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吡咯修饰阳极在电絮凝技术处理铜铬废水过程中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熊江磊 赵浩钧 +2 位作者 刘云霄 罗嘉豪 严群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0-207,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电絮凝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效率,聚吡咯(Polypyrrole, PPy)涂层被用来修饰电絮凝阳极。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电絮凝PPy修饰阳极,经过表征和腐蚀测试后,将PPy修饰阳极应用于电絮凝工艺中处理电镀废水,对PPy修饰阳极的重金... 为进一步提高电絮凝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效率,聚吡咯(Polypyrrole, PPy)涂层被用来修饰电絮凝阳极。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电絮凝PPy修饰阳极,经过表征和腐蚀测试后,将PPy修饰阳极应用于电絮凝工艺中处理电镀废水,对PPy修饰阳极的重金属离子去除效率、缓蚀效率以及电絮凝中Fe利用率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进一步探究了PPy修饰阳极用于电絮凝处理重金属废水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相比于裸钢电极,PPy修饰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R_(ct))明显增加,腐蚀电流密度显著降低,证明PPy修饰电极具备出色的自我防护和防腐蚀性能;将PPy修饰阳极投入电絮凝废水处理运行中发现,极板间距为20 mm、pH值为5、反应时间为70 min、电流密度为30 mA/cm^(2)是电絮凝处理电镀铜铬废水的最佳条件,PPy修饰阳极对Cu和Cr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9.9%和84.1%,且能够保证25%以上的阳极缓蚀效率;此外,通过Fe利用率分析可以观察到PPy修饰阳极能够达到更高的Fe利用率,从而提高电絮凝技术处理重金属的效率。因此,PPy修饰阳极能够达到较高的重金属去除效率以及出色的阳极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重金属废水处理 聚吡咯修饰阳极 阳极腐蚀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在铁卟啉/聚吡咯膜修饰碳电极上的还原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宝璋 杨长通 吴辉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7-20,共4页
用旋转环盘电极技术研究含中位四( 对磺基苯基) 卟啉合铁(FeTPPS) 的聚吡咯膜覆盖的玻碳电极上的氧还原过程. 结果表明该修饰膜的存在降低了氧还原的过电位,还原产物中有H2O2 ,过程用异相氧化还原催化(EC) 机... 用旋转环盘电极技术研究含中位四( 对磺基苯基) 卟啉合铁(FeTPPS) 的聚吡咯膜覆盖的玻碳电极上的氧还原过程. 结果表明该修饰膜的存在降低了氧还原的过电位,还原产物中有H2O2 ,过程用异相氧化还原催化(EC) 机理解释. 与金或铂比较,碳是较好的电极基体材料,适合于产生破坏水中有机物所需的过氧化物. 在酸性介质中氧在该膜修饰电极上的还原速度比在中性介质中大,由KouteckyLevich 关系式求出修饰膜中催化剂和分子氧反应的表观速度常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卟啉 聚吡咯修饰 碳电极 氧还原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在聚吡咯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电位溶出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发良 吴剑 +1 位作者 张敏 汪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17,共4页
提出了在吡咯的聚合过程将硝苯地平掺杂富集进聚吡咯膜中 ,然后在合适的溶液中通过线性扫描将之溶出的分析方法。与空白聚吡咯修饰电极 (PPy-GCE)比较 ,在0.088mol/LH2O2-0.1mol/LH2SO4 底液中 ,以100mV/s的速率进行线性扫描时 ,硝苯地... 提出了在吡咯的聚合过程将硝苯地平掺杂富集进聚吡咯膜中 ,然后在合适的溶液中通过线性扫描将之溶出的分析方法。与空白聚吡咯修饰电极 (PPy-GCE)比较 ,在0.088mol/LH2O2-0.1mol/LH2SO4 底液中 ,以100mV/s的速率进行线性扫描时 ,硝苯地平有一灵敏的线性扫描溶出峰 ,峰电位在 -0.628V(vs.SCE)。峰电流与硝苯地平的浓度在1×10 -8~1×10 -4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利用这一峰对硝苯地平片剂的含量进行了测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吡咯修饰电极 电化学行为 电位溶出分析 片剂 含量测定 钙离子拮抗剂 血管扩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多壁碳纳米管/聚吡咯/磷钼酸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饮用水中的溴酸根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利兵 庞月红 +1 位作者 钱和 徐罕琦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聚吡咯/磷钼酸修饰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溴酸根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考察了实验参数对分离检测体系的影响,并在优化条件下,采用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对溴酸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溴酸根离子... 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聚吡咯/磷钼酸修饰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溴酸根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考察了实验参数对分离检测体系的影响,并在优化条件下,采用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对溴酸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溴酸根离子在1.0×10-6~5.0×10-3 mol/L范围内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4.0×10-7 mol/L,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和1.4%(5×10-3mol/L溴酸根,n=11)。将该体系应用于加标饮用水样的测定,回收率为97%~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 多壁碳纳米管/吡咯/磷钼酸修饰电极 溴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二甲基亚甲蓝复合纳米棒修饰电极及电化学阻抗法测定聚阴离子阻垢剂 被引量:2
