聚吡咯对二甲胺基偶氮苯甲烯(PPDMABQ)。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PPDMAB中含有部分醌化的成分,而PPDMABQ的红外谱图在1650cm-1附近的吸收强度增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530nm附近强度的增加都说明了醌化反应的发生和共轭结构的形成。X衍射表明PPDMABQ主要呈非晶态,但存在微小晶区。热重分析显示PPDMABQ在260℃以上开始分解。采用了两种模型对PPDMABQ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进行了计算,分别为1 42eV和1 76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对二甲胺基偶氮苯甲 禁带宽度 4-甲酰基-4'-二甲胺基偶氮苯 吡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