5
作者 聂鹏飞 沈雨晴 刘建允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7-260,共4页
本文采用一步电聚合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聚吡咯-二甲基亚甲蓝(PPYDMMB)纳米棒薄膜,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测定冷却水中的聚阴离子阻垢剂(PCA)。扫描电镜分析表明PPY-DMMB复合膜以三维纳米棒结构存在,而原PPY膜为花椰菜状结构。循环伏安... 本文采用一步电聚合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聚吡咯-二甲基亚甲蓝(PPYDMMB)纳米棒薄膜,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测定冷却水中的聚阴离子阻垢剂(PCA)。扫描电镜分析表明PPY-DMMB复合膜以三维纳米棒结构存在,而原PPY膜为花椰菜状结构。循环伏安扫描初步证明该复合物膜与PC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以[Fe(CN)_6]^(3-/4-)为电化学探针,在20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电化学阻抗法测试不同浓度PCA对电极表面电荷转移电阻(Rct)响应。结果表明,随着PCA浓度升高,[Fe(CN)6]3-/4-在电极表面的Rct逐渐增加。在2.0×10^(-3)~3.5×10^(-2) g/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S/N>3)为5.0×10^(-4) g/L。Ca^(2+)、Mg^(2+)离子浓度和PCA响应成负相关性,证明PCA溶液中所测信号主要来自活性PCA。该复合物修饰电极有望用于冷却水系统中PCA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检测 电化学阻抗 吡咯-二甲基亚甲蓝修饰电极 纳米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QS/PPy修饰石墨板阴极应用于罗丹明B的降解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珊琳 朱维晃 +1 位作者 郑飞 査雪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93-2100,共8页
采用恒电位法制备了蒽醌二磺酸钠(AQS)掺杂的聚吡咯(PPy)修饰石墨板阴极.石墨板阴极经修饰后,电化学活性得到显著提高,其电子转移内阻及电子转移量分别为未修饰的约50%和5.7倍.实验进一步考察了阴极电位、初始pH值以及Fe2+含量对罗丹明... 采用恒电位法制备了蒽醌二磺酸钠(AQS)掺杂的聚吡咯(PPy)修饰石墨板阴极.石墨板阴极经修饰后,电化学活性得到显著提高,其电子转移内阻及电子转移量分别为未修饰的约50%和5.7倍.实验进一步考察了阴极电位、初始pH值以及Fe2+含量对罗丹明B降解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阴极电位为-0.1 V,pH值为3.0,Fe2+浓度为0.2 mmol·L-1的条件下,60 min内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最高可达85.76%,且长时间运行后,降解效果重复性较好.结合不同条件下的过氧化氢产量和自由基变化淬灭实验,推断了降解过程的机理,即AQS/PPy修饰的石墨板电极,有利于分子氧在电极表面被催化还原为H2O2,和体系中Fe2+产生羟基自由基,故罗丹明B降解是以羟基自由基为主导的电芬顿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蒽醌修饰 石墨板阴极 电芬顿 罗丹明B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api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cid value in transformer oil by PPy modified electrode 被引量:4
7
作者 熊英 何德良 +3 位作者 冯勇 周舟 常新园 刘芙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202-2207,共6页
A polypyrrole-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PPy/GC electrode) was prepared and its electrocatalytic behavior towards naphthoquinone in the presence of acid was characterized by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LSV). ... A polypyrrole-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PPy/GC electrode) was prepared and its electrocatalytic behavior towards naphthoquinone in the presence of acid was characterized by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LSV). A well-defined new reduction peak appeared at a more positive potential than the original reduction peak. The new reduction peak current was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acid value (AV) of oil. Based on it, a rapi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V of transformer oil was developed using PPy/GC electrode. A working curve was obtained in the AV range of 0.01 to 0.40 mg(KOH).g^-1, with a sensitivity of 39.42 μA0.5/(mg(KOH).g-l)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0.0014 mg(KOH).g^-1 (signal-to-noise ratio is 3, standard deviation is 2.247%). Moreover,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V determination of several transformer oil samples with advantages of rapidness, high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 value VOLTAMMETRY polypyrrole-modified electrode transformer 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